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在中药教科书或其他祖国医药典籍中,“〔炮制〕”项下,除写明浸润、蒸煮切片以及炒、烫、炙、煅等外,常有“用时捣碎”(或剪碎)的要求,即在中药调配时, 将药材捣碎(或剪碎)后入药,如许多果实种子类药材的根及根茎类药材以及一些动物类、矿物、花类、皮类药材。 上述药材之所以捣碎(或剪碎)入药,原因十分明确,即主要是使药物有效成分更易煎出。而强调“用时捣碎”除此上述原因外是为了避免:1.不至过早破  相似文献   

2.
乔洁 《海峡药学》2016,(10):9-10
目的:探究细胞级粉碎在中药药剂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取西洋参、川贝母、三七、天麻以及云芝各1000g,将每种药物分成两等分,各500g,分别设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药材采取细胞级粉碎技术进行粉碎,对照组药材则予以常规粉碎技术,对比两组中药材的粉碎效果。结果粉碎前,实验组西洋参、川贝母、三七、天麻以及云芝的粒度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粉碎后,实验组各药材的粒度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细胞级粉碎技术,可将中药成分充分溶出,利于人体吸收,能够有效提高药材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3.
沈红仙 《中国药业》2006,15(13):63-64
目的 促进中药的临床合理应用。方法 分析影响中药临床疗效的因素。结果 药物方面的因素有原药材质量、饮片加工炮制、贮藏保管、药材代用、药物配伍、配方质量、煎煮及服药方法等,机体方面的因素有精神因素、生理节律、病理及遗传因素等。结论 应尽量克服药物方面的因素,认识和利用机体因素,以提高中药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由于中药的成分较为复杂,药材在煎煮时,其化学成分的变化多种多样,同一味药因先煎、后下、冲服、包煎等操作不慎都将会影响临床疗效,故历代医书及医师在开列的处方中,对某种药材的调配往往都标有一定的脚注说明,或先煎、或后下、或冲服、或包煎等等。但笔者在从事多年的中药调配工作实践中,愈来愈感到一些传统的中药调配存在着弊端及不合理性,通过总结分析对比,对下列几种中药的调配,提出肤浅的看法。1龙骨、牡赈磁石等矿石贝壳类此类中药质地较为坚硬、致密,传统认为先煎一般时间(一般为30min)可以提高药物有效成分的煎出率,…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综述半生药型和全生药型中药袋泡剂的工艺研究,为开展中药袋泡剂工艺研究提供参考。查阅国内外的相关文献,并对其进行归纳、分析和总结。结果现有中药袋泡剂工艺已有综合全面的发展,中药袋泡剂工艺简单易行,能有效地保存药材中的挥发性成分,药材浸出率高于汤剂,利于贮存运输,生产成本低,适合生产,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6.
探析影响中药质量的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晔 《中国实用医药》2011,6(24):227-228
目的掌握影响中药质量的因素,提高中药材质量,增进药物疗效,弘扬中药文化及在国内外的影响力。方法从中药的栽培和养殖、产地不同、采收季节和时间不同、贮藏养护、药材掺假掺杂等五个方面探析影响中药质量的因素。结果探明影响中药质量的因素,从各个方面予以重视,保质寻新,保障用药安全、有效、合理。结论切实保证中药质优效佳,药材好,药效才好,促进中药产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中药毒性是祖国中药医学中重要组成部分,此类药材与其他不含毒性药物使用不同,需由特殊炮制工序加工后,在降低药物自身毒性的同时,维系药材间科学、合理配伍,以此达到治疗的目的。本次研究基于毒性中药类型展开阐述,总结毒性中药合理炮制方法,为临床治疗用药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微粉中药制剂的制备过程中加入适量的助剂,可使药材中的脂溶性成分和水溶性成分更好的“乳化”,从而提高各种总体成分的溶解度和溶出率。同时,添加适量助剂还有利于提高药材的微粉率。  相似文献   

9.
石灰具有杀虫防腐和易吸收空气中水分的作用,用以贮藏中药,可保持药材干燥,防止发霉、生虫、泛油变质,使药物耐于贮存,从而保证质量。1石灰箱或缸内贮存中药。箱或缸底部放石灰,上部放药材,可保持生药干燥,防止虫蛀、发霉、泛油。常用于富含蛋白质、糖类、淀粉成份的药材以及易吸湿泛油药材的贮存,如蛤蚧、紫河车、山药、天冬、牛膝、白术、当归、党参、黄芪、枸杞子等。2用石灰水浸泡、稍煮或用石灰粉拌匀。如槟榔用石灰水稍煮,能起防蛀作用;在刺猬皮内撒放些石灰粉,有防蛀和防泛油作用;白僵蚕用石灰粉拌匀,或在石灰水中浸泡…  相似文献   

