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70岁以上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刘喜梅  吴美琴  王丽娟 《现代护理》2006,12(19):1797-1799
目的总结70岁以上高龄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患者的围术期护理体会。方法护理70岁以上行CABG患者121例。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CABG 80例,平均搭桥(2.24±0.82)支,体外循环下CABG术41例,平均搭桥(3.08±0.75)支。术前全面评估患者全身情况,积极治疗合并症,控制心绞痛,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术后做好各系统的监测,进行早期的康复锻炼。结果全组死亡1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率0.8%,4例发生并发症,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OPCABG(10.0±5.68)h,CCABG(21.46±14.54)h,住ICU时间(2.56±1.45)d,术后(12.22±5.56)d出院。结论高龄患者手术风险大,术后护理难度高,需要充分做好术前准备和精心的术后护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70岁以上高龄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患者的围术期护理体会.方法 护理70岁以上行CABG患者121例.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CABG 80例,平均搭桥(2.24±0.82)支,体外循环下CABG术41例,平均搭桥(3.08±0.75)支.术前全面评估患者全身情况,积极治疗合并症,控制心绞痛,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术后做好各系统的监测,进行早期的康复锻炼.结果 全组死亡1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率0.8%,4例发生并发症,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OPCABG(10.0±5.68)h,CCABG(21.46±14.54)h,住ICU时间(2.56±1.45)d,术后(12.22±5.56)d出院.结论 高龄患者手术风险大,术后护理难度高,需要充分做好术前准备和精心的术后护理.  相似文献   

3.
老年冠状动脉搭桥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维  潘俊 《现代护理》2001,7(5):23-24
近年来冠状动脉疾病介入治疗的发展 ,使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ABG)患者的组成结构发生改变 ,接受CABG手术的患者危险性增大 ,我院 1996年 1月~ 2 0 0 0年 2月行老年CABG手术 5 4例 ,本组许多患者术前心功能严重受损 ,绝大多数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显示 3支或 3支以上冠状动脉血管病变 ,且血管狭窄程度严重 ;一部分患者有缺血性二尖瓣返流 ;2 8例患者术前合并高血压 ,糖尿病等慢性疾病 ,现将围术期护理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5 4例中 ,男性 36例 ,女性 18例 ,年龄 6 0~ 78岁 ,体重5 5~ 95kg ,心功能按NYHA标准 ,Ⅱ…  相似文献   

4.
[目的]回顾性总结70岁以上病人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的护理,探讨体外与非体外CABG的护理特点。[方法]收集115例70岁以上CABG;病人的资料,其中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82例,常规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CCABG)33例,对其术后情况比较,探讨护理的特点。[结果]OPCAB组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和住ICU时间均少于CCABG组,OPCAB组护理较CCABG组更容易。[结论]对本组70岁以上病人的护理,OPCAB组由于不受体外循环对机体的影响,恢复较快,护理更容易。  相似文献   

5.
刘喜梅  王丽娟  吴美琴 《护理研究》2006,20(24):2194-2195
[目的]回顾性总结70岁以上病人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的护理,探讨体外与非体外CABG的护理特点。[方法]收集115例70岁以上CABG病人的资料,其中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82例,常规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CCABG)33例,对其术后情况比较,探讨护理的特点。[结果]OPCAB组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和住ICU时间均少于CCABG组,OPCAB组护理较CCABG组更容易。[结论]对本组70岁以上病人的护理,OPCAB组由于不受体外循环对机体的影响,恢复较快,护理更容易。  相似文献   

6.
冠状动脉搭桥术围术期护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贺家韵 《护士进修杂志》2000,15(11):F003-F003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 ,常见中老年人 ,男性大于女性。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平均寿命延长 ,我国冠心病的发病率在逐渐上升。当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会引起供血不足 ,心肌缺血缺氧。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目的是改善心脏供血通畅 ,保证心肌供血供氧 ,俗称冠状动脉搭桥术。搭桥血管一般采用乳内动脉或双下肢静脉。根据搭桥支数多少、长短 ,来决定取血管情况。为了能安全渡过手术关 ,在手术前必须着手做好以下几方面的治疗与护理。1 术前治疗与护理1 1 了解心功能情况术前反复发生心衰、心功能差的病人 ,必须作同位素左室射血分数…  相似文献   

7.
冠状动脉搭桥术是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重建心肌血运的有效方法之一.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G)是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微创心脏外科手术.该手术不使用体外循环,在心脏搏动下进行冠状动脉移植,避免了常规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CABG)所引起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和体外循环造成的创伤,具有出血少、术后输血少、用药少、拔管早、进食早、并发症少等优点[1].本院自2003年至今共行OPCABG 109例,现将围手术期护理报告如下 .  相似文献   

