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社区健康教育对农村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治疗率、血压控制率的影响。方法在我区两个自然村筛查抽取100例高血压患者,按所属社区分成教育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教育组进行社区健康教育,对照组只进行传统的卫生宣教。结果2年后教育组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率、服药依从性、治疗率、血压控制率均较健康教育前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对照组入组时与2年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2年后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率、服药依从性、治疗率、血压控制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社区健康教育可提高农村高血压患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服药依从性、治疗率和血压控制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糖尿病(DM)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及其与牙周病的关系。方法检测60例首诊DM患者血清CRP浓度及牙周状态(DM组),并以无糖尿病的社区居民60人作对照(对照组)。结果DM组有牙用病者为88.5%,对照组为25.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叉(P〈0.01);DM组的CRP水平为(8.48±0.78)mg/L,明显高于对照组(4.62±0.72)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M伴牙周病患者的血CRP水平比无牙周病者高,分别为(9.87±0.50)mg/L和(4.52±0.32)mg/L,差异有有统计学意义(P〈0.01);DM患者的茵斑指数、龈沟出血指数、牙周袋探诊深度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DM患者常伴有牙周病,检测血CRP可以预测DM发作或复发,定期口腔健康检查对DM的防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社区干预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将103例伴有不同程度焦虑情绪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52例,对照组51例。两组均接受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干预组患者同时给予社区干预治疗,观察1个月,随访1年。于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评定患者的焦虑状况,比较治疗后及随访期间两组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心绞痛有效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图ST段变化有效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性下降(P〈0.01),但干预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1);干预组住院天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干预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社区干预可减轻或缓解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焦虑等负性情绪,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心血管事件,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医院中专生护士心理健康状况,探讨通过系统心理干预对提高医院中专生护士心理健康水平的意义。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医院241名中专生护士进行心理测试,以此作为心理健康指标,与医院190名大专生护士比较;以心理教育、心理训练、心理咨询等方法对医院中专生护士进行系统的心理干预,并分别做干预前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组间、组内比较。结果:干预前医院中专生护士SCL-90除人际关系和抑郁因子外其余各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医院大专生护士(P〈0.01);干预一年后,观察组SCL-90总分、阳性项目数及各因子分明显下降(P〈0.01),阳性项目均分无显著差异(P〉0.05),除敌对分仍显著高于对照组外(P〈0.05),其余所有指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医院中专生护士心理健康状况较差,系统心理干预对提高医院中专生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的心理障碍及心理和药物的抗抑郁干预效果。方法:采用抑郁状态问卷(DSI)、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117例心衰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按DSI评定,58例伴有抑郁者被随机分被为干预组(30例)及对照组(28例),干预组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心理及药物抗抑郁干预,对照组接受常规抗心衰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按SCL-90调查,伴有抑郁的心衰患者的躯体化、抑郁、焦虑、总分、阳性均分、恐怖、偏执等项较常模显著增加(P〈0.05~〈0.01)。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干预后抑郁评分、症状、住院时间、出院后再次就诊次数显著减少(P〈0.05~〈0.01)。结论:心理因素在心衰的发生、发展及预后中不可忽视,有效的心理及药物抗抑郁治疗能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6.
