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阿托伐他汀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将阿托伐他汀应用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观察其对血压和左心室肥厚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两组均给予氨氯地平5 mg/d,观察组加服阿托伐他汀20 mg/d治疗8周。同时测量两组治疗前后血压及左心室重量指数(LVM I)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左心室重量指数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显著降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缩小脉压差,使降压更平稳,且能逆转左室肥厚。  相似文献   

2.
付熠  王云开 《江西医药》2008,43(5):397-400
目的探讨氟伐他汀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脉压和左心室肥厚的影响。方法将8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氨氯地平5mg/d)、氟伐他汀组(40例,氨氯地平5mg/d加氟伐他汀40mg/d),连续治疗3个月。在用药前后测定两组患者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浓度及血压水平,计算脉压。采用超声心动图测舒张末期左心室内径(LVID)、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后壁厚度(LPWT),计算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结果治疗3个月后,氟伐他汀组患者血清TC、TG、LDL-C均显著降低,而HDL-C明显增高(P<0.05)。两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和LVMI也明显降低,且氟伐他汀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氟伐他汀可显著降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缩小脉压,使降压更平稳,且能逆转左心室肥厚。  相似文献   

3.
马娜 《天津药学》2010,22(4):29-30
目的:探讨左旋氨氯地平联合贝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并左室肥厚(LVH)患者临床效果。方法:将58例原发性高血压伴左室肥厚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28例。两组均给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2.5 mg,1次/d,治疗组联合贝那普利10 mg,1次/d。治疗32周,观察降压疗效和左室肥大改善情况。结果:两组均能有效降低血压,逆转左室肥厚,改善左心功能。治疗组降压总有效率96.7%,对照组89.3%,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左室心肌重量指数(LVM I)、左室射血分数(EF)及左室舒张早期充盈峰值流速与心房收缩期充盈峰值流速之比(E/A)均较对照组改善显著,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贝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伴左室肥厚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单用左旋氨氯地平,可作为治疗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患者的一线用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高血压合并脑血管病患者血压和左心室重塑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85例高血压合并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为氨氯地平组(10mg/d,A组,n=45)和氨氯地平(10mg/d)加阿托伐他汀组(20mg/d,B组,n=40),连续药物治疗3月。观察给药前后两组患者血压的变化,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总三酰甘油(TG)浓度。心脏彩色超声仪测左室后壁厚度(LVPWT)和室间隔厚度(IVST),计算左室重量指数(LVMI)。结果阿托伐他汀给药3个月后,B组患者血清TC、LDL-C及TG浓度均显著降低,而HDL-C明显增高(P<0.05)。药物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明显降低,B组血压显著低于A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LVMI均明显降低,B组患者LVMI显著低于A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以显著降低血压和逆转左心室肥厚。阿托伐他汀可通过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降低血压、抑制左心室心肌细胞肥大,来影响高血压合并脑血管病的患者左心室重塑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对血浆脑钠素水平和左室重构的影响。方法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116例,其中阿托伐他汀20mg为A组,阿托伐他汀40mg为B组,阿托伐他汀80mg为C组。ELISA法测定入院即刻、24h、48h、7d、14d、30d时血浆脑钠素水平;入院后3-5d、30d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B组血浆脑钠素水平在48h、7d、14d时间点较A组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C组血浆脑钠素水平在24h、48h、7d、14d、30d时间点较A组、B组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和P<0.01)。B组在30d时间点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室收缩末期容积、左心室射血分数均较A组明显改善(P<0.05);C组在3-5d、30d时间点均较A组明显改善(P<0.05和P<0.01),在30d时间点较B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早期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可在PCI治疗基础上更快速、有效的改善左室重构,其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降低血浆脑钠素水平实现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氯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的效果.方法:选取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84例,随机分为两组,阿托伐他汀和氯沙坦联合组43例,在基础治疗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 mg,每日1次和氯沙坦50 ng,每日1次;氯沙坦组41例,在基础治疗上加用氯沙坦50 mg,每日1次,两组均治疗6个月,分析疗效.结果:联合治疗组舒张期室间隔厚度、舒张期左室后壁厚度、左室心肌重量指数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氯沙坦组舒张期室间隔厚度、舒张期左室后壁厚度、左室心肌重量指数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舒张期室间隔厚度、舒张期左室后壁厚度、左室心肌重量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丁联合氯沙坦治疗高血压,既可使血压、血脂迅速达标,又可有效逆转左室肥厚.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和缬沙坦联合治疗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左心室肥厚(LVH)的逆转。方法:将135例伴LVH的老年EH患者随机分成缬沙坦组和缬沙坦加阿托伐他汀治疗组,设定血压达标值为收缩压(SBP)<140mmHg(1mmHg=0.133kPa)和舒张压(DBP)<90mmHg。2组患者分别口服起始剂量缬沙坦80mg/d和阿托伐他汀20mg/d加缬沙坦8Omg/d。随访周期为2周,若血压未能达标,则增加缬沙坦剂量至160mg/d。2组患者均口服氢氯噻嗪25mg/d。总疗程24周。检测治疗前后24h动态血压、左室质量指数(LVMI)。结果:2组治疗后LVMI分别较治疗前显著性降低(均P<0.01)。