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4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绝经后阴道出血的原因以及与恶性肿瘤的关系。方法 对 2 0 7例绝经后阴道出血的患者进行临床与病理分析。结果 良性疾病 10 6例 (5 1 2 1% ) ,其中生殖器炎症引起的出血 94例(45 4 1% ) ;非器质性疾病 6 7例 (32 37% ) ;恶性肿瘤 34例 (16 4 2 % )。结论 引起绝经后阴道出血最多的原因是生殖器炎症 ,绝经时间越长的阴道出血恶性肿瘤的发病率明显增多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我院1996年7月~1998年卫月的100例绝经后阴道出血进行了分析。1临床资料100例中绝经时间为1~38年;年龄43~79岁;多数表现为阴道不规则出血,大量出血者仅1例,其中阴道炎29例,慢性宫颈炎27例,子宫内膜炎8例,盆腔炎5例,肿瘤14例(良性5例,恶性9例),功能性子宫出血12例,宫内节育器(IUD)引起的出血3例,结核2例。以上诊断依据均根据临床表现、分泌物徐片或宫颈活体组织检查,功能性子宫出血、肿瘤等以组织活检或手术标本病理检查做出诊断。绝经后阴道出血以生理性绝经>l年的阴道出血为标准。IUD引起的绝经后阴道出血3…  相似文献   

3.
绝经后阴道流血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绝经后阴道流血的病因和诊断.方法对183例绝经后阴道流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非器质性病变、良性疾病及恶性肿瘤引起的出血分别占38.8%、35.5%、25.7%.子宫内膜病变引起的出血占73.2%,其中以功能性出血为主,内膜癌次之.恶性肿瘤以子宫内膜癌及宫颈癌为主;年龄大,绝经时间长的患者恶性肿瘤发生率高;一些非器质性及良性病变可能发展为恶性肿瘤.结论近年来非器质性及良性疾病成为绝经后出血的主要原因,但恶性肿瘤仍占一定比例.因此,对绝经后阴道流血者除注重常规的妇科检查外还应采取综合的检查手段,如B超、分段诊刮及宫腔镜等检查,配合活检尽早明确病因,早治疗可以减少肿瘤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分析193例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探讨其出血原因及发病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07年12月因绝经后阴道出血就诊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导致绝经后阴道出血的原因主要是非器质性病变(38.3%),其次是良性疾病(33.2%).恶性肿瘤(23.3%)占第三位.少数为癌前病变(5.2%)。恶性肿瘤患者的发病年龄、绝经年限及出血距初诊时间明显大于非器质性病变及良性疾病。结论:不同病因导致绝经后阴道出血的机制不同,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应及时查明病因.积极治疗,对于年龄大、绝经年限长及出血时间长的患者更应高度警惕恶性肿瘤,定期的妇科检查可减少恶性肿瘤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围绝经期异常阴道出血297例病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围绝经期异常阴道出血的病因。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4年1月2004年11月门诊及病房297例围绝经期异常阴道出血的患者。结果:围绝经期异常阴道出血的病因主要为良性疾病,占92.59%.恶性肿瘤占7.41%。依次为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肌瘤、子宫颈息肉等。功能性子宫出血中无排卵性功能性出血较多,占93.46%。结论:围绝经期卵巢功能减退是导致围绝经期异常阴道出血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对6 868例围绝经期及绝经后阴道不规则出血患者的诊断性刮宫的结果分析,探讨其出血的病因及年龄特征,提出合理的护理对策.方法 对1999年6月至2009年6月,在我院行诊断性刮宫的6 868例患者的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资料中,出血原因依次为功能性子宫出血4 702例,炎性病变1 322例、非典型增生404例、复杂性增生220例、恶性肿瘤220例.功能性子宫出血、炎性病变和非典型增生的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但复杂性增生和恶性肿瘤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高,65~74岁年龄组恶性肿瘤发生率为59.1%.结论 对于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妇女一旦发现阴道异常出血,应立即到医院进行常规妇科检查,必要时应行分段诊刮取子宫内膜作病理检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提高中老年妇女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绝经后阴道出血的原因及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7年1约~2008年6约在我院门诊诊疗75例绝经后阴道出血病人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75例绝经后阴道出血病人中,生殖器炎症40例(占53%),功能性子宫出血18例(占24%),恶性肿瘤8例(占11%),其他病变9例(占12%).