社区综合防治对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在社区实施综合防治对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及其血压控制效果的影响。方法对120例社区综合防治管理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问卷卷方式调查其生活质量指标,并检测其动态血压指标。比较实施前、后动态血压及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实施社区综合管理前后高血压患者的合理膳食、坚持锻炼、定期检测、遵医用药卫生行为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施社区综合管理前后高血压患者的躯体感觉、认识功能、社会参与能力、生活满足感评分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睡眠状态管理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0例患者高血压的总有效率为87.5%。实施社区综合防治管理后高血压患者的24hSBP、24hDBP、dSBP、dDBP、nSBP、nDBP、SBP load及DBP load均有明显的降低,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社区综合防治管理对高血压患者实施的行为干预。在改善高血压患者行为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提高其血压控制率等方面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蒋美媛 《内科》2013,8(4):358-359,371
目的观察高血压病伴焦虑抑郁症患者在降压药基础上联用黛力新并进行生活心理干预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6例高血压病伴焦虑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在应用降压药基础上加用黛力新并进行生活心理干预,对照组用降压药物治疗及生活心理干预,疗程12周。结果观察组患者血压及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在治疗后均显著下降(P均〈0.01),且优于对照组(P均〈0.01),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变化(P〉0.05)。结论高血压伴焦虑抑郁症患者在应用降压药基础上,联合黛力新与生活心理干预的综合治疗可提高降压效果,明显降低高血压患者焦虑抑郁症状。  相似文献   

8.
高晓琴 《内科》2013,(6):670-671
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干预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将纳入的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两组高血压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全面化和系统化的护理干预措施,包括心理干预、饮食干预、运动干预、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评分、运动依从性评分、生活、饮食依从性评分及生活质量评价总良好率、对护理人员的工作满意率。结果干预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评分、运动依从性评分、生活、饮食依从性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价总良好率达90%,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工作满意率达96.0%,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且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其对护理人员的工作满意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高龄老年高血压患者无痛胃镜检查时生命体征及术中反应,探讨高龄老年高血压患者行无痛胃镜检查的安全性。方法选取北京老年医院接受胃镜检查的≥80岁老年高血压患者100例,分为试验组(无痛胃镜组)50例,对照组(常规胃镜组)50例,比较两组患者胃镜检查时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氧饱和度(SaO,)变化操作时间(麻醉后行胃镜检查时间)及术中反应。结果胃镜检查中试验组患者SBP、DBP、HR和Sa02显著下降(均P〈0.01),术后均可恢复正常,对照组患者SBP、DBP、HR均较前显著升高(均P〈0.01),Sa02显著下降(P〈0.01),检查中试验组Sa02高于对照组Sa0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胃镜操作时间较对照组稍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试验组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舒适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结论高龄老年高血压患者行无痛胃镜检查是安全、舒适的。  相似文献   

10.
饮食指导联合心理干预对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肠易激综合征(IBS)伴抑郁症状患者通过饮食指导联合心理干预治疗能否更好地改善IBS相关症状。方法将临床诊断为IBS患者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总分超过160分,或任一因子分超过2分;抑郁自评量表SDS标准分≥50;焦虑白评量表SAS标准分≥53为伴抑郁症状的患者213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取样本106例,随机分成药物抗抑郁治疗组35例(对照组)、心理干预组(药物抗抑郁治疗基础上加心理干预)35例和联合饮食组(心理干预组治疗基础上加饮食指导)36例,疗程6周。治疗期间记录症状改善情况及心理症状白评量表(SCL-90)、抑郁自评量表评分以及焦虑自评量表,并追踪其疗效。结果联合饮食组在治疗第4周末和第6周末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5.00%和94.44%,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8.57%和62.86%。与心理干预组相比,联合饮食组的总有效率也较高,从心身健康的改善来看,联合饮食组和心理干预组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压力的减轻以及饮食的调整,抑郁情绪明显缓解,患者的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和临床症状评分等变化显著,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结束治疗后第12周随访,联合饮食组的复发率仅有5.56%。结论饮食指导联合心理干预对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起着协同作用,可有效提高IBS伴抑郁症状患者治疗效果并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社区干预策略对农村高血压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农村社区接受高血压规范化管理的132例高血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以及随机数余数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药物降压治疗,干预组再加用社区干预手段,随访8周,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和血压控制率。结果干预组的总有效率、依从性和血压控制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86.36%比70.37%,86.36%比57.41%,39.39%比18.52%,均为P<0.05),高血压治疗依从性与社区干预策略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结论农村高血压控制率明显低于全国水平,社区干预策略能够明显提高农村高血压的治疗依从性和血压控制率。  相似文献   

12.
