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总结神经梅毒的临床特征以提高对其疾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例艾滋病病毒(HIV)抗体阴性的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特点。结果20例神经梅毒患者中,无症状神经梅毒2例,间质型神经梅毒9例,实质型神经梅毒8例(麻痹性痴呆5例和脊髓痨3例),特殊类型神经梅毒(多颅神经损害)1例。实验室检查示,63.16%的患者脑脊液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CSF-RPR)阳性,100%的梅毒螺旋体抗原凝集试验(CSF-TPPA)阳性,脑脊液蛋白和细胞数增高分别为75%和50%;头颅CT和MRI表现脑萎缩、梗死或脱髓鞘病变。结论神经梅毒的临床表现与其分型密切相关,实质型神经梅毒应引起重视;TPPA或许在神经梅毒脑脊液检测中可以使用,但神经梅毒的诊断应结合临床表现及辅助实验检查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脑膜血管型神经梅毒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神经影像学检查特点及其治疗和预后,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对我院收治的4例脑膜血管型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神经影像学检查结果及诊治经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例患者中3例男性,1例女性,均以脑卒中样表现起病,脑血管病危险因素较少,影像学检查无特异性,血清及脑脊液血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和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阳性以确诊,大剂量青霉素治疗预后较好。结论脑膜血管型神经梅毒临床表现及神经影像学检查无特异性,容易误诊,对没有明确病因或病因较少的脑梗死患者,及早进行梅毒血清学实验和脑脊液检查,大剂量青霉素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眼部梅毒患者的临床特征,总结眼梅毒的特点,增强对眼梅毒的认识,避免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9月至2013年8月北京地坛医院收治的12例艾滋病病毒(HIV)阴性的成人眼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临床特征、实验室特点、早期诊断状况及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共12例眼梅毒患者,眼部症状表现为视物模糊7例、视力下降5例、复视3例、对光反射消失或迟钝3例、视野狭窄2例。8例脑脊液梅毒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阳性,5例(5/10)脑脊液-白细胞(CSF-WBC)5/μL,6例(6/11)脑脊液-蛋白(CSFPRO)45.0mg/dL;11例(11/12)合并神经梅毒。结论视物模糊、视力下降是眼梅毒患者的最常见表现,误诊率高,多数合并神经梅毒,临床医生应该重视。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神经梅毒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2013年在北京地坛医院收治的117例不同类型神经梅毒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症状与体征、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治疗及转归。结果共收集117例成人神经梅毒病例,其中无症状型神经梅毒47例(40.2%),间质型神经梅毒19例(16.2%),实质型神经梅毒51例(43.6%)。实质型患者的平均年龄(50.12±10.35岁)明显高于无症状型患者(43.66±14.12岁)(t=2.564,P=0.012),且实质型患者男性比例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实质型患者脑脊液蛋白平均浓度为(67.14±30.57mg/dL),明显高于无症状型患者的(44.97±37.99mg/dL)(t=3.117,P=0.002);实质型患者的脑脊液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阳性率为91.8%(45/49)(2例未在本院检查),明显高于无症状型的53.2%(25/47)和间质型的68.4%(13/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142,P=0.000;χ2=5.985,P=0.023)。无症状型中颅脑MRI或CT检查呈阴性者占80.0%,间质型中表现为脑缺血、脑梗死样改变者占50.0%,阴性者占41.7%,而实质型中表现为脑萎缩者占56.8%、脑缺血及梗死样改变占37.8%;间质型和实质型神经梅毒的误诊率达41.4%,其中以误诊为精神障碍者为主。结论实质型神经梅毒仍以中老年男性为主,精神行为异常、认知障碍等为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异常率较高。对神经梅毒的高危人群行血清学筛查,有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神经梅毒的分型管理对疾病的个体化治疗可能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神经梅毒早期误诊率高,确诊需依据病史、临床表现及血清和脑脊液的梅毒抗体检测。