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患儿 女,7d ,早产。出生第2天喂奶后出现喷射性呕吐,吐物为奶及奶块,不含胆汁,生后排出少量胎便。体查:体温3 7.5℃脉搏12 9次/min ,呼吸3 2次/min ,体重195 0g ,腹部膨隆,未触及包块,肠鸣音减少。立位腹部平片检查:双隔下大量新月状游离气体影,膈肌抬高,肠气较正常明显减少,腹腔内可见一宽大气液平面。诊断为消化道穿孔。急诊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胃明显扩张,胃壁变薄,前壁中上段有一3cm大小穿孔,周围浆肌层与黏膜层分离。幽门管腔细小,幽门窦部瓣膜闭锁。行胃穿孔修补,瓣膜切开幽门成形术。术后给予胃肠减压,抗炎,营养支持治疗。术后3d患…  相似文献   

2.
临床资料 :患者男 ,41岁。因反复呕吐 1个月入院。呕吐物为黄色酸臭味 ,并伴体重急剧减轻 (1个月内减轻 10kg)、极度营养不良和重度脱水。胃镜提示 :幽门不全性梗阻 ,糜烂性胃炎。胃肠X线造影 :幽门梗阻。经静脉高营养支持 2周后行开腹探查 ,术中见胃体扩大下垂 ,胃壁增厚 ,幽门处增厚 ,未见明显疤痕。行远端胃大部切除 ,毕Ⅱ式吻合术。术后恢复顺利。病理报告 :十二指肠肌层及浆膜层异位作者单位 :3 2 5 0 0 0温州医学院附属一院普外科胰腺伴幽门梗阻。讨论 异位胰腺可出现在消化道的任何部位 ,多见于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等肌层或粘膜…  相似文献   

3.
先天性十二指肠膜状闭锁(附3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先天性十二指肠膜状闭锁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1980-1996年间收治的32例十二指肠膜状闭锁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十二指肠单隔膜者28例,双隔膜者4例;伴肠旋转不良者6例,环状胰腺2例,肛门闭锁1例。单纯隔膜切除24例,隔膜切除加结肠后胃空肠吻合2例,隔膜切除加Ladd′s手术6例。痊愈28例,死亡4例。随访20例,随访时间5个月-3年,症状均消失,营养发育良好。结论 先天性十二指肠膜状闭锁患儿,生后即有顽固性呕吐,多含有胆汁,腹部立位片有“双泡征”,经胃肠道造影检查可帮助确诊。隔膜切除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术中需注意双隔膜存在及其他伴发畸形的矫治。同时应加强围手术期处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胃溃疡患者溃疡局部加胃寞切除并抗幽门螺杆菌(HP)药物协同治疗效果。方法依胃横轴行溃疡灶纵切横缝局部切除,并做保留幽门的胃窦切除行胃十二指肠吻合26例,术后均口服抗幽门螺杆菌药物21d。实行经管护士负责制,每位护士负责1~3例患者。从患者入院到出院的心理、生理、社会、家庭护理等.做到全身心的了解并落实治疗护理。结果本组患者术后随访5年.26例患者HP感染均为阴性,定期胃镜复查无渍疡复发。结论本方法创伤小.操作简单.防止复发.且保留幽门.符合人体生理,术后并发症少;而饮食、心理指导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我院近两年来用腹腔镜在诊断腹部疾病特别是诊治腹部疑难病例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1 病例简介例 1,女 ,5 5岁。因腹胀腹痛伴肛门未排气 5d收住院。X线腹部立位平片示小肠梗阻。入院诊断为机械性小肠梗阻。经保守治疗 11d症状缓解 ,为进一步明确病因 ,行腹腔镜腹腔探查术 ,术中见回 -回肠、回 -结肠套叠 ,经腹腔镜手术松解肠套叠 ,术后康复出院。例 2 ,男 ,6 3岁。因胃癌术后 5年 ,腹痛 19h收住院 ,X线腹部立位平片示肠梗阻。入院诊断为胃癌术后、机械性肠梗阻 ,行腹腔镜腹腔探查术 ,术中见小肠肿瘤 ,其余脏器无异常 ,转开…  相似文献   

6.
