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探讨双升颗粒对环磷酰胺所致小鼠白细胞减少症的作用效果。方法小鼠腹腔连续3天注射环磷酰胺溶液(120mg/kg)制作白细胞减少症模型,并用双升颗粒进行治疗,检测外周血象和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双升颗粒可升高模型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数、单核细胞数、红细胞数和血小板数,提高血红蛋白含量,调节CD4/CD8细胞比例。结论双升颗粒可改善环磷酰胺所致白细胞减少症外周血象,调节免疫失衡。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升白方治疗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腹腔注射环磷酰胺的方法复制小鼠白细胞减少症模型,分别运用升白方大、中、小剂量及利可君治疗。10天后,测定各组小鼠白细胞总数的变化,并脱颈椎处死小鼠,取双侧完整股骨,冲出骨髓细胞。检测升白方对骨髓细胞增殖及对骨髓CD34^+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升白方治疗组及利可君组在升高白细胞数,促进骨髓细胞增殖和骨髓CD34^+细胞增殖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中剂量组在升高白细胞含量及CD34^+细胞阳性百分率等方面均优于利可君组(P〈0.05)。[结论]升白方能明显升高白细胞,促进骨髓细胞及骨髓CD34^+细胞增殖,具有明显的抗化疗骨髓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苁蓉冲剂对白细胞减低症模型小鼠抗氧化功能的影响,为扩大苁蓉冲剂的临床应用范围提供实验依据和理论基础。方法:采用环磷酰胺建立白细胞减低症小鼠模型,建模成功后,随机分组,用3个剂量苁蓉冲剂(0.7 g/kg、1.4 g/kg、2.8 g/kg)分别进行灌胃,持续经口灌胃给药15 d,小鼠摘除眼球取血,按试剂盒说明书分别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用药后,高剂量组(2.8 g/kg)小鼠较模型对照组小鼠血清MDA含量降低,SOD活力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高剂量组小鼠用药后与用药前相比,血清MDA含量降低,SOD、GSH-Px活力增高,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剂量苁蓉冲剂对白细胞减低症模型小鼠具有一定的抗氧化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苁蓉冲剂对模型白细胞减少症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50只小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和苁蓉冲剂大、中、小剂量给药组,分别于造模后5、10、15d取静脉血测白细胞介素-6(IL-6)及白细胞(WBC)计数。方法: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中IL-6水平及WBC计数均降低(P0.01);苁蓉冲剂3个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给药后5、10、15dIL-6水平明显增高(P0.01),且表现出剂量间的依赖关系。结论:苁蓉冲剂可以提高白细胞减少症模型小鼠机体免疫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云芝糖肽(polysaccharopeptide,PSP)对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y)所致免疫低下小鼠的免疫保护作用。方法:32只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PSP低、高剂量组分别予以相应浓度的PSP溶液灌胃,正常对照组及模型组予以生理盐水灌胃作为对照,连续25 d。用药第17天和第21天除正常对照组外分别予以腹腔注射环磷酰胺制备小鼠免疫低下模型,观察小鼠外周血WBC、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3+CD8+、CD3-CD19+)及胸腺和脾指数变化。结果:用药第22天PSP低剂量组白细胞下降幅度较小,与模型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SP低、高剂量组的淋巴细胞亚群数目下降水平与模型组相比也明显减少,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第26天PSP低、高剂量组WBC均较模型组明显改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SP低剂量组淋巴亚群细胞数目显著增加与模型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模型组CD3+CD4+淋巴细胞与PSP高剂量及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各组小鼠脾脏及胸腺指数无统计学差异。结论:PSP体内发挥免疫调节作用的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小鼠WBC减少、调节T淋巴细胞亚群、增加B淋巴细胞数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复制小鼠气血双虚动物模型。方法:采用失血法和环磷酰胺并用法复制气血双虚动物模型,通过观察小鼠的一般体征、外周血血象、胸腺及脾脏组织形态改变来观察模型的复制情况,并用当归补血口服液进行反证。结果:与空白对照组小鼠比较,模型组小鼠外周血象显著降低,胸腺脾脏均发生严重萎缩、皮质明显变薄、脾小结明显缩小、淋巴细胞数明显减少,当归补血口服液可明显对抗上述变化。结论:失血法和环磷酰胺并用法可成功复制出气血双虚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7.