本文报道了2例神经梅毒患者,分析其临床特征,旨在为早期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神经梅毒的临床、神经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特征及其治疗和预后,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对本院收治的符合神经梅毒诊断标准的18例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MRI结果及诊治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临床以间质型梅毒,尤其以脑膜血管梅毒常见,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血清梅毒螺旋体凝集试验特异性较高,而脑脊液的阳性率低于血清;头部MRI以梅毒树胶肿表现典型;治疗上除梅毒树胶肿需手术切除外,余类型首选青霉素治疗,有效率93%(14115例)。结论神经梅毒的临床表现及神经影像学无特异性,易误诊,血清或(和)脑脊液梅毒抗体阳性即可确诊,青霉素仍为有效的首选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神经梅毒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2013年在北京地坛医院收治的117例不同类型神经梅毒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症状与体征、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治疗及转归。结果共收集117例成人神经梅毒病例,其中无症状型神经梅毒47例(40.2%),间质型神经梅毒19例(16.2%),实质型神经梅毒51例(43.6%)。实质型患者的平均年龄(50.12±10.35岁)明显高于无症状型患者(43.66±14.12岁)(t=2.564,P=0.012),且实质型患者男性比例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实质型患者脑脊液蛋白平均浓度为(67.14±30.57mg/dL),明显高于无症状型患者的(44.97±37.99mg/dL)(t=3.117,P=0.002);实质型患者的脑脊液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阳性率为91.8%(45/49)(2例未在本院检查),明显高于无症状型的53.2%(25/47)和间质型的68.4%(13/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142,P=0.000;χ2=5.985,P=0.023)。无症状型中颅脑MRI或CT检查呈阴性者占80.0%,间质型中表现为脑缺血、脑梗死样改变者占50.0%,阴性者占41.7%,而实质型中表现为脑萎缩者占56.8%、脑缺血及梗死样改变占37.8%;间质型和实质型神经梅毒的误诊率达41.4%,其中以误诊为精神障碍者为主。结论实质型神经梅毒仍以中老年男性为主,精神行为异常、认知障碍等为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异常率较高。对神经梅毒的高危人群行血清学筛查,有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神经梅毒的分型管理对疾病的个体化治疗可能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神经梅毒的临床特征及误诊原因,旨在提高对其的认识,减少误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资料。结果 33例患者误诊13例,误诊率为39.4%。结论神经梅毒临床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易导致误诊,临床中应详细询问病史,对可疑患者注意行梅毒螺旋体抗原凝集试验(TPPA)筛查,以便尽早明确诊断,及时治疗,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 探讨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早期诊断、分型依据和治疗情况。方法 选择2004-09~2014-01江苏大学附属医院、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和江苏大学附属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38例神经梅毒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8例患者中男28例,女10例,年龄1 d~75岁,平均51.1岁,神经梅毒患者中间质型10例(脑膜血管梅毒8例,脊髓膜血管梅毒1例,脑膜神经梅毒1例),主质型22例(麻痹性痴呆14例,脊髓痨8例),视神经损害2例,无症状型神经梅毒3例,先天性神经梅毒1例;血清、脑脊液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及梅毒螺旋体特异抗体测定(TPPA)均阳性,部分患者脑脊液检查显示脑脊液蛋白质含量升高和白细胞计数升高(以单核细胞为主)。除3例放弃治疗外,35例经治疗后好转的患者血清及脑脊液抗体滴度均有不同程度降低,脑脊液白细胞数、蛋白量均降至正常。结论 神经梅毒可防可治,脑脊液梅毒诊断试验是神经梅毒诊断的重要依据,同时需结合临床表现及其他检查进行综合分析,及时正确治疗能够控制病情。  相似文献   

10.
