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热休克蛋白60的水平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60(HSP60)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外周血中的水平。方法选择稳定型心绞痛患者(SAP)36例,ACS患者26例,以年龄相当的正常人22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方法检测血清HSP60水平。结果ACS组log(HSP60+1)为2.7±0.6,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7±0.9,P〈0.01)和SAP组(1.6±0.8,P〈0.01)。结论血清HSP60水平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入院即刻患者血清中人热休克蛋白60(HSP60)检测在反映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病情中的作用,并分析其与冠心病其他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89例研究对象分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稳定性心绞痛组、无冠心病组。所有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明确病变程度;建立调查表收集资料,记录所有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应用ELISA方法测定所有患者入院即刻血清中人HSP60的含量。结果:3组之间血清中人HSP60含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7.870,P=0.001)。进一步发现,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中血清人HSP60的含量较稳定性心绞痛组及无冠心病组均增高(P<0.05)。与其他反映冠心病病情指标的相关性研究发现,血清人HSP60含量与入院即刻BNP、肌酸激酶同工酶、天冬氨酸转氨酶、乳酸脱氢酶、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关系(P<0.05),与左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关系(P<0.05)。与冠心病其他危险因素关系的研究中发现,正在吸烟患者比从不吸烟者血清中人HSP60含量明显升高,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血清中人HSP60含量可作为反映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病情的一个重要的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的影响。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60例ACS患者服用阿托伐他汀前后血浆TNF-α及MCP-1水平,并与健康对照组(n=30)进行比较。结果 ACS组血浆TNF-α、MCP-1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服用阿托伐他汀4周后血浆TNF-α及MCP-1水平下降(P<0.01)。结论 ACS患者血浆TNF-α及MCP-1水平升高与冠状动脉炎性反应相关,阿托伐他汀可显著降低ACS患者血浆TNF-α及MCP-1水平,改善冠心病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血清髓鞘碱性蛋白(MBP)的变化情况及两者在格林-巴利综合征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05~2010年收治的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30例,作为研究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各组患者血TNF-α及MBP变化情况,并进行组间及组内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血清TNF-α及MB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中,血TNF-α及MBP水平随病情的加重而升高,且不同病情分级患者上述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及髓鞘碱性蛋白与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发病及病情轻重有重要关系,临床密切监测该指标有助于格林-巴利综合征的发现及病情判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入院即刻血清中人热休克蛋白60(HSP60)、热休克蛋白65(HSP65)检测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近期预后中的作用。方法选择89例心内科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ACS组、稳定型心绞痛(SAP)组、无冠心病(non-CHD)组。所有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明确病变程度。建立调查表收集资料。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方法测定所有患者入院即刻血清中人HSP60、HSP65含量。并对所有患者建立随访记录,观察半年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其与HSP60、HSP65之间的关系。结果成功随访86例,失访3例。半年内有心血管事件发生的患者共17例,血清中HSP60与HSP65的含量均明显高于无心血管事件发生的患者(P<0.05),ACS组内血清中HSP60与HSP65的含量亦均明显高于无心血管事件发生的患者(P<0.05),COX回归分析可见HSP65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近期是否发生心血管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P=0.036)。结论人HSP60、HSP65检测在冠心病预后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其中HSP65是预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近期心血管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6.
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动态变化,探讨TNF-α在脑梗塞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连续检测5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发病第1、3、7和28d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并与28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急性脑梗塞患者于发病第1dTNF-α开始升高(P〈0.05),第3d达峰值水平(P〈0.01),然后逐渐下降,至第28d时仍高于对照组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P〈0.05);梗死体积越大,TNF-α水平越高,与其他各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患者血清TNF-α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NF-α水平的动态变化与急性脑梗塞的发生发展有关,TNF-α水平与梗死灶体积有关,TNF-α参与脑梗塞患者炎症/免疫反应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热休克蛋白-60(HSP-60)在沙眼衣原体(CT)感染的输卵管性不孕(TFI)中的作用及CT感染导致粘连的机制。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测定60例TFI者和对照组30例输卵管TNF—α、HSP-60的表达,其中TFI者又按宫颈分泌物CT—DNA分为A组(CT—DNA阳性)和B组(CT-DNA阴性)。并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A组TNF-α、HSP-60在输卵管上皮细胞中表达强于对照组,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HSP-60的检出率较CT-DNA高,且TNF-α、HSP-60的表达强度与输卵管损伤程度呈正相关。结论TNF-α、HSP-60在CT感染的TFI者中对输卵管损伤和输卵管纤维化起重要的介质作用。 相似文献
8.
