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潘洁 《中国基层医药》2013,20(16):2513-2514
目的 探讨N末端B型脑钠肽(NT-proBNP)对扩张型心肌病(DCM)预后判断及危险分层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排除DCM患者150例作为对照组,DCM患者109例作为观察组,入院时检测血清NT-BNP和心脏超声指标,及治疗2周后复查血清NT-BNP,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对患者随访6个月观察预后情况.结果 观察组NT-BNP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t=27.34,P<0.01),NT-proBNP浓度与NYHA心功能分级成正比(r=0.991),单变量和Cox模型多变量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NT-proBNP的浓度检测可作为DCM预后判断的一个独立指标.治疗2周后血清NT-proBNP下降30%以下者病死率和再次入院率明显增高.结论 血清NT-proBNP浓度检测对于判断DCM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结合心脏超声能更好的判断DCM的预后.同时对于治疗前后的对比,可以判断疗效,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浆NT-pro BNP水平在心力衰竭(HF)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和其预后的价值。方法测定128例明确诊断为HF的不同病因、不同心功能分级的患者入院时、治疗开始后48h及出院时血浆NT-pro BNP水平,进行治疗前后对比观察,并与50名健康对照组比较,随访观察患者心脏事件的再发生。结果各组患者NT-pro BN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NT-pro BNP水平(2.59士0.12ng/mL),心功能分级升高,NT-pro BNP亦呈升高趋势(P〈0.05),出院前NT-pro BNP水平与入院时相比明显下降(P〈0.05)。随访患者发生心脏事件组血浆血浆NT-pro BNP出院时浓度明显高于未发生心脏事件组(P〈0.05)。结论检测BNP可为临床诊断CHF及治疗提供依据。对心力衰竭的危险程度具有重要的评估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B型钠尿肽(BNP)联合检测对心力衰竭(HF)诊断和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检测100例明确诊断为HF的不同原因、不同心功能分级的患者入院时及出院时血清hs-CRP和血浆BNP水平,并与50名健康对照组比较,随访观察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再发生情况。结果血清hs-CRP和血浆BNP在HF患者不同心功能分级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与心功能成正比。结论血液中hs-CRP和BNP的含量可以作为心力衰竭病情进展情况的一个有效地指标,为心力衰竭的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周金锋  程自平 《安徽医药》2013,17(7):1167-1169
目的探讨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联合检测对心力衰竭诊断、病情评估和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测定该院2010年1月—2012年11月103例明确诊断为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患者,测定入院时、出院时血浆NT-ProBNP和血清hs-CRP水平,进行治疗前后对比观察,并随机抽取该院35名健康体检者作对照组比较,随访6月观察患者心脏事件再发生的情况。结果血浆NT-ProBNP和血清hs-CRP和水平在心衰不同心功能分级组和健康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心功能越差,其浓度越高(P0.05);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发生心脏事件组血浆NT-ProBNP和血清hs-CRP水平浓度明显高于未发生心脏事件组(P0.05)。结论心衰患者中NT-ProBNP、hs-CRP明显升高,二者联合检测对心衰诊断、病情评估和预后判断有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利钠肽(BNP)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价值。方法分别测定62例老年心衰患者入院及出院前的血浆BNP及心脏彩色多普勒参数,随访出院后患者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在未发生心血管事件组,入院出院BNP水平分别为(1018.77±1187.767)pg/ml、(184.46±195.867)pg/ml,P=0.000;在发生心血管事件组,入院出院BNP水平分别为(1117.45±942.554)pg/ml、(1132.91±1440.31)pg/ml,P=0.965,其中7例患者BNP水平较入院时升高,余10例患者BNP水平较入院时明显降低(P=0.03),但均未降至正常。结论动态观察BNP有利于判断心衰患者预后,BNP水平越高预后越差,治疗后BNP反而升高者预后极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 BNP联合与醛固酮对心力衰竭 (心衰 )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本院住院心衰患者 79人,测定患者入院时的心功能分级 (NYHA分级 )、左室射血分数 (LVEF)等指标,测定患者血浆钠尿素原 (BNP),醛固酮(ALD).随访观察患者出院后 15月内心脏性猝死和再住院率的发生.结果 79例心力衰竭患者中,16例患者出现阳性事件.血浆 BNP,ALD在事件阳性组明显大于事件阴性组.