目的回盲肠间置幽门替代术用于胃肠道重建的初步研究。方法将21头成年健康小型猪分为3组:假手术对照组、B-Ⅰ式组和远端胃大部切除带蒂回盲肠间置幽门替代手术组(回盲肠间置组),术后观察动物的生存情况。结果4月后,回盲肠间置组几乎未见呕吐、厌食及食量下降等临床现象;营养、精神状态及体力与正常组相近;体重与术前可无明显变化。而上述现象在B-Ⅰ式组较常见,且体重与术前降低明显。结论回盲肠间置替代幽门重建消化道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回盲肠间置幽门替代术用于胃肠道重建的初步研究。方法 将 2 1头成年健康小型猪分为 3组 :假手术对照组、B Ⅰ式组和远端胃大部切除带蒂回盲肠间置幽门替代手术组 (回盲肠间置组 ) ,术后观察动物的生存情况。结果  4月后 ,回盲肠间置组几乎未见呕吐、厌食及食量下降等临床现象 ;营养、精神状态及体力与正常组相近 ;体重与术前可无明显变化。而上述现象在B Ⅰ式组较常见 ,且体重与术前降低明显。结论 回盲肠间置替代幽门重建消化道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胃溃疡患者溃疡局部加胃窦切除并抗幽门螺杆菌(HP)药物协同治疗效果。方法依胃横轴行溃疡灶纵切横缝局部切除,并做保留幽门的胃窦切除行胃十二指肠吻合26例,术后均口服抗幽门螺杆菌药物21d。实行经管护士负责制,每位护士负责1~3例患者。从患者入院到出院的心理、生理、社会、家庭护理等,做到全身心的了解并落实治疗护理。结果本组患者术后随访5年,26例患者HP感染均为阴性,定期胃镜复查无溃疡复发。结论本方法创伤小,操作简单,防止复发,且保留幽门,符合人体生理,术后并发症少;而饮食、心理指导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儿消化道化学性烧伤后瘢痕性幽门狭窄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4月至2012年10月间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收治的11例化学性烧伤后瘢痕性幽门狭窄患儿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经规范的内科治疗和介入下球囊扩张及放置支架无效后,予以幽门切除并胃十二指肠吻合术。记录术中及术后情况。并比较术前1d与术后3月时患儿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和转铁蛋白等营养指标。结果11例患儿男10例,女1例,平均年龄4.5岁。病变早期累及食管和胃,4周后集中在幽门。表现为瘢痕性幽门狭窄和完全性幽门梗阻。11例患儿均成功施行幽门切除并胃十二指肠吻合术,手术时间(134±26)min,术中出血量(5±2)ml,术后住院时间(10±3)d;无一例手术并发症出现。术后随访3个月,11例患儿均能正常进食,身高、体质量和智力发育正常,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和转铁蛋白较术前显著改善(均P〈0.05)。术后6个月消化道钡餐显示,胃十二指肠吻合口通畅,无狭窄、溃疡等病变。结论幽门切除并胃十二指肠吻合术是治疗小儿化学性烧伤后瘢痕性幽门狭窄的有效治疗手段,近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患儿 男 ,1岁。入院前 1d出现呕吐胃内容物味酸臭 ,呈喷射状 ,不含胆汁。经非手术治疗 1周 ,呕吐不缓解 ,转入我科。体查 :精神差 ,消瘦明显。上腹部可见胃型 ,未触及实质性包块。上消化道钡餐通畅、钡剂顺利通过食管 ,胃腔扩大 ,胃幽门管未显示 ,钡剂未经幽门管进入十二指肠。 2 4h后观察钡剂仍在胃内大量潴留。经术前准备后在全麻下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胃窦小弯侧距幽门处浆肌层充血水肿质硬 ,面积约 2cm× 2cm。剪开胃腔 ,见对应粘膜面有一直径 1cm溃疡面 ,深达肌层 ,致幽门疤痕性梗阻 ,行胃大部分切除、胃十二指肠吻合术。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保留幽门胃切除术(PPG)治疗早期胃癌的效果。
方法:22例PPG手术的临床资料。22例均为早期胃癌,病灶位于胃的中1/3者16例,胃下1/3者6例,离幽门均在5 cm以上,均行PPG。
结果:全组患者术后住院期间无餐后消化道不适症状出现;有饥饿感者20例(90.91%)。随访期间有2例出现餐后消化道不适症状,其中1例是上腹饱胀隐痛,另1例是呕吐;有饥饿感的是18例(81.82%)。
结论:胃中部早期胃癌患者采用PPG手术,既能达到理想的根治效果,又能满意地保存了幽门功能,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2.