8.
冠状动脉搭桥术是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方法,术后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通过术前积极的准备、术后严密监护和高质量的护理,可减少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的围术期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总结行冠状动脉搭桥术的154例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重点关注患者的术前护理、术后病情观察、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康复护理。结果 154例行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患者中,153例手术后经治疗护理顺利康复出院,1例死亡。结论冠状动脉搭桥术的围术期护理十分重要。精心的围术期护理可以帮助患者顺利度过危险期,减少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全面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及经验。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月25例采用OPCAB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总结在OPCAB中的护理管理措施。结果本组25例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无患者死亡。手术时间(209.85±38.41)min,输血量(1311.234±423.70)mL,引流量(491.984±142.46)mL,重症监护病房监护时间(4.224±1.23)d,住院时间(10.104±1.89)d,搭桥根数(4.004±0.51)根。2例患者术后出现体温偏高、咳嗽反应,及时予以药物静脉滴注和雾化吸痰后缓解;2例发生轻微伤口感染,经应用抗生素后逐渐控制;2例疼痛不能耐受者,遵医嘱给予盐酸哌替啶一次止痛;1例因神经刺激而胸疼痛者给予硝酸甘油后缓解。结论OPCAB具有创伤小、出血少、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低等优点,做好术前、术中和术后的护理,是确保手术顺利开展,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提高"达芬奇"(da VinciS)全机器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工作的安全。方法回顾分析23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临床资料,总结围手术期特点及护理体会。结果所有病人均顺利接受手术,术后未出现任何并发症,跟踪随访生活质量提高。结论通过充分的术前准备,加强术后肺部护理,功能锻炼等各项护理工作,能有效提高TECAB患者围术期的安全,降低患者的身心痛苦。  相似文献   

12.
文红英  邓力  苟静  张馨梅 《护士进修杂志》2010,25(21):1949-1950
目的分析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OPCAB)后低氧血症的影响因素,探讨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OPCAB患者临床资料和14例低氧血症的护理措施,对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史、慢性支气管炎史、术前肺功能、冠脉病变、术后LVEF、肺部感染与低氧血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CABG患者吸烟史、术前肺功能异常、术后LVEF及并发肺部感染与低氧血症有显著相关;而年龄、性别、慢性支气管炎、冠脉病变与低氧血症无显著相关。结论 OPCAB术后低氧血症与多种因素有关,术后严密的监护及高质量的护理,可使术后低氧血症得到改善和纠正。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诊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围术期的护理方法,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方法分析18例急诊冠脉搭桥手术患者围术期危险因素及死亡原因,护理上对患者围术期进行密切多系统监护,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防止心律失常、出血、低心排综合征及重要脏器损害等各种并发症。结果本组18例患者中,16例恢复出院,2例术后死亡,病死率11.11%;5例出现围术期并发症,占27.78%。结论急诊冠脉搭桥手术患者死亡发生率高,围手术期有效的处理及护理,可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高龄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气管切开期间的护理经验,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我们对患者给予心理护理,观察气管切口及胸部切口,加强气道湿化和肺部体疗,改善吸痰操作,防止气管软化和狭窄,气管套管的清洁护理。结果 3例患者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患者出现气道分泌物结痂堵塞,1例有气道内出血。结论 重视心理护理,改善气道,气管套管的护理操作,有效的营养支持有助于患者渡过术后危险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并发症分析及术中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的并发症及术中护理对策.方法 以2010年1~12月在本院行OPCAB的10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统计术后发生的并发症,分析原因并探讨相应的护理对策.结 果 102例OPCAB术后并发症有心律失常(14.7%)、心功能不全(2.0%)、肺部感染(4.9%)、低氧血症(1.0%)、胸腔积液(5.9%)、肾功能损害(2.0%)、神经系统症状(3.9%)等.结论 OPCAB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原因包括:术前基础疾病,术中患者体温下降,出血较多,输注过多库存血制品,术中血液动力学不稳定,肾脏灌注不足等.术中采取有效的医疗护理措施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冠状动脉移植术后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辅助的老年患者的医院感染情况和护理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4月至2009年2月冠状动脉移植术后IABP辅助治疗的111例老年患者的医院感染资料,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11例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29例,其中死亡19例,非医院感染的患者死亡11例,两类患者病死率比较有显著差异.29例院内感染患者中,共分离出阳性菌87株,其中革兰阴性菌47株,革兰阳性菌23株,真菌17株.结论 医院感染是老年冠状动脉移植术后IABP辅助患者的死亡危险因素之一,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加强护理和监测,控制/减少医院感染的机会,以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冠状动脉移植术后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辅助的老年患者的医院感染情况和护理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4月至2009年2月冠状动脉移植术后IABP辅助治疗的111例老年患者的医院感染资料,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11例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29例,其中死亡19例,非医院感染的患者死亡11例,两类患者病死率比较有显著差异.29例院内感染患者中,共分离出阳性菌87株,其中革兰阴性菌47株,革兰阳性菌23株,真菌17株.结论 医院感染是老年冠状动脉移植术后IABP辅助患者的死亡危险因素之一,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加强护理和监测,控制/减少医院感染的机会,以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8.
Objective  Open heart bypass graft surgery is the standard treatment for advanced cases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Optimal placement of the bypass graft anastomosis is very important for the success of the procedure. Therefore, detailed and precise knowledge about the path and morphology of the target vessel is crucial for the operating surgeon. Materials and methods  To provide such information during the procedure, a novel surgical assistance system for open heart bypass graft surgery was designed which merges preoperative maps of the coronary arteries with intraoperative data. The patient-specific vessel map was generated from multi-slice computed tomography (MSCT), while the intraoperative data were obtained using a stereo camera system. A registration approach based on mutually shared anatomical landmarks on the heart surface was employed. Results  Successful registration of MSCT and stereo video data was performed for five patients, demonstrating that 2D–2D and 3D–3D Procrustes registration could produce mean accuracies between 2 and 5 mm. Conclusion  The target vessel visualization and registration approach presented in this work is feasible and can produce accuracies sufficient to justify future in vivo intraoperative test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