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黄利波 《临床医学》2013,33(2):35-3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诊断周围型小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期间济源市肿瘤医院诊治的28例周围型小肺癌患者全部进行多层螺旋CT扫描和横断薄层扫描,对分叶征、细支气管气相、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棘突征、短毛刺征以及空泡征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与横断薄层扫描相比,多层螺旋CT扫描明显提高了分叶征、细支气管气相、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以及空泡征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周围型小肺癌,多层螺旋CT扫描定位准确,能够为临床诊断提供客观的参考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对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MPR)对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了52例经病理证实的周围型小肺癌,对其多层螺旋CT的MPR和横断高分辨薄层图像作对比分析。结果MPR在肿瘤分叶征、细支气管气相、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叶间胸膜破坏征的显示率明显高于横断位薄层。棘突征、短毛刺征的显示率与横断位薄层大致相同;空泡征的显示率反而较横断位薄层低。结论多层螺旋CT的MPR可以弥补横断位图像显示肿瘤征象不全面的缺点,对周围型小肺癌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T对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60例周围型小肺癌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观察组(n=30)患者采用多层螺旋CT展开扫描,对照组(n=30)通过横断位薄层予以扫描。对两组检测的细支气管气相、分叶征、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空泡征、短毛刺征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分叶征、血管技术征、胸膜凹陷征、细支气管征等检测结果明显比对照组要好,两组差异均存在显著性(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在周围型小肺癌的治疗中具有科学准确,检测结果正确性高,能够为临床中周围型小肺癌的治疗诊断提供更加有效的参考方式,因此在临床中值得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与高分辨率CT(HRCT)诊断周围型肺癌的价值。方法:纳入我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1月期间就诊的疑似周围型肺癌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予以多层螺旋CT、HRCT检查,并以最终病理学检查作为金标准,观察两种仪器检测效能(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误诊率、阴性预测值与阳性预测值)、检查特征(细支气管气相、空泡、棘突佂、短毛刺、血管集束及胸膜凹陷征象)。结果:多层螺旋CT技术确诊84例阳性,16例阴性。HRCT技术检测准确度、灵敏度均高于多层螺旋CT技术,误诊率低于多层螺旋CT技术(p<0.05),特异度、阴性预测值及阳性预测值与多层螺旋CT技术对比差异无统计学学意义(P>0.05);HRCT对细支气管气相、空泡、棘突佂、短毛刺、血管集束征象,胸膜凹陷征象特征检出率均高于多层螺旋CT技术(P<0.05)。结论:相较于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技术,HRCT技术对诊断周围型肺癌的检出效果更高,并能有效提高病症征象检出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周围型小肺癌于螺旋CT薄层扫描的表现。方法50例周围型小肺癌患者均经CT薄层(2~3mm)扫描,分析了其CT征象。结果周围型小肺癌的主要CT征象有:分叶征见于46例(92%),边缘毛刺征38例(76%),空泡征28例(56%),胸膜凹陷征39例(78%),以及血管集束征35例(70%)。结论在周围型小肺癌诊断中,CT征象起着重要作用,螺旋CT薄层扫描能够更加清晰地显示上述诸征象,因而能够提高小肺癌的确诊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螺旋CT横断位薄层图像对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某院2015-01—2016-12收治的50例周围型小肺癌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多层螺旋CT扫描,对比普通平扫与横断位薄层图像,并作对比分析。结果普通平扫对分叶征、棘突征、短毛刺征、空泡征、细支气管相、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叶间胸膜破坏征、血管穿过征的显示明显低于薄层扫描,P0.05;薄层扫描能够较准确的分辨病变与周围结构关系,对血管聚拢、支气管改变、胸膜的显示率明显优于普通平扫,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旋CT横断位薄层图像有助于鉴别周围型小肺癌,是临床早期诊断周围型小肺癌的有效影像学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周围型小肺癌患者接受螺旋高分辨CT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周围型小肺癌患者50例,这50例患者均经病理检查确诊,且均接受螺旋CT扫描(SCT)以及高分辨CT扫描(HRCT),对其SCT与HRCT扫描的相关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周围型小肺癌患者接受高分辨CT扫描,其分叶征、短毛刺征、棘突征、空泡征、血管集束征、细支气管气相、胸膜凹陷征检出率均明显高于螺旋CT,P0.05。结论:周围型小肺癌患者接受螺旋高分辨率CT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8.
