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1 毫秒
1.
广东省佛山市居民高尿酸血症及痛风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明确广东省佛山市20岁以上居民高尿酸血症(HUA)和痛风的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随机、分层、整群抽样方法,调查佛山市5个区常住居民7403人HUA及痛风的患病情况.结果 (1)该市居民HUA患病率为15.09%,标化率为15.27%;其中男性为19.90%,女性为10.54%.痛风患病率为1.04%,标化率为1.08%;其中男性为1.73%,女性为0.39%.HUA患者痛风的发病率为6.89%.(2)整体人群血尿酸水平为(336.4±81.5)μmol/L,男性血尿酸水平高于女性,HUA患者男性血尿酸水平高于女性.(3)HUA组和痛风组年龄、BMI、SBP、DBP、血尿酸、血糖、TG、TC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0.01),超重和肥胖、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异常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痛风组患病年龄、TG、血尿酸水平明显高于HUA组(P<0.05).(4)非条件1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超重、高血压病、糖尿病、血脂异常、服用利尿剂、家族史、饮酒、进食海产品、喝肉汤、女性绝经等是HUA的危险因素.饮茶、食新鲜蔬菜和水果等是HUA的保护因素.结论 佛山地区居民HUA及痛风的患病率处在较高水平.减少富含嘌呤食品及酒精的摄入量和频率,控制肥胖、控制高血压等是防治HUA和痛风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机关职业人群高尿酸血症(HUA)患病率,分析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与HUA患病的相关性。方法对北京市2014~2016年参加健康体检的4 735名机关干部和公务员进行横断面调查,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HUA患病率与超重或肥胖、高血压、高血糖和血脂异常检出率的相关性。结果总体HUA患病率为8.91﹪,其中男性为9.86%,女性为5.87%,男性HUA患病率高于女性(P<0.01)。男性HUA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为血脂异常、高血压、超重或肥胖(P<0.01);女性HUA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年龄、血脂异常、高血糖、高血压、超重或肥胖(P<0.05)。结论 HUA的发生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中的超重或肥胖、血脂异常和高血压的关联强度较为明显,需建立以饮食治疗和改善生活方式为基础的干预措施,以减少相关危险因素的暴露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上海市浦东新区高尿酸血症(HUA)的患病率,探讨影响该地区人群血尿酸水平因素。方法于2013年1-7月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9 294名20~80岁常住居民,并对其进行横断面调查,收集空腹静脉血检测血尿酸、血脂、血糖、肾功能等指标,同时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调查对象HUA患病率为15.54%,其中男性为18.83%,明显高于女性(13.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在20~29岁年龄段HUA患病率最高(25.81%),之后随年龄增加患病率逐渐降低,50岁之后略有升高;女性HUA最高患病率出现在70~80岁年龄段(24.37%),40岁之后患病率明显升高;小学及以下学历者HUA患病率最高(18.62%),其次为高中教育程度者(16.22%);与生活行为习惯良好者相比,经常夜班、有吸烟和饮酒习惯的调查对象HUA患病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慢性肾病或向心性肥胖的调查对象HUA患病率分别为20.10%、22.46%、20.87%、21.43%和21.24%,明显高于无上述疾病状态的调查对象(分别为14.47%、10.81%、10.57%、14.12%和8.8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肥胖者HUA患病率最高(29.17%),其次为超重者(16.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饮酒(OR=1.370,95%CI:1.151~1.631)、患高血压(OR=1.708,95%CI:1.512~1.930)、血脂异常(OR=1.712,95%CI:1.514~1.935)、慢性肾病(OR=1.546,95%CI:1.346~1.776)、超重和肥胖[OR值分别为1.461(95%CI:1.233~1.732)和2.498(95%CI:2.045~3.051)]以及向心性肥胖(OR=1.495,95%CI:1.273~1.755)为HUA的危险因素,女性(OR=0.768,95%CI:0.669~0.881)为HUA的保护因素。结论上海市浦东新区HUA患病率较高,年龄及性别差异影响HUA患病率,维持理想体质指数、血压及血脂水平等在防治HUA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合肥市包河区成人慢性病流行状况,分析影响因素。