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人牙龈上皮细胞的原代和传代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宣  周健  曾融生 《广东医学》2003,24(11):1183-1185
目的:研究人龈上皮细胞体外原代和传代培养,建立能够体外长期培养的人龈上皮细胞系。方法:取健康龈组织块,经0.25%分离酶作用后.将上皮组织与其下的结缔组织分离,0.125%胰酶消化上皮组织形成细胞悬液,接种培养。当细胞汇合达80%时,1:2传代培养。结果:获得的原代培养细胞表达细胞角蛋白,结合细胞形态。可初步认定为龈上皮细胞。原代培养的人龈上皮细胞部分可以传代培养到第3代。结论:建立能够长期体外培养的龈上皮细胞系具一定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以胰腺导管上皮和腺细胞培养获取胰岛细胞的差别,以探寻获取胰岛细胞的可靠途径.方法:用胶原酶消化法,获取胰腺导管上皮细胞和胰岛细胞,进行体外培养,观察其细胞形态、细胞纯度和胰岛素分泌量,比较两种细胞来源获取胰岛细胞的差异性.结果:在光镜下见胰腺导管上皮细胞组(Ⅱ组)具有较强的增殖能力,能够产生胰岛样细胞团;硫腙(DTZ)染色阳性细胞团纯度记数高于腺体细胞组(Ⅰ组)(87.6%/73.7%);胰岛素分泌量明显高于后者(237.23±52.41/566.07±55.66;162.87±38.17/431.22±57.59;105.89±31.47/359.68±62.27;P<0.01),但组内则无统计学意义的差别(P>0.05),Ⅰ、Ⅱ组胰岛素分泌量随时间延长而衰减,其第4、6天分泌量分别为第2天的68%、44%和75%、63%.结论:胰腺导管上皮细胞具有较强的转分化为胰岛细胞的能力,在胰岛细胞培养取材过程中,不能忽视或丢弃,它可能是可转分化为胰岛细胞的胰腺干细胞之一.  相似文献   

3.
SD大鼠胰腺导管上皮细胞培养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离纯化SD大鼠胰腺导管上皮细胞,为将其转分化为胰岛细胞提供细胞来源。方法 用酶消化法培养SD大鼠胰腺导管上皮细胞,观察细胞增殖动态,用CK-19进行免疫组化鉴定。结果 胰腺导管上皮细胞可在体外有效扩增,有效去除成纤维细胞是扩增的关键。结论 低血清培养和反复贴壁法可获得较纯的胰腺导管上皮细胞。  相似文献   

4.
5.
小鼠小肠上皮细胞的体外原代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小鼠小肠上皮细胞原代培养的原理和方法。方法取胎龄为17~19d的昆明鼠的小肠,通过3种不同的小肠上皮细胞分离方法进行原代培养。结果体外培养出圆形、多角形单层生长,呈"铺路石样",核周可见许多小空泡并且CK18、碱性磷酸酶染色阳性的细胞。结论应用中性蛋白酶Ⅰ和粗胶原酶Ⅺ消化可获满意的上皮细胞分离效果,细胞贴壁良好。小肠上皮在体外的增殖分化有赖于分离的细胞器中干细胞及短暂分裂细胞的多少以及一些间质细胞的存在。  相似文献   

6.
目的:培养小鼠胰腺导管上皮细胞并使之转分化为胰腺干细胞及胰岛样细胞,为胰岛移植治疗糖尿病提供细胞来源.方法:分离培养昆明小鼠胰腺导管上皮细胞,以添加有角化细胞生长因子(KGF)、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和烟酰胺的DMEM/F12培养基培养,分别于光镜和电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和超微结构的变化.采用细胞免疫化学染色检测第1天和16天时CK-19、PDX-1蛋白的表达,RT-PCR检测第1天和16天时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基因的表达,第21天行双硫腙染色试验及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释放试验.结果:培养第7~10 d,细胞快速增殖成鹅卵石样;培养第16~21 d,细胞逐渐聚集,最终形成胰岛样细胞团;培养第16 d,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表明上皮细胞在向干细胞转分化.免疫化学染色显示,分离第1天,大部分细胞CK-19染色阳性,偶见PDX-1弱阳性细胞,第16天时,CK-19阳性细胞快速增殖形成细胞团,大部分细胞PDX-1染色阳性.RT-PCR显示培养第16天,细胞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表达较培养第1天明显增强(P<0.01).培养第21天,胰岛样细胞团更加成熟,双硫腙着色阳性,且在高糖(15 mmol/L)刺激下的胰岛素释放较低糖(5.6 mmol/L)刺激时增加了1.6倍(P<0.05).结论:小鼠胰腺导管上皮细胞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可增殖,并具有干细胞潜能,可转分化为胰岛素分泌细胞.  相似文献   