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对早期周围小肺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及MPR重建对早期周围型小肺癌的征象显示率及诊断价值。方法:20例早期小肺癌均进行了多层螺旋CT常规扫描后对病变区域再次进行薄层扫描,16例进行了动态增强扫描。结果:薄层CT扫描对早期周围型小肺癌的征象显示率明显高于常规CT扫描,空泡征(6/3)、小结节堆积征(7/4)、支气管充气征(4/1)、分叶征(8/4)、毛刺征(15/8)、胸膜凹陷征(7/3)。结论: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及MPR重建对早期周围型小肺癌的征象显示及诊断、鉴别诊断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横断位薄层图像对周围型小细胞肺癌(SCLC)的诊断价值。方法本组60例周围型SCLC患者均为某院2016-01—12住院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多层螺旋CT扫描,对比普通平扫与横断位薄层图像,并作对比分析。结果普通平扫对分叶征、棘突征、短毛刺征、空泡征、细支气管相、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叶间胸膜破坏征、血管穿过征的显示明显低于薄层扫描,P0.05;薄层扫描对血管聚拢、支气管改变、胸膜的显示率明显优于普通平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薄层扫描能够较准确的分辨病变与周围结构关系。结论螺旋CT横断位薄层图像更有助于鉴别SCLC。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肺腺癌MSCT影像学表现与血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6月~ 2021年2月我院收治的94例肺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多层螺旋CT扫描(MSCT),分析患者影像学特征,包括肿瘤边缘(毛刺征、分叶征)、肿瘤内部征象(空气支气管征、空泡征和囊腔样改变)、肿瘤周围结构征象(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同时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患者血清CEA、CA125水平并与患者MSCT影像学表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94例患者均接受MSCT检查发现,毛刺征58例、分叶征69例、空气支气管征9例、空泡征8例、血管集束征13例、胸膜凹陷征60例、囊腔样改变3例;CEA水平与患者MSCT影像学毛刺征、分叶征、空泡征、囊腔样改变和胸膜凹陷征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CA125与患者MSCT影像学毛刺征、分叶征、空泡征、囊腔样改变和胸膜凹陷征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肺腺癌的MSCT影像学表现毛刺征、分叶征、空泡征、囊腔样改变和胸膜凹陷征与患者CEA、CA125水平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直径小于3cm的孤立性局灶性机化性肺炎CT征象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直径小于3cm的孤立性局灶性机化性肺炎(FOP)的CT表现,以期提高与周围型小肺癌(SPLC)的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手术病理证实的直径小于3cm的孤立性FOP的CT征象。结果24例紧贴或邻近胸膜,其中17例位于各胸膜交界区。病灶呈类圆形12例,不规则形9例,三角和多角形5例。病灶边缘呈向心性弓形凹陷12例,其形态均为不规则形和三角、多角形;粗长毛刺征9例,其中7例病灶形态呈不规则形和三角、多角形;细短毛刺征5例,病灶形态均呈类圆形;分叶征4例,3例病灶为类圆形;另外出现血管纠集征9例,棘状突起征4例,支气管空气征6例,空洞征2例,空泡征3例,病灶内液化5例;病灶明显强化率为60%。病灶在不同层面的表现显著不同14例,其形态均呈不规则形和三角、多角形。结论直径小于3cm的孤立性FOP与胸膜关系密切,形态呈不规则形和三角、多角形的常与SPLC鉴别不难,而呈类圆形的常与SPLC鉴别困难。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对局灶性肺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多层螺旋CT扫描经病理证实的局灶性肺炎35例,分析薄层重建、多平面重建(MPR)及容积显示技术(VRT)对局灶性肺炎征象的显示及价值,并与常规横断面对比分析。