方法采取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2 135名包河区成年人群,通过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了解慢性病患病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合肥市包河区成人中心性肥胖患病率为39.5%,高血压患病率为32.1%,血脂异常患病率为17.2%,糖尿病患病率为12.7%,其他慢性病患病率低于2.0%;患病率前4位的慢性病在不同特征人群中的分布存在差异。中心性肥胖的危险因素有女性、年龄、奶制品摄入不足、家族慢病史以及超重或肥胖;成人高血压的危险因素有男性、年龄、奶制品摄入不足、家族慢病史、超重或肥胖以及饮酒;糖尿病的危险因素有年龄以及超重或肥胖;血脂异常的危险因素有年龄、饮酒以及超重或肥胖。结论合肥市包河区成人慢性病患病率较高。年龄、饮酒和肥胖是慢性病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成人慢病及吸烟、饮酒等危险因素的分布情况,分析相关危险因素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的影响,为制定和评价卫生政策、干预措施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采用整群系统抽样的方法,抽取13个乡镇街道18岁及以上常住居民居民健康档案;结果:宁阳县18岁及以上人群中高血压患病率为高血压患病率为18.26%,其中男性为22.09%,女性为15.17%.糖尿病患病率为4.96%,超重和肥胖率分别为32.56%、17.87%,血脂异常率高达50.91%;男性吸烟、饮酒率分别为56.10%和42.28%.结论: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和肥胖严重危害着我县居民健康,吸烟、饮酒等慢病危险因素水平居高不下,控制慢病危害已成为公共卫生面临的巨大挑战.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昌平区老年人慢性病患病及其存在危险因素。方法选取南口地区28个自然村60周岁以上的常驻居民作为调查对象,调查内容包括体格检查和问卷调查。统计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和卡方检验。结果社区60岁以上老年人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超重和肥胖的患病率无年龄增长趋势;老年人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患病率与BMI无关;具有糖尿病、高血压和血脂异常危险因素项次年龄组和性别差异不大;老年人血脂异常可增加糖尿病患病风险;老年人的年龄、BMI、总胆固醇、吸烟、饮酒、肥胖、糖尿病、高血压和血脂异常9项特征中除BMI和肥胖率外男性均高于女性。结论老年人慢性病管理重点为男性,充分发挥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用,加强以社区服务站和社区医生为主的慢性病防治工作模式,做好慢病的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上海某社区老年人群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HUA)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为HUA的社区预防和干预提供信息依据。方法利用检验科实验数据和居民健康档案对2015年度上海市泥城社区≥65岁的5 801名健康体检居民开展横断面调查,探讨影响HUA患病的危险因素,数据分析采用SPSS19.0软件包,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横断面调查老年人5 801名,HUA总患病率19.9%,其中65~74岁年龄组,男性患病率为19.6%,高于女性的16.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54,P<0.05);≥85岁年龄组,女性患病率为33.6%,高于男性的20.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76,P<0.05);不同年龄组HUA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344,P<0.05),随着年龄增长,HUA患病率随之升高(趋势χ~2=39.986,P<0.05)。HUA组总胆固醇、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血肌酐、尿素氮、谷丙转氨酶水平及体重超重或肥胖、高血压患病率均高于尿酸正常组(均P<0.05)。结论上海某社区老年人群HUA患病率较高;老年人HUA与超重或肥胖、高血压、血脂异常、肝功能及肾功能损害关系密切,应针对性开展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分析1997-2009年深圳市成年居民高血压患病情况及主要危险因素时间变化趋势,为制定高血压的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深圳市1997年和2009年两次慢性病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流行病学调查为基础,分析危险因素改变对高血压患病的影响,并对危险因素归因危险度的时间趋势进行分析。结果 1997-2009年,深圳市成年居民高血压标化患病率由13.23%上升至15.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6,P<0.01),相对于1997年,人群45~50岁、60~70岁年龄段患病明显升高。超重和肥胖、血脂异常、高血压家族史、糖尿病、饮酒和吸烟的暴露率分别由30.66%、21.64%、16.84%、4.20%、7.72%和15.42%上升到38.05%、41.12%、36.30%、5.20%、21.40%和16.47%。超重和肥胖、血脂异常、糖尿病、饮酒和吸烟为深圳市居民高血压患病增高的主要危险因素,高血压患病率升高归因于行为危险因素的比例呈上升趋势。