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老年性糖尿病治疗中的低血糖护理及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治疗中的糖尿病老年患者 ,经常出现虚弱、震颤、出汗、烦躁等低血糖症状 ,进食后可以缓解。发作时血糖常低在 2 .2mmol/L。有的糖尿病患者即使血糖高于此水平仍有症状出现 ,重者可能发生昏迷 ,救治不及时 ,可危及生命。1 低血糖的观察及护理1.1 病情观察 :低血糖一般发生在空腹或皮下注射胰岛素 3~ 4小时或夜间 ,轻者出现饥饿、虚弱、头晕、出汗、心慌 ;重者嗜睡或昏迷。护士要定时巡回病房 ,仔细观察患者病情 ,及早发现低血糖的早期症状 ,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及护理措施。1.2 护理 :按重症护理 ,绝对卧床休息 ,保持室内安静 ,备救…  相似文献   

2.
低血糖反应是糖尿病治疗不当的并发症之一,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不断上升,药源性低血糖症的发生率亦明显增加。低血糖反应是指血中葡萄糖低于正常时引起的以交感神经兴奋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为突出表现的综合征。正常人一般血浆中的葡萄糖浓度餐后9.0mmol/L,空腹时不低于3.3mmol/L。许多治疗中的糖尿病患者,经常出现虚弱、出汗、震颤、烦躁等低血糖症状,进食后可能缓解。发作时血糖低于2.2mmol/L,有的糖尿病患者即使血糖略高于此水平也出现症状。轻者尚可自行救助,重者则导致昏迷,需要立即救治,  相似文献   

3.
治疗中的糖尿病患者,可出现冷汗、心慌、震颤、烦躁等低血糖症状继而出现昏迷。发作时血糖低于2.0m m ol/L,称为低血糖休克,需立即救治,如治疗不及时可危及生命。现就糖尿病治疗中低血糖休克的护理体会及预防措施介绍如下。1病情观察低血糖一般发生在空腹或皮下注射胰岛素后3~  相似文献   

4.
孙涛 《河北中医》2003,25(1):62-63
笔者通过多年临床实践 ,体会到加强护理对于有效预防消渴并发症及提高疗效起着重要作用。1 临床护理观察1 .1 观察尿糖、血糖的变化 及时、正确地收集尿液和血液标本 ,测定尿糖和血糖 ,对其结果进行分析 ,为注射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提供准确依据。1 .2 观察降糖药的反应 注意观察 ,避免低血糖反应的发生 ,轻者出现头晕、心悸、虚汗和四肢冰冷、麻木等 ,重者出现视力减退、抽搐、昏迷。轻者可进糖水、甜食 ,重者应静脉注射葡萄糖注射液。1 .3 观察体重、尿量、呼吸 每周测体重 1次 ,每日记录出入量和小便次数 ,如若出现极度口渴 ,尿量…  相似文献   

5.
低血糖指血糖浓度低于2.77mmol/l(50mg/dl),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低血糖症的原因较多,胰岛素剂量或磺脲类口服降糖药剂量过大,忘记或推迟吃饭,运动量较平时大等均可引起低血糖.发生低血糖时,轻则有出汗、眩晕、心慌、手抖、饥饿、乏力、行走不稳等症状;重则会失去定向能力,知觉丧失,昏迷.一些病史较长并伴有神经病变的老年患者还可能出现难以察觉的低血糖症,在无先兆的情况下突然意识丧失,临床上称为未察觉低血糖,这是非常危险的.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增高,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低血糖反应,甚至出现低血糖昏迷的病人并不少见.低血糖昏迷的病人临床表现复杂多变,特别容易误诊.  相似文献   

6.
低血糖指血糖浓度低于2.77mmol/l(50mg/dl),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低血糖症的原因较多,胰岛素剂量或磺脲类口服降糖药剂量过大,忘记或推迟吃饭,运动量较平时大等均可引起低血糖.发生低血糖时,轻则有出汗、眩晕、心慌、手抖、饥饿、乏力、行走不稳等症状;重则会失去定向能力,知觉丧失,昏迷.一些病史较长并伴有神经病变的老年患者还可能出现难以察觉的低血糖症,在无先兆的情况下突然意识丧失,临床上称为未察觉低血糖,这是非常危险的.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增高,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低血糖反应,甚至出现低血糖昏迷的病人并不少见.低血糖昏迷的病人临床表现复杂多变,特别容易误诊.  相似文献   

