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目的比较静脉应用蔗糖铁和口服多糖铁复合物对尿毒症血透患者肾牲贫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46例尿毒症血透患者,随机分为静脉治疗组和口服治疗组各23例联合EPO治疗,治疗12周比较观察2组肾陛贫血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Hb、Hct、SF、TSAT均较治疗前明显增高,且静脉组上升幅度高于El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组不良反应少于口服组。结论静脉应用蔗糖铁治疗尿毒症肾性贫血较口服铁剂更加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2.
3.
老年尿毒症患者维持血液透析6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福民 《陕西医学杂志》2007,36(11):1578-1579
笔者就本院2000~2006年的62例老年透析患者与80例非老年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观察2000年1月至2006年2月,我院血液透析的老年患者62例,年龄60~89岁,平均68岁,其中男性41例,女性22例。原发病:原发性肾小球肾炎25例,其次为高血压性肾病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不全终末期血液透析患者使用静脉注射铁剂及口服铁剂治疗肾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60例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尿毒症伴有肾性贫血患者在应用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HuEPO)治疗的基础上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应用静脉注射途径补充铁剂治疗,对照组患者口服途径补充铁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8周后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清铁蛋白(SF)、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各项指标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Hb、Hct、SF、TSAT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患者贫血改善程度及体内铁蛋白及转铁蛋白饱和度升高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静脉补充铁剂较口服补充铁剂能更好、更快改善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肾性贫血症状。  相似文献   

5.
詹先萍  邓招  苟敏 《陕西医学杂志》2013,(11):1565-1565,F0003
<正>动静脉内瘘(Internal arteriovenous fistula,AVF)是指动静脉在皮下吻合的血管通道,是主要适用于尿毒症患者进行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最常用、最重要的血管通路[1]。传统內瘘手术是前臂腕部桡动脉和头静脉吻合,随着人工血管移植内瘘技术的开展,使得HD治疗尿毒症的永久性血管通路手术  相似文献   

6.
邓招  詹先萍  苟敏 《陕西医学杂志》2012,41(9):1268-1269
<正>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选择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慢性肾衰尿毒症期患者157例,其中118例进行动静脉内瘘(CAVF)以维持透析(男65例,女53例),年龄24~65岁,原发病:慢性肾小球肾炎46例,糖尿病肾病41例,高血压肾损害25例,多囊肾3例,痛风性肾病2例。2治疗方法对于尿毒症病人,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充分透析、积极控制血压、纠正贫血、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以改善  相似文献   

7.
20例中老年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治疗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平 《中原医刊》2004,31(23):51-52
尿毒症是各种原因致肾功能损伤的终末期表现,因肾脏排泄和调节功能失常,临床上出现一系列代谢紊乱的表现,特别是中老年患者其他脏器功能有所降低,常会危及生命,需要积极治疗和护理。血液透析是目前治疗尿毒症的主要手段。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的一种办法。我科于2001-2003年,收治20例中老年尿毒症患者,经过血液透析、全身对症治疗及透析前后有效的护理,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探讨引起尿毒症肺的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1例尿毒症肺的临床资料。结果 :2 1例患者中 ,咳嗽、咯痰 1 6例 ,占 78% ,肺紊理增粗 1 4例 ,占 66% ,呼吸困难 1 0例 ,占 45 % ,实验室检查血 BUN为 44.5 4± 6.1 mmol/L ,Cr为 845± 367.3μmol/L。结论 :尿毒症肺临床表现无特异性 ,仅有轻度咳嗽、咯痰和呼吸困难 ,但肾功能衰竭较为严重 ,其病预后较差 ,治疗的关键在于积极治疗原发病、充分透析、改善肾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对尿毒症患者血NO含量的影响,探讨其在CRF 发病过程中的作用,为治疗提供新的手段和依据;方法 对伴有高血压的尿毒症病人分为透析和非透析两组,每组30 例,血透前后用化学比色法测定其血液中NO 含量;结果 尿毒症患者血中NO含量明显低于健康人( P< 0 .01) ,非血透组明显低于血透组( P< 0 .01) ;结论 尿毒症患者血NO 低于正常人,HD 可明显提高其血中NO 含量,调整病人血中NO含量,保持最佳生理状态可改善尿毒症患者的病情。  相似文献   