结论高血压危险因素效应随时间的变化有升高趋势,血脂异常、超重和肥胖、糖尿病、饮酒和吸烟为高血压升高持续稳定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许昌市魏都区成人慢性病患病情况,探讨吸烟、饮酒等危险因素的流行情况及分析相关危险因素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的影响。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调查了5个办事处10个社区的18岁及以上常住居民3 108人。结果魏都区18岁及以上人群中高血压患病率为27.35%,糖尿病患病率为8.14%,超重和肥胖率分别为35.89%、13.18%;男、女吸烟率分别为47.18%、1.53%。结论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和肥胖严重危害着该区居民健康,吸烟、饮酒、不健康饮食等慢病危险因素水平居高不下,控制慢病危害已成为公共卫生面临的巨大挑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本溪市中心城区的2型糖尿病患者高尿酸血症(HUA)患病情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对常住本溪市中心城区的2 276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检测血尿酸,采集临床资料,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HUA患病率为16.21%.女性患者随年龄的增长HUA患病率呈上升趋势(χ2=18.01,P<0.05),绝经期后妇女HUA患病率为18.60%,高于绝经期前妇女(10.16%),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9.583,P<0.05).高嘌呤饮食、饮酒、有糖尿病家族史、体质指数(BMI)≥24 kg/m2、高血压、血脂异常、伴有冠心病、卒中、糖尿病肾病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2型糖尿病患者HUA患病率高于非上述状况者(P<0.05).HbAIC与HUA呈负相关(r=0.385,P<0.01).结论 高嘌呤饮食、饮酒、有糖尿病家族史、BMI≥24 kg/m2、高血压、血脂异常、伴有并发症是2型糖尿病合并HUA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成年男性血尿酸水平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方法对2010月10日~2011年1月在某院进行体检资料完整者1 234例成年男性进行调查,测量身高、体重、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并检测血尿酸(UA)、空腹血糖(FP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按UA分为高尿酸组(HUA,268例)和正常尿酸组(对照组,n=966例),分析临床资料及与代谢综合征各组分的相关性。结果 (1)高尿酸血症检出率为21.72%。(2)高尿酸组TG、TC、LDL-C、体重指数(BMI)、SBP、DBP指标高于对照组,而HDL-C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直线相关分析结果显示:UA与TG、TC、LDL-C、BMI、SBP、DBP呈正相关,而与HDL-C负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进入回归方程的有TG、BMI、DBP。(4)高尿酸组发生肥胖或超重、高血压、血脂紊乱检出率较正常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尿酸血症与代谢综合征密切相关,应及早防治高尿酸血症及代谢综合征。  相似文献   

12.
郑杰  赵嘉懿  徐浩 《实用预防医学》2020,27(12):1434-1437
目的 调查舟山群岛地区居民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HUA)和痛风的患病率,探讨高尿酸血症的患病危险因素。 方法 对2016年7月—2017年6月于舟山医院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人群进行调查研究。调查了5 745名成年人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患病情况。 结果 HUA患病率23.2%,标化率为20.4%;其中男性为13.0%,女性为38.8%。痛风患病率为1.9%,标化率为2.0%;其中男性为2.7%,女性为0.8%。HUA患者痛风的患病率为1.7%。整体人群血尿酸水平为(341.1±71.4)μmol/L,男性血尿酸水平为(350.0±78.3)μmol/L,女性(327.4±56.5)μmol/L。痛风组患病年龄、血压、血糖、血尿酸、甘油三酯水平均高于正常组(P<0.05),HUA组血糖、血压、血尿酸和胆固醇水平均高于正常组(P<0.05),痛风组和HUA组肌酐清除率均小于正常组(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血压、高胆固醇和肾功能异常是HUA的危险因素。 结论 舟山群岛居民HUA和痛风患病率较高,尤其女性HUA患病率明显高于国内其他地区的调查结果需采取相应措施降低居民HUA和痛风的患病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索出生体重对成年期罹患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患病风险,并研究出生体重与血尿酸的关系。方法 根据中国成年人慢性病与营养监测方案,在天津市河西、南开、红桥、武清、津南、宝坻、蓟州区共计调查1 131名成年人,收集其出生体重、血压等数据,并采集空腹静脉血检测血尿酸、血糖和血脂等。