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华法令对于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 (NVAF)患者抗凝治疗的临床效果 ,摸索出深圳地区NVAF患者华法令抗凝治疗的有效安全剂量。方法 对符合本研究标准的 74例老年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华法令治疗组和阿司匹林对照组 ,治疗组 36例 ,给予华法令 3mg d开始 ,监测凝血酶原时间(PT)及国际标准化比值 (INR) ,连续观察 4周使INR在 2 .0~ 3.0范围内 ,以后每月查 1次INR。若患者需增加或减少药物或有出血倾向时随时再测INR ;对照组 38例 ,给予阿司匹林 30 0mg d ,分 2次服用。结果 治疗组PT监测 ,第 1、2、4、8周 ,均较用药前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随访期间 ,治疗组脑卒中的发生率为 2 .8% ,对照组为 13.2 %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两组均未见明显的出血等不良反应。结论 深圳地区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患者选择华法令 3~ 4mg d抗凝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华法林预防高龄非瓣膜性永久性心房纤颤(NVAF)患者血栓形成的安全性.方法 入选NVAF患者按年龄分为3组:高龄老年组36例,年龄≥80,平均(83.50±3.05)岁;老年组35例,年龄60~79岁,平均(74.50±4.06)岁;中年组30例,年龄≤59岁,平均(54.40±3.06)岁.高龄老年组、老年组采用低强度抗凝参考范围INR(1.6~2.5),中年组采用INR(2.0~3.0).用药前先测定INR,初始剂量为2.5 mg,1/d,根据INR调整华法林剂量,服用华法林后第1~3天、第7天检测INR ,以后每周至每月检测1 次,随访1年,观察3组用药后不良反应和华法林的安全用量范围.结果 3组消化道出血的发生无统计学意义(p>0.05).INR在安全范围内华法林的用量:高龄老年组小于中年组,高龄老年组与老年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严密监测INR下调整剂量的华法林对高龄老年NVAF患者治疗的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不同年龄组抗血栓药物用药特点。方法:255例房颤患者按照年龄分为小于65岁、65~74岁、大于75岁3组,对其病因、发生血栓的危险因素、抗栓药物等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各年龄组房颤的抗血栓治疗率大于90%,华法林治疗率37.8%,且随龄下降。其中,非瓣膜房颤组病人合并冠心病、高血压、血栓栓塞或TIA病史、糖尿病等危险因素随龄增加,华法林用药率并未增加。结论:随年龄增加,血栓高危因素增多,华法林治疗率不足。  相似文献   

4.
5.
 目的了解高龄、糖尿病等因素对老年非风湿瓣膜房颤发生脑栓塞前服用华法林和阿司匹林的影响,以及糖尿病、房颤与华法林和阿司匹林用药情况、年龄、性别的关联性.方法通过对196例老年非风湿瓣膜房颤发生脑栓塞的病史收集、脑栓塞发病前6个月华法林和阿司匹林用药情况调查,分为A组(≥3 d/周服用华法林)、B组(≥5d/周服用阿司匹林≥75mg/d)、C组(3~4d/周服用阿司匹林≥75 mg/d)、D组(<3d/周服用华法林或阿司匹林≥75 mg/d).A组占2.0%、B组占11.7%、C组占35.7%、D组占50.5%.年龄分为>75岁和≤75岁,采用SPSS 10.0统计.结果冠心病占39.3%,高血压性心脏病占34.2%;合并有糖尿病患者占24.0%.B组与年龄有关(P<0.01),B组、C组、D组均与糖尿病有关(P<0.01或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糖尿病与年龄、房颤持续时间、冠心病正相关,与服用阿司匹林负关联(P<0.01或P<0.05).结论老年非风湿瓣膜房颤患者发生脑栓塞前极少服用华法林,服用足量阿司匹林也不多,其房颤病因以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为主,合并糖尿病占有一定比例;糖尿病与年老、房颤持续时间长、冠心病患者有关,影响阿司匹林的服用;年龄>75岁也不能坚持服用足量阿司匹林.老年非风湿瓣膜房颤合并糖尿病或年龄>75岁,应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6.
陈忠军  李延辉 《人民军医》2007,50(11):694-694
心房颤动(房颤)以往多发生于风湿性心脏病患者。近年来,非瓣膜病房颤发病率有所升高。我们采用胺碘酮治疗非瓣膜病房颤48例,疗效满意。现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48例中,男29例,女19例;年龄(56.8±6.5)岁。阵发性房颤(每周至少发作2次)11例,持续性房颤37例。病程0.5~21年。左心房内径26.5~46.0mm;房颤24h平均心室率>90/min41例,<90/min7例;合并高血压病15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5例,冠心病10例。1.2治疗方法对于阵发性房颤者,就诊时如果是窦性心律,直接口服胺碘酮200mg,每天3次,1周后改为每天2次,再1周后改为每天1次维持;就诊时房…  相似文献   

7.
