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围手术期用药的临床对策,以减少手术的感染率。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进行剖宫产术的患者80例作为观察组,采用围手术期感染用药,选取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我院进行剖宫产术的患者8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术后用药,观察两组用药效果。结果观察组在患者术后退热时间、术后最高体温、术后腹部切口感染、术后产褥病率上明显优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围手术期用药能够有效缩短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时间,减少切口感染,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抗感染药学》2019,(1):118-120
目的:评价甲硝唑溶液冲洗宫腹腔与头孢唑林钠预防剖宫产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8年6月期间医院收治的剖宫产手术患者150例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75例);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头孢唑林钠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于术中加用甲硝唑溶液冲洗宫腹腔,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术后病变发生率、腹壁切口感染率、宫腔感染率和二次缝合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后病变发生率、腹壁切口感染率、宫腔感染率和二次缝合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甲硝唑溶液冲洗宫腹腔与头孢唑林钠预防剖宫产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疗效较为确切,有效降低了其术后病变的发生率、腹壁切口感染率、宫腔感染率和二次缝合率。.  相似文献   

3.
李萍 《临床医药实践》2009,(6Z):1794-1795
目的:探讨用0.5%的甲硝唑液用于预防剖宫产术后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2008年我院收治的剖宫产病例4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甲硝唑组,两组分别各取200例,甲硝唑组使用0.5%的甲硝唑液冲洗宫腹腔和腹壁切口,对照组不用,其它一般资料、手术方法、术后用药等无差异。结果:甲硝唑组的腹壁切口感染率、宫腔感染率和术后病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剖宫产术中应用0.5%甲硝唑冲洗宫腹腔预防术后感染临床效果显著,方法简单,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手术切口小,耗时短,术后恢复快,临床已广泛应用。该手术属Ⅱ类手术,术后感染仍是主要的并发症。围手术期抗菌药应用是预防术后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2010年3月以来,药师推荐剖宫产围手术期选择头孢唑啉钠作为预防用药品种,预防用药时间原则上不超过24h的短期方  相似文献   

5.
《抗感染药学》2017,(6):1215-1216
目的:比较头孢唑林钠与头孢替安对剖宫产围术期患者术后切口感染预防用药的价值及其用药费用。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行剖宫产产婴患者96例临床资料,按照其入院顺序号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在剖宫产围手术期内对照组患者给予头孢替安预防术后切口感染,治疗组患者则给予头孢唑林钠预防术后切口感染,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后各项指标(治疗时间、抗菌药物费用、体温复常时间、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计数值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用药后各项指标(治疗时间、抗菌药物费用、体温复常时间、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计数值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孢唑林钠对剖宫产围术期产妇术后切口感染的预防作用和用药费用均优于头孢替安。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普外科I类手术切口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进行临床分析,为I类切口不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普外科I类手术切口的患者621例,分为2组,其中观察组279例患者在围手术期进行预防性抗生素的使用,对照组342例患者在围手术不使用抗生素,对两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中有2例患者术后出现切口感染,对照组中有3例患者出现术后切口感染。观察组、对照组中患者术后切口感染无显著差别。结论普外科I类手术切口围手术期不进行预防性抗生素的使用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7.
涂黄  李小珍  詹亚琨 《江西医药》2014,(11):1228-1230
目的对普外科I类手术切口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进行临床分析,为I类切口不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普外科I类手术切口的患者621例,分为2组,其中观察组279例患者在围手术期进行预防性抗生素的使用,对照组342例患者在围手术不使用抗生素,对两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中有2例患者术后出现切口感染,对照组中有3例患者出现术后切口感染。观察组、对照组中患者术后切口感染无显著差别。结论普外科I类手术切口围手术期不进行预防性抗生素的使用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8.
500例剖宫产围手术期抗感染用药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了解剖宫产围手术期应用抗菌药物情况,旨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随机调阅500例剖宫产病历,利用计算机对剖宫产围手术期用药情况、用药种类及频度、用药天数、联合用药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处理。结果:500例剖宫产病例在围手术期中除1例之外,其余全部应用了抗菌药物。抗菌药物应用率接近100%,应用品种有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美洛西林、阿洛西林、头孢曲松、头孢呋辛、甲硝唑、克林霉素等,共7个品种。其中307例应用1种药物,占剖宫产围手术期病例的61.4%。结论:我院剖宫产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绝大多数合理,剖宫产围手术期用药应以预防为主,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可以有效的抑制、杀灭细菌,预防内源性或外源性感染,降低剖宫产后感染率。  相似文献   

9.