描述调查人群出生体重状况分布,并分析出生体重对其成年期罹患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风险及与血尿酸的关系。结果 天津市调查人群平均出生体重为3.37 kg,男性高于女性;无论是超重/肥胖、高血压还是糖尿病,正常出生体重者成年期患病率最低,经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年龄、性别、吸烟、饮酒后发现,与正常出生体重者相比,低出生体重与成年期罹患糖尿病(OR=2.91,95%CI:1.46~5.76)、血脂异常(OR=1.79,95%CI:1.01~3.19)关联较强,巨大儿与成年期罹患超重/肥胖关联较强(OR=1.47,95%CI:1.08~2.01);不同出生体重的血尿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天津市调查人群低出生体重与其成年期糖尿病、血脂异常患病风险关联较大,巨大儿与其成年期超重/肥胖患病风险关联较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北京某高校教职工血尿酸(UA)水平和高尿酸血症(HUA)检出情况,为预防HUA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4年和2016年在本院进行体检的教职工血尿酸及有关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本校教职工各年龄组2016年血尿酸水平均高于2014年(P<0.05),其中老年组血尿酸水平高于中年组、青年组(P<0.05)。老年组2014年、2016年HUA检出率分别为11.21%、14.08%,中年组分别为7.48%、11.56%,青年组分别为5.35%、9.36%,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血糖、肌酐、血脂等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人HUA患病率较高,但青中年人群HUA患病率增长较快,应加强中青年人群健康教育,尽早进行生活方式干预,降低HUA患病率,有利于多种慢性病的预防和控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的高尿酸血症与血管并发症的相关性。方法对468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尿酸及血管病变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根据血尿酸水平分为高尿酸水平组和正常尿酸水平组.分析两组患者的大血管和微血管病变发生率的差别。结果高尿酸组的体重指数(BMI)、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O)、尿素氮(BUN)、肌酐(Cr)、尿微量自蛋白,以及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肾病合并率均高于尿酸正常组;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于尿酸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血尿酸水平与BMI、BUN、HDL、TG、空腹血糖(FPG)密切相关。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尿酸水平与高血压、冠心病合并率密切相关,与肥胖、脂代谢紊乱、肾功能等危险因素密切相关。预防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不仅要生活方式干预,控制体重、血糖、血压、血脂.还应密切注意尿酸代谢。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 探讨35岁以上人群体质指数(BMI)对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HUA)发病的影响。方
法 以2006年健康体检尿酸正常的811名北京某企业35岁以上在职及离退休职工为基线人群,调查内容包
括年龄、性别、血压、血糖、血脂、尿酸、吸烟史、饮酒史等,并进行4年随访,每年随访体质指数及尿酸,
至2010年有效人群609人,平均年龄(56.52±12.89)岁。结果 BMI基线为低体质量(17例)、正常(292
例)、超重(242例)、肥胖(58例)人群4年内高尿酸血症累积发病人数分别为1例、32例、48例、16例,
发病率分别为5.88%、10.96%、19.83%、27.59%,其发病率随着BMI的增加呈增高趋势(χ
2 =15.181,
犘=0.002);超重、肥胖人群的发病率分别是正常体重人群的1.80 (1.18~2.74)和2.51 (1.42~4.45)倍;
低体质量人群发病率与正常人群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年均处于超重(含肥胖)的195人与均未超重
的274人的累积发病率分别为24.62%、9.49%,前者是后者的2.59 (1.68~4.01) 倍,其中男性为1.97
(1.08~3.58)倍,女性为3.40 (1.71~6.73)倍。经偏回归分析,扣除年龄、性别、吸烟、饮酒、血压、血
糖、血脂的影响,HUA 的发病次数与超重次数以及尿酸均值与BMI均值均呈正相关(犘<0.01)。结论 超
重或肥胖增加了高尿酸血症的发病风险,控制体质量是降低高尿酸血症流行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体质指数;高尿酸血症;发病率;随访研究
