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加强实习护生管理对改善护患关系的作用。方法选取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在我院实习的护生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将2009年3月至2010年3月实习的护生作为对照组,将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实习的护生作为实验组。对照组护生采用传统的管理模式,实验组护生入科前进行全面、系统、规范前控式护理管理岗前培训。采用自制的调查表调查带教教师对实习护生满意度、患者对实习护生满意度、患者对临床护理工作满意度,记录引发护理不良事件护生人数。结果加强管理后实验组实习护生(中专组、大专组和本科组)的实习效果、带教教师评价、患者对实习护生的满意度、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显著提高(均P<0.05);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护生人数显著减少,其中中专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专组和本科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强实习护生管理能够明显提高带教教师对实习护生满意度评价及患者对实习护生的满意度,并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进而提高患者对医院整体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从而有利于构建和谐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护理风险意识在护生临床实习教学中的作用。方法将本院小儿外科2016年1月—2016年12月实施加强护理风险意识培训之前接收的80名临床实习护生作为对照组,将本院小儿外科2017年1月—2017年12月实施加强护理风险意识培训之后接收的80名临床实习护生作为观察组,分析两组临床实习护生的教学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生的护理风险意识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临床实习护生进行临床带教时,在传统带教的基础上加强对护生的护理风险意识教育能够取得更好的临床带教效果,护生的安全风险意识能够得到明显的提升,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下降,是一种较为理想的临床实习护生教学方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实例警示教育结合标准化沟通在基层医院急诊护生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3年~2014年度在本院急诊实习的89名护生作为对照组,2014年~2015年度在本院急诊实习的87名护生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按照教学大纲常规带教,观察组在常规带教基础上结合实例警示教育及标准化沟通模式。结果观察组护理纠纷、安全隐患及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实习结束后操作考核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实例警示教育结合标准化沟通在基层医院急诊护生带教中有利于护理安全管理,减少护生不良事件、安全隐患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护生不良事件发生原因以及管理对策在实习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7月~2017年4月接收的护生共154名设置为实施后,2015年7月~2016年4月接收的护生155名设置为实施前,对实施前护生进行不良事件归类与原因分析后制定管理对策并应用于实施后护生中,分别对比两组护生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护理理论与技能考核情况。结果:实施后护生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综合能力考核情况均优于实施前,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且实施后的不良事件发生时间更加均衡。结论:进行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原因分析并制定针对性的管理对策能够降低护生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并优化其护理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教育在肝胆外科护生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7月~2013年5月在肝胆外科的实习护生60名,依据完全随机对照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名),对观察组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教育及肝胆外科常规带教,对照组实施肝胆外科常规带教。实习结束后,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2组护生对风险管理的认知情况及患者满意度,并对2组护生发生风险事件的例数进行统计。结果观察组护生对护理风险的认知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而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本科实习护生的临床带教中实施风险管理能有效提高学生对风险的认识水平,降低护生的风险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在临床带教中应加强对肝胆外科本科护生的护理风险管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微信平台在产科实习护生教学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护生学号,随机将2013年7月-2014年5月,在产科实习的116名护生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8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管理。观察组在传统教学基础上,采用微信群辅助教学管理。两周实习结束,比较两组护生出科考试理论、技能成绩及护生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两组护生出科考试理论、技能成绩及护生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微信平台在护生教学管理后,能提高护生学习的积极性及护理操作技能;规避护理风险,降低护理纠纷发生率;增进师生感情,提高护生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强化论在重症监护室实习护生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重症监护室实习的护生118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使用强化安全文化的方法进行安全带教管理,对照组采用常规带教方法,比较两组护生护理安全评价得分和操作、理论考试成绩,以及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和主动上报率。[结果]观察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主动上报率、护理安全评价得分、操作和理论考试成绩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强化论的带教方式能强化实习护生的安全意识和行为,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不良事件主动上报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实习护生岗前安全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提高实习护生的安全意识,减少护生实习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方法选取2010年73名护生为对照组,2011年77名护生为实验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岗前教育,实验组实施强化安全知识的岗前安全教育。比较两组护生安全知识理论考核成绩、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安全知识理论考核成绩为(73.86±5.43)分低于实验组的(81.42±6.0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03,P〈0.01);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为13例次高于实验组的4例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62=5.93,P〈0.05)。结论强化护生实习前的岗前安全教育能有效提高安全护理知识水平,提高医疗安全意识,降低护生实习期间的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护理部运用风险管理,降低护生临床实习过程中的护理风险,提高带教质量。方法本院2012年4月~2013年3月护理大专女实习生108人为对照组,2013年4月~2014年3月护理大专女实习生128人为观察组,护理部通过对对照组的研究,了解护生医疗法律知识认知程度及临床实习存在的风险因素,从护生自身素质、临床带教老师管理、制度完善等方面,对观察组护生进行护理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护生护理差错和投诉的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发生护理差错5例,患者投诉6起;观察组发生护理差错0例,患者投诉0起。结论护理部对实习护生运用风险管理能有效降低护生临床实习过程中的护理风险。  相似文献   

10.