结果35例病灶均位于肺野周边部,病变以宽基底与胸膜相连26例,病变边缘呈锯齿状或有粗长毛刺28例,具有周围血管充血聚拢25例,多层螺旋CT薄层重建、MPR及VRT在显示局灶性肺炎的形态、支气管血管集束征及与胸膜的关系方面优于常规横断面。结论多层螺旋CT通过薄层重建配合MPR、VRT能够克服横断扫描限制,在不增加病人辐射剂量的情况下,能够更加直观、立体地显示局灶性肺炎的基本征象,为局灶性肺炎的诊断提供更多信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256排螺旋CT联合血清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在诊断原发性肺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4月收治的181例原发性肺癌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已接受256排MSCT检查及血清肿瘤标志物CEA、CYFRA21-1、ProGRP检查,分析影像学表现及血清学检查结果,并以病理学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判定各项指标对原发性肺癌的诊断正确率。结果 病理组织学检查:181例原发性肺癌患者中腺癌91例,鳞癌61例,小细胞癌29例。CT影像学特征:腺癌以周围型为主,多见磨玻璃影、血管集束征、分叶状、毛刺样改变、强化不均匀、胸膜凹陷;鳞癌、小细胞癌均以中央型为主,鳞癌多见支气管充气征、空泡征、分叶状、强化均匀,小细胞癌多见支气管充气征、空泡征、强化均匀,鳞癌分叶状征象占比多于小细胞癌(P<0.05),小细胞癌强化均匀占比多于鳞癌(P<0.05);各类型肺癌均伴有少量钙化;腺癌者、鳞癌者CEA、CYFRA21-1水平均高于小细胞癌者,ProGRP水平均显著低于小细胞癌者,腺癌者CEA水平高于鳞癌...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肺腺癌患者CT影像对纯磨玻璃结节(PGGN)浸润程度及对肺结节病理性质的预测价值。  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以我院2017年1月~2021年1月住院治疗的122例PGGN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肺腺癌的种类分组,其中侵袭前组患者82例原位腺癌(AIS)组患者39例,微浸润性腺癌(MIA)组患者43例,侵袭组患者40例; 根据肺腺癌良恶性分组,其中良性组80例,恶性组42例。比较侵袭前组与侵袭组、AIS组与MIA组以及良性组与恶性组患者的病灶直径、CT值、形状、瘤肺界面、毛刺征、空泡征、三维形状、分叶征、空气支气管征、胸膜凹陷症情况之间的差异。  结果  侵袭前组以及侵袭组患者的病灶直径、CT值、形状、毛刺征、分叶征、空气支气管征情况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AIS以及MIA组患者的分叶征、空泡征、CT值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良性组以及恶性组患者的瘤肺界面、病灶直径、CT值、形状、毛刺征、分叶征、空气支气管征情况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病灶直径、CT值、形状、毛刺征、分叶征、空气支气管征联合检测对肺癌的侵袭以及恶性组患者的诊断敏感度高于单独检测; ROC曲线分析示,病灶直径、CT值、形状、毛刺征、分叶征、空气支气管征联合检测对浸润性以及恶性肿瘤的曲线下面积高于单独检测。  结论  肺腺癌患者CT影像对于PGGN浸润程度及对肺结节病理性质具有显著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5.
P53与肺癌病理、CT征象及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的 探讨 P5 3基因突变与肺癌的临床病理、CT征象、TNM分期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 146例肺癌患者的标本 ,分别行 HE染色观察基本病理情况和 SP法免疫组化染色检测 P5 3表达结果。结果  146例周围型肺癌中 ,有深分叶、细毛刺、棘状突起、肿瘤强化增 CT值 >2 0 Hu者 ,其 P5 3基因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深分叶、细毛刺、棘状突起、肿瘤强化增 CT值 <2 0 Hu(P<0 .0 1)。肿瘤大小、空洞、空泡征、空气支气管征、胸膜凹陷征与 P5 3表达无关 (P>0 .0 5 )。P5 3蛋白免疫组化阳性 75例 (5 1.36 % ) ,5 a生存率分析 ,P5 3基因表达组明显低于无 P5 3异常表达组。结论  P5 3基因突变可作为判断周围型肺癌恶性程度及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CT表现有深分叶、细毛刺、棘状突起、肿瘤强化增 CT值 >2 0 Hu者可能与 P5 3基因异常表达有关 ,这些征象的出现提示肿瘤预后差  相似文献   

16.
