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9 毫秒
1.
目的探讨晚期大肠癌有效治疗方法,改善该类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方法静脉化疗,羟基喜树碱(HCPT)/甲酰四氢叶酸钙(CF) 5-氟脲嘧啶(5-FU)方案:HCPT12mg/m2静脉滴注D1到D5。CF200mg/m2 5- FU300mg/m2静脉滴注D1到D5,每3-4周1次,3周期为1疗程。腹腔化疗:用5-氟脲嘧啶(5-FU) 顺铂(DDP),5- FU750mg/m2 DDP60mg/m2自Tenckhoff管或Port-A-Cath泵系统注入腹腔,腹水者腹腔穿刺注入,每10-15天1次,2-4 次为1疗程。各完成1疗程后评价。结果近期疗效,32例中,CR 3例,PR 10例,SD 9例,PD 9例,总有效率40.6%。随诊2 年,中位生存期11.8月,1年生存率56.2%,2年生存率21.9%。毒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腹泻、腹膜炎。结论含羟基喜树碱联合方案静脉化疗联合腹腔化疗是治疗晚期大肠癌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比较单纯静脉化疗与静脉联合腹腔双途径化疗的效果,寻找预防大肠癌复发的有效途径。方法将大肠癌根治术后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静脉化疗联合腹腔化疗),对照组(单纯静脉化疗)。观察二者的毒副反应,比较二者腹腔局部复发率、肝转移率、生存情况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均完成全部化疗疗程,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毒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局部复发率(8/57,14.04%)和肝转移率(6/57,10.52%)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23/51,45.09%;15/51,33.33%),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的3年生存率为85.96%,明显高于对照组56.85%,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静脉化疗联合腹腔化疗比单纯静脉化疗更能改善大肠癌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3.
4.
李雅杰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3,24(5):546-546
静脉联合腹腔化疗是将全身用药和腹腔局部用药结合起来治疗晚期胃癌的一种新方法 ,2 0 0 1年 4月~ 2 0 0 2年 12月 ,对入住本院 3 8例晚期胃癌患者采用静脉联合腹腔化疗 ,效果显著 ,介绍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 3 8例中男 2 6例 ,女 12例 ,年龄 3 9~ 74岁 ,平均5 6.5岁 ,所有病例均经病理组织学确诊。原发 3 4例 ,继发 4例 ,均并发不等量腹水。 3 1例有腹腔淋巴结转移 ,8例肝转移 ,4例胰腺转移。1.2 方法 静脉化疗均采用ELF方案 :VP - 1610 0mg/m2 VDd1-5,CF 2 0 0mgVDd1-5,5 -FU 3 75mg/m2 VDd1-5,2 1天为一疗程。在 2个…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大肠癌术后腹腔灌注化疗联合静脉化疗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40例大肠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双路化疗组行DDP腹腔灌注化疗联合LV/5-FU方案静脉化疗,静脉化疗组选择LV/5-FU+DDP方案。结果:双路化疗组2a生存率87.50﹪,3a生存率78.29﹪,均高于静脉化疗组的75.00﹪、62.50﹪(P<0.05);双路化疗组3a腹腔复发率16.67﹪,3a肝转移率20.83﹪,均低于静脉化疗组的50.00﹪、56.25﹪(P<0.05);毒副反应亦低于静脉化疗组(P<0.05)。结论:腹腔和静脉双路化疗是预防大肠癌根治术后腹腔局部复发和肝转移的有效方法,并能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6.
大肠癌术后腹腔及静脉化疗对细胞免疫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观察静脉化疗及腹腔化疗对细胞免疫的影响,选择较好的化疗方案,自1994年起,连对18例大肠癌根治术后早期静脉化疗及21例腹腔化疗病人进行观察,行5-Fu左肇咪唑方案化疗,通过化疗前后抽血检查T细胞亚群比例及NK细胞比便的变化,发现腹腔化疗组上述指标无明显下降,静脉化疗组下降明显,证明腹腔化地细胞免疫抑制较重。认为:腹腔化疗是大肠癌根治术后较为理想的辅助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7.
