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桂福鑫 《基层医学论坛》2014,(16):2082-2083
目的:比较罗哌卡因、利多卡因与布比卡因肌间沟臂丛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6例上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罗哌卡因联合布比卡因麻醉)与参考组(利多卡因联合布比卡因麻醉)各38例,对2组患者麻醉前后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脉搏等基本生命体征进行观察,同时记录2组患者运动及感觉阻滞起效时间、镇痛及阻滞维持时间。结果2组患者麻醉前后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患者运动及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感觉阻滞及镇痛维持时间相较参考组更长(P〈0.01)。结论罗哌卡因联合布比卡因行肌间沟臂丛麻醉,感觉、运动阻滞起效及维持良好,能够有效镇痛,可作为首选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芬太尼,利多卡因联合应用于剖宫产术麻醉对新生儿脉搏氧饱和度的影响。方法 将40例产妇随机分为两组,芬太尼组(n=20)采用芬太尼、利多卡因联合硬膜外腔麻醉,常规组(n=20)采用单纯利多卡因硬膜外麻醉,记录手术开始及胎儿娩出的时间,术前及术毕麻醉平面、麻醉效果、新生儿娩出后1.5min时Apgar评分,新生儿的脉搏血氧饱和度及心率。结果 芬太尼组麻醉效果较完善(P〈0.01),两组手术过程及麻醉平面,新生儿娩出后1.5min时Apgar评分、脉搏血氧饱和度及心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芬太尼、利多卡因联合硬膜外阻滞能够提高镇痛时效,对新生儿脉搏氧饱和度无影响。  相似文献   

3.
10112例无痛结肠镜检查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异丙酚和芬太尼作镇静麻醉辅助结肠镜检查的可行性,评价其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10312例结肠镜检查患者分为两组。麻醉组(10112例):静脉注射异丙酚和芬太尼至患者进入4级镇静状态后进行结肠镜检查;对照组(200例):按常规进行结肠镜检查。观察两组检查前、检查开始后5m in和检查结束后的平均动脉压、心率、血氧饱和度以及检查反应和入镜时间。结果两组在检查过程中的平均动脉压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组在检查过程中心率和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仍在正常范围内,而对照组心率和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组的检查反应和入镜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异丙酚联合芬太尼辅助结肠镜检查是安全有效的,其检查反应和入镜时间优于普通结肠镜检查。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宫腔操作时采用奥布卡因凝胶联合利多卡因注射液的麻醉方式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360例进行宫腔镜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180例,观察组在宫腔镜手术前对患者采取奥布卡因凝胶联合利多卡因注射液进行麻醉,对照组手术前常规使用利多卡因进行局麻,分别对2组患者的子宫颈松弛效果、术中麻醉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术中麻醉效果的总有效率为90.6%及宫颈的松弛效果的总有效率92.5%,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对进行宫腔镜手术的患者在术前采取奥布卡因凝胶联合利多卡因注射液的方式进行麻醉,对患者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等方面有着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李织  王天霆  刘文彪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22):2889-2891
目的 比较腰硬联合阻滞与硬膜外阻滞麻醉在高龄前列腺电切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60 例择期行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的前列腺增生肥大的患者,随机分为2 组各30 例,Ⅰ组:L2~3腰硬联合阻滞麻醉,腰麻药:2%盐酸罗哌卡因1.5 mL;Ⅱ组L2~3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硬膜外用药:1.33%利多卡因10 mL+0.33%地卡因5 mL+1/10 000 肾上腺素,2 组均硬膜外置管术后镇痛.记录患者不同时点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及其他相关数据.结果 Ⅱ组患者T3时的平均动脉压、心率低于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麻醉效果优的患者个数明显低于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腰硬联合阻滞麻醉应用于高龄前列腺电切术麻醉效果确切,对患者呼吸、循环影响小,是一种较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6.