李宏 《上海医学影像》2007,16(4):312-313
目的分析局灶性机化性肺炎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8例局灶性机化性肺炎的CT表现。结果15例贴近胸膜,13例伴有邻近胸膜增厚;3例呈楔形,8例呈类圆形,7例呈多边形;8例边界模糊;8例有长毛刺;8例密度不均;2例有空洞;7例有支气管血管束的增粗和聚拢。结论局灶性机化性肺炎与周围性肺癌、肺结核的CT表现存在较多相似之处,诊断和鉴别诊断较困难。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原发性肺肉瘤样癌(pulmonary sarcomatoid carcinoma, PSC)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PSC患者的CT表现并与病理进行对照分析。结果13例表现为肺内肿块,1例表现为大片液化坏死,未见明显肿块。有明确肿块者中,中央型2例,周围型11例。位于右肺上叶7例,右肺中叶1例,右肺下叶1例,左肺上叶4例。肿块最大径3.3~12.7 cm,平均7.8 cm。肿块边缘呈分叶3例,细毛刺4例,棘突征4例;空泡征2例,胸膜凹陷征4例。肿块内部密度较均匀7例,不均匀6例,所有病例均未见钙化。8例增强扫描,增强后8例均呈薄壁或厚壁边缘环形强化,8例肿瘤内部均可见大片状均匀或不均匀弱强化区,胸膜侵犯9例,肺内或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7例,4例伴有胸腔积液。结论 PSC具有一定影像学特征,多发生在右肺上叶胸膜下较大肿块,常伴有胸膜侵犯,边缘少见分叶、毛刺,增强扫描肿块边缘薄壁或厚壁环形强化,中央大片状弱强化区域等征象是MSCT诊断PSC的重要征象,确诊仍需依靠组织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18.
肺内孤立结节周围病灶的HRCT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肺内常见孤立结节周围病灶的HRCT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经临床及病理证实的结核球、球形肺炎、不典型支气管肺囊肿、周围型肺癌、错构瘤及硬化性血管瘤的CT资料,记录分析结节周围病灶的HRCT特征.结果 结核球周围病灶以结节为主(66.67%),树芽征占12.64%,后者在其他性质结节中很少出现.球形肺炎周围病灶主要表现为絮状影(96.92%).周围型肺癌周围主要表现为胸膜凹陷征(76.04%)、血管集束征(14.58%).不典型支气管肺囊肿周围以絮状影(64.00%)、斑片影(24.00%)及局灶肺气肿(64.00%)为主.1例硬化性血管瘤周围出现絮状影.本组错构瘤均未出现周围病灶.结论 分析肺内孤立结节周围病灶的HRCT特征有助于鉴别诊断肺内肺结核球、球形肺炎、周围型肺癌及不典型支气管肺囊肿等常见孤立结节病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周围型肺癌(PLC)CT征象与Ki-67、p53表达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22年2月在本院就诊的108例PLC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飞利浦256层螺旋CT检查患者的CT征象,并检测PLC组织中Ki-67、p53的表达水平,分析PLC患者的病理组织类型、分化程度以及CT征象与Ki-67和p53表达的关系。结果 PLC组织中,Ki-67和p5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9.44%(75/108)、51.85%(56/108);CT主要表现为瘤体直径≥3.0 cm、分叶征、棘状突起征、毛刺征、磨玻璃征、增强值≥20 Hu和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而胸膜凹陷征、空气支气管征、空洞征、空泡征、钙化征相对较少;腺癌的Ki-67阳性表达率低于鳞癌(P<0.05),腺癌和鳞癌的p53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LC的分化程度越低,Ki-67和p53阳性表达率越高(P<0.05);瘤体直径≥3.0 cm、有分叶征、棘状突起征、毛刺征、增强值≥20 Hu和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的PLC,Ki-67阳性表达率较高,且有磨玻璃征和空泡征的PLC,Ki-67阳性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