多变量回归分析显示,高水平的 BNP( P=0.01)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BNP增高联合 ALD增高组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是两个指标均低患者组的 13.8倍.结论 BNP可以作为心力衰竭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的有价值的预测因子,BNP和 ALD增高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危险比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慢性心力衰竭(心衰,CHF)患者左室质量指数(LVMI)、血浆脑钠素(BNP)、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在CHF危险分层、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收集符合2001年ACC/AHA心衰指南中心衰分期标准的95例CHF患者,其中A期21例,B期23例,C期31例,D期20例.抽取同期20例健康查体者作为对照组.测定所有人选者血浆BNP、IL-6和IL-10浓度,并进行组间比较.CHF组每3个月随访1次,随访期2年.因心衰再住院或心血管疾病死亡为终点事件.结果:(1)LVMI异常始见于CHF B期患者,是左窒重构中较早出现的指标.(2)血浆BNP水平升高始见于CHF B期患者,且随病情进展逐渐升高.(3)随心衰进展(C、D期),血浆IL-6、IL-10水平升高,二者比值下降,血浆BNP水平与IL-6、IL-10呈正相关.(4)Stage 分期法能较NYHA分级更好地预测CHF终点事件发生率.(5)COX回归分析提示BNP、IL-6水平为评价CHF预后的危险因素(P<0.01,P=0.026).(6)将Stage分期与BNP水平结合进行危险分层,高危组终点事件发生率明显增加.结论:(1)LVMI可以早期预示左室重构.(2)心衰进展的内在机制是炎症反应进行性加重.(3)BNP水平是预测有症状心衰发生和预后的良好指标,BNP和Stage分期相结合危险分层方法有助于更好地判断心衰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血浆N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在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 荧光免疫法检测72例行急诊PCI治疗的AMI患者入院时血浆NT-proBNP和肌钙蛋白Ⅰ(cTnI)浓度及入院第7天血浆NT-proBNP浓度,经超声心动图测定入院1周时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随访观察发病3月内是否发生心衰、再梗死、梗死后心绞痛、心血管死亡等心血管事件,比较心血管事件组与无心血管事件组之间相关指标的差别.分析两组入院时血浆NT-proBNP和cTnI及入院第七天血浆NT-proBNP和LVEF、LVEDD的相关性.结果 45例患者末发生心血管事件,27例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且两组患者入院时血浆NT-proBNP均与cTnI呈正相关,入院第7天血浆NT-proBNP浓度较入院时明显降低(P<0.05),入院第7天血浆NT-proBNP与LVEDD呈正相关、与LVEF呈负相关.结论 血浆NT-proBNP浓度是反映左心室功能不良的更敏感和特异的指标,可以反映心肌坏死程度并预测AMI患者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浓度变化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及预后判断价值。方法比较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60例在入院、治疗48h和出院时血NT-proBNP浓度,观察住院期间和出院后6个月内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随着心功能分级级数的增高,NT-proBNP水平逐渐升高,Ⅳ级组显著高于Ⅱ级组、Ⅲ级组,P<0.01;治疗后NT-proBN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出院随访6个月,发生心脏事件者入院时血NT-proBNP浓度明显高于未发生心脏事件者(P<0.05);3例死亡患者临终前24h内血浆NT-proBNP水平较入院时明显升高(P<0.05)。结论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NT-proBNP浓度增高,提示近期预后差;NT-proBNP浓度降低幅度大的患者近期预后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氮末端脑钠素前体(NT-pro BNP)对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的预后价值并初步探讨NT-pro BNP影响ACS预后的可能机制。方法:研究对象为110例首次诊断NSTE-ACS的患者,测定其血浆NT-pro BNP水平并于发病后第7天和第6个月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及随访,分析NT-pro BNP水平与左室扩张的关系及对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变化的影响。结果:NT-pro BNP增高组患者于发病6个月时左室容积明显高于NT-pro BNP正常组(P=0.008);NT-pro BNP增高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非致命性心肌梗死、反复缺血性心绞痛发作)的发生率明显增高(10.8%vs 3.2%,3.8%vs 1.5%,P值均0.01),总心脏性死亡率增加(6.5%vs3.6%,P=0.038);多变量logisic回归分析显示NT-pro BNP增高是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增高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升高的血浆NT-pro BNP浓度与左室扩张发生及NSTE-ACS远期预后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存在相关,可能是预测NSTE-ACS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1.
