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比较0.25%罗比卡因和0.25%布比卡因在小儿骶管阻滞中麻醉效果和作用时间,探讨其在小儿麻醉的可行性。方法 60例2~6岁腹股沟斜疝择期手术的幼儿,随机分为R组和B组,每组30例。所有患儿进手术室后均行骶管穿刺,R组局麻药采用0.25%罗比卡因1mL·kg~(-1),B组用0.25%布比卡因1mL·kg~(-1)。结果 术中两组间心率、血压无显著性差异,但心率较基础值有轻微增加。R组和B组镇痛持续时间分别为352±52min和352±72min(P>0.05),但从术后2h开始,运动阻滞程度R组明显小于B组(P<0.05),术后4h在B组仍有轻度运动阻滞。结论 在小儿骶管阻滞,0.25%罗比卡因和0.25%布比卡因1mL·kg~(-1)均有良好的镇痛效果和较长的镇痛时间,但0.25%罗比卡因更适用于小儿骶管阻滞。  相似文献   

2.
0.25%左旋布比卡因在小儿骶管阻滞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0.25%左旋布比卡因在小儿麻醉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观察1岁~8岁患儿40例,分别行会阴部及下肢手术,采用氯胺酮基础麻醉加骶管阻滞,A组20例,0.25%左旋布比卡因;B组20例,0.25%布比卡因。用量均为0.8mg/kg。结果所有病例麻醉效果均满意,两者术中HR、BP、SpO2,骶管阻滞起效时间,术后镇痛时间,手术时间清醒时间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0.25%左旋布比卡因用于小儿骶管阻滞是安全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0.25%左旋布比卡因在小儿麻醉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观察1岁-8岁患儿40例,分别行会阴部及下肢手术,采用氯胺酮基础麻醉加骶管阻滞,A组20例,0.25%左旋布比卡因;B组20例,0.25%布比卡因。用量均为0.8mg/kg。结果 所有病例麻醉效果均满意,两者术中HR、BP、SpO2,骶管阻滞起效时间,术后镇痛时间,手术时间清醒时间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 0.25%左旋布比卡因用于小儿骶管阻滞是安全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罗比卡因是一种新的、纯S-对映体的长效酰胺类局部麻醉药,以其具有对心脏、神经毒性小,感觉一运动阻滞分离现象等优点而日益广泛地用于成人椎管内麻醉,术后镇痛和外周神经阻滞。骶管阻滞是小儿外科手术常用的麻醉方法,以往我们常用利多卡因或布比卡因行骶管阻滞,虽然麻醉效果较好,但布比卡因的心脏、神经毒性较大及较长时间的下肢运动麻痹给忠儿带来痛苦及恐惧感,使麻醉医师经常面临选抒。罗比卡因所特有的优点使其非常适合小儿骶管阻滞,本文将探讨罗比卡因在小儿单次骶管阻滞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0.8%利多卡因加0.25%罗比卡因合剂用于小儿骶管麻醉的临床效果,并与0.8%利多卡因加0.2%布匹卡因合剂进行对照观察。方法选择60例男性小儿骶管麻醉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60例患儿随机分成罗比卡因——利多卡因组(A组)和布匹卡因——利多卡因组(B组)各30例。结果两组患儿麻醉镇痛均完善,但A组患儿的麻醉阻滞完善时间明显短于B组,而麻醉维持时间长于B组p〈0.01;A组患儿术后第一次排尿时间明显短于B组P〈0.01(t=24.305)。结论小儿骶管阻滞适宜于小儿下腹部及会阴部手术,局麻药以0.8%利多卡因加0.25%罗比卡因较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的左旋布比卡因在小儿骶管阻滞的镇痛效果及其临床应用。方法观察1~8岁患儿80例,在骶管阻滞下行泌尿外科会阴部手术,随机分成4组,A组(0.15%左旋布比卡因);B组(0.20%左旋布比卡因);C组(0.25%左旋布比卡因);D组(0.30%左旋布比卡因),每组20例。所有患儿皮下注射东莨菪碱0.01mg/kg,常规监测血压(BP)、心率(HR)、呼吸(R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静注氯胺酮2mg/kg诱导入睡后,行单次骶管阻滞,每组给予相应浓度的左旋布比卡因1ml/kg。麻醉维持期间4组均保留自主呼吸,麻醉效果欠佳者辅用氯胺酮。记录每组术中平均动脉压(MAP)、HR、RR、SpO2,记录手术时间和麻醉时间。每组氯胺酮用量,进行运动力量和反射评分(MPRS);疼痛/不适评分(PDS)。结果术中辅助氯胺酮用量:A组>B组>C组>D组(P<0.05),PDS评分:A组>B组,C组>D组。结论 0.25%的左旋布比卡因既达到了较好的镇痛效应,又可使左旋布比卡因的不良反应最少,是用于小儿骶管阻滞的最佳有效浓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罗比卡因用于骶管内麻醉的效果。方法将150例择期行肛肠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三组,Ⅰ组为0.5%罗比卡因组,Ⅱ组为0.375%罗比卡因组,Ⅲ组为0.25%罗比卡因组,各组罗比卡因用量均为20 ml。