10.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具有无损、快速的特点,适合中药内部品质的测定和分析。目前中药有效成分含量的测定以及药材的鉴别是药物质量标准的核心部分。传统分析方法的不足无法满足中药现代化的快速分析和在线分析的要求,而近红外光谱技术可以弥补这些缺点。文章介绍了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基本原理,综述了近红外光谱技术在河南道地药材定量及定性分析方面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1.
中药质量直接影响治疗效果。而中药在贮藏保管中又受环境因素的影响,现将这些环境因素对中药质量的影响分述如下: 1 空气对药材的影响 空气中含有氢、氧、氖、氩和臭氧等,其中氧和臭氧对药物影响最大。例如含挥发油的药物受到氧的作用易树脂化,含脂肪油的药物则易氧化、结块。含油脂的药物则易氧化“酸败”,部分含生物碱的药物与空气长期接触也容易使药物颜色发生变化,如黄芩中黄芩甙在一定温度湿度和黄芩酶的作用下易氧化成醌类而显绿色,其成分受到破坏,质量降低。此外鞣质类药物也易氧化变色。 2 温度对药材的影响 在15~20℃,药材化学成分和外形是稳定的,但温  相似文献   

12.
<正>甘草是一种十分常见的中药,有着很好的药用价值,功效作用很多,如:补脾益气、缓急止痛、祛痰止咳、清热解毒、调和某些药物的烈性等。因此,甘草成为使用频率很高的中药材之一。据统计,我国现今临床常用的700余种药材中,甘草的处方率在70%以上。除了入药,也有人用甘草来泡水喝,达到养生的功效。但长期、大量服用甘草或其复方制剂,不但不能养生,甚至可以引起肢体水肿,其实并不利于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3.
一些与中药临床疗效相关的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秀英 《中国药事》2003,17(3):192-193
中药是中医治病的常用工具。中医诊治疾病强调辩证施治 ,认为只要辩证准确 ,治法对证 ,处方用药精当即可取效 ,往往忽视影响中药临床疗效的其它诸多因素。现将一些与中药临床疗效相关的因素列举于此 ,以期同道明察。1 药材质量药材质量是指药材的真伪以及其中有效成分的含量高低。为了保证药材质量 ,首先强调使用地道药材 ,即对药材的品种、产地、采收季节、药用部位的选择加以强调。不同品种的药材 ,药物的有效成分不同 ;而且 ,即使同一品种药材 ,由于产地、采收季切不同 ,药物有效成分含量亦有明显差异。就麻黄而言 ,因产地、品种、采收…  相似文献   

14.
13种中药单味胶囊剂的制备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锦军  陆生勤 《中国药房》1999,10(6):287-288
目的 :为解决中药在调剂煎服过程中的不便和药物利用率不高的问题 ,提出中药单味胶囊剂 (CSCMM )的设想。方法 :拟出筛选条件 ,选出全蝎、川贝、穿山甲等13种中药制成CSCMM ,供药房及临床试用。结果与结论 :CSCMM具有提高药物利用率、节约珍贵药材达40 %、方便调服 ,且仍保持中药原有药性的优点  相似文献   

15.
浅析中药注射剂临床不良反应事件发生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药注射剂临床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的原因并提出对策。方法:对中药注射剂近年来的有关文献报道进行整理,分析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结果:中药注射剂临床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的原因主要有药材或药物自身的因素、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使用过程中的因素。结论:临床应用中药注射剂应规范各个环节,才能达到临床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16.
中医开具的中药处方中,往往在某些中药名的右下角处注明中药的特殊用法,如先煎、后下、包煎、烊化、冲服等脚注。这是由于部分药材因其性状、性能、临床用途及药材本身的特点不同,其所需煎煮的时间不同,甚至同一药物因煎煮的时间不同,其临床应用也存在差异,因此入药有先煎、后下等的不同。这些脚注对药物更好地发挥疗效具有重要意义,在煎药时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7.
酒炙系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与定量的黄酒混匀,稍闷润使酒渗入药材组织内部,再经炒制、炖制等加热处理.本文从酒的成分及酒对中药几种主要成分的作用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中国医药指南》2012,(12):404-404
<正>本刊要求来稿中所引用的中文药物名称应尽量使用药典名或通用名,不要使用商品名;英文药物名称尽量采用药典名或国际非专利药名,不要使用商品名;中药应尽量采用中国中医药学会编辑学会审定的药典名或药材名  相似文献   

19.
中药软胶囊制剂处方筛选与稳定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亚冰  周本杰 《中国药师》2010,13(5):731-733
软胶囊系指将药材提取物、液体药物或与适宜辅料混匀后用滴制法或压制法密封于软质囊材中的胶囊剂。与其他中药剂型相比具有有效成分含量高、生物利用度高、吸收迅速、稳定性好、能掩盖中药挥发性成分的不良气味、服用量少、外形美观和携带方便等优点,因而越来越受到药学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20.
中药注射剂是指从天然药材中提取的有效成分,采用现代技术和方法制成的可供注入人体内,包括肌肉、穴位、静脉注射或滴注使用的灭菌溶液、粉末或浓缩液.目前,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越来越多的中药注射剂广泛应用于临床,其药物不良反应(ADRs)也屡有发生.本文对中药注射剂的ADRs监察与产生原因进行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