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高分辨CT在强直性脊柱炎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韩青  李强  朱平  梁强  王喆  李国权  康飞  汪静  吴振彪 《西部医学》2017,29(11):1504-1506+1510
【摘要】〓目的〓探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X线计算机断层扫描仪(SPECT/CT)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AS)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9月~2016年4月因腰背部疼痛或臀部疼痛就诊于我院的482例患者均符合2009年SPA标准。其中334例符合AS修订版纽约标准,分析SPECT/CT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C 反应蛋白(CRP)与SPECT/CT标志物摄取值有相关性(r=0279, P=0045);血沉(ESR)与SPECT/CT标志物摄取值有相关性(r=0372, P=0002);ESR与骨侵蚀有相关性(r=0279, P=0045);患者疼痛VAS与SPECT/CT标志物摄取值有相关性(r=0418, P<001);患者疼痛VAS与骨侵蚀有相关性(r=0335, P=0005)。结论〓早期AS行SPECT/CT检查,可有效检测早期病变,为尽早诊治提供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刘冬庚 《中外医疗》2011,30(35):179-179
目的通过CT对强直性脊柱炎的早期诊断,探讨该病影像学特点及早期诊断的意义。方法分析我院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经CT诊断早期强直性脊柱炎的21例患者资料,其中男18例,女2例,年龄13~33岁,平均年龄20.5岁。结果本组21例患者中骶髂关节右侧病变2例,占9.52%;骶髂关节左侧病变11例,占52.38%;骶髂关节双侧病变8例,占38.1%。结论强直性脊柱炎早期能通过CT准确诊断,及时治疗是保证疗效和愈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分析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异常改变的诊断方式,探讨应用C T 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70例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异常改变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5例用C T 进行扫描诊断,对照组35例用X线做扫描诊断,对比分析两种诊断方式的优劣差异。结果:观察组所有患者发现髋关节间隙变窄,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改变,对照组中有29例发现髋关节间隙变窄,6例未发现变化,用C T 做二次检查发现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改变。结论:CT能明确诊断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改变,是临床诊断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5.
骶髂关节强直性脊柱炎的CT诊断价值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3  
目的 回顾性分析强直性脊柱炎的骶髂关节CT表现,评价CT诊断的价值。方法 分析36例临床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的骶髂关节的CT征象,进行分级,并与临床分期对照。结果 临床早期CT Ⅱ-Ⅱ级表现骶髂关节的面呈对称性或不对称受累,关节面毛糙、皮质白线消失,骨关节面皮质中断,关节面下小囊变。临床中期即CT Ⅲ,表现为骶髂关节面局呈锯齿状或毛刷样改变,关节面下小囊状骨质破坏及其周围增生硬化,关节间隙假性增宽或不规则狭窄,关节间隙内含气征。晚期即CT Ⅳ级为临床稳定期,可见韧带钙化,关节骨性强直和关节间隙消失,明显骨质疏松,为临床稳定期。结论 CT能够清晰显示骶髂关节的细微结构,作出正确的分级诊断,为临床分期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CT与X线检查在强直性脊柱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7年7月于该院就诊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68例,入选患者均行X线和CT检查。分析两种检测方式对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情况。结果经X线检查,11例患者未见异常情况,检测准确率为83.82%,而经CT检查均可见明显异常,检测准确率为100.00%,且CT检查关节强直、关节间隙狭窄、关节相邻软组织肿胀、关节面下骨质囊变、关节面骨质硬化、关节面侵蚀及关节间隙增宽等病变征象的检出率明显较X线检出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测方式在强直性脊柱炎不同分级检出率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X线检查可显示出双侧髋关节间隙情况、囊变以及骨赘,还可反映出患者的骨质疏松情况,CT检查可显示双侧关节间隙情况,此外还可明显见关节面的骨硬化和骨侵蚀现象。结论与X线检查相比,CT检查的准确度更高,显像更为清晰。