结果Ⅰ组麻醉起效时间快于Ⅱ、Ⅲ组(P<0.05),麻醉持续时间三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VAS评分,Ⅰ、Ⅱ组相当,均少于Ⅲ组(P<0.05),Ⅱ、Ⅲ组Bromage评分优于Ⅰ组(P<0.05)。三组耳鸣耳聋、低血压、恶心呕吐等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Ⅰ组排尿困难率高于Ⅱ、Ⅲ组。结论0.375%罗比卡因用于骶管内麻醉镇痛效果好,无明显副作用,对运动神经阻滞作用弱,是骶管内麻醉理想的最佳剂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布比卡因骶管阻滞致高敏反应一例报告百色市人民医院陆明英,庞振荣布比卡因(Bupivaine)是国内生产的长效局部麻醉剂:我院应用布比卡因于硬膜外、臂丛、颈丛、骶管等阻滞762例,发生高敏反应1例现报告如下。患者许某某,女,28岁,己婚,务农。生育一男...  相似文献   

9.
林洁玲  许雪梅 《河北医学》2006,12(6):492-493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小儿骶管阻滞复合异丙酚静注在小儿下腹部手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择择期斜疝修补术或睾丸固定术的患儿50例,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A组)和对照组(B组)。A组用0.25%罗哌卡因0.7m1/kg骶管阻滞复合异丙酚2~4mg/kg.h静脉麻醉。B组以0.1%氯胺酮复合异丙酚2~4mg/kg.h静脉麻醉。记录两组患儿在麻醉前、术中探查时、术毕5m in的MAP、HR、的变化,术后并发症恶心呕吐、呼吸抑制、苏醒后烦躁哭闹的发生率和术毕苏醒时间。结果:B组在术中探查时的MAP、HR明显高于A组(P<0.05),术中探查时、术毕5m in的低于A组(P<0.05),差异有显著性,且恶心呕吐、呼吸抑制、苏醒后烦躁哭闹的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P<0.01),术毕苏醒时间明显比A组延长(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罗哌卡因骶管阻滞复合异丙酚麻醉用于小儿下腹部手术是一种镇痛完善、血流动力学稳定、苏醒快、术后并发症少的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0.2%罗比卡因行CSEA用于老年下肢手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择期下肢手术老年病人9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罗比卡因组(R组)50例,腰麻用药0.2%罗比卡因8~10mg,硬膜外用药0.2%罗比卡因;布比卡因组(B组)40例,腰麻用药0.5%布比卡因8~10mg,硬膜外用药0.375%布比卡因与1%利多卡因的混合液。术中连续监测NIBP、HR、ECG和SpO2,以Bromage评分评定运动阻滞程度并记录。结果两组麻醉效果均能满足手术要求,R组Bromage评分明显低于B组(P〈0.01)。R组血流动力学较B组平稳。结论0.2%罗比卡因行CSEA用于老年患者是有效、安全的,其循环、呼吸稳定,未见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对比不同浓度罗哌卡因成人骶管阻滞的效果及其对机体循环功能和术后恢复的影响来评价罗哌卡因骶管阻滞的最佳浓度.方法 90例ASA Ⅰ~Ⅱ择期肛肠手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n=30).患者入室后开放静脉,连续监测血压(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俯卧位行改良骶管阻滞,采用1%盐酸利多卡因5ml作为试验剂量,3min后无不良反应.分别给予0.375%、0.5%、0.75%罗哌卡因各20rnl.记录麻醉效果(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最高平面、持续时间及运动神经阻滞程度),对循环功能的影响(Bp、HR、SpO2变化),不良反应及麻醉满意度.术后进行随访.结果 0.375%组麻醉起效时间[(9.5±4.5)min]显著长于0.5%组和0.75%组[(8.0±3.0)min,(6.0±2.3)min],而维持时间[(5.0±2.1)min]较0.5%组和0.75%组[(7.0±2.3)min,(8.9±3.21min]短,且麻醉效果差.0.75%组起效时间短且维持时间长,但术后运动阻滞程度重、尿潴留发生率较高.结论 0.5%的罗哌卡因应用于成人骶管阻滞起效快、作用维持时间长.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比较 0 .2 5 %罗匹卡因和 0 .2 5 %布匹卡因分别用于颈丛神经阻滞的起效时间和镇痛效果。方法 ::全组 30例 ,ASAⅠ~Ⅱ级 ,随机分为两组 ,每组 15例。观察其各组神经阻滞效时间 ,术中需局麻药浸润例数 ,对病人术中舒适度和术后 1,2和 3h进行VAS疼痛评分。结果 :两组病人颈丛神经阻滞起效时间 ,辅用局麻药浸润例数和舒适度评分均相似 ,P >0 .0 5。布匹卡因组术后 2和 3hVAS评分较低 (P <0 .0 5 )。结论 :罗匹卡因用于颈丛神经阻滞时不比布匹卡因作用占优势。  相似文献   

13.