荀芳  饶晓琴 《当代护士》2014,(6):180-182
目的探讨不良记分管理办法在实习护生管理中的应用。方法2012年7月-2013年4月在我院实习的护生共计102名,随机分为2组,一组为观察组,共50名护生,采用不良记分管理办法进行管理;另一组为对照组,共52名护生,采用传统方法进行管理。比较2组护生的带教管理质量。结果观察组采用记分管理办法带教的护生出科成绩高于对照组(P〈0.05),带教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记分管理办法从各个方面对护生整个实习周期进行管理,既有效保证了护理安全及护理质量,又提高了实习带教的质量,值得在临床实习护生管理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对肝胆外科患者手术质量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2012年6月~2014年6月对该科实施常规性护理管理,2015年7月~2016年6月对该科实施分层级护理管理,对比分层级护理管理实施前后基础护理质量的变化,观察两阶段护理不良事件、患者并发症、护患纠纷事件及患者满意率情况.结果 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实施后,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危重患者护理、护理记录、病房环境/安全、急救药品/器械及总护理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 实施后并发症、护患纠纷事件、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观察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分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可有效提高外科护理人员护理质量,降低外科不良事件及护理纠纷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中泌尿外科多民族实习护生护理带教方法,以提高护理带教质量。方法 2012~2013年度56名护生作为对照组实施普通带教模式,2014~2015年度58名护生作为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带教模式,比较两组实习护生的考核成绩、职业归属感、带教老师满意度、护生满意度、病患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生考核成绩、职业归属感、带教老师满意度、护生满意度、病患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护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泌尿外科优质护理带教通过带教前准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完善教学质量评价,有利于提高护生实习质量,提高带教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护士岗位管理对临床护理教学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将2011年7月—2012年5月实施护士岗位管理前的实习护生作为对照组,2013年7月—2014年5月实施岗位管理后的实习护生作为观察组,对两组实习护生的综合护理能力、临床护理教学质量评价、师生双向评价、护生对教学工作满意度及实习护生护理差错事故发生率和病人对实习护生投诉率等进行对比,分析护士岗位管理的实施对临床护理教学的影响。[结果]观察组实习护生的综合护理能力、临床护理教学质量、师生双向评价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实习护生对教学工作满意度、实习护生护理差错事故发生率和病人对实习护生投诉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士岗位管理的实施对临床护理教学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有助于实习护生向新护士无缝隙的转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护生质控小组在实习带教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淮安某三级甲等医院2013~2014年实习护生435名分为两组,2013年215名实习护生作为对照组,采用三级护生带教质量控制方法;2014年220名护生作为实验组,结合传统的三级护生带教质量控制体系,成立实习护生质控小组,采用医院、护生双管齐下的护生带教质量控制方法。评价并比较对照组与实验组干预前后各项评价实习质量的指标。结果:实验组仪容仪表、护理核心制度与临床操作技术的规范执行率、三基理论和操作考试的达标率、患者对实习护生的满意度、作为质控组员的实习护生的职业成就感均优于对照组,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护生质控小组带教质量控制方法,不仅可以完善医院护理带教质量控制体系,规范护生的临床实习,减少实习护生临床不良事件的发生,从而提高患者对护生的满意度,而且调动护生的积极性,培养护生自我管理能力,提高作为质控组员护生的职业成就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护理安全管理在腹部外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5年6~8月收治的100例腹部手术患者设为观察组,在护理安全管理指导下开展围术期护理活动;将2015年1~3月收治的100例腹部手术患者设为对照组,在常规护理管理模式指导下实施护理,处理护理差错及事故等。比较两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护患纠纷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病情观察不详、药物应用错误、病历书写错误等护理不良事件少于对照组,护患纠纷、并发症及护理投诉发生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安全、服务态度、护理操作、业务水平等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安全管理能够减少腹部手术患者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改善整体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输液室早期安全干预在实习护生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7月~2014年3月我院门诊输液室130名实习护生作为干预组,选择2012年7月~2013年3月我院门诊输液室124名实习护生作为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带教并分析在输液室实习期间存在的安全隐患,干预组根据对照组存在的安全隐患实施输液室早期安全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安全隐患及护理纠纷发生率。结果:干预组护理安全隐患及护理纠纷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输液室早期安全干预应用于实习护生安全管理中,可有效降低输液室护理安全隐患及护理纠纷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在心内科护生护理小讲课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0年6月~2011年4月入科实习的43名护生作为对照组,将2011年6月~2012年4月入科实习的35名护生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按照传统实习计划开展护理小讲课,观察组将临床路径应用于护理小讲课。比较两组护生理论考核成绩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生理论考核成绩及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将临床路径应用到心内科护理小讲课,能明显提高护生理论水平和考核成绩,同时也可以促进师生交流,提高护生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安全目标管理模式在产科住院孕产妇中的应用。方法:将2010年10月~2011年9月360例住院孕产妇设为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将2011年10月~2012年9月360例住院孕产妇设为试验组,实施安全目标管理理念指导下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不良事件发生严重程度和孕产妇的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发生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孕产妇满意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住院孕产妇实施安全目标管理理念指导下的护理措施,明显减少了产科不良事件的发生率,降低了发生程度,提高了孕产妇对护理人员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警示标识在儿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5月本院儿科收治的70例患儿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选取2019年6月—2020年5月本院儿科收治的70例患儿为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管理基础上实施护理风险警示标识管理,比较两组护理安全管理质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并对两组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护理安全管理质量总分及各维度评分、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护理风险警示标识应用到儿科护理安全管理中,能有效提升护理安全管理质量,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护生实习期间的护理安全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护生实习期间的护理安全管理方法。方法通过加强教学管理,优化老师队伍,强化护生的护理安全意识,对护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总结与反馈等护理安全管理方法,以提高护生安全防范意识。结果本院未发生1件与实习护生有关的医疗过失、纠纷及差错事故。结论加强护生临床实习管理,提高护生安全防范意识,对提高护生的安全管理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