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通过胃液高效液相紫外光吸收光谱验证并确认胃液中色氨酸与胃癌的关系.方法 收集15例胃癌患者与15例非胃癌患者的胃液,以高效液相方法分析并以紫外光检测器检测.结果 胃癌患者与非胃癌患者胃液的高效液相紫外光吸收光谱明显不同.紫外光检测胃癌患者胃液中色氨酸含量较非胃癌患者胃液中色氨酸高(t检验,P<0.01).结论 色氨酸是胃癌患者胃液中特异性荧光物质的主要组分.  相似文献   

2.
李克兵 《安徽医药》2013,17(2):285-286
目的分析老年胃癌与中、青年胃癌的临床表现,对比各自特点及其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该科治疗的96例中、青年胃癌患者及84例老年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老年组及中、青年组,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分型、预后等。结果中、青年组男女比例相近,而老年组以男性更为多见(P0.05);中、青年组患者具有肿瘤家族史的比例高于老年组(P0.05)。两组患者的常见临床表现的比较,中、青年组上腹部不规律疼痛高于老年组,而部分老年胃癌患者有胸骨后不适,吞咽困难,消瘦,其比例明显高于中、青年组(P0.05)。中、青年或老年胃癌均以胃窦部多见,但21.9%的中青年患者合并两处以上出现肿瘤,而老年组仅4.8%(P0.05);中青年胃癌患者多为BorrmannⅢ型和Ⅳ型,而老年组以Ⅱ型和Ⅲ型多见;老年胃癌患者的高、中分化比例高于中青年患者(P0.05);TNM分期比较中,中青年胃癌患者Ⅲb、IV期所占比例更高,老年胃癌患者以Ⅱ、Ⅲa期更为多见(P0.05)。老年组患者5年生存率显著高于中、青年组(P0.05)。结论临床应重视中、青年胃癌的早期诊断,对有上消化症状或全身症状的青年患者应进行相关的检查,提高诊断率,积极治疗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胃癌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临床病理特征、肿瘤标志物水平、癌基因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8年2月~2021年3月期间在某院手术切除的180例胃癌患者,采集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采集血清后测定肿瘤标志物水平,收集胃癌病灶及癌旁病灶后测定Hp感染情况、癌基因表达量。结果 180例胃癌组织的Hp感染率为56.67%;TNMⅢ期和TNMⅡ期的胃癌组织中Hp感染率明显高于TNMⅠ期且TNMⅢ期的胃癌组织中Hp感染率明显高于TNMⅡ期;低分化的胃癌组织中Hp感染率明显高于中高分化;浸润深度T3+T4的胃癌组织中Hp感染率明显高于浸润深度T1+T2;胃癌组织中Hp阳性患者的血清CEA、CA19-9、VEGF的水平均明显高于胃癌组织中Hp阴性的患者,PGR的水平明显低于胃癌组织中Hp阴性的患者;Hp阳性的胃癌组织中c-myc、c-Met、Bmi-1的mRNA表达量明显高于Hp阴性的胃癌组织,GKN1、p16的mRNA表达量明显低于Hp阴性的胃癌组织。结论 胃癌患者Hp感染与临床病理特征改变、肿瘤标志物的水平增多、癌基因表达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胃癌临床X线诊断价值。方法本院住院并接受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胃精细钡气造影X线检查,并与患者的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60例患者中,48例患者X线诊断为疑似胃癌或者胃癌,其中32例患者为溃疡型胃癌,8例患者为蕈伞型胃癌,8例患者为肿块型胃癌;6例患者X线诊断为糜烂性胃炎或者良性胃溃疡;2例患者发生漏诊;X线诊断胃癌的检出率为96.67%。溃疡型、蕈伞型和肿块型胃癌的X线征象和发生部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X线检查可以有效地提高胃癌的临床检出率,与病理检查结果相结合,可以对胃癌做出准确的诊断,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鲁飞  汤民  洪岩  周凤英  董晓  邵荣金  吕旭  王美林  周志君 《江苏医药》2013,39(12):1410-1413