冠心病与炎症反应
冠心病作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一直是人们研究的热点.动脉粥样硬化(AS)是冠心病的病理基础,目前基础研究方面的进展证明炎症反应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及最终形成过程中有重要作用[1~3].作为近些年飞速发展的冠心病介入治疗,其过程伴随着对粥样硬化斑块的物理性损伤,从而不可避免的在介入部位引发炎症反应.炎症反应是机体复杂的反应过程,其中TNF-α、IL-1、IL-6等为较有影响的有促炎作用的细胞因子;IL-4、IL-10和IL-13等为有抗炎作用的细胞因子. 相似文献
9.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和C反应蛋白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C反应蛋白(CRP)含量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检测50例ACS患者(ACS组)、5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SAP组)及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TNF-α、CRP水平,并比较各组之间的差异,以及TNF-α和CRP 的相关性。结果ACS组血清TNF-α、CRP水平明显高于SAP组和对照组(P<0.01),而在ACS组中,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又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P<0.05);SAP组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血清TNF-α与CRP水平呈正相关(r=0.5246,P<0.01)结论血清TNF-α、CRP与ACS 的发生有关,其水平反映ACS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行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选择72例ACS行PCI术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5例)首次顿服阿司匹林300 mg,而后100 mg/d;联合组(37例)首次顿服阿司匹林和硫酸氢氯吡格雷各300 mg,而后阿司匹林100 mg/d+硫酸氢氯吡格雷75 mg/d。2组疗程均为6个月。分别在用药前及用药后10d、30d检测hs-CRP和TNF-α;在用药前、用药后30d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血小板计数(PLT);观察6个月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10d、30d 2组患者hs-CRP和TNF-α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且联合组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6个月内联合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7%vs 22.9%,P<0.05);治疗前后30d 2组患者PT、APTT和PL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6个月内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6.2%vs 8.6%,P>0.05)。结论氯吡格雷治疗ACS可显著降低炎性因子水平,减少心血管事件,联合阿司匹林抗炎作用显著强于单用阿司匹林,且不增加患者出血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白癜风患者血清和皮肤组织液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不同类型、不同时期白癜风患者血清及皮肤组织液中水平变化.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测定法检测57例不同类型、不同时期白癜风患者血清中TNF-α的水平,并与20例正常对照组比较;对其中45例患者白斑区、非白斑区及10例正常对照组皮肤组织液同样进行上述细胞因子检测.结果:散发型白癜风血清TNF-α(0.91±0.13ng/ml)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0.78±0.09ng/ml)(P<0.01),散发型白癜风白斑区皮肤组织液TNF-α(0.99±0.09ng/ml)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0.71±0.11ng/ml)(P<0.01).节段型白癜风患者皮肤和组织液TNF-α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研究表明TNF-α可能参与非节段型白癜风的发病.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冠心病不同类型患者血清炎性因子的水平,探讨炎性因子检测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预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和免疫透射比浊法分别检测ACS患者、稳定型心绞痛(SA)患者和健康对照者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并比较这些指标与不同类型冠心病之间的关系。结果:ACS患者TNF-α及CRP的水平均明显高于SA患者及健康者,AMI患者和UA患者之间CRP的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NF-水平AMI组高于UA组。结论:TNF-α及CRP水平在ACS患者血清中明显升高,提示炎性反应参与ACS的过程,血清炎性因子检测对ACS的预测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MCP-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冠状动脉斑块易损性的相关性及其对于冠心病不稳定性斑块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0年8月至2016年8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经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确诊的98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冠状动脉内超声显像(IVUS)的结果分为不稳定性斑块组(53例)和稳定性斑块组(45例).选择该院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比较3组患者血浆MCP-1、TNF-α水平,分析其与冠心病传统危险因素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MCP-1、TNF-α对于冠心病不稳定性斑块的诊断价值.