7.
李萍 《亚太传统医药》2010,6(8):122-124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治疗患者的低血糖原因,并提出相应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6月—2009年6月收治的146例首次使用胰岛素强化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以15天为观察期限,监测各时点指尖末梢血糖,记录病人临床表现,探讨护理干预效果。结果:无并发症组患者的血糖水平显著低于并发症组(P0.05);与无并发症组患者比较,有并发症组患者更多表现为无症状性低血糖;40~49岁组经胰岛素强化治疗后,低血糖发生频率显著低于其它3个年龄段组(P0.05);而50~59、60~69岁组发生低血糖的频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70岁及以上组中低血糖症状多以无任何自觉症状或意识障碍为主,而其它3个年龄段组低血糖症状多以心悸、出汗为主;胰岛素强化治疗过程中,两组干预前后低血糖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患者发生低血糖几率明显降低。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经胰岛素强化治疗后出现低血糖症状与年龄、并发症等相关,应加强健康教育、临床护理及血糖监测,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治疗,降低伤残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临床病例分析探讨提高低血糖反应的诊疗,降低临床误诊率。方法:对1例既往无糖尿病病史的低血糖反应患者进行OGTT、胰岛素、C肽释放试验、皮质醇和影像学等检查。结果:患者反复低血糖反应发作,发作时血糖未达到临床诊断低血糖标准值,临床症状明显,属低血糖反应,结合空腹和餐后血糖监测及OGTT试验,诊断为糖耐量异常,胰岛素和C肽升高明显,低血糖反应发作时胰岛素水平增高,胰岛素抵抗明显,影像学检查未发现肿瘤,可排除胰岛素瘤。结论:临床上低血糖反应在无糖尿病病史患者中较少见,一旦发作易忽视或误诊,临床医生对患者应常规测血糖,降低低血糖反应误诊率。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是现实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慢性病,是一种终生内分泌代谢性疾病,需要长期综合治理和护理,治疗的关键是控制好血糖,维持正常的血糖水平。低血糖是糖尿病在治疗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轻微的低血糖症状包括发抖、出汗、虚弱无力、呕吐、易激惹,而中到重度的低血糖可导致患者昏迷,抽搐甚至死亡,因而积极防治低血糖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肝源性糖尿病是继发性糖尿病的一种。患者肝脏严重受损,糖代谢调节作用减弱,肝糖元储备减少,既不能耐受葡萄糖而表现为餐后高血糖,又不能耐受饥饿而表现为空腹低血糖。常见于慢性病毒性肝炎及重型肝炎病程中。近两年来,笔者用中药清肝糖胶囊治疗肝源性糖尿病22例,取得较好的疗效,并与拜糖平进行对照观察,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1诊断依据(1)有明确的肝炎病史,病毒标志物阳性;(2)肝病过程中出现空腹低血糖发作伴有食糖后较长时间高血糖出现;(3)在肝病过程中出现典型的糖尿病症状或空腹血糖≥7.74mmol/L或葡萄糖耐量试验…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长效胰岛素治疗脆性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内分泌科住院的30例脆性糖尿病患者给予长效胰岛素治疗,观察患者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结果:所有患者低血糖的发生率明显降低,血糖波动降低。结论:长效胰岛素可明显降低低血糖的发生,改善病人的预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1 病历介绍患者 ,男 ,6 1岁 ,糖尿病史 11年 ,长期口服优降糖治疗。突然意识丧失 ,伴右上肢抽搐 ,被家人送来就诊。查体 :血压 2 2 / 13.3kPa,心率 82次 /min ,体温 36 .4℃ ,心、肺、腹未见异常。肱二头肌反射、肱三头肌反射、膝反射未引出 ,巴彬斯基氏征 (+) ,查多克征 (+)。追问病史 ,近 5d出现头晕、乏力、恶心、出汗、饥饿、神志恍惚 ,进食量少 ,仍口服优降糖。考虑低血糖昏迷。急查血糖 ,血糖 2 .16mmo1/L ,立即给予 5 0 %葡萄糖液 10 0mL静脉推注 ,以上症状消失 ,继续静脉滴注 5 %~ 10 %葡萄糖液 ,病情稳定。2 讨  论糖尿病是…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药辨证施治配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中药辨证施治配合胰岛素治疗组(A组)和胰岛素配合二甲双胍治疗组(B组)各75例,比较两组间临床症状缓解时间、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生率的差别。结果:A组患者在临床症状缓解时间、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生率等方面均明显优于B组患者(p<0.01)。结论:辨证施治配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明显缩短血糖达标时间,减少低血糖发生率,具有独特的临床治疗优势。  相似文献   

