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笔者近年来自拟定眩汤加减治疗美尼尔综合征效果满意 ,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8例均符合美尼尔综合征诊断标准。男 8例 ,女 10例 ;年龄 16~ 6 5岁 ;均以眩晕不能直立为主症。伴有耳鸣 12例 ,恶心呕吐 6例 ;苔厚腻 10例 ,苔薄白或少苔 8例 ;脉弦滑 15例 ,脉细弦 3例 ;首次发作 11例 ,2次以上发作者 7例。证属痰浊内阻型 15例 ,肝肾阴虚型 2例 ,风阳上扰型 1例。2 治疗方法定眩汤 :泽泻 5 0 g,石菖蒲、茯苓、丹参各 15 g,白术 2 0 g,半夏 12 g,代赭石 30 g,天麻、蝉蜕各 10 g。肝阳上亢者加钩藤、石决明 ;气血亏虚者加黄芪、台参 ;肾阴不…  相似文献   

2.
<正> 钩藤散出自《普济方》。由钩藤、陈皮、半夏、麦冬、茯苓、茯神、人参、菊花、防风、甘草、生石膏、生姜组成。原治肝厥头晕之证,笔者用此方加减治疗内科杂证,均获良效,今介绍如下。 1 美尼尔氏综合征 魏某,女,42岁。1990年3月26日初诊。患者10d前突然头晕耳鸣,恶心呕吐,西医诊为美尼尔氏综合征。曾服中西药物未见好转。近3d症状加剧,症见头晕不能转动,动则欲呕,不欲睁眼,伴心烦口渴,大便干结,舌红苔黄微腻,脉弦滑。证乃胃腑不通,痰热内扰,肝风挟痰上冒入巅。治宜平肝熄风,清热化痰,降逆和胃。方选钩藤散如减:钩藤(后下)、代赭石各15g,生大黄(后下)、法半夏、杭菊花、党参、防风、麦冬、石菖蒲各10g,生石膏(先煎)30g,甘草5g。水煎服,每日1剂。服2剂后头晕大减,呕吐除,大便通。守上方去生大黄继服5剂而痊愈。  相似文献   

3.
大黄的妙用     
一肝胆火升,头痛如劈叶××,女,34岁,工人。1982年6月7日初诊。患者怒后头痛如劈,恶心干呕,口苦面赤,胸胁胀痛,小便黄赤,大便硬结,心悸耳鸣。舌红苔黄,脉弦细数。证属肝胆火升,风火上扰。  相似文献   

4.
温胆汤出自《备急千金方》,由半夏、竹茹、枳实、橘皮、生姜、甘草六味药组成。原治胆虚痰热上扰,虚烦不得眠。笔者近年运用于眩晕、咳嗽、胃痛、胸痹等多种病证,均获佳效,兹举验案数则供参考。1 眩晕 张某,女,52岁。患美尼尔氏病已10余年,反复头晕目眩,耳鸣似蝉,恶心呕吐,口若不适,胸闷喜太息,舌质淡红,苔黄腻,脉弦滑。证属痰热上扰清空之眩晕。治拟清化痰热,降逆和胃。方用温胆汤加味:半夏10g、竹茹10g、枳实5g、橘皮5g、天麻10g、茯苓10g、黄芩5g、石菖蒲5g、甘草5g。服3剂后,头晕目眩明显减轻,继续服药1周,诸症好转。  相似文献   

5.
苓桂术甘汤临床应用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美尼尔氏综合征案马某,女,46岁,工人,1986年10月诊。于今晨突发眩晕,天旋地转,不能站立,不能转动,伴有恶心呕吐,汗出心悸,高调耳鸣。经西医检查诊为美尼尔氏征。刻诊。面色苍白,频频呕吐,舌苔白腻。证属湿阻中焦,清阳不升而致眩晕,拟温阳化饮,健脾行水法,苓桂术甘汤加味:茯苓15g,桂枝12g,白术15g,甘草10g,泽泻15g,半夏10g,旋复花10g(包),生姜5片,水煎服3剂后,眩晕即停,随访3年从未复发。按:美尼尔氏综合征属于中医的痰眩,多因心阳不足,脾失健运,气不化水,聚湿成饮,致清阳不升作眩,治疗当以温药和之。苓  相似文献   