目的探讨中国江苏省宜兴地区汉族人群中Wnt-1诱导分泌蛋白2(WISP2)基因rs2281862位点C>T多态性与胃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TaqMan探针的RT-PCR法检测952例胃癌患者的基因型,分析不同基因型与胃癌预后的关系。结果与WISP2基因rs2281862位点CC基因型相比,合并突变基因型TC和TT与胃癌的预后无显著相关性(P>0.05)。Lauren分型与胃癌患者的预后相关:与合并基因型CC和TC相比,在肠型胃癌患者中,TT型患者的预后危险性下降(P<0.05),而在弥漫型胃癌患者中,TT型患者的预后危险性增加(P<0.05)。结论中国江苏省宜兴地区汉族人群WISP2基因rs2281862位点与胃癌预后无关;TT基因型是肠型胃癌患者的保护性因素,但也是弥漫型胃癌患者的危险性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个性化心理护理在胃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择外科胃癌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胃癌手术患者观察组60例,胃癌手术患者对照组60例;对照组胃癌手术患者实施一般护理措施;观察组胃癌手术患者在对照组的采用的一般护理基础上实施个性化护理,包括术前心理疏导、术中心理护理、术后回访、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在实施一般心理护理和个性化心理护理的满意程度,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胃癌手术患者对护理满意度为91.7%,对照组胃癌手术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78.3%,且前者并发症发生概率低于后者(P<0.01)。结论个性化心理护理能有效提高胃癌手术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不同年龄阶段胃癌患者性激素受体表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年龄阶段男性胃癌患者性激素受体表达情况。方法:选择中老年、青年男性胃癌患者各30例,分析两组胃癌患者病程、发病部位、病理类型以及Brrmann分型差异,并检测所有患者雄激素受体与雌激素受体表达情况。结果:中老年、青年男性胃癌患者有着不同的Brrmann分型与病理类型分布。青年男性胃癌患者相比中老年男性胃癌患者,雄激素受体与雌激素受体表达率、蛋白含量与KD值都高(P〈0.05)。结论:年轻患者激素依赖型胃癌比率较中老年为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查胃癌患者外周血总淋巴细胞计数与肿瘤各个临床分期之间的关系,分析胃癌不同阶段患者免疫功能变化。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4年1月胃癌患者268例,回顾性分析胃癌患者淋巴细胞计数与胃癌不同临床分期之间的相关性,并分析不同病理分期患者免疫功能差异。结果不同病理分期的胃癌患者的总淋巴计数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多数胃癌患者存在总淋巴细胞计数减少,以Ⅱ、Ⅲ、Ⅳ期表现明显;另在胃癌患者外周血总淋巴细胞计数与临床分期的相关分析中, TLC与临床分期呈负相关(P〈0.05)。结论胃癌患者免疫功能较正常人低,临床分期越后,免疫功能越低。在临床上检测总淋巴细胞计数的变化可以快速评价胃癌患者的机体免疫功能,对胃癌患者的临床诊疗和判断预后提供一定的临床指导。  相似文献   

9.