心房颤动 (房颤 )造成病人的不适和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已众所周知。动物实验和临床观察表明 ,房颤持续数小时已有心房电重构[1] ,心房内可能已有血栓形成[2 ] ,故对阵发性房颤应尽早和尽可能转复成窦性心律。作者自 1998年 7月~ 2 0 0 1年 12月用国产普罗帕酮 (propafenone ,又称心律平 )静注治疗阵发性非瓣膜病房颤 2 8例 ,于 4~ 2 4 5min内恢复窦性心律 2 3例 ,转复成功率 82 1%。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本组房颤发作从有症状开始 30min~ 72h以内[3] ,均有 12导联心电图证实。男 19例 ,女 9例 ;18~ 35岁 4例 ,…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达比加群酯和华法林在非瓣膜房颤(non 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 NVAF)抗凝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月收入的70例非瓣膜房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法分为两组均35例,对照组实施华法林治疗,研究组采取达比加群酯治疗,观察两种药物治疗下患者凝血功能、栓塞出血相关事件发生情况、各项肝功能。结果 治疗前两组凝血指标无差异,治疗后两组aPTT无差异,两组治疗前肝功能数据对比无差异,P>0.05,两组在栓塞、出血相关事件发生情况中,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之间TT、PLT、INR、Fbg存在明显差异,组间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肝功能指标明显下降组间无差异(P>0.05)。结论 非瓣膜房颤患者抗凝治疗期间,实施达比加群酯治疗后效果理想,相比华法林安全性更高,凝血功能改善效果理想,对肝功能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口服华法林的房颤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围术期不中断华法林抗凝方案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持续性房颤患者5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不中断华法林)及对照组(中断华法林),比较两组的术前准备时间、术后INR值恢复到2~3的达标时间、围术期出血、血栓栓塞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试验组的术前准备时间、术后INR值恢复到2~3的达标时间比对照组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出血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围术期均未发生血栓栓塞并发症。结论口服华法林的房颤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围术期不中断华法林的抗凝方案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钙化性心脏瓣膜病是一种随年龄的增加大量钙质、脂质沉积于瓣膜为特征的老年常见心脏瓣膜病。它可以与其它心脏疾病并存,也可以单独存在。为了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我们回顾分析了145例经过超声诊断钙化性心脏瓣膜病患者的超声特点并加以总结。1材料与方法对2004年1月~2006年1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螺内酯)在心房颤动恢复窦性心律后预防其复发,对窦性心律有效性的维持以及对心房重构的影响。方法80例持续性房颤患者(持续超过7天),经药物或电复律后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给予胺碘酮0.2g,每日1次,治疗组40例给予胺碘酮0.2g,每日1次,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螺内酯40mg,1次/日,两组均连续服用6个月。于治疗后第1周、2周、1月、2月、4月及6月分别行心电图或HOLTER以检测是否存在房颤复发;复律次日及6月后做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左心房结构及功能变化。随访6个月,观察研究前后血浆醛固酮(Mdosterone,Ald)浓度。结果80例均完成治疗,随访6月,心房颤动复发率对照组32.5%,治疗组12.5%,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心房颤动转复6月后患者左心房内径缩小,左房射血分数(LAEF)增高。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性心房颤动复律后,为了维持窦性心律,联合应用胺碘酮、螺内酯较单独应用胺碘酮更加有效,螺内酯的长期服用可缩小扩大的左房,左房压力降低,对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的抑制可改善心房重构,预防房颤反复复发。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提高心脏起搏频率在慢心室率心房颤动伴心力衰竭患者中的治疗价值。方法比较28例标准药物治疗的慢心室率心房颤动伴心力衰竭患者,起搏频率由60次/min提高至70次/min后临床症状、体征、心功能及心脏超声资料。结果植入VVI心脏起搏器后患者地高辛、β受体阻滞剂的服用率分别由17.9%和14.3%上升至100%和85.7%(P<0.05);提高起搏频率后所有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心功能均有明显改善,有效率为75%;超声指标LVEF、SV、LVEDD并无明显改善(P>0.05),但CO较调整前明显增加(P<0.05)。结论70次/min心脏起搏在慢心室率心房颤动伴心力衰竭患者具有较好的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13.
