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寻求治疗大、中面积重度褥疮的一种较好手术方式。方法 :1997年 3月~ 2 0 0 0年 4月我科共收治骶尾部IV度褥疮患者 6例 ,面积 10cm× 10cm~ 6cm× 5cm ,采用褥疮边缘潜行分离的去表皮翻转皮瓣 ,真皮面向下缝合至创面底部以消灭褥疮周围的死腔 ,结合局部单蒂或双蒂旋转皮瓣修复褥疮创面。结果 :6例病人皮瓣全部存活 ,无并发症发生 ,随访 3~ 6月皮瓣质地柔软 ,色泽良好。结论 :用褥疮边缘去表皮的翻转皮瓣修复重度褥疮是一种操作相对简单、疗效确切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吸引装置(VSD)联合臀大肌上部肌皮瓣在修复Ⅳ期压疮中的疗效.方法:对骶尾部Ⅳ期压疮创面采用一期扩创VSD技术,二期臀大肌上部肌皮瓣修复缺损创面13例资料进行分析,创面最小5.5 cm×7 cm,最大11 cm×15 cm.结果:13例肌皮瓣全部成活,2例皮瓣远端边缘部分坏死,经换药治愈.随访6个月至3年,1例因家庭护理不当而复发,余12例无复发.结论:VSD联合臀大肌上部肌皮瓣修复Ⅳ期压疮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3.
1病例资料2006年3月该科收治1例全身多发性褥疮的女性患者,60岁,因全身多处压伤后疼痛、溃烂1年余、四肢无力5年余入院。慢性病容,四肢末梢循环可。患者原于2001年4月份诊断为“帕金森病”,就诊当地医院,予“美多巴、安坦”等治疗,症状无缓解。1年前开始长期卧床,致骶尾部可见一直径约17cm创面、深约1·0cm的褥疮,基底有大量坏死组织,且坏死组织向创面四周皮下延伸,向左侧臀部延伸约10cm,脓性渗出较多;右眼眶外侧一大小约1.5cm×1.5cm创面;左侧外踝一大小约4.0cm×5·0cm创面,外踝关节暴露,局部坏死,创缘红肿明显;枕部左侧、双肩胛部、左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创面下内侧蒂臀部深筋膜皮瓣联合皮瓣下持续负压吸引修复骶尾部压疮的临床效果.方法:在修复骶尾部压疮时,设计以创面下方内侧为蒂的臀部深筋膜皮瓣联合皮瓣下持续负压吸引修复骶尾部压疮12例,皮瓣切取面积6 cm×5 cm~13 cm×7cm.结果:皮瓣全部成活,其中10例切口一期愈合,2例切口延期愈合,术后患者恢复良好.结论:创面下内侧蒂臀部深筋膜皮瓣联合皮瓣下持续负压吸引修复骶尾部压疮是一种方法简单、易掌握、效果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褥疮患者的家庭护理指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廖耀玲 《华夏医学》2000,13(5):667-667
部分伴有褥疮的神经科入院患者 ,住院一段时间后 ,原发疾病已转入恢复期 ,褥疮经治疗后好转 ,但未完全愈合 ,如因褥疮继续住院 ,容易发生院内感染 ,既增加患者痛苦 ,又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近年来 ,我科对这类患者在住院期间做好褥疮的家庭护理指导取得较好效果 ,现介绍如下。1 典型病例患者男性 ,43岁 ,因发热待查 ,骶尾部、左髂部 期褥疮收治入院。经治疗好转后出院 ,出院时骶尾部褥疮仍为 期 ,创面 7cm× 8cm,深 2 cm,已见骨筋膜 ,左髂部褥疮 期 ,创面4cm× 4cm ,深 1cm。出院后在家继续进行褥疮的治疗和护理 ,骶尾部褥疮 17个月后…  相似文献   

6.
<正> 硬脊膜膨出症合并骶尾部畸胎瘤在临床上非常少见,我科发现1例报告如下。 患儿女性,9个月。生后发现骶部肿物,随年龄逐渐增大。查体:一般状态良好,骶尾部可见14cm×12cm×5cm之肿物,表面不规则,中部有4cm×3cm×3cm红色粘膜样组织。压迫肿物时,囱门明显隆起。x线检查:骶尾部肿块内有钙化影,边缘不规则。超声检查:提示硬脊膜膨出和囊性畸胎瘤。  相似文献   

7.
例1,女,63岁。右侧面部隆起状肿块20年,3年前曾在基层医院两次行局部切除,术后复发,近3个月来因肿瘤增长迅速、且瘤体中央破溃收治。检查:右面部颞区有2个隆起状肿块为5cm×4cm×4cm和4cm×3cm×3cm,两者基底部相连,中央部表面溃破,溃疡面为2cm×2cm。在气管插管静脉麻醉下施术,将肿瘤整块切除,骨膜未受侵犯予以保留。组织缺损面积为8cm×6cm,采用同侧颈部设计15cm×6cm的胸锁乳突肌肌皮瓣,蒂部位于乳突区,沿设计线切开皮瓣远端和侧方,在胸锁乳突肌深面分离掀起皮瓣,逆时针方向旋转使皮瓣移位至颜面部,一次完成修复;同时用中厚皮片移植修复颈部供瓣区缺损。术后第10天拆线,皮片及皮瓣均一期成活。肿瘤病理诊断为平滑肌肉瘤,中度恶性。8个月后随访,未见肿瘤复发,局部平整,皮瓣色泽与面部肤色近似,外形满意。  相似文献   