7.
戴欣欣  郝建宇 《北京医学》2014,36(1):1-4,F0003
目的探讨氧化应激对人胰腺导管上皮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过氧化氢(H,0,)作用于人胰腺导管上皮细胞6~48h,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r)比色法检测细胞光密度(OD),绘制细胞生长曲线,计算细胞存活率;采用碘化丙啶(PI)单染色法检测细胞周期,计算细胞增殖指数(proliferationindex,PI’)。结果细胞处理6h.H202300μmol/L组存活率下降[(79.10±9.21)%VS.(100.00±14.84)%,P〈O.05]。12hH202300vμmoYL组OD值降低(O.277±0.022vs.0.309±0.015;P〈0.05),存活率明显下降f(56.90±29.91)%vs.(100.00±20.91)%,P〈0.01]。24hH20,100、200、300~mol/L组OD值明显降低(0.493±0.011,0.434±0.029,0.373~0.014VS.0.529~0.011;P〈0.01).存活率明显下降[(87.95±3.73)%,(67.61±9.87)%,(46.84±4.76)%VS.(100.00~3.85)%;P〈0.01】,PI’明显降低【(25.50~1.81)%。(25.20~1.80)%,(21.11+1.78)%VS.(32.20~2.33)%;P〈0.011。48hH202251~mol/L组OD值明显升高(0.683~0.014VS.0.587~0.024,P〈0.01),存活率明显升高[(127.39~3.99)%VS.(100.00~6.72)%;P〈0.011,H20225、50~moUL组PI’明显升高【(44.20~4.75)%,(40.50~2.67)%VS.(35.40~1.25)%;P〈0.01】;而H202100、200、300txmol/L组OD值明显降低(0.533±0.011,0.440±0.018,0.376~0.003VS.0.587~0.024;P〈0.01),存活率明显下降『(84.74±3.08)%,(58.20±5.10)%,(39.87±0.71)%vs.(100.00±6.72)%;P〈0.01】,PI’明显降低f(24.30±1.83)%,(21.97~1.82)%,(16.94±3.55)%vs.(35.40±1.25)%;P〈0.011。结论低浓度H202显著促进人胰腺导管上皮细胞增殖,呈时效及量效关系:反之,高浓度H,0,抑制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索大鼠宫颈上皮细胞的培养方法。方法分离大鼠宫颈上皮细胞,采用上皮细胞培养无血清培养基,添加牛脑提取物和表皮生长因子(EGF)进行培养。结果大鼠宫颈上皮细胞培养8 d后,可以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宫颈上皮细胞从组织碎片中移出,大片贴在培养瓶壁上,成集落状生长。结论使用上皮细胞无血清培养基添加EGF、牛脑提取物可以实现大鼠宫颈上皮细胞的原代培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从大鼠泪腺组织分离泪腺上皮细胞并鉴定。方法 采用胶原酶Ⅰ、透明质酸酶和DNA酶混合消化法分离细胞,并对泪腺上皮细胞进行纯化和鉴定。