顾如兵  张桂梅 《上海医药》2012,(5):30-31,45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血清EGF水平在预后中的临床意义,为判断胃癌的预后提供新的临床途径。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62例患者血清中EGF的含量。其中包括正常体检患者血清标本28例,本院消化科住院胃癌患者血清标本34例。结果:正常对照组血清EGF含量为0.85±0.36μg/L,胃癌组含量为1.58±0.45μg/L,具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1)。在胃癌患者血清中,EGF含量进展期高于早期。结论:胃癌患者血清EGF的监测可以作为了解肿瘤生物学行为及判断患者预后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血清胃泌素含量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病灶内ERK通路及相关增殖基因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0年3月期间于某院行手术切除治疗的胃癌患者作为胃癌组,于该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收集血清并检测胃泌素含量。收集胃癌患者的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检测p-ERK的蛋白表达水平及CyclinB1、CyclinD1、CyclinE、Bax、Caspase-3的mRNA表达水平。随访胃癌患者的无进展生存(DFS)和总生存(OS)情况。结果:胃癌组的血清胃泌素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胃癌组中病灶直径≥3cm、TNM分期III期、术后随访中发生进展及死亡患者的血清胃泌素含量高于病灶直径<3cm、TNM分期I-II期、术后随访中未发生进展及死亡患者(P<0.05);胃癌组中胃泌素高含量患者的累积DFS率和累积OS率均低于胃泌素低含量患者(P<0.05);胃癌组患者胃癌组织中p-ERK的蛋白表达水平及CyclinB1、CyclinD1、CyclinE的mRNA表达水平高于癌旁组织(P<0.05)且与血清胃泌素含量呈正相关,Bax、Ca...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新辅助化疗(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对进展期胃癌的治疗效果,并研究术前应用新辅助化疗对胃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取进展期胃癌患者70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胃癌根治术联合术后常规化疗的治疗方案,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行术前新辅助化疗.分析两组患者术中淋巴结检查阳性率、术后肿瘤复发率、患者3年存活率及化疗前后癌组织中MMP-2和VEGF表达的变化.结果 胃癌患者术前应用新辅助化疗可以有效降低胃癌组织MMP-2和VEGF的表达(P<0.01).实验组胃癌患者术中检出淋巴结阳性率(9.24%)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淋巴结阳性率(1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胃癌患者3年内存活率(71.43%)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存活率(45.7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癌患者术前应用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新辅助化疗方案能够显著提高胃癌患者的临床受益率,降低胃癌组织中MMP-2和VEGF的表达,提示胃癌患者术前应用新辅助化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输血对胃癌手术患者NK细胞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输血后胃癌手术患者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变化规律及其机理。方法:应用MTT法检测患者外周静脉血中NK细胞活性,随机研究了38例胃癌患者术前后第1、3、7天时NK细胞活性的动态变化,并与11例正常健康组对照。结果:胃癌患者术后一周输血组24例NK细胞活性明显下降,且恢复缓慢,与胃癌非输血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胃癌手术患者输血,可加重术后NK细胞活性的抑制,胃癌手术患者应尽量避免术中使用异体输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护理路径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前护理中应用效果。方法:选择59例拟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胃癌患者,患者入院后按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术前护理及术前准备,总结临床路径护理方法及护理效果。结果:59例患者术前护理及术前准备均充分,手术均顺利进行,无术前护理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前准备中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具有较好的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胃癌伴神经内分泌分化(NED)和胃癌中HER-2基因扩增及蛋白表达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胃癌伴神经内分泌分化患者70例和具有相同分期的胃癌患者150例,采用免疫组化法(IHC)联合双色银染色素原位杂交(DISH)检测胃癌伴NED和胃癌中HER-2基因扩增和蛋白表达情况,并对胃癌伴NED进行预后分析。结果胃癌伴NED和胃癌中HER-2蛋白过表达率分别为20.00%和21.33%,HER-2基因扩增率分别为8.57%和14.67%。HER-2蛋白表达、HER-2基因扩增及基因扩增类型2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胃癌伴NED17号染色体多体与HER-2基因扩增呈正相关。胃癌伴NED患者中HER-2基因扩增者术后生存期短于HER基因不扩增者。