罗哌因与布比卡因用于蛛网膜下腔阻滞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0.75%罗哌卡因与0.75%布比卡因在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用于下腹部手术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珐:择期行下腹部手术及下肢手术患者40例。20~60岁,ASA1~2级。随机分成两组:Rop组局麻药为0.75%罗哌卡因2mL(15mg)+无菌注射用水1mL;Bup组局麻药为0.75%布比卡因2mL(15mg)+无菌注射用水1mL,配成等比重溶液。于L3-4椎间隙穿刺,注入3mL局麻药。术中麻醉效果不佳时经硬膜外腔导管补充2%利多卡因维持麻醉效果。观察两组在感觉阻滞、运动阻滞、恢复时间上的异同,并观察围术期的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最高阻滞平面及时间相似(P〉0.05),Rop组感觉及运动阻滞起效慢且维持时间较Bup组短(P〈0.05),下肢运动阻滞程度Rop组显著低于Bup组(P〈0.01),运动恢复时间Rop组短于Bup组(P〈0.05)。术中主要的不良反应为低血压,临床对症处理效果佳。结论:0.75%罗哌卡因用于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是安全、有效的,术后运动恢复快。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小剂量罗哌卡因骶管麻醉在PPH手术中的可行性与优越性。方法:采用0.75%罗哌卡因10ml做骶管麻醉,观察麻醉效果、麻醉起效时间、麻醉维持时间、术中与术后并发症问题。结果:用小剂量罗哌卡因作骶管麻醉,麻醉效果较好,起效时间较快,并发症较少,但是未能消除手术中存在的直肠牵拉反应。结论:小剂量罗哌卡因骶麻用于PPH手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梁秀萍  刘茂东  彭为平  王仁儒 《吉林医学》2012,33(13):2725-2727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复合不同剂量舒芬太尼骶管阻滞对肛肠手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选择ASAⅠ~Ⅱ级肛肠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C组),舒芬太尼1组(S1组),舒芬太尼2组(S2组),所有患者骶管穿刺成功后,给予试验剂量2%利多卡因3 ml,观察无并发症后,C组给予0.5%罗哌卡因20 ml,S1组给予0.5%罗哌卡因20 ml加5μg舒芬太尼,S2组给予0.5%罗哌卡因20 ml加10μg舒芬太尼。观察术后2、4、8、12、24 h各时点VAS评分,VAS评分≥3分,给予杜冷丁1mg/kg肌内注射,必要时重复给药;记录术后恶心、呕吐、瘙痒、尿储留例数及使用杜冷丁例数。结果:在第2、4、8、12 h时点VAS评分S1、S2组均低于C组(P<0.05),在第4、8小时VAS评分S2组低于S1组(P<0.05),C组使用杜冷丁例数多于其他两组(P<0.05),S2组尿储留和瘙痒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0.5%罗哌卡因复合5μg舒芬太尼骶管阻滞用于肛肠手术,能达到舒适有效的术后镇痛,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吕萍 《中国医药导报》2011,8(32):74-75,78
目的:通过对比不同浓度甲磺酸罗哌卡因成人骶管阻滞的效果,探讨其最佳浓度。方法:选择ASAⅠ~Ⅱ级肛肠手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A、B、C组,每组各30例,均注入1%盐酸利多卡因5ml作为试验量局麻药,3rain后患者若无局麻药中毒和全脊麻症状,则分别骶管内给予0.298%(A组)、0.447%(B组)、0.596%(C组)浓度甲磺酸罗哌卡因各15ml。记录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最高阻滞平面、阻滞持续时间、循环系统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全部患者麻醉平面均固定于T10以下,A组麻醉起效时间[(11.2±4.6)min]明显长于B组和C组[(7.4±3.2)、(6.7±3.3)min],而麻醉维持时间[(2.1±0.4)hi明显少于B组和C组[(4.0±2.1)、(4.8±1.9)h],且麻醉效果差于B组和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和C组麻醉效果良好,麻醉起效时间和维持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1例患者出现术后恶心呕吐(PONV),B组1例、C组3例患者术后出现尿潴留。结论:0.447%浓度甲磺酸罗哌卡因是应用于成人骶管阻滞的理想浓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改良骶管阻滞的麻醉效果。方法 3681例行改良骶管阻滞的患者,俯卧或侧卧位下用带7号针头的5ml注射器穿刺,突破骶尾韧带,回抽无血液无脑脊液,注药阻力小,患者局部或放射状酸麻胀感,皮下无气肿即可判断为穿刺成功,一次性注入1%利多卡因15~20ml及0.375%~0.5%罗哌卡因5~10ml,总量约25ml,记录麻醉平面、麻醉效果分级等,常规监测血压(BP)、脉搏(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RR)、心电图(ECG)等,咪达唑仑镇静至RamsayⅢ~Ⅳ级。结果麻醉效果达Ⅰ级者2869例(77.94%)、Ⅱ级者597例(16.22%),共3466例,总成功率为94.16%;轻度局麻药毒性反应反应176例(4.78%)。结论改良骶管阻滞麻醉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少,可作为肛肠手术的首选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8.