14.
现将我科1997年以来,收治的22例发生低血糖症的患者及血糖浓度,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 22例为门诊住院病例,其中男10例,女12例;年龄65岁以上者5例,40~60岁13例,40岁以下者4例;病史在1年以内者9例,1~5年者7例,5年以上者6例;2型糖尿病21例,1型糖尿病1例;口服磺脲类药物降糖者15例,胰岛素治疗者5例。 全部病例均有低血糖症状,以出汗、手颤、心慌、饥饿、烦躁等肾上腺素样反应为主要观察内容,上述低血糖症状出现后,急查静脉血浆血糖浓度。2结果 血糖浓度大于5 mmol/L者 2例…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连花丽芩降糖汤联合重组甘精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连花丽芩降糖汤(黄连、天花粉、荔枝核、黄芩、葛根、黄柏、地骨皮、川芎、生地黄、甘草)联合重组甘精胰岛素治疗,对照组给予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注射液(预混30R)治疗,两组根据空腹及餐后2 h血糖调整胰岛素用量。所有患者均给予糖尿病饮食、运动及预防低血糖等相关知识教育,每个疗程间均使用便携式血糖仪监测7次血糖,门诊患者3~5 d随诊1次。两组均以2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结果:两组治疗前、2,4,8周后24 h胰岛素用量、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发作次数、血糖控制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连花丽芩降糖汤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可减少胰岛素用量,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降低糖尿病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前,随着糖尿病发病率逐年增加,有效控制血糖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药物治疗中常常发现低血糖不良反应。这已经成为部分糖尿病患者达到血糖控制目标的一个主要障碍,针对患者低血糖的症状和病因,早期预防,及时诊断,正确治疗,减少低血糖的损害,提高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 1 导致低血糖的原因 1.1胰岛素或促胰岛素分泌剂量过大[1]。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患者入院后大多接受胰岛素治疗和严格的饮食控制 ,因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有差异容易发生低血糖 ,而低血糖的症状是多种多样的、低血糖的诱发因素也是多方面的 ,只有判断正确 ,采取有效措施 ,才能使患者转危为安。1 概  念低血糖是一组因多种原因引起的血糖浓度过低所致的症状 ,血糖浓度低于 3 .6mmol/L ,即可出现一系列临床表现。低血糖临床表现各异 ,可有暂时性、复发性或持续性等。低血糖症状的轻重与血糖值的高低、病程发展快慢以及持续时间长短有关 ,发展愈快、持续时间愈长 ,则症状愈明显。2 临床表现低血糖主要表现为神经系统…  相似文献   

18.
柴海兰 《亚太传统医药》2014,10(20):109-110
目的:观察采用自拟消渴汤治疗肝郁脾虚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并为糖尿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80例肝郁脾虚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胰岛素注射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自拟消渴汤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多个时间点血糖含量及血糖达标时间,同时观察达标所需胰岛素总剂量和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治疗前后各项检测指标、临床症状及患者体征均得到显著改善,且没有出现较大副作用.结论:采用自拟消渴汤治疗肝郁脾虚型2型糖尿病患者效果显著,可有效控制血糖浓度,降低胰岛素用量,减少低血糖发生次数,可促进血糖达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正>老年人低血糖时往往临床症状不典型,可表现为行为异常或其他非典型症状。糖尿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可出现低血糖症,临床上以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和脑神经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如突发意识障碍.肢体瘫痪及精神症状时更易误诊为急性脑血管病。现将我院2013年2月收治1例疑似急性脑血管病,后经头颅CT排除脑血管病,血糖检测诊断为低血糖昏迷。该患者误诊原因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患者男性73岁,既往有高血压病10年,2型糖尿病1月。在家口服消渴丸。以"昏迷1小时"就诊,查血压180/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了提高对低血糖昏迷的认识,减少误诊,提高院前急救水平,讨论快速血糖测定的必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7例糖尿病低血糖昏迷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现场行快速血糖检查后紧急处置61例,未行快速血糖检查仅给予一般急救处理6例。结果:49例在3-30min内慢慢苏醒,症状缓解及消失,其中6例患者清醒后要求不去医院,其余患者均到医院继续治疗。12例患者在急诊室留观,24小时反复监测血糖,病情稳定后出院,49例患者需住院观察治疗,其中6例未作院前血糖检测的患者均需住院治疗。7例院前检测低血糖昏迷的患者,回院后CT提示合并有脑血管意外收入院治疗。结论:院前急救必须配备快速血糖检测仪及相关药品,院前急救过程中对糖尿病病人出现任何神经系统症状时均应及时测定血糖,以区别低血糖昏迷和脑血管意外,做出及时处置避免发生不可逆性脑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