王海芸  龚宗敏  田薇 《浙江医学》2016,38(11):849-851
目的比较复方阿替卡因与利多卡因前牙浸润麻醉效果以及对血压的影响。方法对100例前牙不可复性牙髓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72颗牙)和对照组(65颗牙)各50例,观察组采取复方阿替卡因0.6~0.8ml注入患牙唇侧根尖区黏膜下,对照组采取利多卡因2~4ml注入患牙唇侧根尖区黏膜下。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血压变化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麻醉有效率为95.83%,对照组为86.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前后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舒张压下降,心率增快,麻醉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0%,对照组为8.0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复方阿替卡因对前牙不可复性牙髓炎患者进行麻醉具有良好的麻醉效果,患者疼痛反应小、血压波动小、心率稳定,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左旋布比卡因胸段硬膜外阻滞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40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使用0.375%布比卡因+0.5%利多卡因连续硬膜外阻滞,试验组使用0.375%左旋布比卡因+0.5%利多卡因连续硬膜外阻滞,每组20例。观察指标包括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心率、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最高阻滞平面时间、麻醉维持时间、阻滞范围、麻醉质量、呼吸抑制程度及不良反应等。结果两组麻醉起效时间、麻醉维持时间、阻滞范围、麻醉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达最高阻滞平面时间试验组快于对照组(P〈0.05)。两组呼吸抑制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0.375%左旋布比卡因+0.5%利多卡因与0.375%布比卡因+0.5%利多卡因都能安全用于胸段硬膜外阻滞,满足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麻醉要求,但左旋布比卡因较短的诱导时间和较低的神经及心脏毒性用于胸段硬膜外阻滞具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8.
罗哌卡因复合利多卡因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海滨 《西部医学》2006,18(1):71-72
目的观察0.25%罗哌卡因复合1%利多卡因肌间沟臂丛阻滞的临床效果,提供一种安全、快速的上肢手术麻醉方法。方法上肢手术8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罗哌卡因组和布比卡因组各40例。罗哌卡因组用0.25%罗哌卡因和1%利多卡因;布比卡因组用0.25%布比卡因和1%利多卡因混合液。观察两组感觉和运动阻滞起效及维持时间,并监测两组患者麻醉前后血压、心率、脉搏(P)、血氧饱和度,评价麻醉效果及患者满意度。结果两组起效和维持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压、心率无明显变化。罗哌卡因组感觉与运动阻滞分离较明显。结论罗哌卡因复合利多卡因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确切,血流动力学平稳,且运动感觉阻滞分离,术者和病人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利多卡因对创伤患者血浆可溶性L-选择素(sL-选择素)表达的影响。方法:40例急性下肢创伤拟行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利多卡因组,每组20例。两组均采用低位硬膜外麻醉,给药方法一致。利多卡因组麻醉开始前静脉注射2利多卡因2mg/kg。监测两组患者麻醉前、麻醉后3h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浆髓过氧化物酶(MPO)和sL-选择素表达的变化。结果:两组病人麻醉前后SpO2、SBP、DBP无明显改变,利多卡因组麻醉后3hHR与麻醉前、对照组比较均降低(P〈0.05);对照组麻醉后3h血浆MPO和sL-选择素表达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利多卡因组麻醉后3h血浆MPO和sL-选择素表达明显降低,与麻醉前、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多卡因可以减轻创伤患者血浆MPO和sL-选择素的表达,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芬太尼复合小剂量盐酸罗哌卡因脊麻和单纯盐酸罗哌卡因脊麻在剖宫产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ASAI-Ⅱ级行剖宫产术的足月单胎产妇随机分为两组。选择L2~3间隙蛛网膜下腔穿刺成功后,分别注入罗哌卡因7.5 mg+芬太尼20μg(FL组,n=30例)和罗哌卡因10 mg(L组,n=30例)。观察记录两组产妇脊麻给药前后血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变化情况,记录脊麻给药后两组产妇感觉、运动神经阻滞时间和程度及术后痛觉恢复时间;评定术中麻醉效果;记录新生儿出生后1 min、5 min Apgar评分及术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FL组产妇术中血压、心率波动小,循环稳定,低血压、心率下降的发生率明显低于L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FL组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长于L组,运动阻滞恢复时间明显短于L组,术后镇痛时间明显长于L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FL组麻黄碱使用率少于L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FL组术后有2例发生瘙痒,L组术后无一例发生瘙痒。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产妇术中血氧饱和度、感觉阻滞起效时间、麻醉效果、新生儿Apgar评分及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7.5 mg盐酸罗哌卡因复合20μg芬太尼脊麻用于剖宫产手术对产妇血流动力学影响小,麻醉效果确切,术后镇痛时间长,下肢运动恢复早且不良反应少,能提高剖宫产手术的安全性和产妇的舒适性。  相似文献   

11.
