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病人行高压氧治疗的陪舱护理。[方法]对28例气管切开术后行高压氧治疗的病人进行入舱前、治疗中、出舱后的全程陪舱护理,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防范与处理。[结果]护士陪舱治疗275次,其中2次病人中断治疗从过渡舱转出,其余均顺利完成高压氧治疗。[结论]高压氧治疗能有效促进颅脑疾病病人的恢复,特别是气管切开的病人,通过护士陪舱治疗,保证了治疗的安全性,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白利平  李英辉  王越秀 《全科护理》2012,(18):1660-1661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重症病人高压氧治疗的安全护理。[方法]在危重病人高压氧治疗的陪舱监护中,护士执行标准的操作指引,进舱前进行全面评估和准备,舱内进行严密的观察,出舱后给予精心的护理。[结果]陪护人员和病人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有效地配合了危重症病人的脑复苏进程。[结论]气管切开重症病人高压氧治疗风险大,需要陪舱的护士进行全面的舱前评估,舱内监护和出舱后的精心护理。  相似文献   

3.
韦贵珠  韦孟怀 《全科护理》2011,9(19):1718-1719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高压氧治疗中气管切开病人肺部交叉感染的影响。[方法]将300例气管切开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50例,两组病人均进行高压氧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病人发生舱内交叉感染情况。[结果]观察组舱内交叉感染发生率为25%,对照组为6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高压氧治疗中气管切开病人肺部交叉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高压氧治疗中气管切开病人肺部交叉感染的影响.[方法]将300例气管切开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50例,两组病人均进行高压氧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病人发生舱内交叉感染情况.[结果]观察组舱内交叉感染发生率为25%,对照组为6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高压氧治疗中气管切开病人肺部交叉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齐莉  齐玲 《家庭护士》2009,7(16):1425-1426
[目的]总结气管切开病人行高压氧治疗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气管切开病人行高压氧治疗1 320例次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人2例(2例次)由于在舱内出现病情变化而终止治疗;118例完成高压氧治疗1 318例次,无一例出现并发症.[结论]采取合理的护理可保障气管切开病人安全完成高压氧治疗.  相似文献   

6.
欧阳江英  吴瑜虹 《全科护理》2012,10(12):1087-1088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术后病人护理安全隐患的护理干预方法及效果。[方法]通过对60例气管切开术后病人安全隐患的分析、评估,制订出相应的防范措施,尽可能地消除不安全因素,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结果]找出气管切开术后病人常见安全隐患,从思想上重视,主动实施相应防范措施,无一例气管切开术后病人发生护理安全隐患。[结论]护理干预有助于减少气管切开术后住院病人不安全事件的发生,确保护理工作高效顺利安全地完成。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做好高压舱内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的必要性。方法20例气管切开患者进行高压氧辅助治疗。结果通过对高压氧舱内切开患者的精心护理,其中15例患者有意识逐步清醒的,在他人扶持下能行走,5例患者因出现并发症而终止高压氧治疗。结论做好高压氧舱内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可确保提高高压氧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刘瑾  邓卫玲  周光辉  陆琼妹  吴玉  钟秋生 《护理研究》2012,26(23):2139-2141
[目的]探讨高压氧联合运动想象和舱内运动治疗对脑梗死偏瘫病人神经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将60例脑梗死偏瘫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在高压氧治疗稳压阶段联合运动想象和舱内运动治疗;对照组30例,行常规高压氧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前后MMT肌力分极、Brunnstrom功能分期、改良巴氏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高压氧联合运动想象和舱内运动治疗脑梗死偏瘫,可让病人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下接受治疗,并明显增加疗效,减少后遗症。  相似文献   

9.
董艳  赵玉  唐剑霞 《医学临床研究》2011,28(10):1968-1969
[目的]探讨空气加压舱内氧浓度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高压氧科2011年1~8月进行高压氧治疗病人的有关资料,观察加压氧舱内治疗人数、吸氧方式对舱内氧浓度的影响,分析舱内漏氧的原因.[结果]舱内人数越多或一级连续供氧气管切开的患者越多,越易造成舱内氧浓度的升高.[结论]正规执行高压氧治疗操作规程,可控制舱内氧...  相似文献   