哮喘小鼠CD4^+CD25^+调节性T细胞与气道炎症反应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哮喘小鼠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4^+CD25^+Treg)数量的改变及其与气道炎症反应的关系。方法健康6周龄SPF级BALB/c小鼠20只,随机分为2组:正常对照组(A组)、哮喘模型组(B组),B组以卵白蛋白(OVA)致敏激发方法建立小鼠哮喘模型;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外周血CD4^+CD25^+Treg占淋巴细胞的比例;检测小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炎症细胞数;BALF炎症细胞总数、嗜酸性粒细胞数分别与外周血CD4^+CD25^+Treg作相关分析。结果A组、B组小鼠外周血CD4^+CD25^+Treg占淋巴细胞比例分别为(5.81±0.76)%、(3.21±0.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ALF炎症细胞总数、嗜酸性粒细胞数与外周血CD4^+CD25^+Treg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29和-0.9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哮喘小鼠外周血CD4^+CD25^+Treg占淋巴细胞比例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减少。且与哮喘小鼠气道炎症反应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升白胶囊对环磷酰胺所致小鼠白细胞减少症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升白胶囊对环磷酰胺所致小鼠白细胞减少症的影响以及升高白细胞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贞芪扶正胶囊组及升白胶囊大、小剂量组,每组12只,各组分别灌胃给予蒸馏水及相应药物混悬液,灌胃第8 d,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4组小鼠通过腹腔注射环磷酰胺制备白细胞减少症模型,观测升白胶囊对小鼠外周血象、骨髓有核细胞数和骨髓DNA含量的影响。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白细胞(WBC)数、骨髓有核细胞(BMNC)数及骨髓DNA含量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贞芪扶正胶囊组与升白胶囊大、小剂量组WBC数、BMNC数及骨髓DNA含量显著升高(P0.01或P0.05)。结论升白胶囊对环磷酰胺所致小鼠白细胞减少有显著的升高作用,其机制与促进骨髓造血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苁蓉冲剂对白细胞减低症模型小鼠造血功能的作用。方法:采用环磷酰胺造白细胞减少症小鼠模型,造模成功后,用3个剂量(0.7 g/kg、1.4 g/kg、2.8 g/kg)分别进行灌胃,于5 d、10 d、15 d时分3次计数小鼠白细胞、红细胞、网织红细胞及骨髓有核红细胞,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苁蓉冲剂灌胃15 d的小剂量组(0.7 g/kg)外周血白细胞数量与模型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红细胞数量仅在灌胃15 d的大剂量组(2.8 g/kg)与模型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网织红细胞在灌胃10 d的大剂量组与模型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灌胃15 d的小剂量组与模型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骨髓有核细胞在灌胃10 d、15 d的大剂量组与模型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试验组用药后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苁蓉冲剂对外周血白细胞、红细胞、网织红细胞、骨髓有核细胞有提升作用,但短期效应不明显,需使用较长时间后才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芪归升白胶囊对环磷酰胺致小鼠白细胞减少症及对机体非特异性抵抗能力的影响。方法:利用环磷酰胺建立小鼠白细胞减少症模型,通过检测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计数、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探讨芪归升白胶囊对环磷酰胺引起的小鼠白细胞减少症的影响;采用耐低氧实验与负重游泳实验观察芪归升白胶囊对机体非特异性抵抗能力的影响。结果:芪归升白胶囊可明显升高模型小鼠的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计数、胸腺指数、脾脏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能明显延长小鼠耐低氧、游泳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芪归升白胶囊对环磷酰胺所致小鼠造血功能低下有显著的促进恢复作用,并能增强机体非特异性抵抗能力。  相似文献   

11.
于震  王军 《医学教育探索》2001,(11):1002-1004
日的 观察地黄苷A对环磷酰胺致小鼠白细胞减少症的影响。方法 利用环磷酰胺ip造成小鼠白细胞减少症模型,地黄苷A进行治疗,对模型小鼠体重、外周血象、网织红细胞数、脾脏指数、骨髓有核细胞数和DNA含量进行检测。结果 地黄苷A可明显升高模型小鼠的白细胞数、红细胞数、血小板数,网织红细胞数、骨髓有核细胞数和DNA含量及体重,结论 地黄苷A具有明显升白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检测宫内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婴幼儿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变化,进一步探讨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失败的机制。方法选择HBV宫内感染免疫失败婴幼儿20例和免疫成功者29例,采用流式细胞术及荧光染色法,检测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4^+和CD8^+的变化。结果免疫成功组婴幼儿外周血CD3^+为64.17%±8.01%,CD4^+为39.55%±8.80%,CD8^+为24.62%±7.23%;CD4^+/CD8^+比值为1.66±0.51。免疫失败组婴幼儿外周血CD3^+、CD4^+和CD8^+分别为62.55%±7.32%、32.94%±7.58%和29.61%±7.08%;CD4^+/CD8^+比值为1.13±0.50。统计分析显示,CD3^+T淋巴细胞百分数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CD4^+T和CD8^+T细胞在免疫失败组和免疫成功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婴幼儿外周血CD4+和CD8+T细胞的数量变化可能是乙肝疫苗免疫接种失败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HCV感染者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状况以及与疾病进程的相关性。