采用胶原预包被培养瓶,并在培养基中添加霍乱毒素(cholera toxin, CT)维持上皮细胞形态。采用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方法对培养的泪腺细胞主要标志物进行鉴定,包括上皮细胞标志物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n, CK)和E-钙黏蛋白(E-cadherin, E-Cad),间充质细胞标志蛋白波形蛋白(vimentin, Vim),肌上皮细胞标志蛋白α-SMA和S100蛋白。结果 原代培养的泪腺上皮细胞在3天内贴附到瓶底上,并增殖形成汇合的单层细胞。泪腺上皮细胞表现出鹅卵石形态,并混有少量梭形细胞。分离培养的细胞高表达CK和E-Cad,弱表达α-SMA和S100蛋白,基本不表达Vim。结论 本研究成功建立了大鼠泪腺上皮细胞的原代培养方法,为泪腺疾病尤其是干眼病和干燥综合征的研究提供了一种稳定经济的体外模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适用于小鼠肾小管上皮细胞(mRTECs)分离培养及鉴定的技术方法。方法采用机械研磨肾脏组织分离肾小管节段并结合Ⅱ型胶原酶消化分离培养法进行mRTECs原代培养,利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生长情况;锥虫蓝法、绘制生长曲线法、3-(4,5-二甲基-2-噻唑)-2,5-二苯基溴化四氮唑蓝(MTT)法、DNA周期检测法分别测定和观察mRTECs传代成活率、生长情况及增殖特征;免疫荧光染色法鉴定细胞。结果获得的细胞3 d后从贴壁的肾小管节段边缘长出,7 d后呈铺路石样,生长迅速可传代;传代细胞成活率达96%以上;第1代(P1)、第3代(P3)细胞生长曲线近似"S"形,MTT法显示P1、P3细胞生长至第3~5天光密度值变化较明显;随传代次数的增加,第5代细胞生长曲线近似平缓,光密度值无明显变化,细胞逐渐衰老;P1细胞G0/G1和(S+G2)/M分别为78.9%和21.1%,P3细胞G0/G1和(S+G2)/M分别为82.1%和17.9%;P3细胞行免疫荧光染色细胞角质蛋白-18及上皮型钙黏素显示细胞质内蛋白表达阳性,细胞阳性率均达98%。结论机械研磨并结合Ⅱ型胶原酶消化培养法能成功培养mRTECs,建立稳定、高效的细胞分离和培养技术方法,为肾脏疾病与心血管功能相关性研究提供理想的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12.
人正常上皮细胞的原代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人正常上皮细胞原代培养方法存在培养率低、培养出的细胞活性差、操作繁琐等缺点,为了解决 这些问题,近年来国内外的众多研究者对人正常上皮细胞的原代培养过程进行了大量研究和不断改进。笔者主要综 述人正常上皮细胞分离纯化的一些方法(如组织块分离法、酶消化分离法 、机械刷取法、红细胞裂解法、Percoll分层 液密度梯度分离法等)以及培养传代中可应用到的一些方法(如无血清培养基联合低浓度血清培养基培养法、鼠尾胶 原包被法、玻璃培养瓶联合塑料培养皿培养法);其次阐述了人正常上皮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 台盼蓝拒染法等生物学性状检测的方法,并且对培养中无菌操作、培养时和分离时细胞外环境的条件、差速贴壁的 次数、添加剂的选择与用量等影响因素作了归纳。  相似文献   