脑钠素与急性心肌梗死预后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血浆脑钠素(BNP)浓度与急性心肌梗死(AMI)预后的关系.方法 血样BNP在心肌梗死急性期由110例患者获得,经在住院期间及经平均12个月的随访,观察心血管事件发生组与未发生组患者的血浆.BNP浓度差异.结果 AMI后血浆BNP浓度呈显著升高,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患者BNP血浆浓度明显高于未发生者;急性期血浆BNP与心血管事件发生相关.结论 AMI急性期血浆BNP浓度显著升高,提示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高;BNP可作为后心血管事件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2.
李克涛 《中国药业》2013,22(3):67-68
目的观察心肌肌钙蛋白T(cTnT)和B型尿钠肽(BNP)联合检测用于心力衰竭患者治疗预后评价的效果。方法检测明确诊断为心力衰竭(HF)患者120例入院时、出院时血清cTnT和血浆BNP水平,进行治疗前后对比观察,并与30例正常对照组比较,随访观察心脏事件再发生的情况。结果不同心功能分级·22力衰竭患者的血清cTnT和血浆BNP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且cTnT和BNP浓度越高,心功能越差(P〈0.01);不同心功能分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前后cTnT和BNP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发生心脏事件患者出院时的cTnT和BNP水平均明显高于未发生心脏事件的患者(P〈0.01)。结论联合检测肌钙蛋白T和B型尿钠肽对于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脑利钠肽对老年心力衰竭预后的价值探讨(附62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脑利钠肽(BNP)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价值。方法纳入62例确诊的老年心衰患者于入院及出院前监测BNP水平,并用彩色多普勒测定其左室射血分数(LVEF),随访出院后患者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在未发生心血管事件组,BNP水平较入院明显降低(P=0),其中半数降至正常;在发生心血管事件组,7例患者BNP水平较入院时升高,余10例患者BNP水平较入院时明显降低(P=0.03),但均未降至正常;死亡组与非死亡组治疗后相比,死亡组BNP水平明显高于非死亡组(P=0.002)。结论动态观察BNP有利于判断心衰患者预后,BNP水平越高预后越差,治疗后BNP反而升高者预后极差。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快速床旁检测心力衰竭(HF)患者血浆脑钠素(BNP)水平,监测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药物治疗心力衰竭的疗效,评价BNP对心力衰竭患者早期诊断、预后评价的价值。方法入选2003年8月~2005年12月HF患者17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入院后即刻床边抽取静脉血测血浆BNP水平并行心脏超声检查,检测用药前后3个月的射血分数(EF)、BNP含量,观察出院后3个月内不良事件的发生。结果实验组应用ACEI治疗3个月后BNP水平下降(865.32±398.64vs131.32±165.01,P<0.001);EF值升高(37.54±14.09vs46.02±10.32,P<0.05);BNP浓度严重升高患者,死亡率及再住院率明显升高。结论快速床旁边检测血浆中BNP水平是评价ACEI疗效的有效指标;血浆BNP水平是对心衰患者进行预后评价的一项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脑钠肽(BNP)浓度与其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美国博适(Biosite-Tri-age)快速定量心力衰竭诊断仪,对2008年1月—2008年12月间收治入院的6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前后血浆BNP浓度进行测定,并于出院后继续跟踪随访三年,主要随访内容包括心功能的变化及患者再入院时间。结果: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后BNP改变值与心衰复发及再入院时间存在相关效应(P<0.001)。结论: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后的血浆BNP变化水平是临床心力衰竭疗效判断和预后估测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6.