结论: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中,生殖系统感染最多,阴道流血距绝经时间越长,在恶性的可能性越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的原因和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就诊于北京市房山中医医院的113例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3例病例中单纯性增生占比率最高43.36%(49/113)。复杂性增生、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癌的平均出血时间长,阴道超声子宫内膜的厚度与单纯性增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内膜增生是围绝经期异常出血的重要原因,阴道彩色超声检查为围绝经期异常出血的重要筛查手段,分段诊刮术结合病理检查是明确子宫内膜病变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引起绝经后阴道出血(PMB)的原因及诊断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60例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因良怀疾患引起的出血占81.25%,恶性肿瘤占18.75%。生殖道炎症66例(41.25%),子宫内膜增生长26例(16.25%),子宫内膜癌22例(13.75%),宫颈及内膜息肉16例(10%),宫颈上皮不典型增生6例(3.75%),卵巢恶性肿瘤6例(3.75%),卵巢良性肿瘤16例(10%),宫颈癌2例(1.25%)。结论 对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的诊断应注重常规妇科检查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以明确病因,早期治疗可以阻止肿瘤发生。  相似文献   

10.
经量增多、经期延长、不规则阴道出血或绝经后出血等异常阴道流血是围绝经期妇女常见的症状,在治疗前必须进行明确的检查。本研究通过对183例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的患者行阴道超声和宫腔镜检查,与镜下活检或诊刮的病理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统计分析两种方法联合应用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绝经后出血与妇科良性疾病12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绝经后出血(PMB)与妇科良性疾病的关系,以减少临床上过度诊断,过度治疗。方法128例患者均进行常规查体及妇科检查、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TVCDS),部分行宫颈癌筛查和/或分段诊断性刮宫或手术治疗,内膜病理检查,行病因学分析。结果良性疾病125例,占PMB97.66%,而良性病变中依次是炎症91例(72.8%),内分泌变化28例(22.4%),良性肿瘤6例(4.8%)。结论绝经后出血大部分是妇科良性疾病,以炎症居多。TVCDS是PMB的首选辅助检查方法,必要时诊刮术或宫腔镜检查。PMB患者不能忽视宫颈癌筛查,必要时行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及人乳头瘤病毒(HPV)DNA检测。  相似文献   

12.
李霞 《医学临床研究》2009,26(12):2254-2256
【目的】观察血管介入疗法在妇产科疾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56例异位妊娠、产后大出血、妇科恶性肿瘤伴有急性出血、功血、子宫肌瘤、宫颈肌瘤、子宫肌腺(瘤)病及妇科恶性肿瘤化疗的患者采用Seldinger技术分别行子宫动脉或髂内动脉前干栓塞及持续灌注化疗。【结果】介入治疗异位妊娠能有效杀灭胚胎组织,栓塞破裂血管止血效果明显,且能保持输卵管通畅,减少清宫出血量;产后大出血、功血及妇科恶性肿瘤伴有急性出血者,均在栓塞术后出血立即停止或明显减少;子宫肌瘤、宫颈肌瘤、子宫肌腺(瘤)病者经栓塞治疗,肌(腺)瘤明显缩小,经量减少;宫颈癌患者采取包括介入化疗的综合治疗,近期有效率达81.2%。【结论】介入疗法是有效治疗异位妊娠、产后大出血、子宫肌瘤、宫颈肌瘤、子宫肌腺(瘤)病、功血、妇科恶性肿瘤伴有急性出血及妇科恶性肿瘤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与中药健妇丸联合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疗效。方法将84例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41例。治疗组口服米非司酮与健妇丸,疗程3个月;对照组口服炔诺酮(妇康片),疗程3个周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7.8%,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两组随访半年复发率比较,治疗组为4.8%,对照组为16.7%,差异有显著性。两组治疗后血红蛋白值及子宫内膜厚度均明显改变,但治疗组比对照组变化更显著。