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眼眶嗜酸性肉芽肿一例张光明,丁正平患儿女,6岁,因左上脸红肿疼痛,在外院以“麦粒肿”治疗1个月无效,于1993年2月10日转入我院。体检未见异常。眼部检查:视力:右眼5.0,左眼4.9。右眼正常。左眼上睑红肿、下垂,眼球向上方运动稍受限,眶上缘外侧触...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性,13岁.因右眼睑肿胀伴眼球突出4年,于2007年1月7日以"右眼眶占位性病变"入院.全身检查未见异常.腰背部附近可见3块咖啡色斑,如蚕豆大小,未见异常隆起.  相似文献   

3.
骨嗜酸性肉芽肿是原发于骨髓腔,以组织细胞及嗜酸性白细胞为主要结构特征的肉芽组织样病变。本病首先由Lichtenstein(1940)报告并命名,继后认为本病与Hand-Schuller-Christian氏病,Letter-er-Siwe氏病三者是临床表现不同而有共同病理基础的网状内皮细胞增生性疾病,共同命名为组织细胞病X。本病临床较为少见,国内仅见个案报告。现将我院1973~1989年间收治并经病理组织学证实的眼眶骨嗜酸性肉芽肿7例,就其临床表现与治疗情况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4.
5.
眼眶嗜酸性肉芽肿是少见的眼眶肿瘤,主要见于儿童,与眼眶血管瘤,眶蜂窝织炎,眼眶血肿和炎性假瘤相鉴别,因可伴有全身其他部位的病变,故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现将我院2002年收治的3例嗜酸性肉芽肿患者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例1,男,年龄22个月。因右眼睑上方肿物10d于2007年9月28日入院。患儿家长10d前发现患儿右眼睑上方有一肿物,呈进行性肿大,曾就诊于当地医院。MRI提示:右眼眶外侧壁肿块,累及右侧泪腺,考虑为横纹肌肉瘤。为明确诊断来我院就诊。患儿既往无外伤史。入院检查:右上眼险外上方可扪及一椭圆形1.5cm×0.5cm的实性肿块,质硬,边界清,无压痛,眼球无明显突出。眼位正,眼球运动自如。因患儿年龄小,  相似文献   

7.
例一:童××,女,7岁,住院号61087。因左眼睑外上方长一肿块,伴疼痛一个半月于1987年9月18日入院。病前有头部外伤史。当时左眼上睑有红肿疼痛,视物模糊。但无全身症状。查体:全身无异常发现。眼科检查:视力均1.0。左上睑中部至眉下外侧眶缘可扪及4×3cm肿块,质软,有压痛。肿块上缘较固定,眶缘不平滑,约有0.5cm骨凹陷。上睑皮肤肿胀,色泽好。睑裂小,眼球无突出或斜视。屈光间质清  相似文献   

8.
患儿 男  9岁 因发现右眼眶外侧皮肤有包块隆起 ,伴疼痛 1个月 ,于 2 0 0 2年 9月 3 0日来我院就诊。患者于入院前1个月发现右眼眶外侧部皮肤疼痛 ,局部有包块隆起 ,压痛 ,无明显红肿 ,无视力下降。在当地医院行CT发现右眼眶泪腺区肿瘤 ,有骨破坏 ,转入我院。既往无其他疾病史 ,无家族史。入院检查 :无尿崩症 ,全身无淋巴结肿大 ,无肝脾肿大。右眼视力 0 9,眼睑无水肿 ,眼眶外例靠颞上方局部硬性隆起 ,压痛明显 ,范围 4cm× 5cm大。眼球突出度 ,右眼12mm ,左眼 12mm ,眶距 90mm。眼位正 ,眼球各方向运动无受限。眼前后节未见异常。左眼…  相似文献   

9.
眼眶嗜酸性肉芽肿的临床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眼眶嗜酸性肉芽肿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情况,进一步提高对眼眶嗜酸性肉芽肿的认识.方法 回顾分析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2005年5月至2009年8月收治的7例(7眼)眼眶嗜酸性肉芽肿,对其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7例中,男4例,女3例;右眼4例,左眼3例.3~9岁6例,10岁以上1例.临床主要表现为上睑或颞侧眶周局部软组织肿胀,发红,可伴眼部疼痛、眼球突出、上睑下垂、局部皮肤麻木感等.眼眶CT显示为眼眶颞上前眶低密度肿物,相邻骨质破环.B超均为中低光团,内回声强弱不均,边界不清.术前定性诊断困难,手术活检或部分切除病变后,激素或小剂量放疗效果好.结论 眼眶嗜酸性肉芽肿多发生于10岁以内小儿,单眼发病,临床主要表现为上睑或颞侧眶周局部软组织肿胀,可伴疼痛,CT显示外上前眶骨质破坏,术前定性诊断困难,手术部分切除后激素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10.
患儿男 ,3岁。左眼球渐突出半年来眼科门诊。追问病史 ,曾经在外院使用抗生素、甾体激素治疗 ,症状有所改善 ,但易复发。 B型超声波检查 :双眼轴均为 19mm,双眼内未见异常。左眼球上方有一 18mm× 10 m m无回声区 ,后壁回声增强。提示 :“左眼眶囊性占位性病变”。取左眼眶上缘下方 ,针对瘤体进行穿刺 ,抽出褐色积液 ,积液检验报告 :“白细胞偶见 ,红细胞未见”。以“左眼眶囊性占位性病变”收治入院。入院检查 :全身体检未发现其他病灶及异常。右眼球正常 ,左眼球突出并向下移位 ,向上运动受限。左眼眶上缘不齐 ,上睑可触及一肿块 ,质软 ,…  相似文献   