8.
目的:为防止大肠癌术后腹腔内复发和肝转移,探讨切实有效的辅助治疗和措施。方法:对34例大肠癌根治术后行DDP、5-Fu腹腔内灌注,与38例根治术后静脉化疗比较。结果:腹腔组5年复发率(32%)明显低于静脉组(63%),5年生存率(68%)明显高于静脉化疗组(34%)。腹腔组全身毒性反应明显低于静脉组。结论:腹腔灌注化疗对大肠癌术后腹腔内复发及肝脏转移和治疗颇有意义。 相似文献
9.
卵巢癌患者静脉与腹腔联合化疗的临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卵巢癌是女性生殖器三大恶性肿瘤之一 ,其恶性程度高 ,病程发展迅速 ,因缺乏早期的诊断方法 ,死亡率极高。其病灶主要局限在盆腔与腹腔。因此我院采用手术后将化疗药物直接注入腹腔 ,使高浓度的化疗药物直接与肿瘤部位接触 ,并配合静脉全身化疗 ,以达到治疗及预防的作用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现将其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化疗前护理作好心理护理 ,我们针对患者对化疗缺乏认识而产生的恐惧、焦虑心理 ,与其讲清化疗的必要性并产生的副作用 ,预防的措施和处理方法。将一些化疗好的病例进行亲身介绍 ,以消除其恐惧心理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晚期胃癌腹腔灌注化疗联合静脉化疗的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112例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联合组57例采用腹腔灌注化疗联合静脉化疗,化疗组55例采用单一静脉化疗,对1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联合化疗组总有效率为45.61%(26/57),单纯化疗组总有效率为27.27%(15/55),联合化疗组的疗效优于单纯化疗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化疗毒副反应,联合化疗组消化道反应和骨髓抑制较单纯化疗组多见,Ⅲ~Ⅳ度恶心、呕吐的发生率达14.03%(8/57),较单纯化疗组9.09%(5/55)高。Ⅲ~Ⅳ度白细胞降低的发生率达10.52%(6/57),较单纯化疗组7.27%(4/55)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灌注化疗联合静脉化疗在晚期胃癌的综合治疗中是一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热疗联合CapeOx(XELOX)化疗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将80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按随机表法分为单纯组(化疗)及联合组(化疗+热疗),每组40例.单纯组接受CapeOx(XELOX)方案化疗,联合组在接受CapeOx(XELOX)方案化疗的基础上同期在化疗的第1、5、10天进行热疗.用RECIST评价标准评价治疗后的疗效,观察肿瘤标记物癌胚抗原(CEA)变化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统计生存率.结果 联合组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率为67.5%(27/40),高于单纯组的35.0%(14/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EA水平均下降,且联合组低于单纯组[(101.3±58.1) vs (213.6±100.3) ng/mL,P<0.05].联合组白细胞下降、胃肠道反应、周围神经毒性反应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单纯组(P<0.05).联合组与单纯组患者的2个月生存率均为100%(40/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2年生存率为37.5%(15/40),高于单纯组的12.5%(5/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热疗联合化疗可以更有效地控制晚期结直肠癌的肿瘤生长,延长患者生存期,降低化疗不良反应发生率,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奥沙利铂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对 2 7例既往常规方案治疗效果不佳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采用含奥沙利铂的 (130mg/m2 每 3wk为 1疗程 )方案进行治疗。其中 17例患者接受 3周期化疗 ,10例接受 6周期化疗。结果 本组 2 7例 ,总有效率为 37.0 3%。结肠癌和直肠癌的有效率分别为 33.33% (6 / 18)和 4 4 .4 4 % (4 / 9)。常见毒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神经毒性及白细胞减少 ,但均较轻微。结论 奥沙利铂对晚期结直肠癌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并且毒性可耐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药参苓白术散联合IFL方案时辰化疗治疗晚期肠癌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将76例晚期肠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方案:伊立替康180 mg/m2,d1,输注1 h,LV 300 mg/m2 d1~5,输注2 h,5-Fu600 mg/m2 d1~5,输注6 h。治疗组方案:伊立替康180 mg/m2,d1,04:00~06:00输注2 h,LV 300 mg/m2,5-Fu600 mg/m2,d2~5,晚22:00~次日10:00通过输液泵输注12 h,同时口服参苓白术散5 d,每日1剂水煎服。21 d为1个周期,至少用2周期。