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血液恶性肿瘤患者中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SSS)的发病、诊断及治疗情况.方法 分析2006年11月至2008年6月本院诊治的4例SSSS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4例患者均在免疫力严重低下时发病,2例在粒细胞缺乏期,2例在强效免疫抑制剂治疗严重移植物抗宿主病之后,均有高热和典型的皮肤病变;其中3例经万古霉素联合静脉丙种球蛋白治疗好转;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患者减少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对SSSS治疗有益.结论 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在血液恶性肿瘤患者中并非罕见,应该作为高热合并皮肤红斑、大疱及表皮松解患者的鉴别诊断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SSS)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地对20例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及治疗进行分析。结果20例均治愈。结论对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进行早诊断、早治疗,可提高其治愈率,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葡萄球菌烫伤样综合征(SSSS)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重症感染性皮肤病,多发于5岁以下的儿童,起病急,多有高热,皮损严重,进展迅速,如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2012年7月~2013年3月我科共收治10例SSSS综合征,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患儿均为临床诊断病例,主要依赖临床典型皮损[1],发病前无特殊服药史,感染灶金黄色葡萄球菌培养阳性诊断。其中男6例,女4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SSS)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8例SSSS患儿的临床表现和诊治过程。结果 18例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多发生于4岁以下患儿。烫伤样皮损、口周放射状皲裂、疼痛、尼氏征阳性为主要临床表现。眼、口周常为首发皮损部位。早期合理使用抗生素疗效确切。结论掌握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有利于早期诊断,早期敏感抗生素治疗能有效缓解病情。  相似文献   

5.
王亚宇 《当代医学》2011,17(9):100-100
目的分析儿童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SSS)的诱发因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49例儿童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的临床资料。结果 49例病例中32例发生于0~4岁婴幼儿,占总病例的65%。感染是主要致病因素,与患儿肾脏功能发育不全、免疫功能低下有关。结论早期积极采取综合治疗是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治愈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小儿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SSS)的临床特征、鉴别诊断及治疗措施。方法对2001年6月-2007年12月住院的14例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诊疗过程进行分析。结果14例患儿均有泛发性红斑、皮肤触痛、口周放射状皲裂、尼氏征阳性。自细胞升高10例,细菌培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2例。予以抗感染、适当的局部护理及支持治疗,全部痊愈出院。疗程7—12d。结论SSSS好发于婴幼儿,具有典型的临床表现,早期使用抗生素治疗和适当的局部护理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儿童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措施。方法对2010年1月~2011年12月30例儿童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30例中新生儿2例,3岁以下19例,4~7岁9例。全部患儿均有泛发性红斑及皮肤触痛,尼氏征阳性。30例中5例咽拭子培养金黄色葡萄球菌阳性,2例血培养有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大疱内液体培养均阴性。经罗氏芬(头孢曲松钠)静滴治疗3~9天完全痊愈出院。结论 SSSS好发于新生儿及婴幼儿。早期诊断、早期使用敏感抗生素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儿童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措施.方法 对2010年1月~2011年12月30例儿童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30例中新生儿2例,3岁以下19例,4~7岁9例.全部患儿均有泛发性红斑及皮肤触痛,尼氏征阳性.30例中5例咽拭子培养金黄色葡萄球菌阳性,2例血培养有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大疱内液体培养均阴性.经罗氏芬(头孢曲松钠)静滴治疗3~9天完全痊愈出院.结论 SSSS好发于新生儿及婴幼儿.早期诊断、早期使用敏感抗生素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9例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患儿的临床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熟悉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taphylococcal scalded skinsyndrome,SSSS)的临床特点,探讨其治疗方法。方法:统计我科ICU2001年1月~2005年7月共收治9例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9例均有发热、典型皮损;血白细胞升高6例;有明显的诱发因素5例(上呼吸道感染4例,皮肤感染1例);皮肤水疱液培养阳性1例,血培养阳性2例,都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 该病好发于婴幼儿,诱发因素多为感染。早期使用有效的抗生素是治疗关键。  相似文献   