中图分类号:R58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6639 (2014)06 0604 04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学龄儿童内脏脂肪面积与尿酸水平的关联,为预防儿童高尿酸血症(HUA)提供依据。 方法 研究对象来自“儿童青少年心血管与骨健康促进项目”于2019年11月—2020年1月进行的随访调查,最终纳入8~18岁儿童青少年10 609人进行分析。内脏脂肪面积(VFA)与各心血管代谢指标间的关联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根据BMI和VFA诊断的肥胖与否将体型划分为4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肥胖类型与HUA的关联,并调整年龄、血压、血糖、血脂等潜在混杂因素。 结果 VFA在生长发育进程中逐渐增加,并存在性别差异。男女童VFA与尿酸水平均呈正相关关系(r=0.399、0.375,P<0.001),BMI评价的非超重、超重、肥胖组HUA患病率依次升高(男童依次为28.9%、43.5%和52.1%,女童依次为6.0%、15.9%和32.4%),VFA评价的肥胖组HUA患病率显著高于非肥胖组(男童:57.5% vs. 33.7%;女童:31.6% vs. 7.7%;P<0.001)。在调整了年龄、血压、血糖、血脂等混杂因素后,男童单纯腹型肥胖组HUA风险较非肥胖组增加1.70倍(OR=2.70, 95%CI: 1.36~5.35),女童混合型肥胖组的HUA风险较非肥胖组增加3.74倍(OR=4.74, 95%CI: 3.77~5.95)。 结论 儿童VFA与血尿酸水平密切相关,在健康体检中加入体成分分析可以早期发现儿童肥胖,对防控儿童HUA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尿酸血症与代谢综合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以2009年在天津市和平区健康指导中心参加体检的21014名企事业职工为调查对象,进行血尿酸、体质指数、血糖、血压、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检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代谢综合征各组分与高尿酸血症的发生关系,应用χ2检验进行患病率的比较,应用方差分析进行均数的比较。结果调查对象中男性组代谢综合征、高尿酸血症、代谢综合征合并高尿酸血症患病率分别为21.7%、16.3%、4.8%;女性组各指标分别为14.3%、9.5%、3.4%,男性组患病率均高于女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人群所患随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中不同诊断项目疾病种类的增加,其血尿酸值随之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537.199,P<0.01),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也出现明显上升趋势(χ2=1022.413,P<0.01)。高尿酸血症组超重(肥胖)、高血糖、高血压、血脂异常患病率分别为65.8%、29.3%、43.8%、55.9%,正常血尿酸组各指标分别为40.2%、19.6%、28.3%、28.4%,高尿酸血症组患病率均高于正常血尿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超重(肥胖)(OR=1.987,95%CI=1.811~2.180)、高血糖(OR=1.116,95%CI=1.011~1.232)、高血压(OR=1.250,95%CI=1.138~1.373)、血脂异常(OR=2.355,95%CI=2.155~2.573)均增加了高尿酸血症的发生风险。结论高尿酸血症与代谢综合征及其各组分具有相关性,及早防治高尿酸血症及代谢综合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徐伟 《应用预防医学》2020,(1):13-16,22
目的了解华中某国企职工高尿酸血症(HUA)的患病率及其与相关生化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18年湖北省电力职工医院职工健康体检数据,检测指标包括尿酸(UA)、肌酐(CRE)、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载脂蛋白AⅠ(Apo-AⅠ)、载脂蛋白B (Apo-B)、空腹血糖(FBG)、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等。采用SPSS 19.0软件分析HUA发生的影响因素,单因素分析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多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有1 948名职工的资料纳入分析,其中男性1 094人(56.16%)、女性854人(43.84%),平均血尿酸水平为(295.61±89.88)μmol/L,HUA患病率为11.34%。男性HUA患病率(16.27%)高于女性(5.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655,P<0.001)。男、女职工HUA患病率均随着年龄增长逐渐上升(P<0.001),且在30~39岁、40~49岁、50~59岁年龄段,男性均明显高于女性(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尿酸组与尿酸正常组在性别及ALT、FBG、CRE、TC、TG、HDL、 LDL、Apo-B等水平上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Apo-B、TG、CRE和ALT高水平为HUA发生的危险因素,OR值(95%CI)分别为19.617 (3.684-60.897)、1.322 (1.088-1.464)、1.057 (1.042-1.071)和1.011 (1.003-1.017)。结论湖北电力职工高尿酸血症患病率较高,其发病与高TG、ApoB、CRE、ALT相关,提示HUA与肝肾功能异常及多种心血管疾病存在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