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评估危重病人早期肠内营养误吸并发症的危险因素,降低误吸的发生率。[方法]运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FMEA)风险管理方法,分析危重病人早期肠内营养误吸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制订针对性的预防措施,进行流程改进及制订肠内营养的管理流程。[结果]实施后误吸发生例数减少。[结论]HMFMEA风险管理方法在预防危重病人早期肠内营养误吸并发症的风险评价和风险事前预防具有良好效果,可减少危重病人早期肠内营养误吸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液不同加温方式对脑卒中病人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12月—2017年2月收治40例脑卒中鼻饲肠内营养病人设为对照组,2017年3月—2017年5月收治40例脑卒中鼻饲肠内营养病人设为观察组,观察两组病人肠内营养期间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及加温时间。[结果]对照组病人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37.5%)显著高于观察组(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加温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使用恒温调奶器加温减少脑卒中病人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的发生,降低护理工作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应用改良鼻饲法,减少危重病人肠内营养并发症,有效提高肠内营养的安全。[方法]将128例需要长期进行鼻饲肠内营养的病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4例,对照组按常规方法采用注射器经鼻胃管进行鼻饲,观察组采用改良鼻饲法,比较两组肠内营养效果。[结果]肠内营养后两组血清前清蛋白、淋巴细胞绝对值、皮下脂肪丰满度、舒适度增加、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鼻饲法操作简便,能减少肠内营养液污染和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危重病人肠内营养的安全性,缩短住院天数,促进病人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标准化肠内营养实施对神经外科重症病人的效果影响。[方法]将40例脑外伤和脑出血重症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观察组病人运用标准化肠内营养实施方案,对照组病人运用标准化方案,观察两组病人的营养情况、并发症及住院时间。[结果]肠内营养实施前两组营养状态评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肠内营养实施后第14天两组血糖、C反应蛋白、总胆固醇及血清总蛋白均有所降低;肠内营养后第14天两组糖化血红蛋白和淋巴细胞计数增加;观察组肺部感染、胃潴留所占比例以及病死率分别为35%、25%和10%,明显少于对照组的55%、50%和25%;观察组病人住ICU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出现腹胀、腹泻、应激性溃疡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标准化肠内营养可减少病人胃肠道并发症,改善病人营养状况,缩短病人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经三腔喂养管进行肠内营养支持在重症胰腺炎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重症胰腺炎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予常规的营养治疗,观察组给予早期的肠内营养治疗,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后免疫功能、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APACHEⅡ)评分、CT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病人治疗后IgA、IgG高于对照组,APACHEⅡ评分和CT评分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肛门排气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时间、尿淀粉酶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经三腔喂养管进行肠内营养有利于重症胰腺炎病人免疫功能的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致昏迷病人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措施。[方法]对60例颅脑损伤病人早期实施肠内营养支持,实施后加强观察,重点是营养过程中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结果]病人营养状况明显改善,并发症明显减少。[结论]对颅脑损伤病人早期给予肠内营养支持,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病人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持续与间断肠内营养支持方式对颅脑损伤病人肠内营养耐受性及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2017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92例颅脑损伤病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持续匀速肠内支持方式,观察组采用间断肠内支持方式。比较两组病人肠内营养耐受性及营养状况。[结果]观察组病人腹胀、呕吐、胃潴留、胃出血等营养不耐受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7d营养达标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肠内营养支持第7天胃液pH值、胃液残留量低于对照组,胃泌素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拔除胃管时间、经口进食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间断肠内营养支持方式能有效提高颅脑损伤病人肠内营养耐受性,改善病人胃肠功能及营养状况,促进病人预后。  相似文献   

8.
李宣兰  晁永梅 《护理研究》2004,18(13):1160-1161
[目的 ]减少重型颅脑外伤病人因胃肠功能紊乱导致胃潴留引起腹胀的发生。 [方法 ]将 2 40例实施肠内营养的病人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研究组在实行肠内营养的同时加服多潘立酮混悬液 ,对照组仅实施肠内营养 ,观察两组病人腹泻情况。 [结果 ]研究组腹胀症状明显改善 (P <0 .0 0 5 )。 [结论 ]重型颅脑外伤病人进行肠内营养时 ,配合多潘立酮混悬液能促进胃肠功能恢复 ,减轻腹胀  相似文献   