11.
患儿××X,男,3岁。因外伤后右睑肿块月余于1997年1月3日入院。入院前月余,玩耍中不慎跌伤右眼,当时伤处轻度肿痛,无皮肤破损,哭闹不剧,饮食、睡眠、大小便无异常。伤后4天肿胀加重,使用抗生素和皮质类固醇治疗无效。来我院就诊。查体:一般情况好,生命征平稳,无皮疹,无淋巴结肿大,心肺腹部无异常。右上睑外侧可触及一2-3cm突起的包块,界清,质中偏硬,有囊样感,位于皮下,活动度差,皮肤呈淡紫色,皮温不高,触痛不明显。穿刺抽吸无血。X光片示:右上眼缘骨破坏。Cf示包块不均质和骨质破坏。探查见:界不清,与皮肤粘连,…  相似文献   

12.
丛××女22岁住院号1228521984年2月18日入院。右眼眶外上部长一肿块、红痛40天。门诊拟诊“泪腺炎”。肌注青霉素,5天后红痛消失,但肿块依然存在。发病后偶而出现复视。既往无外伤史,幼年曾患过流脑,9岁时患过肝炎。家族中无类似病人。患慢性荨麻诊已10余年。体检:发育与营养良好。皮肤未见皮疹或黄色瘤。全身浅表淋巴结不肿大。耳、  相似文献   

13.
患者,女,2岁。因左耳持续性出血4个月于2004年10月27日入院。4个月前患儿无原因出现左耳道出血,曾在我科门诊检查发现左外耳道有肉芽样组织,给予摘除及碘仿纱条压迫,很快复发。入院专科检查见左颞区隆起,压之软。左外耳道深部有一从上壁垂下的红色肿物,质韧易出血,未能窥及鼓膜。颈部淋巴结无肿大,张口未受限,颞骨CT:左侧颞骨大面积骨质破坏,累及左颞颌关节、左骨性外耳道前壁,左颅中窝外壁部分破坏(见图①)。为进一步确诊,于2004年10月29日在基础麻醉下行左颞肌肿物切开取活检术。术中见颞肌饱满隆起,肌层下方可见肿瘤为灰蓝色,质软,似鱼肉样,不易出血,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  2 2岁 因发现右上眼睑肿物 12年入院。 12年前 ,无明显诱因右眼睑皮下出现硬结样肿物 ,不伴疼痛、不红肿 ,皮肤无溃疡 ,视力无下降。因无特殊不适而未用任何治疗。以后肿物进行性肿大 ,并于 8年前双侧下颌、耳后皮下亦发现无痛、进行性肿大的肿物。在当地曾用中草药治疗 ,病情加重 ,且使右眼睑及双下颌皮肤色素沉着呈深褐色。 7年前 ,曾服用强的松半年 ,肿物明显缩小 ,但停药后恢复原状。5年前 ,在当地医院住院治疗时 ,发现除上述部位肿物外 ,左腹股沟皮下亦有类似肿物。取左耳后及左腹股沟肿物活检 ,病理诊断为嗜酸性肉芽肿。用…  相似文献   

15.
嗜伊红细胞肉芽肿多见于10岁以下儿童,好发于颅骨〔1〕。眼眶上缘虽是颅骨的一部分,但发生於此处的成年人的嗜伊红细胞肉芽肿却罕见。现报告如下。患者女24岁因右眼眶上方肿物,触之疼痛2个月,于1989年5月18日入院。入院前2月,患者到外院就医时,曾行肿...  相似文献   

16.
杨××女性6岁山东乳山县人住院号68220。右眼眶部长一肿块月余。1978年10月20日来诊。一个月前发现右眼眶外上方有一肿块。不红不疼。在当地医院按皮肤过敏治疗未见效果,半月后,右眼睑及肿块红肿,疼痛。用青、链霉素肌注一周后,眼睑肿胀消退,肿块仍存,且逐渐长大,转来我院。诊断:眼眶骨囊肿。既往健康,无外伤史。全身检查:未见异常。右眼眶外上方有一包块,约6×5cm,皮肤色泽如常,质软,触之有囊样感,表面光  相似文献   