结论米非司酮与健妇丸联合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效果显著且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合并子宫肌瘤或(和)子宫肌腺瘤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2007年收治的16例子宫内膜癌合并子宫肌瘤或(和)子宫肌腺瘤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及诊治经过。结果16例患者平均年龄53.93岁(45~80岁),其中围绝经期妇女8例(50.00%),绝经期妇女8例(50.00%)。13例(81.25%)有异常阴道流血并术前确诊;3例合并子宫肌腺瘤患者无异常阴道流血,仅表现下腹部疼痛性质改变,术前漏诊子宫内膜癌。结论围绝经期及绝经期子宫肌瘤或(和)子宫肌腺瘤患者有异常阴道流血者首先要除外子宫内膜癌,对合并子宫肌腺瘤患者即使没有异常阴道流血,但若下腹部疼痛性质改变,要高度警觉发生子宫内膜癌可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配伍甲基睾丸素治疗围绝经期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40岁以上有异常子宫出血的子宫肌瘤患者5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给米非司酮12、5mg/d口服、甲基睾丸素5mg/d含服连续3个月;对照组26例,甲基睾丸素7.5mg/d含服连续3个月.结果治疗期间,治疗组均发生闭经(100%),其中15例(48、4%)直接进入绝经期,治疗后瘤体平均缩小48.2%(P〈0.01);对照组闭经者6例,其中5例(19.2%)绝经,另16例出血减少,经期缩短,瘤体平均缩小12.5%(P〉0.05)、结论米非司酮配伍甲基睾丸素对围绝经期子宫肌瘤是较为安全而有效的保守疗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合并小剂量甲基睾丸素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疗效。【方法】62例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年龄45~52岁,均经超声检查,诊断性刮宫后,排除子宫肌瘤,子宫内膜恶性病变者。62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31例患者。对照组口服米非司酮50~12.5mg,1次/日,治疗组另配伍甲基睾丸素2.5mg,1次/日,连服3个月;比较治疗前后血清雌激素、孕激素、卵泡刺激素、促黄体生成激素的变化。【结果】所有患者服药期间成闭经状态,血红蛋白均不同程度的升高。治疗组绝经率优于米非司酮组,且两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O.05)。【结论】米非司酮合并甲基睾丸素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效果较单用米非司酮效果好,且患者不易复发。  相似文献   

17.
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33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DUB)临床效果。方法将66例围绝经期DUB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3例,口服米非司酮10mg,1次/d,连用3个月;对照组33例,服用炔诺酮首次剂量5mg,3次/d;止血后隔3d减量至2.5~5mg。观察2组阴道出血情况及治疗组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和激素水平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孕酮水平,子宫内膜厚度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腹部三维超声(3D-TAS)诊断绝经后子宫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78例绝经后子宫出血病人均行经腹部二维超声(2D-TAS)和3D-TAS检查,两种检查结果分别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分析,评价2D-TAS和3D-TAS的敏感性和准确性。【结果】3D-TAS在诊断绝经后子宫出血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方面高于2D-TAS,两者诊断准确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3D-TAS对绝经后子宫出血的诊断具有明确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绝经后宫腔积液10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玉珏  张恂  高雪梅 《华西医学》2010,(6):1091-1093
目的探讨绝经后宫腔积液的病因及诊治方法。方法对105例绝经后阴道B型超声(TVS)检查所示宫腔积液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5例患者中,阴道炎患者31例,占29.52%;其余74例患者行宫腔镜检查显示,宫腔点状出血29例,占27.62%,宫腔透明粘液23例,占21.90%,另有22例宫腔镜下未见异常,占20.95%。74例接受宫腔镜检查患者因诊刮未刮出内膜组织,行宫腔细胞学涂片,病理检查结果均未见恶性肿瘤细胞,其中16例患者查见炎性细胞。结论绝经后无子宫内膜增厚的宫腔积液多由炎症引起,应及早明确诊断。宫腔镜现已成为宫腔内病变诊断的金标准,其作为绝经后宫腔积液的病因诊断手段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