6.
刘春英 《时珍国医国药》2003,14(12):757-757
美尼尔氏综合征是耳膜迷路积水所致 ,以发作性眩晕、波动性耳聋和耳鸣为主要症状的疾病。多发于青壮年 ,迄今尚无单一药物或疗法可根治。笔者以吴茱萸汤加减治疗美尼尔氏综合征 1例 ,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病例女 ,36岁 ,2 0 0 2 - 0 8- 16就诊。患美尼尔氏病 3年 ,曾先后服用眩晕停、西比灵等药物 ,效果不佳。就诊时发作 1周余 ,服用西比灵无效。患者症见频发旋转性眩晕 ,感自身沿一定的方向与平面旋转。眩晕发作前有蝉鸣样耳鸣。不能饮食 ,食入即吐 ,时有干呕。畏寒 ,手足不温 ,喜近衣被。舌质淡 ,苔白滑 ,脉弦细。系中焦虚寒 ,…  相似文献   

7.
前贤有“无痰不作眩”之说,并提出“治痰为先”的方法,美尼尔氏病系膜迷路积水所致的内耳眩晕症,是发作性旋转性眩晕,大多伴有恶心呕吐,耳鸣耳聋,观其症,多脉滑苔腻,呕吐痰涎,确系痰水证无疑。笔者从痰水论治探索该病多年,自拟一方,名曰治眩方。并配合东莨菪碱肌注治疗美尼尔氏病,用之临床,疗效颇佳,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 本组共 36 例,均系在急性发作期就诊的门诊患者。其中男 20 例,女 16 例;年龄 28~65 岁,平均39 岁;单纯性眩晕 15 例,伴恶心呕吐 17 例,伴耳鸣耳聋、听力减退 4 例;初发者 10 例,反复发作者 26例;病程最短 1 天,最长 20 余年。以上患者均经耳鼻喉科明确诊断,排除颅脑占位病变、脑血管病变及颈椎病变的可能。 药物组成及治疗方法:治眩方:陈皮 10g、半夏10g、白术 10g、茯苓 20g、竹茹 10g、枳实 10g、泽泻20g、甘草 10g、天麻 10g、刺蒺藜 12g、仙鹤草 50g。 加减:眩晕较甚,呕吐频作者加代赭石 10g,耳鸣重听者加石菖蒲 10g,眼颤属风寒者加天南星 10g,久病气虚者加黄芪 30g,舌苔黄有热者加黄连 10g,舌苔白滑有寒...  相似文献   

8.
【例1】患者,女,46岁。因发作性头痛、眩晕于1991年3月21日来诊。患者于半年前,疲劳后感头痛、眩晕、耳鸣,有时伴有恶心呕吐、眼球震颤,颈部旋转时可诱发上述症状。一般数小时到1~2天消失,以美尼尔氏综合征治疗未见好转。检查病人一般情况良  相似文献   

9.
一、痰饮内停,阻■清阳案李××,女,40岁,干部。于1986年5月4日就诊。患眩晕已两载,时发时止,经久不愈。西医诊断为“美尼尔氏综合征”。近4日来病情加重,延余诊治。刻诊:头晕目眩,房屋旋转,动则晕甚,耳鸣,恶心呕吐,胸闷,神疲纳差。前医亟进平肝潜阳之剂无效。查患者形体肥胖,舌苔白滑,脉细滑。证属脾虚不运,痰浊上犯,清阳受阻。治宜健脾渗湿,化痰除饮。方拟《金匮》泽泻汤加味。处方:泽泻30克,白术、旋复花(包煎)各10克,制半夏12克,服药三剂,眩晕渐平,余症亦除。  相似文献   

