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目的:探讨改良塞丁格技术在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116例重症难置PICC的患者选择合适的血管、穿刺部位和进针方向,在超声引导下应用改良塞丁格技术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结果:本组116例患者均一次性置入,置管成功率为100%,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超声引导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是一种安全、实用的置管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超声引导辅助改良塞丁格技术在PICC置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在超声引导下辅助改良塞丁格技术在PICC置管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选取2009年10月至2010年2月经我院PICC专科护士会诊后认为无法在直视下穿刺置入PICC管的60例患者,经Site-Rite 5超声引导下辅助改良塞丁格技术置入三向瓣膜PICC管,分析其置管效果.结果 60例患者均成功置入PICC管,成功率100%,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经超声引导下配合改良塞丁格置入PICC管是一种实用、安全、成功率高的置管方法,对局部血管条件差的患者更突显其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行 PICC置管在食管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5月高州人民医院胸外科250例需留置PICC行静脉化疗及静脉营养治疗的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5例,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 PICC 置入法,对照组采用盲穿 PICC置入法。结果两组穿刺置管成功所用的时间比较,对照组平均时间(19.536依6.002) min,观察组平均时间(17.800依5.053)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次穿刺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置管时疼痛比对照组轻,观察组置管术后第1天、第3天渗血低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置管期间静脉炎、静脉血栓、周围组织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 PICC 置入法可解决外周血管直视下无法直接穿刺置管的患者穿刺困难的问题,置管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可增加患者的舒适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正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指经由人体的肘正中静脉、头静脉或贵要静脉等外周静脉处穿刺插管,其头端在锁骨下静脉或者上腔静脉的导管。恶性肿瘤化疗患者需长时间静脉输液,PICC因其技术操作和护理相对简便、并发症少且能够长期使用等特点,已成为最有效的血管通道器材之一~([1])。PICC技术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已非常成熟,而改良后的赛丁格置管技术(MST)在操作安全性方面表现更为显著~([2])。本  相似文献   

5.
经外周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以其置管操作简单安全、穿刺痛苦小、留置时间长、保护血管等优点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患者的肘部血管条件好,可以直视或触及,是传统PICC置管法成功置管的重要条件.对于肘部血管条件差、直视下无法直接穿刺置管的患者,如何提高置管成功率仍是不断探索的课题.2007年7月至2009年6月,本院对16例直接穿刺困难的患者,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彩超)引导下运用改良塞丁格技术置入PICC管,全部置管成功,成功率达100%,无1例发生并发症,效果满意.现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一项有创操作,一次性置管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对患者伤害的次数与程度,同时也间接影响到治疗效果和患者的满意度,因此医护人员在追求PICC置管成功率方面在不懈努力。在过去的数十年间,国外有很多研究表明,使用改良塞丁格技术(modified seldinger technique,MST)和血管超声  相似文献   

7.
<正>儿外科中,长期静脉营养导致血管损伤、静脉炎的现象时有发生,且小儿好动,所以外周静脉留置针保留时间较短。为了治疗的需要,同时也为了保护血管、减轻患儿和家长的痛苦,PICC置管越来越成为儿外科的常用方法。目前临床上首先进行体外肉眼观察和触摸估计的方法[1]对局部血管状况进行预估判,对于血管情况尚可的患儿,均采用直接穿刺置管。但大部分小儿肘部及上臂皮下脂肪较多,血管不明显,单纯靠护士的技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床旁超声多点引导在改良赛丁格技术PICC置管术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进行PICC置管患者153例。将患者按就诊时间分为A、B两组,2015年4月至2017年12月入院患者为A组行传统的PICC穿刺置管术;2017年10月至2019年8月入院的患者为B组行床旁超声引导下PICC穿刺置管术。对两组置管成功率、所用时间进行比较。结果 A组患者PICC导管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83.6%(46/55)、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为87.3%(48/55);B组PICC导管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97.9%(96/98)、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为100%(98/98)。B组穿刺时间30s的比例较A组高(χ~2值分别为8.791、10.318、18.580,P0.05)。结论床旁超声多点引导下改良赛丁格技术置入PICC管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正>PICC导管已广泛应用于儿科临床,尤其对于长期静脉营养和化疗的患儿,能够有效地减少因反复穿刺血管造成的痛苦和创伤,减少静脉炎、药物外渗等并发症。但由于儿童静脉特点的限制,许多住院治疗的婴幼儿、肥胖儿及静脉细小的患儿行PICC置管成功率低,使PICC技术在儿科的应用受到了局限[1]。