9.
罗容莲  傅华容 《全科护理》2014,12(8):694-695
[目的]探讨不同营养支持方式对全胃切除术后病人康复的影响。[方法]将70例胃癌行全胃切除术病人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和肠外营养支持组各35例,肠内营养组在术后24h、病人生命体征稳定后行肠内喂养,肠外营养组术后在肠蠕动恢复前禁饮食,由中心静脉输入营养物质,待肠蠕动恢复、肛门排气后停止胃肠减压,先进少量流质饮食,逐渐过渡到半流质饮食,比较两组病人肠道功能恢复时间。[结果]肠内营养组病人肠道功能恢复快,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恢复时间及饮食恢复时间均早于肠外营养组(P0.01)。[结论]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能促进病人肠道功能恢复,改善病人的机体状况,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田艳萍  孔香兰  马英 《护理研究》2010,24(6):1549-1550
[目的]探讨食管癌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N)的效果和护理方法。[方法]将40例食管癌术后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术后第1天即开始给予肠内营养,对照组按常规给予静脉营养补充,待排气后再给予肠内营养,观察两组病人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营养指标等。[结果]观察组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术后营养指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食管癌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能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促进伤口组织的修复,缩短住院时间,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用十二指肠营养管进行早期肠内营养的护理。[方法]将80例行食管次全切、食管胃机械吻合术的病人分为肠内营养(EN)组46例及肠外营养(PN)组34例,观察两组病人术后胃肠功能恢复、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营养情况。同时探讨46例食管贲门癌术后肠内营养的护理。[结果]EN组术后肛门排气及排便时间早于PN组、住院时间短于PN组(P0.05);术后第8天,两组病人血清白蛋白、白蛋白、总蛋白较术前均有显著提高(P0.05),且EN组较PN组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是一种操作方便、经济、安全的营养补充方式,较肠外营养更有优势。使用时应注意营养液流入的速度与温度,加强护理管理措施,可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精准肝切除术围术期口服肠内营养制剂,探讨肠内营养对病人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将54例接受精准肝切除术的病人随机分为营养组和对照组,营养组在术后早期经口进食肠内营养液,对照组未口服肠内营养液,比较两组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肝功能恢复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术后肝功能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营养组肠功能恢复加快、术后住院时间缩短(P〈0.05)。[结论]精准肝切除术后早期经口肠内营养能促进病人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预防性肠内营养护理对预防重症病人肠内营养性腹泻的效果。[方法]纳入接受肠内营养治疗的病人208例为研究对象,以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0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肠内营养护理,观察组实施预防性肠内营养护理。对比两组病人的腹泻情况、会阴皮肤评估情况以及营养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的会阴评估工具评分与腹泻发生率(5.48分±1.33分,1.92%)均优于对照组(7.52分±1.64分,9.62%)(P0.05);观察组病人的血清学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防性肠内营养护理可降低ICU病人肠内营养治疗期间的腹泻发生率并优化病人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4.
陈翠霞 《全科护理》2012,10(33):3081-3082
[目的]探讨老年病人肠内营养的护理,降低肠内营养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对82例老年病人进行肠内营养的旱期护理干预,包括建立科学的肠内营养护理观念、肠内营养治疗的管理、并发症的观察与预防。[结果]通过对老年病人肠内营养的护理干预,82例老年病人肠内营养的并发症发生率降低。[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老年病人肠内营养发生胃潴留、腹胀、腹泻、反流误吸所致的相关性肺炎、营养素电解质代谢紊乱、鼻饲管道堵塞及计划外拔管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泵在重度颅脑损伤昏迷病人肠内营养液输注中的应用。[方法]将105例重度颅脑损伤后昏迷的病人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55例采用肠内营养泵匀速输注肠内营养液,对照组50例采用常规的胃管鼻饲。观察两组病人胃肠道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血糖、血浆白蛋白水平。[结果]观察组病人死亡3例,改静脉营养治疗2例,对照组死亡4例,改静脉营养治疗8例;观察组病人胃肠道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血糖低于对照组,血浆白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重度颅脑损伤昏迷病人肠内营养液输注中应用肠内营养泵,可减少肠道并发症,促进病人的血糖和血浆白蛋白水平稳定。  相似文献   

16.
桂韵  滕丽 《全科护理》2012,10(28):2617-2618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输液泵及输液增温器在胃癌根治术后病人中的应用。[方法]将120例胃癌根治术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均行肠内营养,观察组采用肠内营养输液泵及输液增温器,对照组不使用输液泵及增温器。观察两组病人术前和术后第7天血清白蛋白的水平以及术后肠内营养时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人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术后第7天血清白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胃癌根治术病人术后应用肠内营养输液泵及输液增温器,可减少病人并发症的发生、改善病人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鼻肠营养管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和护理方法。[方法]术中经胃肠吻合口将营养管置入输出襻空肠,术后经鼻肠管进行肠内营养。[结果]肠内营养组肠蠕动恢复早于对照组,术后营养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鼻肠营养管用于术后肠内营养能提高病人的营养水平,促进肠蠕动的恢复,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严重烧伤病人肠内营养治疗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往研究证明,烧伤病人尤其是严重烧伤病人,能量和蛋白质的消耗大大超过其他任何的创伤和疾病。烧伤后的高代谢反应使代谢率显著增高,形成负氮平衡[1]。这种反应从烧伤后的休克期开始,一直持续到大部分创面覆盖,甚至完全愈合为止。在此期间,病人若无足够的营养补充即可出现严重的营养不良,从而危及病人的生命。因此,营养补充是治疗成功与否的决定性因素之一,肠内营养治疗又是营养补充的重要手段之一[2]。近4年来,对严重烧伤病人采用了肠内营养治疗,减少了病人创面愈合的时间,严重营养不良的病人明显减少,肠内营养给护理上增添了工作量,但却…  相似文献   

19.
黄琳 《全科护理》2016,(34):3617-3618
[目的]探讨鼻空肠管在食管癌病人术后营养支持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5月收治的30例采用鼻空肠管进行术后肠内营养的食管癌病人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收治的30例采用鼻胃管进行肠内营养的食管癌病人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营养支持的耐受性、营养情况、营养期间体质量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病人肠内营养的耐受性高于对照组,营养后7 d的白蛋白、前白蛋白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营养第7天时体重下降小于对照组,吸入性肺炎、胃潴留、呕吐等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空肠管能够提高食管癌术后肠内营养的耐受性和营养效果,减少病人的体重丧失,而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20.
韩强  张莉丽  李学平 《全科护理》2012,(16):1485-1486
[目的]总结全胃切除术后病人早期肠内营养的护理。[方法]对48例全胃切除术后病人行早期肠内营养,同时加强心理护理、营养管的护理、营养液输注的护理、病情观察、局部护理等。[结果]2例病人改为静脉营养,46例病人成功实施肠内营养,术后切口愈合良好,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痊愈出院。[结论]全胃切除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是术后营养支持的有效途径,正确的护理方法是实施肠内营养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