0.75%罗哌卡因与0.75%布比卡因行硬膜外阻滞麻醉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根殷 《四川医学》2002,23(12):1249-1250
目的 比较 0 .75 %罗哌卡因与 0 .75 %布比卡因行硬膜外阻滞的临床效果 ,为罗哌卡因临床应用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选择行择期下肢手术病人 40例 (ASAⅠ~Ⅱ级 ) ,随机分成二组 ,Ⅰ组 :0 .75 %罗哌卡因 ( 2 0例 ) ;Ⅱ组 :0 .75 %布比卡因 ( 2 0例 )。取L2~ 3穿刺点行硬膜外穿刺 ,向头端置管 3~ 4cm ,注入首次剂量罗哌卡因或布比卡因 10~ 15ml,总量不超过 2 0ml。分别观察感觉阻滞范围及持续时间和运动神经阻滞程度及起始、恢复时间 ,连续监测心率、血压变化情况及麻醉效果和术中不良反应等。结果 两组感觉阻滞平面范围及持续时间相似 (P >0 .0 5 ) ,Ⅰ组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慢 ,维持时间短 (P <0 .0 5 ) ,下肢运动阻滞程度Ⅰ组显著低于Ⅱ组 (P <0 .0 1) ;Ⅰ组患者心率、血压较用药前无明显变化 ;Ⅱ组用药后舒张压明显下降 (P <0 .0 5 ) ,心率及收缩压无明显改变。结论 与 0 .75 %布比卡因比较 ,0 .75 %罗哌卡因感觉阻滞完善 ,止痛效果好 ,起效慢 ,维持时间短 ,下肢运动阻滞弱且恢复迅速 ,对循环影响小 ,是一种安全、有效、毒性小药物 ,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高辉 《中原医刊》2007,34(15):5-6
目的 探讨0.5%罗哌卡因用于神经刺激仪引导下的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将86例ASA Ⅰ~Ⅱ级行择期前臂或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6例)和对照组(40例)。实验组局麻药物使用0.5%罗哌卡因和1%利多卡因,对照组麻醉药物使用0.15%丁卡因及1.33%利多卡因混合液。比较两组患者在不同时间点感觉、运动和痛觉评分及术后随访情况。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术中各不同时间点的感觉、运动和痛觉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镇痛维持时间实验组长于对照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臂丛神经阻滞使用0.5%罗哌卡因可取得满意的麻醉效果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0.75%罗哌卡因20 mL与0.50%罗哌卡因30 mL应用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方法 44例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SA)分级Ⅰ~Ⅱ级上肢手术患者,按随机双盲方法分成两组,在超声引导下行肌间沟臂丛阻滞.A组予0.50%罗哌卡因30 mL,B组予0.75%罗哌卡因20 mL.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前及麻醉后30 min内生命体征,感觉阻滞和运动阻滞情况、镇痛持续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麻醉效果均满意,均未发生心血管及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两组间桡神经、正中神经和尺神经的感觉及运动阻滞起效时间、30 min内各神经完全阻滞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A组的平均镇痛持续时间为(567.9±196.5)min,长于B组的(451.7±139.5)min,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阻滞使用0.75%罗哌卡因20 mL与0.50%罗哌卡因30 mL在感觉阻滞和运动阻滞上具有相似的麻醉效果,但使用0.50%罗哌卡因30 mL可以延长镇痛时间,并可能降低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因此更适用于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