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旭 《首都医药》2012,(12):14-15
目的探讨院前院内有效结合急救模式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比较2009年8月至2011年8月,完善绿色生命通道前后,救治创伤患者的一般资料和救治效果比较。结果病人性别、年龄、伤情特点无明显差异,急诊二次转运人数、住院等待时间、受伤到接受急诊手术时间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创伤急救绿色通道模式减少了术前的中间环节,为多发伤患者得到确定性治疗赢得了宝贵时间,从而提高了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明确绿色通用章在急诊患者中的应用,积极探讨抢救急诊患者新的管理模式,适时建立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机制,使急危重症患者得到及时、有效、安全的救治。急诊绿色专用章的合理、有效的应用,是确保急危重症患者得以及时抢救,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谢彦 《中国医药指南》2014,(10):242-243
目的观察和分析严重创伤急救绿色通道运行中的护理对策以及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接收治疗的120例严重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0例使用急救绿色通道的患者作为观察组,60例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救治成功率为96%,对照组患者的救治成功率为82%,两组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有效措施对严重创伤患者进行绿色通道运行效果显著,对患者进行及时抢救,能为患者的生命抢救争取时间,有效缓解患者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临床护理中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各种原因引起的休克在急诊科比较常见,早期发现、预防及诊断治疗是成功的关键。1临床资料本组中男58例,女39例,其中:失血性休克38例,心源性休克7例,过敏性休克7例,中毒致休克34例(有机磷中毒9例,鼠药中毒4例,酒精中毒8例,一氧化碳中毒10例,中蒙药中毒3例),不明原因休克6例,死亡5例。2治疗方法积极处理原发病的同时,恢复循环血管容。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急诊绿色通道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开设急诊绿色通道前后患者资料,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开设急诊绿色通道前急诊救治的60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资料,作为对照组;同时选取2019年1-12月开设急诊绿色通道后急诊救治的60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基于成人脑卒中新急救流程构建的绿色通道在缺血性脑卒中急救中的应用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以2019年1月~8月在某院通过新急救流程收治的缺血脑卒中患者106例作为观察组,以2016年2月~11月通过旧急救流程收治的缺血脑卒中患者102例作为对照组。结果:急诊入室时间、到达科室时间、急诊绿色通道救治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上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病情观察准确性、急救护理配合主动性、急救护理处置措施有效性、抢救医嘱执行准确及时性、护理抢救配合组织有序性、辅助检查标本采集送检及时性、抢救现场环境管理合理性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上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应用新急救流程所构建的急诊绿色通道救治中有效的缩短了救治时间,提高了救治效果,改善了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7.
当突发性大批车祸患者送入急诊科时,对急诊科护士是一个严峻的考验,护士在抢救工作中至关重要。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院急诊科共收治10人以上6批重大车祸患者共108名,通过我们科学的管理,合理分工抢救、快速妥善安置等急救措施,缓解了急诊科的压力,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为危重病人赢得了抢救时机。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重庆市煤矿创伤急救网络绿色通道的建设和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煤矿行业居于高风险行业之首。据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往年的统计数据显示,每年矿难中死去的矿工多达万人。我市地处西部山区,矿井1300多个,矿井数量多,产量小,是原煤炭工业部划定的全国五大灾害俱全的六个重点灾区之一。据近年统计数据显示,全市煤矿2002年死亡463人,2003年死亡446人,2004年死亡419人,2005年死亡455人,煤矿事故死亡人数一直占据全市各类事故死亡总数的12%左右。  相似文献   

9.
急诊绿色通道的建设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慧 《黑龙江医药》2009,22(4):505-505
目的:建立与完善急诊绿色通道,更好的适应现代急救医学的发展,提高患者急诊就诊的抢救成功率。方法:制定规范科学的绿色通道管理制度,加强各系统的协调与管理。结果:开放的绿色通道显著提高了危重症病人的救治水平,使抢救成功率达95%以上。结论:急诊绿色通道的建立,有力地配合了各项抢救工作及时有效地进行。  相似文献   