任永伦 《中外医疗》2012,31(15):1-3
目的观察利多卡因雾化吸入复合全身麻醉下行无痛纤支镜检查和治疗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48例行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和治疗的病人,随机分为雾化吸入表面麻醉+全麻组(观察组)和喷雾表面麻醉+全麻组(对照组),观察组术前使用2%利多卡因超声雾化吸入,对照组术前使用2%利多卡因上呼吸道喷雾,两组患者检查时均复合丙泊酚及芬太尼静脉注射全身麻醉。观察术中呛咳情况,脉搏血氧饱和度、血压、心率等的变化,记录检查中丙泊酚用量,纤支镜操作者对麻醉效果的满意度评分。结果观察组纤支镜检查时剧烈呛咳病例数、脉搏血氧饱和度降低、血压及心率升高低于对照组(P≤0.05),丙泊酚用量低于对照组(P≤0.05),纤支镜操作者对麻醉效果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无痛性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治疗前,雾化吸入利多卡因表面麻醉,配合全身麻醉,可更好地维持检查过程中心血管系统和血氧饱和度相对稳定、减少静脉麻醉药用量,提高纤支镜操作者的满意度,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程利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11):81-82
目的 探讨自制硅胶管鼻后麻醉在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检查中的效果.方法 纤支镜检查患者98例分为A组50例,B组48例;A组采用1%丁卡因咽喉喷雾麻醉联合环甲膜穿刺2%利多卡因注入麻醉,B组采用1%丁卡因咽喉喷雾麻醉联合自制硅胶管2%利多卡因鼻后滴入麻醉.比较两组麻醉后血压、心率变化及纤支镜过声门后气管见出血发生率、术中体动、愿意接受再次检查率.结果 B组麻醉后血压、心率均低于A组(P 〈 0.05),A组纤支镜过声门后气管见出血发生率、术中体动均高于B组(P 〈 0.05),A组接受再次检查率低于B组(P 〈 0.05).结论 自制硅胶管鼻后麻醉较传统环甲膜穿刺麻醉效果好,不良反应少,简单易行,可广泛推广应用于临床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经鼻纤支镜气管检查治疗中患者使用咪达唑仑、丙泊酚等镇静麻醉效果,探讨经鼻纤支镜气管检查治疗中使用镇静麻醉药物后对血压的影响。方法将200例择期需经鼻纤支镜气管检查治疗的尘肺病人,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仅术前均予2%利多卡因和1%丁卡因注射液局部浸润麻醉,B组术前均予2%利多卡因和1%丁卡因注射液局部浸润麻醉后应用咪达唑仑联合丙泊酚进行镇静麻醉。结果 A组各年龄段患者术后收缩压升高明显高于B组(P均<0.01);A组术中术后收缩压升高率为56.00%;B组术中术后收缩压升高率为1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361,P<0.001)。结论咪达唑仑联合丙泊酚麻醉效果良好,对患者血压升高有明显改善,减少患者的紧张情绪,方便患者配合术者操作,明显减少患者痛苦和并发症,简单易行,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甲磺酸罗哌卡因用于小儿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拟行上肢手术的患儿45例,随机等分为3组,用0.227%甲磺酸罗哌卡因行腋路臂丛神经阻滞,Ⅰ组0.5 ml/kg;Ⅱ组0.75 ml/kg;Ⅲ组1 ml/kg。分别记录手术前和切皮后3min患儿的SBP、DBP和HR及手术时肢体活动、寒战和辅助使用静脉麻醉药的情况。结果:Ⅰ组比Ⅱ、Ⅲ组患儿术中静脉麻醉药用量显著增多(P〈0.05);Ⅰ组切皮时有4例肢体活动,SBP、DBP和HR明显增高,且神经阻滞持续时间显著短于Ⅱ、Ⅲ组(P〈0.05)。Ⅲ组有5例出现寒战反应。结论:0.227%甲磺酸罗哌卡因用于小儿腋路臂丛神经阻滞,0.75ml/kg的剂量能产生较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5.