多因素分析显示胃癌伴或不伴NED、HER-2基因是否扩增、淋巴结转移和手术方式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胃癌伴NED属于胃癌特殊类型,其HER-2基因扩增、蛋白表达情况和胃癌相同,HER-2基因扩增的胃癌伴NED患者预后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采用胃癌扩大根治术治疗胃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72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胃癌根治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胃癌扩大根治术治疗。结果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长与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与首次排便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胃癌扩大根治术治疗胃癌患者效果非常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并研究胃癌根治术后并发症及其应对措施。方法对56例在本院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在56例进行胃癌根治术后的患者中,有11例患者出现胃癌根治术后并发症,占总胃癌根治术患者的19.64%。其中有1例吻合口漏,1例吻合口狭窄,2例术后切口感染,3例淋巴瘘和4例肺部感染。结论胃癌根治术已经逐渐成为治疗胃癌的主要方法 ,但是胃癌根治术后容易出现并发症,所以医务人员应尽量避免并发症发生,同时也要做好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胃癌患者及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外周血中前列腺素E_2(PGE_2)的表达水平以及根除幽门螺杆菌后PGE_2的水平。方法收集50例胃癌患者及5_2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采用ELISA法检测外周血中PGE_2的水平,对感染幽门螺杆菌的患者给予阿莫西林、雷贝拉唑、呋喃唑酮及胶体果胶铋抗HP治疗,检测根除幽门螺杆菌后患者外周血中PGE_2的水平,两两比较是否有统计学差异。结果胃癌患者外周血中PGE_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层分析,胃癌患者中,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患者外周血中PGE_2高于未感染者,根除幽门螺杆菌后外周血中PGE_2较根除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中,根除幽门螺杆菌后,患者外周血中PGE_2水平也明显降低,较根除前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HP感染可能促进PGE_2的表达,引起炎性反应。胃癌患者的PGE_2水平高于慢性萎缩性胃炎,为胃癌的早期筛查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50例胃癌患者的预后因素情况。方法分析中山市小榄人民医院肿瘤内科2010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50例胃癌患者临床资料,计数资料通过百分率表示,采用Kaplan-Meier法做胃癌预后单因素分析,对中位生存时间进行估算,采用COX风险模型,胃癌患者预后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胃癌患者肿瘤侵袭范围、组织病理学分型、组织分化程度、转移、临床TNM分期和胃癌生存时间具有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胃癌患者中位生存时间是27.2个月,1~5年生存率分别是80%、54%、40%、26%。胃癌患者肿瘤侵袭范围、组织病理学分型、组织分化程度、转移、临床TNM分期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肿瘤侵袭范围、组织病理学分型、组织分化程度、转移、临床TNM分期是胃癌预后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顾如兵  张桂梅 《上海医药》2012,33(9):30-31,45
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血清EGF水平在预后中的临床意义,为判断胃癌的预后提供新的临床途径.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62例患者血清中EGF的含量.其中包括正常体检患者血清标本28例,本院消化科住院胃癌患者血清标本34例.结果 正常对照组血清 EGF含量为0.85±0.36 μg/L,胃癌组含量为1.58±0.45 μg/L,具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1).在胃癌患者血清中,EGF含量进展期高于早期.结论 胃癌患者血清EGF的监测可以作为了解肿瘤生物学行为及判断患者预后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20.
胡巍  蔡思敏  袁云 《黑龙江医药》2022,(5):1019-1022
目的:分析胃癌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方法:将我院2020年7月—2021年6月诊治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疾病分为2组,分组比例为1∶1,对照组为慢性胃炎、消化道溃疡等非胃癌疾病患者,观察组为胃癌疾病患者。对胃癌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行单因素分析,并分析胃癌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经过治疗后分析胃癌患者病情与幽门螺杆菌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胃镜、碳-14尿素呼气试验检查幽门螺杆菌感染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慢性炎症性病变、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等不同病变程度患者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依次递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早期胃癌的螺杆菌感染率高于进展期胃癌,肠型胃癌幽门螺杆菌感染率高于弥漫型,非贲门部胃癌的螺杆菌感染率高于贲门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胃癌患者不同时期、不同分型、不同部位是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胃癌患者病情与幽门螺杆菌呈正相关。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病情程度呈正相关,临床应尽早对消化道疾病患者实施幽门螺杆菌筛查,并予以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