8.
<正> 患者男,50岁,蒙族。因骶尾部包块术后1年复发,来我院就诊。查体:骶尾部偏右臀触及一大小15cm×34cm的隆起包块,质硬,活动度差,有压痛并向右腿部放射。B超检查:骶尾部及右臀部探及一大小15.3cm×32cm×6.9cm哑铃形中低回声反射区,边界清晰,内部回声不均匀,骶尾部呈分叶状低回声区,并可见小囊状  相似文献   

9.
<正> 1995年3月~2000年9月我科应用臀大肌下部肌皮瓣修复骶部褥疮13例患者,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13例患者,其中男9例,女4例,年龄38~72岁,平均56岁,胸椎损伤致截瘫并发骶部褥疮5例,脑血管疾病长期卧床并发骶部褥疮8例,创面最小5cm×5cm,最大 9.5cm×9.5cm,应用臀大肌下部肌皮瓣旋转修复骶部创面7例,推进修复6例。1.2 解剖特点及肌皮瓣设计 臀大肌是臀部最大的菱形肌,主要营养血管为臀上动脉和臀下动脉,臀上动脉  相似文献   

10.
1990~ 2 0 0 0年作者应用臀大肌肌皮瓣修复骶尾部深度褥疮 2 4例 ,术后创面一期愈合 ,效果满意 ,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 2 4例 ,男 15例 ,女 9例。年龄 2 6~6 5岁。全部患者均为外伤性截瘫后形成的深度骶尾部褥疮 ,截瘫指数为 3~ 6级 ,褥疮创面范围为 (4~ 6 )cm× (6~8)cm。1 2 治疗方法 :无菌条件下切除坏死病灶组织、疤痕组织和血运不佳失去活力的组织 ,并切除外露的骶骨表面组织 ,然后根据外露组织大小分别采用下列手术方法。1 2 1 臀大肌旋转肌皮瓣的应用 :以臀上动静脉为轴设计皮瓣 ,自髂后上棘与股骨大…  相似文献   

11.
臀大肌皮瓣修复骶尾部褥疮15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应用臀大肌皮瓣转移修复骶尾部褥疮的临床效果。方法15例褥疮部位均在骶尾部,创面直径6~11cm;切取的臀大肌皮瓣13例行岛状转移,皮瓣面积最大18cm×10cm,最小16cm×7cm,供区均直接缝合,2例行全臀大肌皮瓣旋转修复,1例伴有一侧大转子部褥疮,同时进行臀股部肌皮瓣岛状转移修复。结果15例皮瓣完全成活,14例创面Ⅰ期愈合,1例因感染部分切口裂开,经再次清创缝合后愈合。术后随访半年以上,无复发病例。结论臀骶部褥疮病史长,合并症多,应用臀大肌皮瓣修复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1994年以来 ,我院应用颈肩胸超薄皮瓣修复颈前区瘢痕孪缩畸形共 9例 ,获得较好效果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6例 ,女 3例 ,年龄 3~ 2 5岁 ,平均 13岁。单侧皮瓣 8例 ,双侧皮瓣 1例。最小皮瓣为 6 cm× 2 .0 cm,最大为 16 cm× 3.0 cm,皮瓣全部成活。 1例左耳根部瘢痕过厚 ,皮瓣末端有约 1.5 cm× 2 .5 cm大皮瓣坏死 ,经局部换药后创面愈合。1.2 手术方法 皮瓣蒂部在颈前区瘢痕外缘 (切除增生瘢痕 ,充分松解周围粘连 ) ,根据受区大小设计皮瓣 ,向肩胸部延伸 ,并较受区创面放大约 1~ 2 cm左右 ,宽长比例达 1:3~ 1:5…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封闭式负压引流(VSD)联合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09~2012-08间共治疗了18例足踝部及足跟腱部软组织缺损患者,男12例,女6例;年龄7~61岁,平均年龄为41岁。皮肤缺损面积为5.0 cm×4.0 cm~13.5 cm×11.0 cm。首先采取清创术和VSD,待创面情况良好后,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蒂岛状皮瓣,切取面积为6.0 cm×5.0 cm~15.0 cm×12.0 cm,修复足踝部创面。结果 15例全部成活,术后2例皮瓣边缘感染,1例出现瘀肿的静脉危象,经处理后愈合。皮瓣质地良好,外观尚可。结论 VSD结合腓肠神经皮瓣适合应用于损伤和感染严重的创面。  相似文献   