17.
患者1,男性,36岁。因右耳后无痛性肿块伴瘙痒2年于2004年3月就诊于我科。体格检查见右耳后一约2cm×2cm肿块,表面皮肤色素沉着,肿块质韧,边界不清,无压痛,活动可。血嗜酸粒细胞占18%,绝对计数1.15×10^9/L。拟皮脂腺瘤行肿块切除术,术中见肿块位于腮腺内,腺体组织变硬,肿块下方见一直径约1cm淋巴结,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53岁右耳下肿胀,伴痒约20年。右眼睑肿物5年,1982月3日23日初诊。曾在当地医院取活检,诊断为“嗜酸性细胞增生淋巴肉芽肿”,用抗癌药物治疗未见效,转来我院。双眼视力均为0.5,Jr.3。右眼上下睑肿胀,在上睑外上方可触及3×3.5cm肿物,下睑肿物5×4cm,与皮肤无粘连。眼球向上外突出,可以向上活动,其他方向活动受限。两眼前节及眼底未见异常。眼球突  相似文献   

19.
嗜酸性粒细胞肉芽肿是一种较为少见疾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网状内皮细胞增生症,病变多发生骨髂,少数病例发生在软组织,颌骨为易发部位,眼睑发生为罕见,现将我院收治一例报告如下: 病例介绍患者李××,男性,14岁,学生,住院号842。病史:右眼上睑长一肿物近一年余,不痛,有时发痒自已经常揉擦,右颊部亦有一肿块、同时生长,曾在当地卫生所给抗炎治疗不见好转,继续增大. 体格检查:全身发育良好,营养中等,全身检查未见异常改变. 右眼上睑皮肤微红,(氵弥)漫性肿大,可触及2cm×1.5cm大小肿块,柔软无硬结,边界不清,低头不增大,  相似文献   

20.
Lin JY  Zhao H  Yang ZH 《中华眼科杂志》2011,47(5):427-430
目的 探讨眼眶嗜酸性粒细胞增生性淋巴肉芽肿(Kimura病)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对天津市眼科医院病理科从1976年至2008年间诊断的9例Kimura病患者的临床和病理学特点进行总结,分析CD20、CD79a、CD3、CD45Ro、CD34、Ki67及IgE等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特点.结果 9例中,男性7例,女性2例,发病年龄13~62岁,年龄中位数为25岁;7例为单眼眶内病变,2例为双眼眶内病变.病变均发生在眼眶上方或颞上方,多数病例侵及眶内深部组织,6例累及泪腺,5例累及外直肌.其中1例伴有左侧颌下3个肿大的淋巴结和双侧肘部各1个皮下肿块.临床主要表现为眼睑红肿、眼球突出和眶内肿物,发病时间为6个月~15年.3例患者外周血检查显示嗜酸性粒细胞数量增高(11%-14%).病理学特点为大量分化成熟的淋巴细胞增殖,其间有大小不一的淋巴滤泡、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和增生的毛细血管.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淋巴滤泡内的细胞表达B细胞抗原,滤泡间的淋巴细胞多数表达T细胞抗原.结论 Kimura病是一种很少见的眶内淋巴组织增生病变,伴有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和毛细血管增生,好发于眼眶外上方,容易累及泪腺和外直肌.
Abstract:
Objective To improve the knowledge of the clinicopathologic features of eosinophilic hyperplastic lymphogranuloma (Kimura disease) in the orbit. Methods It was a retrospective case series study. The clinical and pa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 of 9 cases of Kimura disease from the pathology department of Tianjin Eye Hospital were reviewed,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was performed, including for CD20, D79a, CD3, CD45Ro, CD34, Ki67 and IgE. Results In the 9 cases, 7 cases were male, 2 cases were female; the age of onset were from 13 to 62 years, medium age was 25 years; 7 cases were simple, 2 case were bilateral orbit. These lesions occurred in the superior or superotemporal quadrant of the orbit and the majority of cases extended into deep orbital tissues, 6 cases involved the lacrimal gland, 5 case involved the lateral rectus muscle. The clinical features mainly included lid swelling, eye redness, proptosis and palpable mass, and the disease course ranged from 6 months to 15 years. 3 lymph node enlargements in the submandibular regions and 1 subcutaneous nodule on the bilateral elbow were found in one case. The documentation of peripheral-blood eosinophilia (11% - 14%) was found in 3 cases. The pa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Kimura disease were lymphoid tissue hyperplasia with prominent lymphoid follicles, conspicuous eosinophils infiltration and capillary proliferation. Immunohistochemical study in our cases revealed B cells in lymphoid follicles and mostly T cells in the interfollicular regions. Conclusion Kimura disease of orbit is an uncommon lymphoid hyperplasia with prominent eosinophils infiltration and capillary vessels, which commonly occur superotemporal quadrant of the orbit, easy to involve lacrimal gland and lateral rectus muscl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