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吴灵英  张慧  徐黛玉   《护理与康复》2016,15(7):663-664
目的观察微负压指压法在婴儿头皮静脉穿刺困难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随机数字表将300例头皮静脉穿刺困难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观察组采用微负压指压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比较两组患儿一次穿刺成功率及患儿家长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94.0%,对照组一次穿刺成功率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儿家长满意度94.7%高于对照组的7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微负压指压法穿刺能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及患儿家长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负压穿刺在小儿头皮静脉穿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20例行小儿头皮静脉穿刺的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1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穿刺法,观察组利用负压原理,采取负压穿刺.比较两组的穿刺效果.[结果] 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有回血295例,对照组有回血260例,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在小儿头皮静脉穿刺中利用负压原理,采取负压穿刺优于常规穿刺.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桡动脉负压穿刺法在休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100例急危重症(各类休克及心肺复苏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实验组采取桡动脉负压穿刺法,对照组采用动脉留置针直接穿刺法,比较2组患者动脉穿刺的成功率及脱针、轻度出血、血肿情况。结果实验组成功率高,出血、血肿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O.05)。结论桡动脉负压穿刺法在休克患者动脉穿刺中应用,能显著提高穿刺成功率,降低患者穿刺后出现并发症的可能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罗翔辉 《全科护理》2010,8(28):2575-2576
[目的]观察负压穿刺在小儿头皮静脉穿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20例行小儿头皮静脉穿刺的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1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穿刺法,观察组利用负压原理,采取负压穿刺。比较两组的穿刺效果。[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有回血295例,对照组有回血260例,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小儿头皮静脉穿刺中利用负压原理,采取负压穿刺优于常规穿刺。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前馈控制护理对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接收的82例进行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的患者进行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前馈控制护理;出院前,比较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并比较两组穿刺总操作用时、平均穿刺次数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穿刺总操作用时短于对照组,平均穿刺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前馈控制护理应用于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患者中能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降低并发症风险,缩短操作用时,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干针微负压穿刺法在疑难动静脉内瘘穿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疑难动静脉内瘘患者40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采用干针微负压穿刺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穿刺方法,比较两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回血率、皮下血肿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回血率高于对照组,皮下血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 干针微负压穿刺法能提高疑难动静脉内瘘一次穿刺成功率及穿刺回血率,降低皮下血肿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沈王燕 《护士进修杂志》2009,24(23):2184-2184
目的提高新生儿桡动脉穿刺成功率。方法将80例需要采集血气分析的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采用大鱼际肌最高点与第一腕横纹垂直处为穿刺点,以15°~30°斜角进针取血法。对照组40例采用桡动脉常规穿刺取血法。结果观察组采血方法的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观察组采血方法简便,成功率高,减少患者痛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双扣眼穿刺法在动静脉内瘘穿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随机数字表将8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动静脉内瘘穿刺采用双扣眼穿刺法,对照组动静脉内瘘穿刺采用扣眼穿刺法。观察两组患者1年内内瘘感染及炎症反应发生率、穿刺成功率和穿刺时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行内瘘穿刺5 467例次,对照组行内瘘穿刺5 664例次,一次穿刺成功率观察组93.7%、对照组74.5%,内瘘感染发生率观察组0.02%、对照组0.32%,疼痛程度观察组较对照组轻,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扣眼穿刺法能减少内瘘感染发生率,减轻穿刺疼痛感,提高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桡动脉穿刺置管方法在严重脓毒血症感染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2年5月至2014年4月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收治的严重脓毒血症休克需行动脉血压监测的重症患者86例,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各43例。试验组患者采用负压穿刺法进行穿刺置管,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穿刺置管方法进行穿刺,比较两组穿刺及穿刺后的并发症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穿刺成功率提高,穿刺时间缩短,穿刺针使用数量减少,且穿刺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负压穿刺法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进行桡动脉穿刺安全可靠、易操作,穿刺成功率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桡动脉穿刺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桡动脉穿刺一次成功率。方法:将48例需桡动脉采血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行桡动脉穿刺215例次,其中采用常规方法穿刺135例次(垂直法80例次、斜刺法55例次)和新方法穿刺80例次。比较桡动脉一次穿刺成功率。结果:常规方法中垂直进针法穿刺成功率为75.00%,斜刺法穿刺成功率为78.18%;新方法穿刺成功率为92.50%。结论:采用新方法桡动脉穿刺的一次成功率明显高于常规方法,可使血气分析化验结果及时回报,减少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程序化穿刺方法对血液透析患者内瘘穿刺成功率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100例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观察组应用程序化动静脉内瘘穿刺法,对照组采用常规动静脉内瘘穿刺法.