14.
代富勇  杨明永 《四川医学》1993,14(7):450-451
足内外踝跟骨骨髓炎,由于局部血循环差,常合并有窦道及慢性皮肤溃疡,甚者骨外露,治疗较为困难。1986年以来我们应用胫后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治疗足部慢性骨髓炎及溃疡8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8例,男性,年龄14~47岁,外伤性骨髓炎6例,足跟部冻伤致跟骨骨髓炎1例,足背外伤后慢性溃疡1例。病程4~10月,溃疡创面5cm×4cm~8cm×7cm。术前创面脓培养主要为大肠杆菌,其次为金葡菌,均在病灶清除后,采用胫后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一期修复创面。使用皮瓣面积6cm×5cm~  相似文献   

15.
特定电磁波治疗褥疮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清 《华夏医学》2000,13(2):190-190
特定电磁波 ( TDP)是采用特定的辐射器所产生的电磁波 ,光谱为远红外线治疗疾病。临床多用于皮肤的慢性炎症、伤口液化、关节肌肉扭伤、胃肠功能紊乱等疾病的治疗。我科 2年来采用 TDP治疗褥疮 ,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 1 6例 ,男性 1 3例 ,女性 3例 ,年龄 7~ 75岁 ,平均年龄为 51岁。均为 ~ 度褥疮。骨肿瘤 1例 ,脑炎 1例 ,截瘫2例 ,偏瘫 1 2例。褥疮部位在肩胛部、骶尾部、髋部、踝部。其中一位患者身上有 6处大小不等的 ~ 度褥疮。 度褥疮创面为 9cm× 1 1 cm2例 ,2 cm× 3 cm、4 cm× 5cm1 0例。 度褥疮创面为 2 cm× …  相似文献   

16.
黄俊军  刘睿 《陕西医学杂志》2005,34(9):1173-1173
<正>患男,7岁。以骶尾部窦道间断性渗液7年之主诉于2004年12月1日入院,患儿曾于1997年1月9日出生2h后因“骶尾部肿物”入住我科。查体:心肺腹无异常,骶尾部可见-20cm×20cm×18cm大小的包块,外有一层透明薄膜,内有大量脏器如:肝、肾脏、肠管、皮肤,未见明确的心肺组织,包块有一蒂与骶尾部相连,内有血管样组织,部分组织仍有活性。急诊在全麻下行畸胎瘤切除术,术后病理大体检查:灰褐色,不整形组织,约20cm×20cm×18cm大小。包膜不完整,表面结节状,最小如花生米,最大如儿头大,其中见一灰褐色囊性组织,大小约10cm×7cm  相似文献   

17.
探讨游离股前外侧(肌)皮瓣移植修复手背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2015年6月~2017年1月,设计游离股前外侧(肌)皮瓣修复手背部皮肤软组织、肌腱及内在肌缺损、骨缺损共17例,并参照术前计划切取皮瓣修复缺损,缺损范围为5cm×3cm~20cm×8cm,皮瓣切取范围为6cm×4cm~21cm×9cm。 17例(肌)皮瓣全部成活,无一例皮瓣出现坏死或部分坏死,均获随访6~24个月,随访期间,皮瓣外形及功能良好。因此,游离股前外侧(肌)皮瓣修复术是修复手背部软组织缺损较为理想的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8.
袁炜庆 《广西医学》2009,31(8):1150-1151
目的总结双侧臀大肌皮瓣修复Ⅳ度巨大骶尾部褥疮的治疗经验。方法骶尾部巨大褥疮手术17例,褥疮面积最大20cm×15cm,最小13cm×8cm。切取以臀上动脉、臀下动脉为轴心血管的臀大肌肌皮瓣修复骶尾部巨大褥疮创面。结果17例骶尾部巨大褥疮有16例皮瓣完全存活,皮瓣血运好,外观满意;有1例患者皮瓣边缘部分坏死,经二期清创植皮修复,优良率94.1%。17例患者得到随访,随访7个月至3年,平均23个月,同部位褥疮无复发。结论臀大肌皮瓣能有效修复骶尾部巨大褥疮创面,且耐压、耐磨,可有效防止术后同部位褥疮复发。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利用股前外侧皮瓣修复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12年3月-2016年3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32例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皮瓣切取范围为12 cm×6 cm~22 cm×13 cm.结果 该组32例皮瓣全部成活,创面均Ⅰ期愈合.术后无1例发生血管危象.随访6~24个月,平均16个月.所有皮瓣外形及功能均满意.结论 临床应用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皮肤软组织缺损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曹佳林  丰晓冰 《潍坊医学院学报》2006,28(3):209-210,I0004
目的介绍两种应用局部转移皮瓣修复较大创面的手术方法及应用情况。方法近10年来,应用两个部分皮下蒂V形皮瓣及两个L形旋转皮瓣修复较大创面19例。创面最大25cm×12cm,最小5cm×3cm。位于胸部1例、腹部5例、骶部4例、股部2例、小腿4例、上肢3例。结果皮瓣全部成活,切口Ⅰ期愈合。8例随访3个月~2年,皮瓣生长良好,外形美观。结论该术式可以用于应用单个局部皮瓣难以修复而应用岛状或游离皮瓣修复又无必要的大创面修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