缬沙坦和阿托伐他汀治疗组治疗前后LVMI的降低幅度大于单独缬沙坦治疗组,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加缬沙坦联合治疗在逆转LVH和抑制心脏交感活性方面较缬沙坦单药治疗具有更加显著的作用,且这些作用独立于降压疗效之外。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依折麦布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原发性高脂血症的疗效与不良反应.HT5"H方法 从阿托伐他汀20mg治疗组(A组)、阿托伐他汀40mg治疗组(B组)、依折麦布联合20mg阿托伐他汀治疗组(C组)各抽取60 例病例,对其治疗12周末的疗效与不良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组患者治疗后血脂4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均<0.05).B组治疗后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检测值均分别低于A组(PWTBZ均<0.05);C组治疗后 TC、TG、LDL-C均分别低于A组(P均<0.05);C组治疗后TC、LDL-C低于B组(P<0.05).C组治疗后TC、LDL-C总有效率均高于A组(P均<0.01);C组治疗后TC、LDL-C总有效率均高于B组(P均<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B组(WTBXP<0.05);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C组(P<0.05).结论 依折麦布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原发性高脂血症疗效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氟伐他汀和辛伐他汀治疗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的成本和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100例,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A组和B组,各50例。A组患者采用氟伐他汀进行治疗,40毫克/次,1天1次;B组患者采用辛伐他汀进行治疗,20毫克/次,1天1次。疗程均为6周,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成本和临床疗效。结果 A、B两组患者的成本分别是1250.96、1357.22元,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2.0%、90.0%,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0%、8.0%。结论氟伐他汀和辛伐他汀治疗原发性高血压,都能明显降低患者的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且不良反应少,但从成本来比较,氟伐他汀成本低于辛伐他汀,因此氟伐他汀是更优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氟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脂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ACS住院患者60例,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20例,A组给予氟伐他汀40 mg,1次/晚;B组给予氟伐他汀80 mg,1次/晚;C组给予氟伐他汀40 mg,1次/晚,并加用普罗布考250 mg,2次/d.3组患者均于治疗前清晨空腹取血,测定hs-CRP和血脂水平,包括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结果:治疗前3组间各项血脂指标及hs-CRP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组血脂指标和hs-CRP水平较A组均降低(P<0.05),TC及HDL-C水平较B组均低(P<0.05),而TG及LDL-C水平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C组中TC、TG、LDL-C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或P<0.01);各组hs-CRP水平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氟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或大剂量氟伐他汀均能明显降低ACS患者血脂及hs-CPR水平,尤以氟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硝苯地平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内皮功能和左心室肥厚的影响。方法选择未经治疗的伴左心室肥厚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4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2例口服硝苯地平30mg每天1次,对照组42例口服氢氯噻嗪(HCT)25mg,每天2次,疗程为1年。治疗前后检测2组患者内皮功能和左心室肥厚指标。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一氧化氮(NO)和前列环素(PGI2)水平较治疗前长升高(P〈0.05),内皮素(ET)和血栓素A2(TXA2)较治疗前降低(P〈0.05),而对照组上述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2组治疗后上述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左心室肥厚均明显逆转(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左心室肥厚指标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硝苯地平能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内皮功能,逆转左心室肥厚,是原发性高血压治疗的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高血压左室肥厚(LVH)患者的血清Ⅲ型、Ⅳ型前胶原(PⅢP,PⅣP)水平变化以及苯那普利对其的影响.方法 收集高血压伴LVH患者40例作为观察组,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予以苯那普利口服,观察并记录对照组及观察组治疗前后的PⅢP、PⅣP水平及观察组治疗前后的LVH指标变化.结果 观察组治疗前的PⅢP及PⅣP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治疗后PⅢP、PⅣP、IVST、LVDd、LVPW以及LVMI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 高血压伴LVH患者存在明显PⅢP、PⅣP增高,应用苯那普利治疗可使其降低,并逆转患者的左室腔扩张症状,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王翠云  刘厚林 《中国药房》2012,(32):3007-3009
目的:观察坎地沙坦联合卡维地洛治疗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5月-2011年5月收治的80例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的患者,其中对照组40例采用卡维地洛联合氨氯地平治疗(最初3d给予卡维地洛5mg,bid,若无异常反应,后增至10mg,bid;同时给予坎地沙坦8mg,qd,若血压未得到理想控制,可增至12mg,qd),观察组40例采用卡维地洛联合坎地沙坦治疗(卡维地洛的用法同观察组;同时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5mg,qd,若血压未理想控制,可增至10mg,qd)。观察2组24h平均心率(HR)和24h平均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以及各项心脏结构指标,并观察2组不良反应。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HR和SBP、DBP均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舒张末期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舒张末期左心室内径(LVEDD)显著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LVPWT和LVMI减小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而对照组各指标治疗前、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的患者采用坎地沙坦联合卡维地洛治疗有显著降压作用,能逆转左心室肥厚,并能有效保护高血压靶器官功能,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替米沙坦联合氨氯地平与氨氯地平单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8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均给予氨氯地平5 mg,连续治疗6周,然后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用药组和单药组各40例。