10.
半夏白术天麻汤临床新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华 《内蒙古中医药》2010,29(13):104-104
1耳鸣 患者,男,47岁,2007年10月24日就诊。诉突然耳鸣,伴头晕2天。2天前低头干活时突然耳鸣,视物旋转,恶心欲吐,出汗,五官科检查诊断为梅尼埃病,患者要求中药治疗,诊见舌淡略胖,边有齿痕,苔白滑,脉滑。辨证风痰雍盛,上蒙清窍,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半夏12g、炒白术12g、茯苓10g、陈皮12鼻、天麻10g、竹茹6g、生姜6g、泽泻12g、甘草6g,服1剂后症状减轻,3剂后耳鸣大减,眩晕消失,服1周后诸症消失。  相似文献   

11.
<正> 一.泽泻汤治眩晕(美尼尔氏综合征) 患者王某,女,40岁,干部。于1984年6月23日下午无明显诱因感头昏,24日起头晕目眩,视物旋转,如坐舟车,伴恶心呕吐,不能饮食,在某医院诊断美尼尔氏综合征,给服镇静剂网效。26日上午至本院门诊,中医诊治,其症状如上所述,脉沉弦滑,舌苔白腻。证属痰湿作眩,方用泽泻汤加味:泽泻30克白术30克钩藤10克半夏10克益母草12克。三剂,水煎服,药进一剂眩晕大减,三剂后症状悉除。  相似文献   

12.
张某。女,28岁。患眩晕症已1年,近3日加重。自述头晕目眩,天旋地转,行走漂浮,恶心呕吐,口苦,脉沉滑细。舌苔稍白腻。被某医院诊为美尼尔氏综合征。证属痰浊上扰清窍,以致眩晕。治宜化痰开窍。养血清眩。药用半夏10g,陈皮20g,茯苓30g,甘草5g,竹茹15g,当归15g,白芍20g,黄连10g,白术30g,肉桂lOg,石菖蒲15g。水煎服,上方加减共服15剂,而愈。  相似文献   

13.
美尼尔氏综合征按中医辨证当属眩晕证范畴.笔者自拟镇眩汤,自1985年以来在门诊治疗本病12例,疗效甚佳,现报告典型病例一例:楚桂兰,女,36岁,工人.1988-11-25初诊.自述五天前晨起时自觉头痛,头晕目眩,并有耳鸣,恶心呕吐,开始认为感  相似文献   

14.
异病同治乃中医治疗之特点之一,是辨证论治的真正体现。笔者临床常用此法,对现代医学诊断完全不同之疾病,却可用同一法或同一方治愈。现不揣浅陋,举验案4则于后。1化脓性中耳炎王某,女,52岁,2001年9月10日就诊。左耳道疼痛l天,耳道内流黄脓,伴发热,头痛,口干口渴,小便黄赤,大便干燥,舌红,苔黄腻,脉弦数。诊断为化脓性中耳炎。证属肝胆实火循经上扰,蕴毒化脓。治宜清肝泻火解毒。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10g,栀子9g,黄芩10g,柴胡10g,车前子6g,生地15 g,当归15g,木通6g,泽泻12g,大黄3g,甘草6g。服2剂而病愈。2带状疱疹刘某,女,70岁,于1994年9月1…  相似文献   

15.
美尼尔综合征是西医病名,属中医眩晕范畴,主要表现为突然发作眩晕,伴以耳鸣、耳聋、恶心、呕吐,视物旋转,发作持续时间可为数分钟或数小时或长达数日,可反复发作,治疗颇为棘手。本人自1990年以来,采用旋复代赭汤加减治疗18例美尼尔综合征,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8例中男5例,女13例;年龄最小23岁,最大57岁;病程最短5天,最长10年。1.2治疗方法:药物组成:旋复花10g(包煎),代赭石309(先前30分钟),党参159,半夏129,生姜5g,甘草10g。随症加减:痰浊中阻,上扰神明:眩晕、头昏重如蒙,呕吐白色痰…  相似文献   