结果 不稳定性斑块组血浆MCP-1和TNF-α水平显著高于稳定性斑块组(P<0.05),且不稳定性斑块组及稳定性斑块组上述指标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MCP-1水平与年龄、尿酸、体质量指数(BMI)、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TNF-α、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呈正相关(r=0.203、0.169、0.189、0.187、0.258、0.437、0.696),TNF-α水平与尿酸、BMI、TC、LDL-C、CK-MB呈正相关(r=0.133、0.153、0.362、0.586、0.411),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呈负相关(r=-0.351);MCP-1、TNF-α单项检测冠心病不稳定性斑块的灵敏度分别为0.833、0.893,但联合检测的灵敏度更高,可达0.909.结论 血清MCP-1、TNF-α对于冠状动脉斑块易损性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有望成为新的判断冠心病斑块性质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血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血脂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CHD患者92例为CHD组和健康成人40例为对照组,分别测定清晨空腹血脂水平及TNF-α,根据血脂水平将CHD组分为血脂正常组37例和血脂异常组55例两个亚组,比较各组间TNF-α和血脂各项水平,并对CHD组和对照组TNF-α及血脂各项水平进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冠心病组及其两个亚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高于对照组(P<0.01),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于对照组(P<0.01),直线相关分析示冠心病组TNF-α和TC、TG、LDL-C、VLDL-C呈正相关关系(P<0.05或0.01),而与HDL-C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P<0.01)。结论TNF-α参与了CHD动脉粥样硬化的炎症反应,TNF-α和血脂各项指标的变化有密切的联系,血脂的异常增强动脉粥样硬化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测定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后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浆水平,分析冠状动脉支架术对冠心病患者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经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单支病变的冠心病患者70例为冠脉介入组,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冠状动脉正常者30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入选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后IL-6和TNF-α水平。结果冠脉介入组患者术后血浆IL-6为(21.49±4.45)pg/L,显著高于术前,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冠状动脉造影术后IL-6为(13.07±4.12)pg/L,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脉介入组患者术后血浆TNF-α为(15.67±4.25)ng/mL,显著高于术前的(12.56±4.13)ng/mL,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冠脉造影术后TNF-α为(11.23±3.87)ng/mL,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脉介入治疗促进冠心病患者血浆IL-6及TNF-α水平的升高,是否为冠脉介入治疗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重要机制之一尚待进一步考证。 相似文献
16.
孙桂香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05,17(3):81-83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是一种具有广泛生物学活性的细胞因子,在脑缺血及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在机体内,单核巨嗜细胞可产生TNF—α,神经系统的神经元、星性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也能产生TNF—α,并且在脑缺血中的作用极为复杂。现就近几年国内外有关此方面的作用做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SLE患者血清中TNF-α水平在疾病活动期、静止期及正常^群中的变化.方法 用酶联免疲吸附试验检测50例SLE患者,其中24例为活动期,26例为静止期患者,及24例正常对照血清中TNF-α的水平.并分析血清中TNF-α的水平与疾病活动及临床症状之间的关系.结果 血清INF-α的水平在活动期患者明显升高,且波动较大,而静止期患者与正常人群中血清TNF-α的水平则较低.结论 血清中TNF-α在活动期SLE患者明显高于静止期SLE患者及正常对照,而在静止期SLE患者及正常对照间无显著差异.此外,血清中TNF-α与发热有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8.
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急性白血病(AL)中的作用,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56例初诊AL患者及40例正常人血清TNF-α水平,并对不同病期的AL患者进行动态观察.发现AL患者血清TNF-α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化疗后7~12d,化疗敏感组ANLL患者血清TNF-α水平显著低于化疗前(P<0.01),难治性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患者血清TNF-α持续在高水平.AL患者达完全缓解(CR)时,血清TNF-α含量接近正常.结果提示,血清TNF-α的检测有助于观察AL的病情变化,并可作为预测ANLL疗效的早期指标.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 探讨志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分量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ABL-ELISA法测定50例脑梗死患者,60例脑出血患者和50例正常对照人群血清TNF-α的含量.结果 脑梗死组和脑出血组患者血清TNF-α水平高于对照组人群(P<0.01).脑梗死组和脑出血组患者血清TNF-α.水平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 血清TNF-α的含量变化与急性脑血管病发生.发展有关,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