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洁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2,(10):2509-2511
基于周仲瑛教授提出"瘀热"学说,认为瘀热是多种外感及内伤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病理因素,是疾病某一阶段的主要病机。探讨《伤寒杂病论》中瘀热酿脓、瘀热发黄、瘀热发斑、瘀热蓄血等瘀热相搏证的临证表现及选方用药特点。  相似文献   

2.
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首创"瘀热"病机新理论具有广泛的适用性。选择经周仲瑛教授以凉血散瘀为基本治法治疗的3则难治性皮肤验案进行分析,重点探讨了皮肤病瘀热病机的临床辨治要点和凉血散瘀法在皮肤病中的应用经验。  相似文献   

3.
在临床实践中,观察到不少血证患者兼具血热和血瘀证,通过实验研究及临床验证,提出瘀热型血证的证型,以冀完善和发展血证理论,充实有效治疗。临床以凉血化瘀法用于流行性出血热、伤寒、肺结核、支气管扩张、消化性溃疡病等出血的瘀热型血证,取得满意疗效,证实瘀热型血证的客观存在及凉血化瘀法的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4.
凉血化瘀法治疗瘀热相搏证的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5.
通过研读分析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临床医案及相关理论,发现周仲瑛教授辨治胸痹的核心病机多与"瘀热"相关,故凉血散瘀法也适用于胸痹。这充分体现了周仲瑛教授的"瘀热论"可用于心血管疾病等两百多种内伤杂病的辨治。  相似文献   

6.
“瘀热相搏证”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周仲瑛教授率先提出的“瘀热相搏”病机新概念,先后对瘀热相搏“五子证”进行了系列研究,形成“瘀热”病机新论。本文从瘀热的概念、瘀热的形成、瘀热的主要病理变化、瘀热的病机病证特征、瘀热相搏证的主要临床表现、瘀热的分类、瘀热的治疗原则、瘀热学说的几点新义等8个方面,系统阐述了对“瘀热”病机内涵的认识,并介绍了相关临床经验。文后附有周仲瑛教授4个典型病案,显示了从瘀热辨治内科难治病症的疗效优势。  相似文献   

7.
(周仲瑛瘀热论学术思想临证应用之一已刊登于本刊2009年第6期)中风包括出血性中风与缺血性中风两大类.现代医学治疗有显著的差异.尤其对缺血性中风强调尽早应用溶栓术,中医也普遍认为缺血性中风宜早用、重用活血化瘀法,而认为出血性中风.尤其是急性期.使用活血药可能有出血之虞.  相似文献   

8.
以叶天士温病学理论"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为指导,认为"瘀热互结"为血尿的重要病机之一,探讨从"瘀"、"热"论治肾小球性血尿,主张凉血散血法为治疗肾小球性血尿的基本大法。  相似文献   

9.
“瘀热以行”,语出《金匮·黄疸病》篇一条“……,脾色必黄,瘀热以行。”它概括了黄疸病的主要发病机理,无论黄疸、谷疸、酒疸、女劳疸、黑疸五者的发病,无不与之息息相关。兹表述于后。  相似文献   

10.
中风根据有无神志改变分为中经络与中脏腑。仅有肢体功能障碍等症状无神志改变称为中经络,合并有神志改变者称为中脏腑。中脏腑又根据其虚实分为闭证与脱证。历代医家治疗中风闭证多应用镇肝息风、化痰清热开窍、温经活络诸法,虽能取得疗效,但效果不理想。笔者认为,急性出血性中风偏侧肢体障碍、痰火上攻为标,其本在于瘀热上行阻于脑部。笔者从瘀热立论,应用凉血散瘀法治疗急性出血性中风。以期在理论上有所创新,疗效上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11.
放射性食管炎是颈胸部恶性肿瘤放疗期间发生的常见不良反应。在“瘀热”理论的指导下,吴勉华教授提出该病核心病机为瘀热蕴结、管络损伤、气阴两伤,倡导以凉血化瘀、和胃护络、益气养阴为主要治疗大法,并自拟“益和启膈饮”化裁治疗本病,疗效显著。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12.
凉血化瘀法治疗瘀热相搏证的体会南京中医药大学(210029)周仲瑛[作者简介]周仲瑛(1928-),汉族,江苏如东县人。家世业医,幼承庭训,随父周筏斋学习中医。后就读于上海中国医学院中医师进修班,1947年毕业。继后悬壶桑梓。1955年入江苏省中医进...  相似文献   