幽门再造式胃大部切除术34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18个医疗单位推广应用幽门再造式胃大部切除术345例。全组117例有术前并发症,30例术后有了出血,饱胀、呕吐等并发症,7例再次手术。但第二阶段术后并发症及再手术率明显降低。全组无吻合口漏,无手术死亡。表明该术式是治疗胃十二脂肠溃疡有效,安全,简便的术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消化性溃疡灶局部切除加胃窦切除并抗幽门螺杆菌(HP)药物协同治疗的疗效。方法:依胃横轴行溃疡灶按纵切横缝原则局部切除,范围超过边缘1cm,并作保留幽门的胃窦切除行胃十二指肠吻合26例,术后均口服抗幽门螺杆菌药物21d。结果:本组病人术后随访5年,24例术前自觉症状消失,体重增加;2例因肝炎后肝硬化行内科治疗。5年后定期胃镜复查均无溃疡复发,定期HP检查阴性。结论:本方法创伤小,操作简单,能防止复发,且保留幽门,合乎人体生理,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4.
朱宏毅  季福 《临床外科杂志》2008,16(11):787-787
例1,女,43岁,因"进食后反复呕吐1年"入院.患者1年前出现进食后上腹部阻塞感,伴呕吐胃内容物,含宿食,呕吐后症状缓解.胃镜示浅表性胃炎,Hp(-),内科治疗无效.GI示十二指肠-幽门区梗阻,故再次行胃镜示幽门前区环状隆起病变,表面黏膜粗糙,十二指肠球部未能进入,取幽门前区黏膜活检,病理示慢性非萎缩性胃窦炎.再行超声胃镜,内镜示幽门前区环状隆起,阻塞幽门,超声示幽门口隆起处为扭曲成团强回声团块,起源于第一层.肌层似完整,但见胃窦肌层不均匀增厚,活检病理示幽门口隆起处黏膜中度慢性化生性萎缩性胃炎变化,伴有间质淋巴管扩张.肿瘤指标、B超(肝胆胰脾)、胸片等均正常.  相似文献   

15.