翁文佳  闫俊玲  高艳青 《传染病信息》2019,32(5):399-401,406
目的分析87例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特征。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87例HIV阴性的神经梅毒患者发病年龄、临床症状、脑脊液检查(包括脑脊液白细胞计数、蛋白定量)、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apid plasma reagent test, RPR)、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reponema pallidum particle assay, TPPA)、梅毒荧光抗体吸收试验(fluorescent treponemal antibody absorption test, FTA-ABS)等资料。结果 87例神经梅毒患者中有症状神经梅毒患者54例(62.1%),其中眼部受损者最多见;无症状患者33例(37.9%)。87例患者中脑脊液白细胞异常率为82.8%,脑脊液蛋白异常率为44.8%,脑脊液RPR的异常率为44.8%,脑脊液TPPA阳性率为80.5%,脑脊液FTA-ABS IgG抗体阳性率为87.4%、IgM抗体阳性率为3.4%。有症状患者与无症状患者脑脊液RPR、白细胞计数和蛋白定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有症状患者脑脊液FTA-ABS IgG抗体阳性率为94.4%,Ig M抗体阳性率为3.7%。结论有症状神经梅毒患者中眼部受损者多见,临床医生对有眼部损害的梅毒患者须警惕神经梅毒的可能。神经梅毒患者中脑脊液RPR检测阳性率较低,脑脊液RPR在诊断神经梅毒中的作用仍需要大样本研究进一步证实。有症状神经梅毒患者脑脊液FTA-ABS抗体阴性不能排除神经梅毒。  相似文献   

11.
正神经梅毒是由于梅毒螺旋体入侵脑实质、脑脊膜及血管所致,包括无症状型、脑膜型、脑膜血管型、实质型(麻痹性痴呆、脊髓痨、视神经萎缩)、神经系统树胶肿型[1],其中麻痹性痴呆为神经梅毒最常见,也是最严重的一种类型,因其临床症状不典型,极易误诊。现将诊疗的2例麻痹性痴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脑脊液免疫球蛋白对神经梅毒的诊断和愈合判断的价值。方法回顾36例多次住院神经梅毒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等资料,采用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6例神经梅毒患者中无症状神经梅毒13例,麻痹性痴呆11例,脑膜血管梅毒5例,脊髓痨5例,脑膜神经梅毒2例。初次检查脑脊液免疫球蛋白(Ig)IgG、白细胞、IgM、IgA和蛋白升高分别为35例(97.2%)、30例(83.3%)、29例(80.6%)、26例(72.2%)、25例(69.4%)。血清甲苯胺红不加热试验(TRUST),脑脊液TRUST、IgA、IgG、IgM、白细胞、蛋白皆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脊液中的免疫球蛋白可以作为神经梅毒的诊断和愈后判断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13.
梅毒的内脏器官损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梅毒系全身性性传染病。病原体(苍白螺旋体)由接种部位可迅速通过粘膜和有微小损伤的皮肤,于数小时内进入淋巴管和血管,所以,在初期症状出现之前实际上已引起系统性感染和转移灶。此乃早期抑或晚期梅毒均可不同程度地累及诸多内脏器官的缘故。近年,我国一些城市又有梅毒发生。尽管梅毒的现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6例先天性神经梅毒患儿的临床特征及治疗,为提高临床对先天性神经梅毒的认识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07年3月—2016年5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医院感染科收治的先天性神经梅毒患儿6例,均行腰椎穿刺并发现脑脊液异常,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表现、治疗及临床转归。结果 (1)临床表现:4例患儿出现皮疹,多为圆形皮疹,伴或不伴脱皮;无一例患儿出现发热、抽搐、黄疸、肺炎、败血症、颅内出血、消化道出血。(2)实验室检查:6例患儿脑脊液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均为阳性,脑脊液白细胞计数异常1例,脑脊液蛋白含量(+)2例,脑脊液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阳性2例;轻中度肝功能异常5例,胆红素指标临界异常3例,贫血3例。(3)影像学表现:3例经骨X线检查发现四肢长骨异常,1例经颅脑CT检查发现脑白质密度减低。(4)治疗及临床转归:4例患儿给予水剂青霉素G治疗,后症状改善,预后良好;1例患儿给予红霉素治疗,结果血RPR滴度不降反升;1例患儿给予头孢曲松治疗,症状改善。