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36.8%,对照组有效率为21.0%,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但二者无统计学差异;治疗组毒副反应以Ⅰ~Ⅱ度为主,对照组Ⅲ~Ⅳ毒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治疗组,2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参苓白术散联合IFL方案时辰化疗治疗晚期肠癌能提高疗效,减轻化疗不良反应,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目的 分析胃癌术后腹腔联合静脉化疗(腹腔组)与单纯静脉化疗(静脉组)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安徽省立医院肿瘤内科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间胃癌术后辅助化疗临床资料完整的住院病例108例(腹腔组56例,静脉组52例).所用化疗药物均为奥沙利铂(L-OHP),5-氟尿嘧啶(5-Fu),亚叶酸钙(CF),辅助化疗... 相似文献
15.
参麦针剂协同腹腔化疗治疗进展期大肠癌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观察参麦针剂(Shenmai Injection,SMI)协同腹腔化疗(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IPC)治疗进展期大肠癌根治术后患者的疗效.方法:进展期大肠癌根治术后行腹腔化疗患者58例,分成IPC组(22例)和SMI IPC组(36例).IPC组行单纯腹腔化疗(5-氟尿嘧啶联合顺铂);SMI IPC组采用参麦针剂协同腹腔化疗治疗.每4周为1个疗程,共4~6个疗程.近期疗效观察临床症状、生存质量,治疗前后血白细胞计数、肝肾功能、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NK)细胞活性、T淋巴细胞亚群中T辅助与T抑制细胞比值(CD4/CD8);远期疗效观察无瘤生存率.结果:SMI IPC组近期总有效率为83.33%,IPC组为63.64%,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SMI IPC能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维持血白细胞的稳定,提高NK细胞活性和CD4/CD8的比值,与IPC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SMI IPC可提高患者5年无瘤生存率.结论:参麦针剂协同腹腔化疗是治疗进展期大肠癌根治术后患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胃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早期诊断率低,患者多为进展期,预后不佳。文中旨在研究术前静脉化疗联合动脉灌注化疗治疗进展期胃癌的价值。方法对入选的56例均有病理证实的进展期胃癌患者采用FLEP方案术前静脉联合动脉灌注化疗。第1至第5天5-FU370 mg/m2+亚叶酸钙200 mg/m2,静脉;顺铂80 mg/m2+依托泊苷80 mg/m2,第6天、第20天动脉灌注,2个疗程后行手术切除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2个疗程治疗,总体缓解率为78.57%(44例),其中4例完全缓解(7.14%)。46例接受手术切除,其中21例化疗前被认为不可切除。化疗前评估可切除组的R0(手术切缘阴性)切除率为96.15%(25/26),不可切除组的R0切除率为66.67%(20/30)。8.70%为病理学完全缓解。毒副反应均为较轻常见反应,无化疗药物死亡病例。中位随访时间31个月(6~76月),整组和可切除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21%和42%。结论进展期胃癌术前应用静脉联合动脉灌注化疗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方式,能显著提高手术切除率及患者生存期,在进展期胃癌的治疗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应用FOLFOX4方案治疗晚期大肠癌23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评价FOLFOX4方案治疗晚期大肠癌的疗效和毒性。方法 奥沙利铂(OXA) 85mg/m2 ,静脉滴注2h ,d1;亚叶酸钙(CF) 2 0 0mg/m2 ,静脉滴注2h ,d1~2 ,接5 氟脲嘧啶(5 Fu) 4 0 0mg/m2 静脉推注d1~2 ,再接5 Fu 6 0 0mg/m2 ,持续静脉滴注(civ) 2 2h ,d1~2 ,每两周为一周期。结果 全组2 3例患者,总有效率(CR +PR)为4 7.83% ,中位肿瘤进展时间(TTP)为8.3月。主要毒副反应为外周神经感觉异常、口腔粘膜炎、骨髓抑制、恶心呕吐和腹泻,但多为Ⅰ~Ⅱ度。结论 FOLOX4方案治疗晚期大肠癌疗效较高,毒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分析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联合静脉化疗治疗老年中晚期肺癌的疗效。方法:老年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45例,均经病理诊断明确,并行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及全身静脉化疗2个疗程以上,每次治疗期间均观察患者支气管动脉血管情况,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USA)测定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浓度并对患者进行疗效及耐受性的评价。结果:45例老年中晚期肺癌中19例治疗有效(CR±PR'),占42.2%,其中血供丰富型28例,治疗有效率为46.4%,乏血供型17例。治疗有效率为35.29%。