李竹青  秦家萍 《医学综述》2013,(22):4203-4205
目的探讨经呼吸回路雾化吸入利多卡因预防床旁纤维支气管镜操作过程中不良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3月至2012年12月在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住院的患者64例,随机分为滴入组和雾化组,每组32例,观察两组患者纤维支气管镜操作过程中利多卡因用量、不良反应发生率、中止操作次数以及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变化情况。结果雾化组利多卡因总用量显著低于滴入组(P=0.003),雾化组术中心率显著低于滴入组(P=0.026),滴入组术中平均动脉压较术前显著增高(P=0.013),雾化组与术前比较无明显变化。结论在已建立人工气道行机械通气的患者中经呼吸回路雾化吸入利多卡因能获得较好的气道黏膜麻醉效果,显著降低纤维支气管镜操作过程中心血管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静脉全麻+局麻与腰麻两种麻醉方法行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PPH)手术的安全性和手术时间。方法选择行PPH手术患者64例,男30例,女34例,年龄20~75岁,体重49—94kg,ASA分级Ⅰ~Ⅱ级。随机分两组:静脉全麻+局麻组33例,选用芬太尼0.05~0.1mg静脉给药,3min后静脉推注丙泊酚2mg·kg-1,用1%利多卡因做肛周局部浸润麻醉,静脉麻醉维持根据手术时间和患者对手术反应追加丙泊酚0.5~1mg·kg-1;腰麻组选用0.25%罗哌卡因4mL,注入蛛网膜下腔。结果入选患者性别、年龄、体重和术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比较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呼吸(RR)、血氧饱和度(SpO:)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组麻醉方法血流动力学平稳,无呼吸抑制;静脉全麻+局麻组手术时间比腰麻组短,利于手术量多的接台手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诱导时静注小剂量利多卡因后对气管插管过程中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择期全麻病人(ASAⅠ~II级),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试验组,n=20;B组为对照,n=20),全部采用咪唑安定+芬太尼+异丙酚+司可林诱导,其中A组在静注异丙酚时混合利多卡因,剂量为1mg/kg。观察并记录诱导期间HR、MAP变化。结果:B组诱导时的HR、MAP均显著高于A组(P<0.05或0.01)。结论:静注异丙酚混合小剂量利多卡因在全麻诱导时对血流动力学反应有较好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丙泊酚复合芬太尼和丙泊酚复合雷米芬太尼两种无痛纤支镜检查方法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择期需行无痛纤支镜检查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20例,芬太尼组(F组)以丙泊酚1.5mg/kg复合芬太尼0.5μg/kg、雷米芬太尼组(R组)以丙泊酚1mg/kg复合雷米芬太尼0.3μg/kg静脉注入。结果两组患者纤支镜检查均顺利完成,R组丙泊酚用量少,且苏醒时间较F组短(P〈0.05)。结论丙泊酚复合芬太尼或丙泊酚复合雷米芬太尼均能满足患者无痛要求,在临床实践中是可行的、安全的,但效果以前者更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气管插管在无痛支气管镜介入治疗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将患者分为3组:A组为常规支气管镜检查组;B组为无痛支气管镜检查组;C组为气管插管下行无痛支气管镜介入治疗组。3组均先予2%利多卡因5mL雾化吸入行表面麻醉,建立静脉通道,多参数心电监护仪监测血压、呼吸、心率及指氧饱和度。B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术前静脉推注咪达唑仑0.06mg/kg和芬太尼1μg/kg。C组在B组基础上以支气管镜引导经口腔置入气管插管,然后经气管插管进行支气管镜检查和治疗。3组患者皆测定术前及术中的血压、心率,然后计算其差值。观察患者体动、短暂呼吸抑制情况及术后感受、反应。结果B组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有下降,C组血压波动值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术中心率皆有所上升,但C组与A组心率波动值要高于B组(P〈0.05),C组与A组心率波动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体动情况及术后痛苦记忆与B组相似,要优于A组(P〈0.05)。3组患者出现呼吸抑制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气管插管下无痛支气管镜操作安全性与常规支气管检查相似,但其术中反应及术后痛苦记忆明显优于常规支气管镜检查,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不同质量浓度的甲磺酸罗哌卡因腰麻用于高龄患者下肢手术时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108例行下肢手术的高龄患者随机分为低质量浓度重相对密度组(Ⅰ组)、低质量浓度轻相对密度组(Ⅱ组)和高质量浓度重相对密度组(Ⅲ组),每组36例。3组患者均行腰—硬联合麻醉,并给予同等剂量的腰麻液甲磺酸罗哌卡因8.94 mg。监测记录3组患者的阻滞平面,运动阻滞程度,麻醉效果,麻醉前和麻醉后5 min、15 min、30 min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并发症以及不良反应等。结果:3组患者感觉阻滞效果优良率均达到100%;运动阻滞Bromage评分达3分的例数分别为26、25、36,3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流动力学组间比较:注药后15 min 3组MAP分别为(114.86±13.65)、(113.56±16.54)、(75.21±15.65)mmHg;HR分别为(94.51±16.53)、(94.65±16.12)、(112.65±23.56)次·min-1,Ⅰ、Ⅱ组与Ⅲ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流动力学组内比较:Ⅰ、Ⅱ组与相应麻醉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注药前与注药15 min后MAP分别为(116.53±15.32)和(75.21±15.65)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的不良反应明显多于Ⅰ、Ⅱ组(P〈0.05)。结论:低质量浓度甲磺酸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应用于高龄患者下肢手术,血流动力学平稳,麻醉效果满意,副作用少,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