13.
放射性膀胱炎症状反复,病情重,现代医学对其长期疗效欠佳,而中医具有较好的疗效。中医学认为,放射性膀胱炎具有热、瘀、虚等特点,与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的“瘀热”学说不谋而合,故文中结合“瘀热”学说,对放射性膀胱炎的病因病机、治法等进行探析,以期为该病拓展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14.
谭为华  廖晓琼 《中医临床研究》2012,(22):70+72-70,72
笔者以两则验案为例,介绍了中医从热瘀论治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疗效满意,建议其治疗应在清热解毒的基础上,将凉血化瘀疗法放在极其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瘀热"是多种外感、内伤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病理因素,是疾病某一阶段的主要病机。近年来,借助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段,从不同层次研究瘀热证型微观变化的评价指标取得了一定进展,主要包括:临床表征分析、炎症标志物相关性、细胞因子相关性、血管内皮细胞功能、血小板功能变化、血液流变学指标异常、凝血与纤溶平衡失调、基因及基因多态性。加强微观辨证研究,借用现代新科技、新材料,设计出能反映中医理论的有关检测手段,对四诊进行补充发挥,可使瘀热证的诊断标准化与客观化,从而能更准确精细地揭示其病机本质。  相似文献   

16.
周仲瑛“瘀热血溢学说”论治过敏性紫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季建敏  史锁芳  董筠 《中国中医急症》2009,18(9):1463-1464,1482
周仲瑛教授为全国著名中医学家,具有深厚的中医理论造诣和精湛的临床经验,擅长于灵活辨证论治,强调将病机作为理论联系实际的纽带和通向论治的桥梁,提倡辨证应首重病机,并以脏腑病机为核心;善于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提炼,形成了自身独特的学术体系.周师提出"瘀热学说",深刻揭示了某些难治病临床辨证的特殊规律,丰富了中医学病因病机和辨证施治理论的内容.  相似文献   

17.
瞿文云  吴敏 《河南中医》2014,(9):1654-1656
瘀热学说的提出是由国医大师周仲瑛先生在其长期临床实践基础上得来的,根据其60多年的临床总结,提出消渴不只肾虚燥热,还有湿热、瘀热,瘀毒,创立了消渴病"瘀热致消"学说,消渴病中"瘀热"是重要的病理因素,瘀热贯穿在糖尿病全过程,"瘀热阻络"是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共同的病机特征。目前中医药对炎症因子的干预治疗主要集中在实验研究干预阶段和临床干预研究阶段。健脾益气类中药能有效改善高胰岛素血症,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同时可以改善糖尿病大鼠的慢性炎性状态,益气养阴活血化痰法可改善T2DM患者血糖水平和胰岛素敏感指数,中药通过调节糖尿病的炎症状态、改善胰岛素的抵抗,达到防治糖尿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本文着重从"瘀热证"探讨过敏性紫癜的病因病机及治疗,力争对临床辨证论治有所指导。  相似文献   

19.
周仲瑛从瘀热论治缺血陛中风急性期的学术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宁  过伟峰 《北京中医》2007,26(12):775-777
周仲瑛教授为全国著名中医专家、国家首批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批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业医60年,临证诊治疾病持“知常达变,法外求法”之辩证观点,对于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诊治有一套独特的方法,认为治疗缺血性中风应该从“瘀热”着手,灵活运用凉血通瘀法能收奇效。现将周老诊治本病的理论体系及临床观点,结合自己的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瘀热"是中医的一种重要病机概念,其形成分别与造成"瘀"和"热"的内、外因素有关,但有由热致瘀与由瘀致热之分。"瘀热"为病,可有发热、出血、斑疹、黄疸、昏迷、厥脱、癥积等多种临床表现,历代医家先后提出犀角地黄汤、抵当汤、下瘀血汤等代表方剂,清代叶天士提出"凉血散血"为其治疗大法。周仲瑛教授在继承、发扬传统"瘀"和"热"的理论及临床应用方面均有自己的特色和建树,总结外感"瘀热"有攻窜散漫、多症杂陈、易于深入损伤脏腑、腐败破坏导致实质性损害等病理特点,内伤"瘀热"往往标实本虚互见,病多迁延难已,涉及多脏,脏腑体用皆损,甚至不可逆等病理特点。周教授总结的"瘀热"病机理论具有广泛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