2013年1至12月,我院根据美国静脉输液护士协会(INS)的超声引导下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MST)进行上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行PICC置管在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150例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其中对照组496例,试验组65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PICC盲穿,试验组采用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置管。结果试验组置管一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导管异位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静脉炎、穿刺点渗血及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行PICC置管能提高肿瘤患者置管一次成功率,减少静脉炎、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增加肢体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B超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在PICC置管中的应用经验。方法回顾性总结174例患者在B超引导下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置入PICC的时机、部位、置管静脉及置管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和处理方法。结果 174例患者穿刺置管成功率96.0%,置管后主要并发症有穿刺点渗血、静脉炎、导管异位、导管堵塞、渗液。结论 B超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在PICC置管中提高了置管的成功率,PICC穿刺时机宜选择在首次化疗时,穿刺部位首选右侧肘上贵要静脉、熟练技术及良好的维护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用于肿瘤患儿PICC置管的效果。方法将2011年应用超声引导结合改良塞丁格穿刺技术行PICC置管的65例肿瘤患儿作为观察组,以2010年应用常规穿刺法留置PICC导管的45例肿瘤患儿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一次穿刺成功率、置管成功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低于对照组,但总成功率高于对照组、穿刺时间长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肿瘤患儿应用超声引导结合改良塞丁格穿刺法进行PICC置管,能提高置管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我科为老年医学科,长期输液患者较多,且大部分高龄患者组织、器官机能减退,皮下组织疏松,血管弹性差、脆性大,置管保留时间短。PICC置管满足了治疗的需要,保护了血管,极大减轻了患者的痛苦,但对肘部血管条件差,看不到或摸不到血管的老年患者,我科2009年12月~2010年8月,在血管超声(简称US)引导下使用改良塞丁格技术(简称MST,也称微插管鞘技术)进行PICC置管,成功实施了20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15.
正PICC作为患者长期化疗、静脉营养及用药的重要途径,已经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近几年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因为置管并发症少、置管患者带管方便而得以广泛应用[1]。目前临床应用的超声引导系统为美国巴德公司的Site Rite5TM置管专用血管超声仪。但由于费用高不能普遍配置;或者同时需要置管患者多,一台专用彩超不能满足临床需要。庄迎九[2]报道采用与超声医生合作的方式置管。我科自2012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穿刺法(modified seldinger technique,MST)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置管困难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09年12月-2010年12月收治的69例置管困难患者,经视觉和手的触觉无法找到可穿刺的血管,采用超声引导下MST进行PICC置管,观察置管的效果。结果患者置管成功率100.00%;置管时疼痛评分1-3分,平均(1.35±0.64)分,为轻度疼痛;置管时间18-60min,平均(29.52±10.28)min;并发症情况:发生穿刺点出血5例,送管不顺利3例,导管异位至颈静脉9例。结论超声引导下MST应用于PICC置管困难的患者,能提高患者的置管成功率,减轻患者置管时疼痛,缩短置管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超声下PICC置管与再改良塞丁格PICC置管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7月~2016年6月收治的108位患者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4例。对照组采用再改良PICC置管,即用头皮针替代原套管针进行穿刺,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进行PICC置管,对比2组置管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一次置管成功率及患者舒适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再改良塞丁格PICC置管,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讨钝性分离法在血液病患者改良赛丁格技术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7月我院收治的改良赛丁格技术PICC置管血液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钝性组和常规组,每组60例,给予常规组常规纵向法扩皮,给予钝性组钝性分离法扩皮。结果:钝性组置管后24 h穿刺点出血量、渗液率显著低于常规组(P 0.05);钝性组置管后1、3、5 d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P 0.05);钝性组和常规组扩皮、送鞘一次性成功率基本相同(P 0.05)。结论:与纵向法比较,钝性分离法在改良赛丁格技术PICC置管血液病患者中具有相当的扩皮、送鞘效果,但其可有效减少患者的置管创伤及渗液,有利于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值得临床作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改良Seldinger技术(MST)在非超声引导下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中的应用。方法50例患者均选择MST,在非超声引导下经前臂静脉进行PICC置管。观察穿刺置管效果,总结相关护理经验。结果 46例患者(92.0%)经前臂静脉穿刺置管成功,经X线摄片检查无导管异位。结论对前臂可触及到血管的患者,在非超声引导下运用MST技术,对提高穿刺成功率、改善患者舒适度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