10.
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小儿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SSS)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方法对2001年6月-2004年8月收治的6例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及诊疗过程进行分析.结果及时、合理应用有效抗生素及3%的硼酸湿敷和莫匹多星软膏外涂均痊愈.结论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好发于5岁以下儿童,皮损主要由毒血症所致,早期采用足量有效的抗生素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6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SSS)的发病及诊疗情况。方法对67例SSSS患儿的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进行分析。结果67例患儿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皮损,主要为弥漫性潮红斑及大疱,尼氏征阳性,口周放射状皱襞、糜烂及眼周、外阴水肿糜烂,早期足量应用敏感抗生素能缩短病程,减少死亡病例。结论颈、腹股沟等部位弥漫性潮红斑,13周放射状皱襞,皮肤触痛对SSSS有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SSS)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49例8个月~5岁小儿SSSS的临床表现、治疗措施及其疗效。结果全部患者均有泛发性红斑及皮肤触痛,除3例外,其余病例均有表皮剥脱及尼氏征阳性。49例做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发现2例金黄色葡萄球菌阳性。经及时使用抗生素(头孢类抗生素)、适当的局部处理使裸露创面在7~14天完全愈合而出院。结论SSSS好发于新生儿及婴幼儿。早期诊断、及时应用耐β-内酰胺酶抗生素及适当的局部处理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刘东芳 《医学争鸣》2009,(20):2176-2178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的红细胞生成素(EPO)生成的影响.方法:对53例血液系统恶性肿瘤贫血患者、21例血液系统恶性肿瘤非贫血患者及对照组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EPO水平,ELISA方法检测血清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TfR)、TNF—α水平,定量分析体内EPO生成、红系增生情况及其与TNF-α的关系.结果:与单纯缺铁性贫血(IDA)患者比较,肿瘤贫血组患者的Hb水平低于IDA组,但EPO水平却明显低于IDA组;肿瘤贫血患者的血清sTIR高于健康对照组而低于同等程度贫血的HA患者;肿瘤贫血组患者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及肿瘤非贫血组(P〈0.05).肿瘤贫血组的血清实测值与预估值(O/P)EPO水平与Hb的反比关系消失(r=-0.14,P=0.32);血清O/P sTIR水平与Hb的反比关系消失(r=-0.22,P=0.13).肿瘤贫血组患者TNF—α与血红蛋白浓度之间呈负相关(r=-0.53,P=0.002),与O/P EPO之间呈负相关(r=-0.35,P=0.01),与O/P sTIR之间亦呈负相关(r=-0.39,P=0.006).结论:TNF—α等负调控因子的作用下,内源性EPO对贫血的反馈性增生相对不足,以及骨髓红系对EPO的反应性增生相对不足参与血液系统恶性肿瘤贫血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的危险因素、临床特征及最佳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湖南省儿童医院290例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及治疗方案。结果:290例患者中<3岁患者占76.6%,109例有诱发因素,177例患者有白细胞升高,168例患者合并发热,34例合并腹泻,58例合并败血症。119例患者行细菌培养,其中85例取皮肤分泌物进行培养,21例行咽拭子培养,13例患者同时取皮肤分泌物和咽拭子进行培养。培养结果示细菌均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阳性。通过抗感染治疗后所有患者获得治愈。皮损改善时间为3.26 d;平均住院日为6.55 d;体温恢复正常的平均时间为3.48 d。结论: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好发于3岁以内儿童,且易合并系统症状,早期诊断和早期积极的抗感染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正药物超敏综合征(drug hypersensitivity syndrome,DHS)是一种药物引起的特异质反应,临床以急性广泛性皮损,伴有发热、淋巴结肿大、多器官受累(特别是肝脏)以及血液异常为特点。常见的药物有:氨苯砜、磺胺类药物、卡马西平、苯妥英、苯巴比妥、阿巴卡韦、别嘌醇以及米诺环素等,其他药物很少发生~([1])。别嘌醇是治疗痛风和高尿酸血症主要药物。近年来,随着人们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改变,高尿酸血症以及痛风患者日益增多,别嘌醇引起药疹的比例也逐渐增加,且该类药物引起的药疹通常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小儿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MDS)的实验室检查特征及临床特点。方法:对13例诊断为MDS患儿的外周血、骨髓像及临床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例患儿11例为男性,2例女性。临床以发热、贫血、肝脾肿大为主要表现。13例患儿均为中重度贫血,外周血见有核红细胞,白细胞表现为增高、正常或减低。4例患儿外周血见幼稚细胞,血小板可正常或减低,网织红细胞多数偏高。骨髓均增生活跃,有红系或粒系病态造血,以巨幼样改变为主;诊断为RA10例,RAEB2例,RAEB-t1例。结论:小儿MDS诊断仍主要靠骨髓检查,骨髓至少一系出现病态造血,巨幼样改变较易见,并除外其他引起病态造血的疾病,需注意和再障相鉴别:  相似文献   

17.
皮肌炎及多发性肌炎伴恶性肿瘤1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宏莹  林玲  孙亚锋 《河北医学》2010,16(3):314-317
目的:分析皮肌炎及多发性肌炎伴发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至2009年8年间13例皮肌炎及多发性肌炎伴发恶性肿瘤患者,分析其临床表现、实验室辅助检查指标和治疗情况。结果:77例皮肌炎及多发性肌炎患者中16.88%(13/77)伴发恶性肿瘤,伴发的肿瘤主要为鼻咽癌、肺癌、胃癌,其中鼻咽癌占30.76%。伴发肿瘤的相关因素包括炎性肌病的发病年龄〉40岁的男性患者,甲周红斑、GLB升高〉35g/l,而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的炎性肌病患者较少合并恶性肿瘤。结论:皮肌炎及多发性肌炎常伴发恶性肿瘤,所伴发肿瘤的类型广泛,但以鼻咽癌常见。对出现甲周红斑等皮肤血管炎表现年龄大于40岁的的男性皮肌炎及多发性肌炎者尤其在发病1~2年内应警惕伴发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18.
刘翠兰  李禄全  余加林 《西部医学》2010,22(9):1634-1635
目的探讨新生儿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taphylococcal scalded skin syndrome,SSSS)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13例新生儿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新生儿SSSS主要表现为表皮坏死松解为弥漫性红斑,多伴松弛性大疱,表皮大片剥脱。经全身抗生素与局部处理预后良好。结论本病的主要临床特点是:口周放射性皲裂,烫伤样皮疹伴有片状剥脱,尼氏征阳性。新生儿SSSS较少见,熟悉其临床特点是早期诊断与合理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