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O157:H7大肠杆菌是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的主要血清型。我国自1986年江苏省首次检出后,山东、北京、浙江等地也相继从腹泻病人大便中分离到该菌。为了解O157:H7大肠杆菌在潍坊市的感染情况,1999年5~10月对本市部分腹泻病人大便,牛、猪粪便,鸡肠内容物,市售牛、羊、猪肉标本进行了检测。  相似文献   

2.
禽流感(Avian Influenza,AI)是禽流行性感冒的简称,是由禽流感病毒引起的动物传染病,常发生在禽,有时也发生在低等哺乳类动物中,至今在人中仅有偶发病例[1]。2009年5月和9月丽水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分2次采集府前菜市场禽类粪便及笼具表面标本各30份送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  相似文献   

3.
O157:H7大肠杆菌是引起人类出血性结肠炎的主要致病菌.自1982年美国发现此致病菌以来,国内也陆续从不同样品检出该致病菌.我们于2001年9月14日从奉化市人民医院肠道门诊腹泻病人粪便中检出一株O157:H7大肠杆菌,这在我省还是首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引起小儿腹泻的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EPEC)O127血清型较少见,而同时在一腹泻患儿粪便中培养分离出不同属的两种致病菌更属罕见.我站从仅两岁余两月的男患儿腹泻粪便中培养分离出EPECO127:K63及福氏志贺氏菌y变种(一:3.4),并根据两种致病菌均对丁胺卡那霉素敏感进行一周治疗后痊愈,粪便复检阴性.  相似文献   

5.
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H2株)的开发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中国疫苗和免疫》2001,7(3):178-182
1992年我国研究开发成功甲型肝炎(甲肝)减毒活疫苗(H2株).十几年中建立了普通狨猴动物模型;将细胞-病毒培养系统的生产工艺做了重大改进;对1989~1997年生产的16批疫苗做了现场人体观察,未见不良反应及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升高,接种后抗体阳转率为81.8%~100.0%,几何平均滴度(GMT)为12.1~15.0.K7疫苗病毒为IB基因亚型,经体内外多次传代或从接种者排出的病毒做序列分析,其与K7株的同源性达99.3%~100.0%,显示减毒性质、遗传稳定性不变.易感者接种疫苗后粪便排毒率为85.7%~90.3%,接触者为63.6%~71.9%,说明活疫苗接种后有次传播能力,但毒株均显弱毒性质,无毒力返祖现象.结果表明H2株甲肝减毒活疫苗的安全性、免疫原性良好,应该继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全国粪便标本分离病原菌的菌群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 从2014-2019年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报告中提取粪便标本的相关数据(去除肠道正常定植菌群),分析肠道致病菌及其耐药率的变迁.结果 共分离菌株61 809株,居前3位的是沙门菌属(82.12%)、志贺菌属(8.08%)、弧菌属(4.03%),沙门菌属在每年粪便...  相似文献   

7.
河南省3市郊区蔬菜细菌学和蠕虫学调查阎振生,孟玉珍,李现军,席福林,白喜顺,胡秀杰,田华,贾萍为了解使用无害化处理的粪便和未经处理粪便施肥,蔬菜受致病菌和蠕虫卵的污染情况,1992~1993年,我们对郑州、安阳和许昌3市郊区蔬菜肠道致病菌、蠕虫卵污染...  相似文献   

8.
粪便处理人口覆盖率对环境卫生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经1989~1991年检测,表明了使用三联通沼气池实行粪便无害化处理的观察点,其粪便处理人口覆盖率越高,对降低苍蝇密度,减少菜田土壤及蔬菜受粪便污染,减轻生活饮用水及地表水受粪便致病菌污染效果越明显,显示了推广普及粪便无害化处理设施,对改善农村环境卫生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制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O157H7增菌培养基,以提高感染人群和污染标本中O157H7的检出率.[方法]以实验室常用方法测定研制的增菌培养基N.mEHEC中胆盐、新生霉素的最佳用量及培养时间;比较N.mEHEC与文献采用的N.mEC对粪便模拟标本(大便悬液+不同浓度O157H7菌悬液)中O157H7的检出率.[结果]N.mEHEC中胆盐用量以8.0g/L,新生霉素用量20mg/L,37℃培养16~24h为宜.N.mEHEC对模拟标本中的非目的菌(正常大便悬液中的细菌)和目的菌(O157H7)之比为901和9001时检出率均为100%,9×10a1和9×1041时为81.3%和50%;而N.mEC在901时检出率为100%,9001、9×1031时分别为50%、6.43%,9×1041时则未检出.两种增菌培养基在培养前只有901时可以检出,其检出率分别为75%和78.1%.[结论]N.mEHEC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增菌作用,适用于感染人群和污染标本O157H7的增菌.  相似文献   