心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心理状态和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30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常规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12周为1疗程。于人组时、12周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生活质量指数问卷(QL—INDEX)对两组患者进行心理状态和生命质量评定。结果入组时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周末试验组SAS、SD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分别为(34.27±8.62)分比(43.91±7.39)分,(38.67±6.59)分比(44.89±8.59)分](P〈0.01);12周末试验组SAS和SDS评分比人组时均显著降低[分别为(34.27±8.62)分比(45.68±7.92)分,(38.67±6.59)分比(46.81±9.68)分](P〈0.01)。12周末生活质量总指数试验组为(8.88±1.63)分,对照组为(7.94±3.1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有助于改善高血压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社区调查,并实施健康教育,探讨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的影响。方法:对梧州市大塘街道社区居民进行系统抽样和问卷调查,以普查检出的490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常规治疗组(240例)和健康教育组(250例),对健康教育组进行健康教育并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干预后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健康教育组防治知识知晓率[高血压诊断值(49.17%比58.40%),高血压危险因素(30.41%比58.00%),高血压药物治疗(58.75%比79.60%)]和血压控制率(23.33%比60.80%)明显升高,血压[(147.68±13.97)/(89.30±12.43)mmHg 比(143.57±13.53)/(85.73±11.54)mmHg]值明显降低(P<0.05或<0.01)。结论:实施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对高血压的防治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社区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健康教育对社区居民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的影响。方法:在台州市采取分层整群抽样,进行高血压普查.以普查检出的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512人)和健康教育组(478人,以健康教育为干预措施),进行随机对照研究,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健康教育组血压控制率显著高于对照组(x^2=10.10,P〈0.01)、舒张压降低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μ=3.90,P〈0.01)。结论:健康教育对提高高血压患者疗效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心理干预在阵发性房颤转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对前来就诊的阵发性房颤病人进行测试,量表分值18分以上的106例患者被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给予心理干预(地西泮10 mg肌注+多塞平片25 mg,3次/d口服+心理疏导)+胺碘酮(负荷量+维持量)静脉泵入;对照组胺碘酮(负荷量+维持量)静脉泵入。分析比较两组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P0.05)。治疗组复发率(7.2%)较对照组(20.0%)显著减少(P0.01)。结论:心理干预显著提高阵发性房颤病人的疗效,并减少其复发。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综合心理干预对老年腹膜透析患者焦虑、抑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52例老年腹膜透析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接受为期12 w的综合心理干预;对照组仅接受腹膜透析专科护理.结果 干预后,试验组的焦虑得分在第12 w[(35.80±7.31)vs (49.48 ±6.74),P<0.01]、第24 w[(39.56±6.87) vs (49.48±6.74),P<0.01];抑郁得分在第12w[(17.52±5.12)vs(22.12±6.46),P<0.01]、第24w[(18.92±5.54)vs(22.12±6.46),P<0.01]降低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生活质量之情感状态得分在第12w[(69.60±15.43) vs (64.00±17.44),P<0.01]、第24w[(69.20±15.43) vs (64.00±17.44),P<0.01];肾病负担得分在第12w[(27.48±10.85)vs(19.00±9.11),P<0.01]、第24w[(24.23±8.74)vs(19.00±9.11),P<0.01];睡眠得分在第12w[(57.20±13.58) vs (49.00± 18.48),P<0.01]、第24 w[(55.90±13.63) vs (49.00±18.48),P<0.01]提高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心理咨询师参与指导的综合心理干预是一种有效的干预方式,能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风湿性心脏病(风心病)换瓣术后患者精神状态的影响。