CT检查可有效提升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检出率,特别是早期症状不明显的强直性脊柱炎,为临床诊治强直性脊柱炎提供良好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陈道忠 《吉林医学》2011,(18):3726-3726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的X线及CT表现及诊断率。方法:对收治的76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该组患者均经X线及CT诊断,比较两种诊断方法的准确率。结果:该组患者结合病史及实验室检查,X线确诊66例,诊断率为86.8%;CT确诊76例,诊断率为100%,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4例均X线诊断为正常或可疑的病例经CT确诊14例。结论:CT诊断强直性脊柱炎要比X线有优势,未经X线确诊的患者可经CT检查,以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螺旋CT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156例,均于入院3 d内完成X线片及螺旋CT检查。结果①螺旋CT与X线片相比,对各级骶髂关节病变的显示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CT显示关节面侵蚀130例,关节面下骨质囊变102例,骨质增生硬化105例,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34例,其比例均明显高于X线片(P〈0.05)。结论螺旋CT具有很高的空间分辨率和密度分辨率,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评价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侯志雄  蓝华  吕集盛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2,18(11):1662-1664,1668
目的:探讨螺旋CT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99例,所有患者均接受普通X线平片及多层螺旋CT检查。比较两者对疾病的分期及对各种征象的显示情况。结果:1.螺旋CT对Ⅰ级和Ⅱ级病变的检出率显著高于X线平片,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Ⅲ级和Ⅳ级病变的检出中,两种检查方法无统计学差异(P>0.05)。2.螺旋CT对关节面侵蚀、关节面下骨质囊变、腰5骶1关节突病变及软组织肿胀的显示率均显著高于X线平片(P<0.05)。在对关节增生硬化、关节间隙增宽或狭窄、关节强直的显示中,两种检查方法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螺旋CT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CT表现。方法:收集分析我院52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骶髂关节CT图像资料。结果:50例患者骶髂关节有异常表现,早期:骨关节面受侵蚀,关节面不光整,关节间隙正常;后期:关节面不光滑,关节面下骨质呈虫蚀状改变,关节间隙变窄,最终关节间隙消失,关节强直。结论:骶髂关节的CT检查有助于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CT诊断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效果,评价其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5年3月我院骨外科收治的64例直性脊柱炎患者,按诊断方法不同定义为对照组(32例,X线诊断),观察组(32例,CT诊断),对比两组患者的病变征象检出率及影像学表现。结果观察组关节强直、关节面骨质硬化、关节相邻软组织肿胀、关节间隙增宽、关节间隙狭窄、关节面下骨质囊变、关节面侵蚀等病变征象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T诊断图像清晰度较X线更高。结论 CT诊断强直性脊柱炎敏感性强、图像清晰,可准确检出病变,为临床制定合适治疗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CT对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早期髋关节骨量丢失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早期AS患者102例为观察组,另选取健康者100例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定量CT检查。比较分析两组股骨颈、股骨粗隆、粗隆间以及全髋关节的皮质骨、松质骨、全骨的骨密度(BMD),采用ROC曲线分析其预测早期AS的价值结果 观察组髋关节构成骨的皮质骨、全骨BMD值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松质骨BMD值无明显差异(P>0.05);ROC分析显示,全髋关节皮质骨BMD(AUC=0.664)、全骨BMD(AUC=0.658)是预测早期AS的重要因素(P<0.05);相关分析显示,AS患者全髋关节皮质骨BMD值与BMI呈正相关(r=303,P=0.002);全髋关节松质骨BMD值与BMI呈正相关(r=0.497,P<0.001),与年龄呈负相关(r=-0.368,P<0.001);全髋关节全骨BMD值与BMI呈正相关(r=0.371,P<0.001)。结论 早期AS患者髋关节皮质骨的骨量丢失可能早于松质骨。  相似文献   

13.