方法:选取HCV感染者69例及健康对照23例,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结果:HCV感染组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占CD4^+T细胞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慢性感染组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比例高于HCV无症状携带组(P〈0.05);肝硬化组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比例高于慢性感染组(P〈0.05)。结论:HCV感染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水平与疾病进程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外周血中CD34^+细胞数量变化。方法:按入选标准收集25例中、重度COPD患者外周血,应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单个核细胞,采用CD34^+正分选试剂盒进行磁珠纯化,用流式细胞分析仪分析其纯度,同时对入选患者行常规心电图、肺功能、心动超声及血气检查。同期16例性别、年龄无差异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入选标准:年龄〈70岁;肺功能正常;没有临床症状;无吸烟史。结果:经过分离纯化可得到93%表达CD34^+细胞。COPD患者组与对照组外周血中的CD34^+细胞数分别是(19.99±11.11)×10^4、(32.75±18.25)×10^4,患者组CD34^+细胞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CD34^+细胞数与患者病程呈负相关(r=-0.689,P〈0.05)。结论:COPD患者外周血中CD34^+细胞数降低,与患者病程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CD4^+CD25^+ CD127^low 调节性T细胞(Treg)在宫颈癌患者外周血及肿瘤组织中的表达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及免疫组化SP法,检测30例宫颈癌、60例宫颈非典型增生(CIN)患者及25例正常人群志愿者外周血及肿瘤组织中Treg细胞表达率。结果:宫颈癌患者外周血及肿瘤组织中Treg细胞表达率明显高于宫颈CINⅠ~Ⅱ组、正常对照组(P〈0.05),且CINⅢ、宫颈癌患者外周血中的Treg细胞表达率与肿瘤组织中Treg细胞表达率呈正相关(rs分别为0.453、0.702,P〈0.05)。结论:Treg细胞在宫颈癌外周血及肿瘤组织中高表达,是一个较好反映宫颈癌患者免疫功能状态的参考指标,外周血中Treg细胞的表达率可间接反映宫颈组织肿瘤病变状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小儿肺炎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单核细胞膜表面HLA—DR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用流式细胞术对4,3L肺炎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单核细胞CD14、HLA—DR的检测。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CD14^+和CD14^+HLA—DR^+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轻症组相比,重症组、中症组CD14^+和CD14^+/HLA—DR^+都有显著性差异(P〈0.05);重症组与中症组相比,CD14^+无显著性差异(P〉0.05),CD14^+/HLA—DR^+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CD3^+CD4^+与CD3^+CD8^+细胞数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小儿肺炎患者的免疫系统在早期就受到抑制,病情的严重程度与CD14^+/HLA—DR^+呈负相关,CD14^+/HLA—DR^+可以用来反映小儿肺炎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鱼王浆对环磷酰胺致免疫功能低下模型小鼠相关免疫细胞因子的影响及量效关系。方法通过腹腔环磷酰胺(Cy)强化注射制造免疫功能低下模型小鼠,模型小鼠随机分为鱼王浆高、中、低剂量组及模型组,另设1组为空白对照组。观察比较鱼王浆高、中、低剂量对模型小鼠相关免疫因子的影响,检测外周血CD3^+、CD4^+,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干扰素-γ(IFN-γ)含量,脾脏组织TNF-α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鱼王浆高、中剂量组CD3^+、CD4^+的含量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鱼王浆低剂量组CD3^+的含量与模型组比较有所升高(P〈0.05);鱼王浆各剂量组TNF-α、IFN-γ的含量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鱼王浆各剂量组脾组织中TNF-α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结论鱼王浆能明显提高免疫功能低下模型小鼠外周血中相关免疫细胞因子CD3^+、CD4^+及TNF-α、IFN-γ的含量,增强免疫组织器官中TNF-α的表达,并且其作用具有明显的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猪囊尾蚴病患者外周血T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体外诱生IFN-γ、IL-4的水平,探讨T细胞亚群在感染免疫中的调控。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猪囊尾蚴病患者PBMC中T细胞亚群比例和IFN-γ/IL-4水平;用Cellquest软件或WinMDI2.8软件数据分析。结果:猪囊尾蚴病患者T细胞亚群CD3+与CD4+细胞百分率均较正常人升高(P<0.01),CD4+/CD8+比值亦较正常人升高(P<0.01);PBMC中分泌IFN-γ及IL-4的CD3+细胞百分率与正常人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猪囊尾蚴病患者PBMC中CD3+、CD4+细胞百分率显著升高,T细胞亚群比例失调,免疫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19.
衣丰  潘晓华  林博文  李刚  胡秀娟  杨晶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16):1885-1886,1890
目的:通过骨折不愈合动物模型检测其外周血中PBMSCs的变化规律,深入研究骨折不愈合与PBMSCs的关系。方法:采集大鼠和人类的外周血进行PBMSCs和BMMSCs的细胞培养和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34-/CD44+。结果:大鼠的单核细胞在人类BMMSCs在旋转生物反应器培养基在生物反应器中培养8d后,BMMSCs的细胞总数、CD34-CD44+和CD34+CD45+细胞分别较接种起始数量增加了9、29和8倍。结论:本文初步实验和已有研究证据证实在人、大鼠体内存在循环干细胞(PBMSCs),此类细胞可在体内或体外进行功能性成骨分化,测定循环间充质干细胞(PBMSCs)的量值变化来预测和早期诊断骨折不愈合的新方法和新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