方法:60例风心病换瓣术后患者按数字表法被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心理干预组各30例。心理干预组除常规护理干预外另进行心理干预。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分别于术前1d和术后1周对两组患者进行心理状态评价。结果:两组心理干预开始前 SCL-90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手术1周后,与常规护理组比较,心理干预组 SCL-90量表中躯体化[(1.31±0.47)分比(0.55±0.68)分]、强迫症状[(2.11±0.35)分比(0.78±0.35)分]、人际关系敏感[(1.57±0.53)分比(1.22±0.46)分]、抑郁[(1.63±0.29)分比(1.00±0.41)分]、焦虑[(0.98±0.17)分比(0.76±0.13)分]、敌对[(1.11±0.31)分比(0.80±0.37)分]和恐怖[(1.39±0.26)分比(0.53±0.19)分]分值均显著下降(P<0.01或P<0.05)。结论:心理干预能够减轻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心肌代谢类药物曲美他嗪对高血压病患者心脏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随机表法将267例高血压病患者随即分为对照组(105例)和干预组(162例)。对照组常规抗高血压治疗,干预组在常规抗高血压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20mg,3次/d)=观察血压、6min步行距离变化;做超声心动图检测,得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血流频谱E/A比值;观察新发冠心病、合并冠心病患者急性冠脉事件的发生风险。结果干预治疗2年后,①两组间血压水平均明显下降(P〈0.0001);②干预组LVMI、二尖瓣血流频谱E/A比值均显著改善(P〈0.0001),LVEF亦显著改善(P〈0.05),对照组LVMI、二尖瓣血流频谱E/A比值、LVEF均无显著改善(P〉0.05);③十预组6min步行距离显著增加(P〈0.0001),对照组显著下降(P〈0.0001);④干预组2例(1.23%)、对照组为5例(4.76%)新发冠心病,RR=0.26(P〉0.05);⑤干预组7例(4.23%)、对照组13例(12.38%)发生急性冠脉事件,RR=0.35(P〈0.025)。结论高血压病患者仅常规抗高血压治疗对心脏结构和功能的保护作用极为有限。在有效抗高血压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心肌代谢药物曲美他嗪,可使其心脏结构和功能均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伴焦虑、抑郁症状的冠心病患者实施心理干预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120例伴焦虑、抑郁症状的冠心病住院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心理干预组、综合干预组各40例.三组患者均给予冠心病常规治疗.心理干预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既定方案的心理干预;综合干预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另给予既定方案的心理干预及抗抑郁药物(黛力新片)治疗.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分别在患者入院时及干预4周后进行调查,评价其心理疗效,通过患者症状及心电图变化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 干预前,三组一般情况及SAS和SD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干预4周后,心理干预组和综合干预组患者的SAD和SDS评分差值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均<0.01);综合干预组差值升高更明显(P<0.01);综合干预组和心理干预组的临床疗效均优于对照组(x2=26.911,P<0.01x2=7.500,P<0.0167),综合干预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心理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538,P<0.0167).结论 对伴焦虑、抑郁症状的冠心病患者在常规内科治疗基础上实施心理干预能有效改善其心身症状,提高临床疗效;且在心理干预基础上加服抗抑郁药物可进一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降压药物联合抗焦虑抑郁药物帕罗西汀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焦虑抑郁患者的疗效.方法:68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焦虑抑郁患者随机均分为常规治疗组(常规降压药物合并心理干预治疗)和帕罗西汀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帕罗西汀治疗),比较治疗前后血压、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情况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帕罗西汀组临床降压疗效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91.2%比70.6%,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压显著降低(P<0.05),且帕罗西汀组较常规治疗组血压[(133.1±37.1/82.7±17.1)mmHg比(137.9±24.4/85.4±23.8) mmHg]显著降低(P<0.05);与常规治疗组比较,治疗后帕罗西汀组HAMA[(13.1±7.7)分比(10.9±8.5)分]、HAMD[(13.5±5.5)分比(9.9±3.8)分]评分明显降低(P<0.05).结论:降压药物联合抗焦虑抑郁药物帕罗西汀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焦虑抑郁患者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