尹昵  光雪峰  左明鲜  盖起明  邓洁 《西南军医》2011,13(6):1009-1011
目的探讨经导管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我科自1999年开始行导管消融治疗的80例房颤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肺静脉节段性消融术(SPVA)20例和肺静脉环形消融术(CPVA)60例两组的操作相关指标安全性及临床效果。结果显示80例病例中两组的基线资料和平均操作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SPVA组的平均X线透视时间长(P<0.05),平均操作时间相似(P>0.05)。术后随访6~12月时,总成功率73.3%,消融过程中出现严重并发症(急性心包填塞)1例,经抢救存活。结论在条件成熟的导管室,经导管消融阵发性房颤是可行的,对大部分患者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房颤病人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经过做出分析总结 ,为以后工作提供经验。方法 :选择符合应用华法林适应症的病人 2 4例 ,历时 1个月至 2年。抗栓前行全面检查包括心电 ,彩色心动超声 ,便潜血 ,肝功 ,肾功 ,血脂 ,凝血象 ,血常规。华法林起始剂量 3mg ,第 3d测INR根据INR结果调整剂量 ,每次加减量为 0 .5~ 1mg直至INR达 2 .0~ 3 .0之间 ,此后可每月测INR一次 ,1年后 ,每 2月一次。结果 :约 7~13 ( 11.1± 2 .3 )d ,INR达 2 .0~ 3 .0 ( 2 .3 5± 0 .11) ,维持量为 4.3 6± 0 .18mg/d。同时服用降脂药或应用广谱抗生素的病人及心衰病人的INR较平均值减小。不良反应有出血 6例 ,鼻出血 1例 ,牙龈出血 1例 ,月经过量1例 ,咳血 1例 ,黑便 1例 ;皮疹 1例 ;恶心 ,上腹不适 2例。无致命性大出血和栓塞事件发生。结论 :只要掌握好华法林的适应症和影响因素 ,包括饮食和药物 ,用药个体化 ,定期检测INR ,保持医患之间的密切联系 ,应用华法林抗凝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李琳  李兴国  边晓菊  刘品 《西南军医》2009,11(6):1022-1023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高血压病伴心房颤动的临床效果。方法62例高血压伴阵发性心房颤动病人分为观察组(32例)与对照组(30例)。观察组病人用胺碘酮加厄贝沙坦控制心律和血压。对照组用胺碘酮加倍他乐克控制心律和血压。治疗12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有7例(21.9%)出现房颤复发,窦性心律维持率(78.1%)。对照组有14例(46.1%)出现房颤复发,窦性心律维持率(53.9%)。两组窦性心律维持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可以明显减低心房颤动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16.
老年特发性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老年特发性阵发性心房颤动 (IPAF)患者心率变异性 (HRV)的变化 ,以此评价自主神经功能的变化在老年IPAF发作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住院的未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老年IPAF患者 2 4名和无心律失常病史的老年人 2 4名进行 2 4h动态心电图检测和HRV分析。结果 和对照组相比 ,IPAF组LF/HF增高 ,其余各指标均有不同程度降低 ,其中SDNN(P <0 .0 1)、SDANN(P <0 .0 1)和LF/HF(P <0 .0 5 )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老年IPAF患者的HRV降低 ,提示心脏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在老年患者IPAF的发作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张健  姚洪森  贺南方  张辉 《武警医学》2006,17(2):103-105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进行强化降脂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81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阿托伐他汀,20 mg/d)和对照组(阿托伐他汀,10 mg/d),观察患者服药前及服药后6周及12周血脂、治疗达标率、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阿托伐他汀治疗后,两组TC、LDL-C、TG(除治疗6周时)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减低(P<0.01或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6周及12周后,上述指标亦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在治疗6周和12周后TC、LDL-C达标率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发生不稳定心绞痛者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20 mg/d可以显著提高血脂达标率,可明显降低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疗效与剂量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房颤患者左室舒张功能障碍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心脏病患者24例(孤立性房颤8例,高血压性心脏病合并房颤7例,扩张性心肌病合并房颤9例),对照组30例.取心尖四腔观,将多普勒取样容积置于二尖瓣口以及距二尖瓣口1、2、3cm处,测量二尖瓣血流E峰流速,计算舒张早期血流播散的速度.结果:对照组左室舒张早期血流速度保持不变.各种心脏病患者左室舒张早期血流速度随传播距离加大而递减.结论:左室舒张早期血流的传播速度,是评价房颤及二尖瓣血流频谱假性正常化者左室舒张功能障碍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回顾分析老年患者急性重症胆囊炎的治疗效果。方法我中心2009年6月~2011年12月对56例老年急性重症胆囊炎患者均应用B超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PTGD)治疗,现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56例老年急性重症胆囊炎患者通过PTGD治疗,穿刺置管全部成功,成功率达100%。患者在穿刺引流术后24。48h内其畏寒、高热、右上腹疼痛等症状明显得到缓解,感染症状得到控制。经过外引流胆汁2周后54例患者在拔除引流管时其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治愈率达96.4%,无死亡病例。结论PTGD用于治疗老年急性重症胆囊炎,不仅可以迅速缓解其临床症状、控制感染,而且能够有效避免行急诊手术引起的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