日本胃癌根治手术保留幽门的术式选择和解剖学基础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胃癌根治手术切除胃幽门可出现倾倒综合征、胆汁返流性胃炎、小细胞性贫血、骨病等并发症。保留幽门的胃部分切除术(pylorus preserving gastrectomy,PPG)时切除远侧胃,保留距幽门括约肌1.5cm幽门管和残胃吻合,最初在治疗胃溃疡时,是作为胃肠道机能性再建的术式而应用于临床。随着早期胃癌发现增加,为了选择不影响胃癌根治性,并使保留幽门括约肌的再建术式合理化、规范化,因此对保留幽门括约肌的血管解剖学基础及手术的评价等需要探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胃镜行胃楔形切除治疗邻近贲门或幽门的胃间质瘤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2006年9月~2008年11月对5例特殊部位的胃间质瘤(3例肿瘤距离贲门≤5cm,2例距离幽门≤5cm)采用腹腔镜联合胃镜进行胃楔形切除。切割闭合器切除肿瘤过程中,胃镜于胃腔内实时观察和调整切割缘位置,避免损伤贲门或者幽门,确保肿瘤完整切除且胃腔无狭窄。结果5例均成功完成腹腔镜联合胃镜胃楔形切除,肿瘤完整切除,无肿瘤破裂,无胃腔狭窄,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60~110min,平均84min;术中出血量10~50ml,平均30ml。术后中位排气时间3d,中位进流食时间术后3d。术后病理切缘均为阴性。1例术后出现粘连性肠梗阻(经保守治疗后缓解),其余4例未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3个月行胃镜以及钡餐造影,无胃腔狭窄。5例平均随访27.8月(8~34个月),未发现肿瘤复发和转移。结论对于邻近贲门或幽门的胃间质瘤,腹腔镜联合胃镜行胃楔形切除是安全和可行的,符合胃肠道间质瘤的治疗原则,可以避免胃腔狭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腔镜幽门环肌切开术治疗小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临床疗效及操作技巧。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6月我院为82例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患儿行腹腔镜幽门环肌切开术的临床资料,其中男65例,女17例,15~183 d,平均(45.0±5.5)d,体重2.0~5.2 kg,平均体重(3.0±0.3)kg。临床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喷射性呕吐,呕吐物为奶及奶块,不含胆汁。术前B超示:幽门肌层厚度0.4~0.6 cm,并行上消化道造影示:幽门管呈鸟嘴样改变,确诊为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结果:82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一例中转开腹。手术时间20~50 min,平均(30±5)min,术后4~6 h即可进食糖水15~30 ml,2 h无呕吐给予等量母乳,术后48 h恢复正常喂养,平均住院(6±1)d,无一例发生切口感染等并发症。术后随访1~24个月,患儿体重增加,发育良好。结论:腹腔镜幽门环肌切开术操作安全有效,具有进食早、手术创伤小、康复快、美容效果好等优势,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保留幽门的胃切除术(Pylorus-preservinggastrectomy,PPG)不是一种新手术,以前主要用于胃溃疡的手术治疗。近来在日本等地此手术也用于病变位于近端胃乃至胃窦的早期胃癌病例「1]。与传统的远端胃大部切除术(Conventional distal gastrectomy,CDG)相比,PPG手术的主要优点是病人术后避免了由于幽门切除造成的慢性症状,故生活质量较高。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19岁,因进食后上腹部饱胀不适伴呕吐宿食7月余入院.患者3年前在外院诊断为胃十二指肠复合性溃疡,未规律服药,7月前开始出现进食后上腹部饱胀不适伴呕吐宿食,外院予胃肠减压、抑酸及营养支持后症状可缓解,但病情反复,4月前行胃镜下幽门球囊扩张术,术后病情好转,但近两月来患者进食稍多即觉得上腹部胀满不适,诱发呕吐或俯卧位后可缓解,近6月来体重下降约15 kg.1月前来我院就诊,查体:身高165 cm,体重40 kg,舟状腹,上腹可见胃型.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37岁。因返酸、暧气、上腹部无规律性疼痛13年入院。胃镜检查示胃角部溃疡(直径1cm),其病理检查无恶变,故行保留幽门的胃大部切除术。术中见胃呈鱼钩状,剖胃见溃疡位于胃角后壁,质软。行胃大部切除,远端在幽门处断胃(保留了幽门)。术后第3天肛门排气,拔除胃管,第5天开始进食流质。进食后第2天感上腹胀,呕吐酸嗅食物,考虑系胃动力差所致而给予吗丁林治疗无好转,行X线钡餐检查发现吻合口梗阻,行禁食、胃肠减压等保守治疗,并行胃镜检查见吻合口水肿,残胃充血有散在出血点,于术后第15天再次手术。术中见大网膜呈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