10.
李桂红 《全科护理》2015,(10):919-920
[目的]总结经皮穿刺扩张气管切开术后并发切口出血的护理。[方法]对采用经皮穿刺扩张气管切开术并发术后切口出血的7例病人的护理方法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术后并发切口出血的病人均无窒息及呼吸道梗阻情况发生。[结论]准确、有效的评估病人和正确的护理方法可以减少经皮穿刺扩张气管切开术的并发症,提高原发病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危重病人行气管切开术的术后护理。[方法]对86例危重病人行气管切开术,同时加强一般护理、套管护理、进行无刺激切口护理、规范化吸痰、持续湿化气道等。[结果]86例病人无一例出现高气道反应、痰痂堵塞套管现象;死亡1例,病情好转、顺利拔管85例。[结论]加强危重病人行气管切开术的术后护理,可有效提高抢救存活率、降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陈晓端  黄泽芳 《全科护理》2013,11(15):1358-1359
[目的]探讨预防气管切开术后痰液所致接触性皮炎的护理。[方法]对40例气管切开的病人按入住时间单双日进行分组,给予不同的护理措施。[结果]观察组接触性皮炎发生率为15%,对照组接触性皮炎的发生率为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气管切开术后病人,在治疗过程中必须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压氧舱内作业治疗对脑卒中病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卒中恢复期且符合入组条件的脑卒中病人98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治疗组在高压氧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作业治疗,对照组在高压舱内不进行作业疗法,入舱前与出舱前采用Barthel指数(BI)评定病人日常生活能力,应用改良Rankin量表评价脑卒中病人的神经功能恢复状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前、治疗4周后BI及改良Rankin评分量表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舱内作业治疗在改善脑卒中病人日常生活能力方面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陈秋霞  吴碧昭  陈雪仙 《全科护理》2016,(23):2421-2423
[目的]观察访视护理应用于高压氧治疗病人中的效果。[方法]收集开展访视护理前高压氧治疗病人80例作为对照组,收集实施访视护理后高压氧治疗病人80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在治疗前、治疗期间、疗程结束后给予访视护理,两组分别在高压氧治疗第3天对病人高压氧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对护士工作满意度、治疗依从性、焦虑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病人对高压氧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对护士工作满意度、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焦虑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高压氧治疗病人访视护理,能促进病人掌握高压氧相关知识,减轻焦虑,提高治疗依从性,提高对护士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钟运露  陆晓燕  刘玉云 《全科护理》2011,(20):1797-1798
[目的]探讨时间环节护理在高压氧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进行高压氧治疗的病人2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高压氧治疗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同时抓好预约时、入舱时、升压初始阶段、吸氧初始阶段4个时间环节段护理。比较两组高压氧治疗时最常见并发症和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舒适度、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高压氧治疗最常见并发症以及不良事件的发生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病人的舒适度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时间环节护理,能有效提高高压氧治疗的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16.
王雪晴  贾晓娟  李萍  钟明 《全科护理》2013,(24):2233-2233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鼻咽癌放疗后张口困难高压氧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把舒适护理的方法应用到高压氧治疗的各个过程中。[结果]舒适护理的应用能有效缓解病人在高压氧治疗中的不适,重建信心。[结论]舒适护理对高压氧治疗鼻咽癌放疗后的张口困难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颅内脑出血气管切开术病人气道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2015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88例颅内脑出血气管切开术病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病人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循证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病人血气指标改善情况、并发症发生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干预后血氧饱和度(SaO_2)、动脉血氧分压(PaO_2)、二氧化碳分压(PaCO_2)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病人肺部感染、气管黏膜损伤、气管痰液阻塞、误吸等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低于对照组(P0.05),病人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切开置管时间、I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OS)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循证护理能有效改善颅内脑出血气管切开术病人血氧指标,降低病人围术期并发症及病死率,提高病人预后及治疗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周晓萍  黄锐文  钟燕  邱智敏 《全科护理》2014,(16):1479-1480
[目的]总结特重度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病人行气管切开术后人工气道的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特重度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术后病人的临床资料和建立人工气道后的护理管理措施。[结果]治愈76例,因经济原因自动出院2例,死亡2例,均为院内死亡,主要死亡原因为肺部感染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加强特重度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病人行气管切开术后人工气道的护理有利于预后。  相似文献   

19.
李玉梅  陈少霞  张江平 《全科护理》2013,11(13):1209-1210
[目的]探讨饮食管理在气管切开术后合并肺部感染病人中的应用。[方法]将44例气管切开术后合并肺部感染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2例,对照组常规应用气管切开术后合并肺部感病人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特别注重早期营养饮食管理。观察两组病人发生呛咳、便秘、误吸及减少住院天数的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呛咳、便秘、误吸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减少住院天数情况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营养饮食管理可降低气管切开术后合并肺部感染病人呛咳、误吸、便秘的发生率,减少病人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20.
孙静 《护理研究》2006,20(5):437-438
[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次数与放射性颌骨坏死治疗效果的关系及护理。[方法]对78例放射性颌骨坏死的病人采取0.2MPa进行120min的高压氧治疗,并配合入舱前、治疗中、出舱后三阶段的护理,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总有效率为91.03%,其中治疗<6次病人的有效率为64.29%,治疗6次~病人的有效率为88.89%,治疗>13次以上病人的有效率为1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治疗放射性颌骨坏死效果满意,且治疗次数与疗效有密切关系,治疗期间适宜的护理方法,将减轻病人的压力,树立治疗信心,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