比较两组患者内瘘穿刺成功率、内瘘栓塞率及内瘘并发症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99.98%,对照组95.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一例患者出现内瘘栓塞及假性动脉瘤.穿刺后患者针眼渗血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应用程序化内瘘穿刺,可有效提高内瘘穿刺成功率,降低内瘘栓塞率及各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目测定位法在婴幼儿桡动脉穿刺采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行桡动脉穿刺采血的婴幼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采用目测定位桡动脉穿刺采血;对照组采用触摸法桡动脉穿刺采血.观察并比较两组桡动脉穿刺采血一次穿刺成功率及采血时间.[结果]对照组采血时间为5.3 min±0.6 min,一次穿刺成功率为80.0%;观察组采血时间为3.1 min±0.6 min,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4.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目测定位法行婴幼儿桡动脉穿刺采血可替代触摸法,是一种更为方便、快捷、有效的采血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负压零角度静脉穿刺法在早产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早产患儿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采用负压零角度静脉穿刺法,对照组采用传统静脉穿刺法,比较两组患儿静脉穿刺成功率.结果 实验组一次穿刺成功率89%,对照组一次穿刺成功率7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结论 对早产儿患者进行静脉穿刺,负压零角度静脉穿刺法成功率明显高于传统静脉穿刺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甩垂扎法加红花油在静脉穿刺困难的老年患者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4级血管的老年患者12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静脉穿刺前采用常规热敷法使静脉充盈,观察组静脉穿刺前采用甩垂扎法加红花油使静脉充盈,比较两组患者静脉充盈度、充盈时间、一次穿刺成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静脉充盈度优于对照组、充盈时间短于对照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及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均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静脉穿刺前应用甩垂扎法加红花油能提高静脉穿刺困难的老年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及患者满意度,适用于所有静脉穿刺患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快速抚摸法在静脉穿刺中的应用效果,为改善患者预后积累经验。方法选取我院妇产科及呼吸内科2015年11月至2016年1月接收的200例需静脉穿刺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院后按照随机取样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拍打法;观察组采用快速抚摸法。比较两组患者静脉充盈度、一次穿刺成功率、输液外渗或脱针、穿刺部位肿胀的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以及静脉穿刺时穿刺部位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静脉充盈度及穿刺部位疼痛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7.0%、满意度为96.0%、输液外渗或脱针发生率为1.0%、穿刺部位肿胀发生率为3.0%,对照组分别为88.0%、78.0%、9.0%、11.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快速抚摸法有助于提高静脉充盈度,进而增加一次穿刺成功率,避免渗漏、肿胀等发生,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负压零角度静脉穿刺法在肿瘤晚期患者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选择肿瘤晚期患者20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4例.实验组采用负压零角度静脉穿刺法,对照组采用传统静脉穿刺法,比较2组患者静脉穿刺成功率和静脉穿刺疼痛程度.结果 2组患者静脉穿刺成功率比较:实验组一次穿刺成功率91%,对照组一次穿刺成功率76%,2组比较差异显著.2组患者静脉穿刺疼痛程度比较:实验组104例中0级疼痛67例占65%,Ⅰ级疼痛22例占21%,Ⅱ级疼痛15例占14%;对照组104例中0级疼痛54例占52%,Ⅰ级疼痛31例占30%,Ⅱ级疼痛19例占18%,2组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 对肿瘤晚期患者进行静脉穿刺,负压零角度静脉穿刺法成功率明显高于常规静脉穿刺法,且不加重患者的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17.
高燕  李嘉琳 《当代护士》2021,28(3):116-117
目的 探讨不同方法在小儿静脉留置针中的穿刺成功率,减少患儿因反复穿刺造成的痛苦,减轻家长因担心穿刺困难而产生的焦虑情绪,提高治疗和抢救效率.方法 将200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采用注射器负压抽吸法进行静脉留置针穿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比较两组穿刺成功率.结果 采用注射器负压抽吸法的观察组与行常规法的对照组相比,穿刺成功率明显提高.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88%,对照组为7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观察组的注射器负压抽吸法提高了穿刺成功率,有效地保护了患儿的血管.  相似文献   

18.
李月英张锡梅王玲凤摘要目的:观察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涂擦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穿刺中的镇痛效果以及一次穿刺成功率的探讨。方法:将76例直接动脉穿刺做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常规组按常规动脉穿刺。实验组在穿刺前60min在需要穿刺的桡动脉以穿刺点为中心涂擦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然后选择天津哈哪好透析专用穿刺针进行穿刺。常规组选择相同部位。相同针号常规穿刺。结果:实验组与常规组比较,重度痛明显少于对照组,而轻度痛人次增多,实验组疼痛程度较常规组减轻人次增加,P<0.001,差异有显著性。实验组一次穿刺成功率92.5%,实验组一次穿刺成功率75%(P<0.05)。结论: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涂擦可减轻穿刺时的疼痛,提高穿刺成功率,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庄琼冬  翁惠兰  汤银惠 《全科护理》2009,7(23):2080-2081
[目的]探讨目测定位法在婴幼儿桡动脉穿刺采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行桡动脉穿刺采血的婴幼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采用目测定位桡动脉穿刺采血;对照组采用触摸法桡动脉穿刺采血。观察并比较两组桡动脉穿刺采血一次穿刺成功率及采血时间。[结果]对照组采血时间为5.3min±0.6min,一次穿刺成功率为80.0%;观察组采血时间为3.1min±0.6min,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4.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目测定位法行婴幼儿桡动脉穿刺采血可替代触摸法,是一种更为方便、快捷、有效的采血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零压力创新式新内瘘穿刺法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7月于我院以动静脉内瘘为血管通路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40例。对照组按常规穿刺法施护,观察组接受零压力创新式新内瘘穿刺法干预。对两组患者的穿刺疼痛感、焦虑程度、穿刺成功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值、焦虑自评分值低于对照组,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零压力创新式新内瘘穿刺法应用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之中,可改善患者行血液透析时的内瘘穿刺疼痛度与焦虑情绪,提升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