张勇 《中国当代医药》2012,(36):37-38,42
目的探讨溶栓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左室重构、血浆脑利钠肽(BNP)水平的影响及左心功能改善作用,以指导临床合理治疗和判断预后。方法将发病12h之内的首次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46例分为溶栓开通组23例和非再通组23例。对两组患者分别于入院即刻和发病后7d测定血浆BNP浓度,于发病l周后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左室重构、左心功能。结果与非再通组相比,溶栓开通组发病第7天血浆BNP水平显著降低(P<0.05),发病1周后,溶栓开通组心功能改善明显优于非再通组(P<0.05)。结论溶栓治疗AMI后血浆BNP浓度降低,阻抑左室重构,左心功能改善,心脏不良事件减少,值得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脑钠素(BNP)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本院2010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100例首次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观察组),另外选择健康体检者100名(对照组),分析两组的血浆BNP水平,并分析观察组发生和未发生心脏事件与血浆BNP水平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血浆BNP水平显著大于对照组健康体检者,发生心脏事件的血浆BNP水平显著大于未发生心脏事件患者.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与血浆BNP具有相关性,血浆BNP水平可评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后2周血浆B型钠尿肽水平对心肌梗死预后的预测作用。方法将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灌注治疗组和非灌注治疗组,检测梗死后2周血浆BNP浓度,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所有患者随访6~9个月,观察心肌梗死后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非灌注治疗组较灌注治疗组血浆BNP水平明显升高,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也显著升高,多变量回归分析显示BNP是预测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后2周血浆BNP水平对心肌梗死预后有重要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脑钠素的时空变化与患者预后的关系及PCI治疗对其影响。方法 1 9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溶栓组与PCI组。2用放射免疫法测定9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即刻、入院后48 h、第5天、第7天、第14天和第30天的血浆BNP浓度。3记录患者住院和平均随访12个月内期间的心血管事件(心血管意外死亡、心力衰竭、再发心绞痛或再发心肌梗死)。4分析BNP浓度的时空变化;及其对近期预后的预测价值;及PCI治疗对BNP浓度的影响。结果 1常规治疗组血浆BNP浓度于入院后第5天、第7天达到峰值,而溶栓组峰值不显著,PCI组无明显峰值。2 PCI组患者血浆BNP浓度于入院后第5天和第7天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与溶栓组(P<0.05)。3入院后第5天及第7天BNP浓度与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P1=0.003,P7=0.005)及复合心血管不良事件(P1=0.001,P7=0.006)的发生明显相关。4 PCI组住院期间心力衰竭发生率及12个月期间的心血管事件较常规治疗组、溶栓组显著下降。结论 1急性心肌梗死后血浆BNP浓度显著升高且是心肌梗死后早期心力衰竭的发生密切相关,并可作为心血管事件的预测因子。2 PCI治疗能显著降低BNP浓度,明显改善患者近、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在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中检测高敏C反应蛋白及N末端BNP前体的临床意义。方法本文研究对象为2009年11月至2011年12月治疗于我院的111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其中37例心功能分级为Ⅱ级,41例心功能分级为Ⅲ级,33例心功能分级为Ⅳ级,比较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N末端BNP前体检测值;随访患者10~12个月,比较发生心脏事件组及未发生心脏事件组两组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N末端BNP前体检测值。结果心功能Ⅱ级患者末端BNP前体及高敏C反应蛋白测定值分别为(729.41±103.53)pg/mL、(2.04±0.06)mg/L;心功能Ⅲ级患者末端BNP前体及高敏C反应蛋白测定值分别为(1435.62±384.96)pg/mL、(4.10±0.09)mg/L;心功能Ⅲ级患者末端BNP前体及高敏C反应蛋白测定值分别为(3911.84±531.78)pg/mL、(9.77±0.32)mg/L,三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随访患者10~12个月,未发生心脏事件的患者入院1周时氨基末端BNP前体及高敏C反应蛋白测定值分别为(261.54±76.33)pg/mL、(1.03±0.05)mg/L,均显著低于发生心脏事件的患者,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联合检测高敏C反应蛋白及氨基末端BNP前体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评价患者近期预后及疾病危险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