剖宫产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择期剖宫产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不同用药方法预防术后感染的效果。方法将住院符合研究条件的择期剖宫产产妇按顺序分奇数组:A组(围手术期用药组);偶数组:B组(传统术后用药组)。A组50例,选用头孢噻肟钠与替硝唑,于手术前30m in内单次静脉冲击给药,术中冲洗宫腔、子宫切口及腹腔留置;B组50例,术后头孢噻肟钠 替硝唑静脉滴注5d。结果术后最高体温、退热时间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病率、腹部切口感染、子宫内膜炎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不良反应中白细胞计数、胃肠道反应及药物性皮疹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手术期使用抗生素是预防剖宫产术后感染安全、有效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0.
《抗感染药学》2017,(2):332-334
目的:分析剖宫产产妇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及其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5月期间收治的剖宫产孕妇62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观察组孕妇为切口感染患者,对照组孕妇为切口未感染患者,分析两组剖宫产产妇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及其防治措施。结果:对比发现,观察组患者妊娠合并症和胎膜早破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手术时间、体质量指数和术中、术后失血量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剖宫产产孕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与妊娠合并症、胎膜早破、手术时间、体质量指数和术中、术后失血量大等因素有关,其中胎膜早破、手术时间>1 h、肥胖与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具有密切关系;应给予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患者相应的围术期护理措施防治,以促进产妇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本院破宫产产妇围术期预防切口感染用药情况,了解应用抗生素预防切口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8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妇产科接受剖宫产手术治疗的产妇128例,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选择2008年8月至2010年6月的剖宫产产妇64例,均进行术前、术后使用抗生素的常规用药方法;观察组选择2010年7月至2012年6月的剖宫产产妇64例,采用手术过程中在产妇断脐后静脉滴注抗生素药物和术后用药的方法,分析比较两组产妇的术后发热率及切口感染率情况。结果对比发现,观察组产妇的术后发热率明显和术后切口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产妇的术后发热率和术后切口感染率,且两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术中产妇断脐后对剖宫产产妇使用抗生素可有效减少手术切口的感染率,可为今后临床医学中预防性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剖宫产围手术期规范化预防应用抗生素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丽琴 《中国药业》2010,19(21):74-75
目的观察剖宫产围手术期规范化预防抗生素应用的效果观察,探讨围手术期抗生素合理应用方案。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09年6月规范化预防应用抗生素的出院570例产妇作为观察组,2006年6月至2007年12月出院的常规预防应用抗生素剖宫产520例产妇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抗生素应用情况、术后病率、切口感染率、愈合率;子宫复旧情况、术后平均住院时间。结果两组产妇切口感染率、切口甲级愈合率、术后病率无差异(P〉0.05);与观察组比较,对照组抗生素联合应用种类多、术后预防应用为主、应用时间长,术后子宫复旧不良多,住院时间长(P〈0.05)。结论围手术期抗生素规范化预防使用是一种合理、有效、经济的方案,具有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择期剖宫产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不同用药方法预防术后感染的效果.方法 将住院符合研究条件的剖宫产产妇按顺序分3组.A组50例,选用头孢噻肟钠,于手术前30min内单次静脉冲击给药,术中冲洗宫腔、子宫切口及腹腔留置;B组50例,术后头孢噻肟钠用药3天;C组50例,术后头孢噻肟钠全身用药5天.结果 术后最高体温、退热时间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病率、腹部切口感染、子宫内膜炎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副反应中白细胞计数、胃肠道反应及药物性皮疹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围手术期使用抗生素是预防剖宫产术后感染安全、有效,合理、低成本的理想方法.术后全身用药5d较用药3d对预防感染无益.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剖宫产手术患者围术期应用3代不同头孢菌素预防感染的疗效,评价用药合理性,以进一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08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青海省妇幼保健院产科剖宫产手术且单独使用了1种头孢菌素的患者进行分组,其中A组使用第1代头孢菌素注射用头孢唑林钠,B组使用第2代头孢菌素注射用头孢呋辛钠,C组使用第3代头孢菌素注射用头孢哌酮钠,3组各抽取200份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A组:围术期静脉滴注头孢唑林钠2.0g,每12h给予1次,术后用药3~5d;B组:围术期静脉滴注头孢呋辛钠2.25g,每12h给予1次,术后用药3—5d;C组:围术期静脉滴注头孢哌酮钠2.0g,每12h给予1次,术后用药3~5d,观察这3代不同头孢菌素预防感染的疗效。结果:使用了不同头孢菌素后,3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血红蛋白、并发症、体温及伤口愈合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组有2例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结论:3代头孢菌素预防剖宫产手术感染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3代头孢菌素并未显示出优越性,且有个别患者发生切口感染。临床应切实遵循有效、安全、经济的原则,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5.