血供丰富型肺癌行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联合静脉化疗有效率较乏血供型肺癌明显提高。治疗有效患者血清VEGF浓度[(69.08±51.29)ng/L]显著低于治疗前浓度[(108.10±68.88)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2,P=0.0038),肿瘤进展的患者血清CEGF浓度[(83.86±49.26)ng/L]与治疗前浓度[(86.49±62.28)ng/L]相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7,P=0.7913)。结论: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联合静脉化疗治疗老年中晚期肺癌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观察支气管动脉血供情况及VEGF的变化有利于评价老年性肺癌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9.
Background Antiangiogenesis is a promising field of cancer therapy. Endostar, a novel recombinant human endostatin, is one of the few approved drugs acting as angiogenesis inhibitors of cancer in China. However, there are few clinical studies about Endostar in gastrointestinal cancer. This pilot study aimed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the combination of Endostar and chemo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metastatic colorectal and gastric cancers.
Methods From March 2007 to October 2009, 23 patients were enrolled. Patients received Endostar intravenously at a dose of 15 mg daily from day 1 to 14 and day 1 to 7 when combined with 3- and 2-week chemotherapy regimens, respectively, which were determined according to patients’ previous chemotherapy history. Treatment was repeated until disease progression, unacceptable toxicity or patients’ refusal.
Results Seven, six and ten patients received Endostar as first-, second- and third-line therapy, respectively. A total of 75 cycles were administered. Twenty-one patients were assessable for responses. The overall response rate and disease control rate were 19.0% and 47.6%, respectively. All the four partial responses were among patients receiving Endostar as first-line therapy, whose response rate was 57.1%. The median time to progression and overall survival were 2.6 months (95% CI, 2.0–3.2 months) and 10.3 months (95% CI, 3.9–16.7 months), respectively. Toxicity was tolerable, with grade 3-4 toxicities observed for leucopenia (30.4%), neutropenia (34.8%), thrombocytopenia (17.4%) and anemia (13.0%). Three patients (13.0%) encountered transient sinus bradycardia with spontaneous remission.
Conclusion Endostar combined with chemotherapy is well-tolerated in patients with metastatic colorectal and gastric cancers, and it is relatively effective as a first-line therapy.
相似文献
20.
NP方案与T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NP方案和TP方案对初治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80例晚期NSCLC患者随机分成NP组和TP组,入组的每例患者均接受至少2个周期以上同方案的化疗,比较两组不同化疗方案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NP和TP两组近期疗效的有效率分别为42.5%和55.0%,两组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方面,两组以骨髓抑制和消化道反应为主,均在可耐受的范围内,NP组静脉炎发生率较高.结论 NP和TP两种化疗方案对晚期NSCLC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化疗不良反应虽有所不同,但可耐受.因此NP和TP两种化疗方案均可作为晚期NSCLC的一线治疗方案,但TP方案在疗效和不良反应方面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