10.
本站于1998年~2000年对锡山市饮食服务健康体检人员29193人份的粪便肛拭标本进行了肠道致病菌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在大型活动时对饮食服务人员使用现场肛拭法采集粪便标本并以SN增菌液增菌检查肠道致病菌的检出效果.方法 于2012年夏季天津举办一次大型国际论坛前夕对饮食服务人员采集的现场肛拭标本置入SN增菌液中培养18 ~24 h,再接种SS琼脂平板上,挑选可疑菌落送病原生物实验室进行生化、血清鉴定.结果 从674份肛拭标本中检出沙门菌4株,其中C群沙门菌3株,B群1株;未检出志贺菌,总检出率为0.59%.4份阳性标本均出于男性外来务工人员.结论 该方法可有效提高粪便致病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2.
婴幼儿慢性腹泻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1997年4~9月对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1987年1月至1996年12月住院治疗的32例慢性腹泻患儿,以急性腹泻患儿为对照组进行了1∶4配比的病例对照研究。单因素χ2分析发现发热、呕吐、里急后重、血便、腹泻次数、营养不良、抗生素联用、粪便条件致病菌培养阳性、粪便霉菌阳性与婴幼儿慢性腹泻有关联。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筛选出了4个危险因素,即营养不良、不用或使用1种以上抗生素、粪便条件致病菌培养阳性及粪便霉菌阳性。趋势χ2分析发现营养不良程度、抗生素联用数与腹泻慢性化存在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O157∶H7大肠杆菌是引起人类出血性结肠炎的主要致病菌。自 1982年美国发现此致病菌以来 ,国内也陆续从不同样品检出该致病菌。我们于 2 0 0 1年 9月 14日从奉化市人民医院肠道门诊腹泻病人粪便中检出一株O157∶H7大肠杆菌 ,这在我省还是首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流行病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我地细菌性腹泻的病原分布及药物敏感性,我们于1989年5月~1991年4月对1138例急性腹泻患者粪便进行了多种肠道致病菌的分离培养及药物敏感性测定。现将结果报告如下。致病菌检出率及构成比1138例急性腹泻患者检出致病菌者有610例(53.60%),共检出20种致病菌计903株(79.35%),其中220例(19.33%)同时检出2~4种致病菌。检出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北京市海淀区食源性疾病病原分布特点,为预控提供依据.方法 对海淀区2015-2019年食源性疾病监测哨点医院送检的腹泻患者粪便标本进行致泻大肠埃希菌、沙门菌、志贺菌、副溶血性弧菌、弯曲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和诺如病毒检测.结果 致病菌总检出率为23.6%(427/1 810);在427株检出致病菌中,致泻大肠...  相似文献   

16.
铜绿假单胞菌致婴儿腹泻1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铜绿假单胞菌是条件致病菌 ,也是医院感染主要致病菌之一 ,2 0 0 2年 7月 ,我们从一例腹泻婴儿的粪便中分离出此细菌 ,现报告如下。1 病 例患儿 ,男 ,4月龄 ,因腹泻、发热而就诊 ,体温 38.6℃ ,血像WBC11.6× 10 9/ L;分类 :淋巴细胞 0 .4 2 ,中间分类 0 .0 5 ,中性粒细胞 0 .5 3。粪便稀 ,镜检 :WBC3~ 5个 / HP;粪便两次培养出铜绿假单胞菌。药物敏感试验 :对哌拉西林、羧苄西林、阿米卡星、诺氟沙星、环丙沙星、第三代头孢菌素敏感 ,对复方磺胺、头孢呋辛、四环素耐药 ,患儿经敏感抗生素治疗痊愈出院。2  讨 论铜绿假单胞菌为条…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粪便微生物在儿童腹泻诊断中的应用效果,以及对治疗方式的指导作用研究。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8年1月儿科、急诊科、门诊消化科就诊的腹泻患儿200例,均行粪便微生物检测,分析病原类型及防治措施。结果:对所采集的200例腹泻患儿粪便标本进行粪便微生物检测,共检出各类型腹泻病原微生物152例,总检出率为76. 00%。肠道致病菌检出15份,检出率7. 5%。腹泻病毒检出136份,检出率为61. 00%。寄生虫检出1份隐孢子虫,检出率为0. 5%。结论:粪便微生物检测能够确定腹泻患儿感染类型和感染的病原微生物品种,为腹泻患儿的临床敏感性用药提供有效依据,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建议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芜湖地区腹泻病细菌学分布特点及患者临床表现与实验室培养结果间的关系。1996~ 1997年连续在腹泻病流行季节开展了腹泻病人的调查 ,共 2 0 1例 ,并采集粪便标本。培养检获 35株致病菌 ,检出率 17.94 %。其中 ,志贺氏菌属 2 3株 ,占 6 5.71% ;沙门氏菌属 8株 ,占 2 2 .86 % ;绿脓杆菌 3株 ,占 8.57% ;还检出一株爱德华氏菌。通过对患者临床特点与检出菌型的分析 ,认为细菌性腹泻主要致病菌为痢疾菌 ,其次为沙门氏菌属 ,痢疾杆菌中以导致临床特征较为典型的F2a型菌株为主 ,但一些无典型临床表现的患者的粪便中也检出致病菌株 ,应引起临床医生注意。此外 ,沙门氏菌属引起的腹泻在感染性腹泻中也占相当比例。因此 ,提高腹泻病患者粪便培养质量对其诊断水平和疫情报告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9.
堆肥是我国广泛应用的处理垃圾粪便的有效方法之一。在堆肥中致病菌的死亡,固然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堆肥高温度是主要因素。关于不同温度对肠道致病菌生活力的影响,我们曾采用致病菌试验样品埋藏方法,在实验室和现场进行过实验研究。1974年又在以往实验的基础上,严格控制实验条件,补充了实验设备,进行了重复实验,观察了不同温度特别是50~55℃对痢疾杆菌生活力的影响。本工作是为制订评价粪便无害化效果的卫生标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六安地区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病原学研究及流行病学分析,为做好该菌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腹泻患者、动物粪便、冷冻冷藏食品、苍蝇等样本,进行分离培养、生化鉴定以及分子生物学检测。结果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总检出率为7. 35%,腹泻患者粪便检出率最低,仅为0. 81%,动物粪便检出率由高到低依次为猪、鸭、鹅、狗、鸡,但只有猪粪标本和鸭粪标本检出致病菌株。冷冻冷藏食品检出率为16. 05%。致病菌株O∶3型毒力基因分布为ail+ystA+ystB-yadA+virF+RFBC+。结论该菌在本地区腹泻患者和动物粪便、食品、苍蝇中普遍存在。主要致病型为O∶3型,动物宿主主要是家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