11.
尿毒症是威胁人类生命的重要病症之一,居内科住院病例死因的第三倪 仅次于肿瘤及慢性肺功能衰竭。尿毒症性心包炎多发生于尿毒症终末期,其发生率达60—100%,致死率为8—20%,由于其发生原因尚不清楚,所以  相似文献   

12.
<正>溶血尿毒综合征(Hemolytic uremic syndrome,HUS)是以急性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急性肾功能衰竭、血小板减少三联征为特点的一组综合征[1]。临床发病急,病情重,属儿科危重症,近些年发病率有增加趋势。1999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院  相似文献   

13.
中西医结合治疗尿毒症5 例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14.
尿毒症患者出现低血糖昏迷二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例介绍 例 1 ,患者女性 ,36岁 ,因面黄、纳差、乏力 1年入院。 1年前患者开始出现面黄、纳差、乏力 ,并常在活动后出现心慌、胸闷 ,院外按慢性胃炎、营养不良性贫血治疗 ,症状无好转 ,遂入我院。入院时查体 :血压 1 50 / 95mmHg(1mmHg =0 .1 33kPa) ,神志清 ,贫血貌 ,眼睑及双下肢浮肿 ,双肺呼吸音粗 ,心率 92次 /分 ,心律规整 ,心音有力 ,心尖区闻及柔和的吹风样 2 / 6级收缩期杂音 ,腹部无异常。B超示少量腹腔积液 ,双肾慢性损害。血常规 :RBC 2 .3× 1 0 1 2 /L ,Hb 72 g/L ,WBC 9.0× 1 0 9/L ,PLT 1 0 0…  相似文献   

15.
徐耀忠 《浙江医学》1998,20(8):480-481
我院于1990年1月~1996年4月收治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17例,其中并发大量腹水11例,占9.4%。现将其治疗情况作一小结和探讨。 临床资料 1.一般情况:因尿毒症在维持性血透中并发大量腹水患者11例,其中男9例,女2例;年  相似文献   

16.
张万帆  卢杭桢 《广东医学》2001,22(6):509-509
例 1 患者 ,男 ,5 9岁。有高血压病史 30年 ,3年前确诊“高血压病肾病 ,慢性肾衰 ,尿毒症” ,并开始腹膜透析(CAPD)治疗 (6L/d)。平素无自觉症状 ,能坚持从事轻体力工作 ,尿量每天不足10 0ml,血压控制在 140~ 16 0 / 80~ 90mmHg,血肌酐维持在 10 0 0 μmol/L左右。2 0 0 0年 11月 6日进食杨桃两枚 ,约 6 0g。半小时后出现反复呃逆 ,胸闷 ,恶心 ,伴呕吐胃内容物 1次 ,患者烦躁不安 ,12h后出现浅昏迷。送院时查血肌酐 10 5 6μmol/L ,无神经系统定位体征 ,入院后第4天头颅CT检查未发现异常。治疗开始时予加强CAP…  相似文献   

17.
69例尿毒症患者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7年3月至2003年10月我院共收治尿毒症患者256例,其中死亡69例,现就死亡原因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非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及危险因素。方法对未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27例尿毒症死亡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7例死亡病例中,心血管事件19例,占70.4%,其中心衰14例,占51.9%;心律失常3例,占11.1%;心源性猝死2例,占7.4%。肺部感染5例,占18.5%。消化道出血2例,占7.4%。脑出血l例,占3、7%。结论高血压、贫血所导致的心血管病变是尿毒症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其次为感染。应加强对尿毒症患者高血压、贫血的治疗,并提高自身免疫力,积极预防和控制感染。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血液滤过对于尿毒症性心包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对于透析前心包炎,充分透析即可;对于透析后心包炎,大量心包积液者,需心包穿刺放液。结果:透析前心包炎患者,经充分透析,心包炎均消失;透析后心包炎患者,经血液透析,血液滤过治疗均好转。结论:对于尿毒症性心包炎患者,均需要加强透析治疗,血液滤过治疗,减少肝素用量,及时发现,定期复查。  相似文献   

20.
尿毒症是由于肾功能衰竭引起体内氮质及其他代谢产物贮留,以及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等障碍,所出现的一种危重的综合症,予后极差,治疗困难,死亡率很高,近年来虽然血液透折、腹膜透折及肾移植术的开展,为尿毒症的治疗开拓了新途径,使一些严重病人得到缓解,但因受设备、条件的限制,不能普遍实行,因此积极地探讨祖国医学的治疗方法,促使病情稳定或缓解,延长病人生命、是当前所迫切要求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