叶华英 《海峡药学》2016,(12):209-210
目的 观察剖宫产围术期中应用头孢唑林钠的预防效果.方法 行剖宫产分娩的产妇13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8例,实验组产妇围术期中预防性应用头孢唑林钠1d,对照组产妇围术期中预防性应用头孢唑林钠3d,观察两组产妇术后热病率、切口感染及生殖道感染发生率,观察两组产妇术后体温情况,并记录发热患者退热时间,血象升高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术后热病率、切口硬结红肿发生率、血象升高发生率、术后体温及退热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生殖道感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剖宫产围术期中预防性应用头孢唑林钠1d即可有效预防术后切口感染情况,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剖宫产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本组抽取我院于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剖宫产患者112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头孢唑林2.0 g进行预防治疗,其中观察组在断脐后开始使用;对照组在手术前30 min开始使用,术后停止用药,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感染情况。结果观察组出现发热症状、术后感染、产褥病及宫腔感染的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患者围手术期采用断脐后立即使用头孢唑林2.0 g进行预防治疗,能够明显减少术后感染的概率,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剖宫产围手术期抗生素的临床应用分析24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观察剖宫产术围手术期应用抗生素的效果,探讨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09年9月的剖宫产术患者240例,对其抗生素的应用情况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分为两组:A组为观察组,术前30min静脉点滴羧苄青霉素1.5g一次;B组为对照组,术前30min静脉点滴羧苄青霉素1.5g,术后6h重复给药一次。结果两组术后感染、发热、产褥病率、腹部切口愈合情况、产后出血均无显著性差异(P〉0.005)。结论剖宫产术围手术期单次预防性应用抗生素能达到预防感染的目的,并能减少医疗费用,减少抗生素对新生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抗感染药学》2017,(9):1777-1779
目的:头孢噻肟钠术前给药对妇产科患者围手术期预防切口感染的疗效及其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7月期间妇产科收治的手术治疗的患者102例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每组51例;常规组患者给予头孢噻肟钠术后给药预防切口感染和常规护理治疗,干预组患者给予头孢噻肟钠术前给药预防切口感染和综合护理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围手术期切口感染发生率和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差异,以及术后体温复常时间和平均住院费用差异。结果:干预组患者治疗后围手术期切口感染的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对治疗的满意度高于常规组(P<0.05),术后体温复常时间和平均住院费均少于常规组(P<0.05)。结论:采用头孢噻肟钠术前给药和和综合护理治疗能有效预防妇产科患者围手术期切口感染的发生,提高了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引起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2004年1月至2007年12月入住我院剖宫产发生手术切口感染的50例产妇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与观察组匹配的术后未感染剖宫产产妇作为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在术前、术中、术后因素的差异。结果在整个围手术期多种因素影响切口感染:体质量指数高、合并基础疾病、胎膜早破、瘢痕子宫、试产时间长、急症手术、手术时间长、住院时间长、失血量多(P<0.05)。结论多种因素影响切口感染,通过控制体质量指数、治疗基础疾病、胎膜早破者密切观察适时终止妊娠;选择择期剖宫产、缩短阴道试产时间、预防应用抗生素、缩短手术及住院时间等措施来预防和控制切口感染。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腹壁切口疝行腹腔镜手术治疗围手术期的护理要点总结。方法将我院2016年2月至2018年9月的100例腹腔镜治疗腹壁切口疝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围手术期全面护理组开展围手术期全面护理。比较两组满意度;围手术期腹腔镜手术实施时间、术后住院情况;护理前后生活质量以及心理;腹腔镜治疗后感染率。结果围手术期全面护理组满意度、生活质量以及心理、围手术期腹腔镜手术实施时间、术后住院情况、腹腔镜治疗后感染率对比对照组有优势,P <0.05。结论腹腔镜治疗腹壁切口疝患者实施围手术期全面护理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