联合用药组患者给予替米沙坦80 mg与氨氯地平5 mg联合治疗,单药组患者仅给予氨氯地平5 mg单药治疗,分别于治疗4周及8周后测量患者血压,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用药组患者治疗4周及8周后血压下降程度均高于单药组,且血压达标率也高于单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联合用药组动态血压监测变化较单药组明显改善,其血压构型达标有效率为90.0%,明显高于单药组的6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用药组左心肥厚指标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LVSTD)、心室重量(LVM)及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单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用药组的成本-效果分析中,ΔC/ΔE值仅为0.91,可作为较为合理的原发性高血压治疗方案。另外,联合用药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与单药组的7.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替米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可有效降低血压,促使血压达到正常目标,同时改善患者左心肥厚症状,费用较低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缬沙坦与硝苯地平控释片对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的逆转作用并加以比较,以便临床更好用药。方法:将60例原发性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患者随机分为缬沙坦组(80mg,qd)及硝苯地平控释片组(30mg,qd)。每组30例。两组均于服药前和服药后6个月时检测血压及超声心动图。结果:两组治疗后血压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超声心动图指标LVPWT、IVST、LVDd及LVMI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而LVMI下降尤以缬沙坦组效果更佳(P〈0.05)。结论:缬沙坦与硝苯地平控释片均具有降压和逆转左心室肥厚的作用,但缬沙坦对左心室肥厚的逆转作用相对更强,更利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将8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高血压分级分为3组,高血压1级组35例、2级组29例、3级组16例,选取3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所有入选者均行彩色超声心动图检查,并计算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测定血清hs—CRP水平。结果原发性高血压组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高血压患者3个分组间血清hs—CR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组hs—CRP水平明显高于无左心室肥厚组(P〈0.05);hs—CRP与高血压患者LVMI呈显著正相关(r=0.23,P〈0.05)。结论hs—CRP可能参与了原发性高血压的病理生理过程及左心室肥厚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钙调神经磷酸酶(CaN)在正常高值血压患者左室肥厚中的表达。方法共选取健康体检人群282例,根据血压分为正常血压组(n=78),正常高值血压组(n=122),高血压组(n=82);再将正常高值血压组根据左室质量指数(LVMI)和相对室壁厚度(RWT)值分为正常构型亚组(n=101)、左室肥厚亚组(n=21)。采用超声心动图测定计算LVMI、RWT,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CaN水平,比色法测定血清CaN活性,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内皮素-1(ET-1),分析其与正常高值血压左室肥厚的关系。结果⑴在正常血压组、正常高值血压组、高血压组中,左室肥厚发生率分别为7.82%、17.21%、22.35%;LVMI、RWT、血清CaN活性、ET-1水平依次升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正常高值血压组、正常血压组两组之间的差异(P〈0.05),比高血压组、正常高值血压组两组之间的差异(P〈0.01)更具有显著性。⑵正常高值血压组中左室肥厚亚组血清CaN活性、ET-1均高于正常构型亚组(P〈0.05)。结论正常高值血压左室肥厚发生率、CaN活性明显高于正常血压。活化的CaN促进了正常高值血压左室肥厚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8.
林春锦 《中国医药科学》2014,(10):161-162,180
目的探讨血清尿酸水平与原发性高血压及左心室肥厚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71例单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组)和35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患者(左心室肥厚组)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血清尿酸(uA)以及其他常规检测指标水平差异性。结果两组患者BMI、SBP、DBP、TC、TG、HDL、LDL、B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心室肥厚组患者hsCRP、LVMI及UA水平均明显高于高血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UA水平可能与原发性高血压及左心室肥厚的发生有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QT离散度与高血压左室肥厚的关系及其对临床的指导意义.方法 根据12导联常规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监测结果将90例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分为伴左室肥厚者(LVH组)50例和不伴左室肥厚者(非LVH组)4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QT离散度(QTd)和左室重量指数(LVMI).结果 两组病人QT离散度LVH组为(65....  相似文献   

20.
罗先虎 《中国药房》2012,(44):4181-4182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经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后其舒张功能和左室肥厚的变化。方法:选择100例经超声心动图证实具有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和左心室肥厚的高血压病患者,采用双盲法试验,随机均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给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对照组给予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2组治疗3个月和6个月后分别复查各项心功能指标并进行两两比较。结果:2组治疗后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左心室重量指数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试验组下降更多,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6个月与治疗3个月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虽有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能改善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和左心室的厚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