13.
人正常食管黏膜上皮细胞的纯化分离和传代培养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张茹  龚均  王晖  王利  雷娟  冉力伟 《医学争鸣》2005,26(16):1468-1471
目的:探讨新的食管黏膜细胞的培养方法,以便能够获得大量细胞.方法:采用中性蛋白酶(Dispase)和胰酶先后消化从食管黏膜上分离上皮细胞,比较细胞在无血清培养基(K-SFM)和含100 ml/L胎牛血清的培养基中的细胞生长曲线和贴壁性;采用细胞角蛋白14、13(CK14,CK13)和波形丝蛋白抗体三者共同鉴定细胞.结果:细胞倍增时间在KSFM中为(51.5±11.5)h(n=3),而在含100 ml/L血清培养基中不能计算;在K-SFM中,贴壁细胞明显为高(P<0.01);CK14阳性细胞百分率K-SFM组在不同时段均高,但两组内均随生长时间增加而减少;CK13阳性细胞则恰与其相反;两组中均未见波形丝蛋白阳性表达.结论:Dispase消化分离细胞,K-SFM作为培养基是食管鳞状上皮可靠的新培养方法.  相似文献   

14.
小鼠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的分离和原代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勇法  杨建英  秦翠丽 《重庆医学》2011,40(22):2236-2237,2240
目的 建立一种高效的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分离和体外培养方法,为子宫疾病的发病机制或治疗药物筛选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一个比较理想和有价值的的实验模型.方法 用酶消化、过滤、离心与差速贴壁纯化相结合的方法分离培养小鼠子宫内膜上皮细胞,以上皮细胞角蛋白为抗原的免疫荧光法对分离培养的细胞进行纯度鉴定.结果 小鼠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培养4~...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培养兔口腔黏膜上皮细胞,建立稳定的口腔黏膜上皮细胞体外培养体系. 方法 取兔口腔黏膜组织,用0.25%中性蛋白酶(DispaseⅡ)分离上皮与皮下组织,采用无血清及无3T3细胞培养体系,即角质细胞培养液(Defined K-SFM)培养兔口腔黏膜上皮细胞,并进行形态学观察及免疫细胞化学检测. 结果 用中性蛋白酶可成功分离上皮与皮下组织,原代培养11 d细胞可融合成片,呈铺路石样,鉴定为单一口腔黏膜上皮细胞. 结论 利用角质细胞培养液可成功培养出兔口腔黏膜上皮细胞.  相似文献   

16.
目的:培养哈萨克族(哈族)成人食管正常上皮细胞,建立能够在体外长期培养的哈族食管上皮细胞系,为上皮细胞的体外研究提供实验材料。方法取哈萨克族食管癌患者正常食管上皮,用0.25%中性蛋白酶(DispaseⅡ)和0.05%胰蛋白酶/0.03% EDTA 联合消化获取哈族食管上皮细胞,使用 EpiCM-2无血清培养基培养,通过细胞形态学和角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法鉴定培养的食管正常上皮细胞的来源。结果首次培养的原代哈萨克族正常食管上皮细胞经8~10 d 后可融合成片,融合率为80%~90%,细胞呈“铺路石”样生长,细胞角蛋白表达阳性,可连续传代,传代的细胞经3~5 d 可达到80%~90%融合。结论建立的体外分离培养哈族成人食管正常上皮细胞的方法方便可行。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人口腔黏膜上皮细胞的原代培养和体外生长方法。方法 :采用美国DispaseⅡ试剂获取人体正常口腔黏膜上皮的原代细胞 ,将其种植在PLGA膜上 ,通过光学显微镜形态学检查、扫描电镜和免疫组织化学进行细胞定性。结果 :采用DispaseⅡ可成功地分离出口腔黏膜上皮层和上皮下层 ,通过进一步处理后可获取口腔黏膜上皮细胞的原代细胞 ,将其植入PLAG膜上 ,细胞获得很快生长 ,5d时细胞出现分化 ,8d时可以长到 5层左右。结论 :本方法可较好地获取口腔黏膜原代细胞 ,获取的口腔黏膜原代上皮细胞种植在PLAG膜上可获得良好的生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不同培养条件下原代狼疮小鼠胸腺上皮细胞生长情况。 方法:分别采用剪切法、剪切加胶原酶消化法、剪切加胰蛋白酶消化法建立培养体系获取自发性系统性红斑狼疮小鼠(BXSB小鼠)胸腺上皮细胞;用光镜、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进行细胞鉴定。 结果:含血清的培养基与含生长因子的培养基均能培养出较纯的胸腺上皮细胞;剪切法成纤维细胞污染较多,剪切加胰蛋白酶消化法细胞生长状态较差,经剪切加胶原酶消化的BXSB胸腺植块,生长状态好,成纤维细胞污染少;当原代培养的细胞长满瓶壁的90%左右时可传代,角蛋白染色阳性细胞纯度达95%以上。 结论:剪切加胶原酶消化法仅用含血清的培养基即可培养出符合实验要求的BXSB小鼠胸腺上皮细胞,是低成本、简便易行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模型鼠胸腺上皮细胞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19.
Inrecentyears ,therehadbeenanumberofsightingsofthe”elusivepancreaticstemcell” ,buttherewaslackofconsensusonwhetheranyofthesesightingswereofreal pancreaticstem/progenitorcells[1] .Sharmaetal[2 ] reportedthatthemainpro genitorsourceforpancreaticgrowthand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