10.
严重创伤伤员在医院抢救工作比例日益增大,如何及时、有效地抢救伤员生命,提高生存质量已成为急诊医学和创伤外科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自1999年1月-2002年12月我院救治各类重型创伤患者98例,急救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急救与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经过及时抢救和护理,死亡2例,4例发生反跳现象,无猝死,均痊愈出院。结论加强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急救与护理可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MR)快速检查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急救绿色通道中的实践与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8月至2021年8月我院急诊收治的100例醒后卒中患者,进行多模态MR检查,若患者存在MR检查禁忌症则选择多模态CT检查.比较多模态MR、多模态CT入院到溶栓治疗时间(DNT)和治疗前...  相似文献   

13.
马红 《首都医药》2003,10(11):24-24
当前,很多医院把重点放在“非典”的防治上,另一方面,患者也惊恐去医院就诊而罹患上“非典”,使很多患者有病不能及时诊治。 北京朝阳医院从挂号处,急诊室起就严格把关、划出了隔离区域,发热门诊和常规门诊在医院不同的地方,并有明显的指示标记。门急诊照常接诊其它各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和总结急性心肌梗塞的急救和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59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急救和护理,并进行总结。结果 59例患者,治愈4例,好转13例,转院2例,死亡1例。结论通过观察护理可以及时发现病情变化,早期做出正确的处理,从而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提供高效快捷合理的救治方法。方法分析86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例救治、转运过程,开辟绿色通道,为神经外科专业救治争取时间。结果本组86例患者均入院行头颅CT检查并转入神经外科治疗,因重度颅脑损伤死亡31例,病死率为36.05%。结论现场及院前急救对挽救生命、阻止病情恶化,降低死残率十分关键,并为院内救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产后出血的急救及护理体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胎儿娩出后24h内出血量超过500ml者称产后出血。产后出血是分娩期严重并发症,居我国目前孕产妇死亡原因的首位,其发生率占分娩总数的2%~3%。依据发生的时间可分为2种;早期产后出血和晚期产后出血。产妇在分娩24h后到6周内所发生的子宫大出血称为晚期产后出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总结130例医院的突发事故,总结处理医院突发事故的方法体会,以提高突发事故处理的效率,达到迅速、准确、科学处理突发事故的目的。方法:130例患者,多以摔伤、损伤、烧伤等突发性极强的病症居多,而容易由于继发性病症和并发症引起组织损伤,甚至骨折,损害脏器,加重病情,呼吸衰竭。对患者进行综合处理,综合预防,避免医疗事故,果断采取措施,严格监视患者病情,争取宝贵时间。结果:在本组130患者中,存活121例,存活率为93.08%,死亡9例,死亡率为6.92%。死因:创伤伤员8例,占88.89%,摔伤1例,占11.11%。结论:突发事故急救护理应该做到快速、高效、全面、细致、准确,这也是提高抢救成功率和存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小儿高热惊厥是指凡有小儿中枢神经系统以外的感染所致38℃以上发热时出现的惊厥,是儿科常见急症之一,以热惊厥最为多见.该病起病急、病情变化快,可窒息从而危及患儿生命.如不及时给予紧急救治,可使脑细胞受损,严重者易引起癫痫及智力低下等不良后果[1].现将我院2007年2月至2011年12月救治的138例高热惊厥患儿急救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赵小芳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3):355-357
<正>创伤性休克见于各种严重的创伤:骨折、烧伤、大手术、大血管破裂、挤压伤、大面积软组织撕脱伤或颅脑损伤等,伤后引起血液或血浆丢失,有效循环血量锐减,引起微循环障碍,以及由此导致组织器官血流灌注不足、缺氧和内脏继发性损害。创伤性休克的患者病情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的严重并发症,是威胁产妇生命安全的重要原因。提出产后出血的急救治疗措施及预防护理措施。方法对63例产后出血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研究显示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是宫缩乏力,约占产后出血总数的60.3%,其他因素引起的产后出血也占一定比例。结论针对导致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做好预防措施,对产后出血患者进行有效及时的抢救与护理,才能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进而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