结论先天性神经梅毒在临床上较少见,多于出生后6个月内发病,常无神经系统症状,脑脊液TPPA阳性对先天性神经梅毒的诊断价值较高,其治疗首选水剂青霉素G或头孢曲松,不建议使用红霉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常规磁共振成像(MRI)、磁敏感加权成像(SWI)联合第3代双源CT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血管内治疗后出血灶与碘对比剂外渗的早期鉴别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3月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64例行血管内治疗的AIS病人的临床资料,对病人血管内治疗后行常规MRI、SWI、第3代双源CT检查,统计常规MRI、SWI、第3代双源CT及联合检查结果;对比常规MRI、SWI、第3代双源CT及联合对早期出血灶的鉴别效能;采用Kappa检验分析常规MRI、SWI、第3代双源CT及联合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后早期出血灶与碘对比剂外渗的鉴别结果与随访金标准鉴别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经常规MRI检查共33例为早期出血灶,占20.12%,经SWI检查共35例为早期出血灶,占21.34%,经第3代双源CT检查共32例为早期出血灶,占19.51%,经联合检查共37例为早期出血灶,占22.56%;常规MRI对早期出血灶诊断的灵敏度为82.50%,特异度为87.90%,阳性预测值为68.75%,阴性预测值为93.97%,准确度86.59%;SWI对早期出血灶诊断的灵敏度为8...  相似文献   

16.
性传播疾病     
性传播疾病实验检测综述(综述),性传播疾病在口腔中的表现(综述),潜伏梅毒患者脑脊液梅毒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梅毒血清学快速诊断试验研究进展(综述),早期梅毒215例临床特点及流行病学分析,苄星青霉素联合强的松预防梅毒治疗中吉海反应发生的临床观察,二期梅毒误诊3例分析,梅毒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血清固定梅毒患者细胞免疫研究。  相似文献   

17.
正神经梅毒是梅毒螺旋体经全身播散侵犯脑脊膜和/或血管引起神经组织变性或血管病变的慢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神经梅毒诊断的困难在于其临床表现多样,而抗生素的使用至其临床表现更复杂化,而且绝大多数患者不能提供梅毒感染病史,故神经梅毒易漏诊、误诊。本文介绍1例以突发意识不清为首发表现的混合型神经梅毒患者的诊疗过程。患者男,60岁,已婚,外观消瘦,因行为异常10余天,反应迟钝、言语不能4 d,突发意识不清1 d入  相似文献   

18.
性传播疾病     
儿童性传播疾病;二期梅毒口腔表现的临床分析;新生儿先天性梅毒骨骼改变的X线表现;TP—ELISA法在梅毒临床诊断中的应用;阿奇霉素治疗妊娠梅毒预防先天性梅毒的临床观察;神经梅毒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树突状细胞亚群研究;  相似文献   

19.
正神经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感染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如:脑膜、脊髓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其误诊率较高,故有人称之为"没有远离但常被遗忘"的疾病[1],近年来神经梅毒有逐渐上升的趋势[2] 。为提高对神经梅毒的认识,现将青岛大学附属医院2010—2017年收治的21例符合神经梅毒诊断的患者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收集2010—2017年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神经科和皮肤科确诊为神经梅毒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神经梅毒诊断标准采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采用Meta分析方法估计梅毒血清固定患者中神经梅毒的患病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和PubMed数据库,收集有明确的梅毒血清固定和神经梅毒定义,且有报道血清固定病例数及神经梅毒病例数的文献。运用R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检索到文献769篇,最终纳入文献23篇,涉及梅毒血清固定患者2103例,其中神经梅毒患者420例。使用随机效应模型计算梅毒血清固定患者中神经梅毒患病率为18%(95%CI:13%~25%)。血清固定患者的年龄(χ2=104.82,P<0.001)和判断血清固定的随访时间(χ2=139.44,P<0.001)不同,神经梅毒患病率存在统计学差异。脑脊液检测方法不同,神经梅毒检测阳性率也存在统计学差异(χ2=137.86,P<0.001)。结论 梅毒血清固定患者中神经梅毒患病率较高。应进一步加强梅毒血清固定与神经梅毒方面的研究,以期为制定梅毒防控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