步标兵 《吉林医学》2011,32(23):4771-4772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的X像学诊断方法及准确率。方法:对我院2002年6月~2010年6月收治的76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该组患者均经X线及CT诊断,比较两种诊断方法的准确率。结果:该组患者结合病史及实验室检查,X线确诊66例,诊断率86.8%;CT确诊76例,诊断率100%,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4例均X线诊断为正常或可疑的病例经CT确诊14例。结论:CT诊断强直性脊柱炎要比X线有优势,未经X线确诊的患者可经CT检查,以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14.
高旭东 《吉林医学》2013,34(6):1117
目的:观察X线与CT在临床诊断强直性脊柱炎中的应用。方法:对35例已确诊为强直性脊柱炎的患者进行X线与CT的检查,比较两者在诊断强直性脊柱炎中准确率。结果:CT确诊35例,诊断准确率为100%,X线组确诊27例,诊断准确率为77.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CT相对于X线在确诊强直性脊柱炎方面有较大的诊断准确率,对于X线未能确诊但临床高度怀疑的病例,可进行CT检查。  相似文献   

15.
赵建国 《吉林医学》2011,32(15):3070-3070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方法及准确率。方法:对收治的76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该组患者均经X线及CT诊断,比较两种诊断方法的准确率。结果:该组患者结合病史及实验室检查,X线确诊66例,诊断率为86.8%;CT确诊76例,诊断率为100%,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4例均X线诊断为正常或可疑的病例经CT确诊14例。结论:CT诊断强直性脊柱炎要比X线有优势,未经X线确诊的患者可经CT检查,以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不同诊断方法的准确率。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8月-2011年5月收治的76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和分析,所有的患者都经过了CT和x线诊断,对这两种方法诊断准确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通过x线确诊的患者有66例,诊断准确率为86.8%;通过CT确诊的患者有76例,诊断准确率为100%,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x线诊断为正常或者有疑点的34例患者,经过CT检查确诊14例。结论对强直性脊柱炎的患者来说诊断和运用CT的临床效果很好,可以有效提高疾病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7.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慢性隐匿性发展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早期诊断对本病的治疗至关重要,除先进的影像学检查仪器、检查手段及实验室指标外,体质辨识在AS早期诊断中有着重要的价值,制定出包括体质辨识在内的早期诊断模式对控制疾病的发展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8.
王亚东  凌鑫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9,22(12):1485-1485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之骶髂关节病变的MSCT表现,以提高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78例临床确诊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骶髂关节行MSCT扫描,对骶髂关节CT表现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MSCT表现特点为:病变主要累及骶髂关节、滑膜部及髂骨侧常见关节软骨钙化、关节间隙改变、关节面毛糙、面下骨硬化或吸收及骶髂韧带钙化等改变。结论:MSCT扫描对AS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及鉴别具有很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CT诊断强直性脊柱炎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强直性脊柱炎的X线片,CT表现,并对本病的CT诊断价值作一讨论。方法30例患者经临床证实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均行腰椎CT检查及后处理、腰椎、骨盆X线片检查,其中16例患者行骶髂关节CT检查,1例胸椎、颈椎X线片检查。结果X线片诊断正确22例,CT诊断正确30例。30例均见骶髂关节及腰椎影像改变。病程及病情不同,病变范围及程度不同。结论CT可明确诊断该病,能发现X线片不能发现的征象,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并比较X线诊断检查与CT诊断检查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2013年08月~2015年08月间确诊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中随机抽取62例 ,对其诊断检查过程进行回顾 ,将其中采取X线诊断性检查的3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 ,采取CT诊断性检查的32例患者设为研究组.两组的统计并比较两组的诊断符合率以及假阴性率.结果:研究组(100.0% )的诊断符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3.3% ) ,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0.0% )的假阴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6.7% ) ,其对比均存在显著差异 ,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从整体上看 ,与CT诊断检查的准确率要高于X线诊断检查 ,对于高度疑似强直性脊柱患者 ,可利用于X线进行初步检查 ,运用CT诊断检查进行深入探查 ,以提高临床诊断的可靠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