16.
补中益气汤在五官科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补中益气汤为东垣学说的代表方剂。该方主治饮食劳倦、脾胃气虚、内伤寒热之证。笔者用补中益气汤化裁治疗五官科多种疾病,皆获良效。现举例说明如下。例1:美尼尔氏综合征卢某,男,60岁,1996年7月6日就诊。出现发作性眩晕、耳鸣半年,加重3天。伴恶心、呕吐,头晕眼花,动则尤甚。BP:18.5/11.5kPa,经本院耳鼻喉科诊为美尼尔氏综合征,用药疗效不显。诊见患者神疲乏力,气短懒言,面色白,食欲差,舌质淡红,苔薄,脉缓弱。证属脾气虚弱、清阳不升、耳窍失养。治宜补中益气、升阳聪耳。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减:黄芪、党参各30g,白术、茯苓各15g,当归12g,…  相似文献   

17.
笔者运用自拟代冬清眩汤(代赭石、当归、白芍各12~15g,天竺黄6~9g,珍珠母15~18g,天麻9~12g)加减治疗眩晕、小儿惊风、癫痫、小儿舞蹈病、链霉素中毒引起的前庭功能损害等疾病,颇有应验,现介绍如下。1美尼尔氏综合征吴某,女,43岁,工人,1987年10月5日初诊。患者素体虚弱,眩晕、耳鸣、呕吐反复发作已2年余。某医院诊断为美尼尔氏综合征,服西药效不佳。近日因情志不悦而导致眩晕加重,视物旋转如坐舟车,恶心呕吐,两耳如蝉鸣,伴胸闷痞塞,失眠纳差,舌淡红,边有齿痕,苔白腻,脉沉滑。方用代各清眩汤减天竺黄,加法夏10g,…  相似文献   

18.
徐凤新 《国医论坛》2006,21(1):29-30
1 头痛 赵某,男,45岁,2003年4月11日初诊.患间断性头痛3年余,加重2日.曾自服去痛片,症状无明显改善,遂来就诊.刻诊:头部胀痛,以左侧为甚,伴面红,夜寐梦多,心烦急躁,大便干,舌红,脉弦数.诊为头痛.证属木郁化火,络脉不通.方选升降散加味:僵蚕10g,蝉蜕10g,姜黄10g,大黄3g,钩藤10g,柴胡6g,决明子10g.每日1剂,水煎服.服药3剂后大便得下,头痛、烦躁诸症俱减,改大黄为1g,守方继服6剂而愈.  相似文献   

19.
苏敏,女,55岁,教师。因劳累后突发头晕目弦,耳鸣,耳聋,健忘多梦,手足心热。曾经诊为“美尼尔氏综合征”。脉弦细数,舌质红,苔薄少津。征属肝肾阴虚,脑海不足证,法当益肾滋肝;宜临证验方:黑芝麻12g,何首  相似文献   

20.
眩晕治验3则     
眩晕可见于现代医学的多种疾患。主要临床表现为阴阳平衡失调 ,视物旋转、耳鸣、恶心、呕吐、面色苍白、自汗等。祖国历代医家对本病病因的说法各有不同 ,在治疗方法上亦有差异。现举治验 3则如下。1 外伤失血致眩晕杨某某 ,女 ,4 0岁 ,干部。 1年前因骑车跌倒头部受伤 ,引起头痛眩晕 ,伴有心悸失眠、恶心、项强、舌红边瘀、脉细。症属外邪闭阻络脉 ,兼瘀血停着于头部。治以疏风通络、活血化瘀。方药 :菊花 12g、白芷 12 g、葛根 15 g、川芎 10 g、防风10g、藁本 12 g、蔓荆子 12 g、细辛 5g、竹茹 15 g、丹参 2 0 g、甘草6g。水煎每日 1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