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单独应用葡萄籽原花青素及其与酪蛋白联合对60Co-γ射线照射损伤大鼠肠黏膜屏障的保护作用。方法:实验于2004-06/07在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野战外科研究所三室完成。①选用80只清洁级健康Wistar大鼠,鼠龄3周,雌雄各半。按随机抽签法将大鼠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照射组、葡萄籽原花青素组、联合干预组,每组20只。②正常对照组及照射组:喂食常规饲料。葡萄籽原花青素组:常规饲料基础上添加10g/L的葡萄籽原花青素(天津尖峰天然产物研究开发公司提供,产品批号:20031226)。联合干预组:常规饲料基础上添加10g/L的葡萄籽原花青素和50g/L的酪蛋白(兰州同键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惠赠,产品批号:20040415),各组自由进食。饲养10d后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大鼠均于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辐照中心接受60Co-γ全身一次性照射,照射距源心1.52m,剂量为7Gy,时间为460s。③照射后第7天,采用鲎试剂法测定,按照上海伊华医学科技有限公司提供试剂盒说明书测定血清内毒素水平。扫描电镜下(400倍)观察肠黏膜表面形态变化。④计量资料差异比较采用两样本均数的t检验。结果:辐照后7d之内共造成15只大鼠死亡,照射组、葡萄籽原花青素组、联合干预组因辐射损伤分别死亡9,4,2只,正常对照组无死亡。最终各组抽取6只用于实验。①小肠黏膜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正常对照组大鼠小肠黏膜形态结构正常,照射组小肠黏膜表面结构不完整,有广泛的破损现象。葡萄籽原花青素组和联合干预组与照射组相比,小肠黏膜损伤程度比照射组轻。②血清内毒素水平:照射组大鼠最高[(343.5±35.0)kEu/L],葡萄籽原花青素组和联合干预组明显低于照射组[(293.0±22.0),(261.5±24.7)kEu/L,t=2.25,3.52,P<0.05,0.01],联合干预组虽低于葡萄籽原花青素组,但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单独应用葡萄籽原花青素和葡萄籽原花青素 酪蛋白联合应用均可有效减轻放射对大鼠肠黏膜屏障的损害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乌司他丁(UTI)对脓毒症大鼠小肠黏膜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途径.方法 健康雄性成年Wistar大鼠85只被随机分为模型组(35只)、UTI组(35只)、假手术组(15只).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制备脓毒症大鼠模型,用乌司他丁每6 h腹腔给药1次(50 kU·kg~(-1)·d~(-1))进行干预,连用4 d后处死大鼠,观察小肠物理屏障、免疫屏障、运动功能、肠道黏膜微循环、肥大细胞及炎症介质的改变.结果 UTI可明显改善脓毒症大鼠的生存率(62.8%比37.1%,P<0.01).与模型组比较,UTI组肠黏膜评分明显升高,肠道组织损伤明显减轻,黏膜超微结构明显改善,细菌移位集落数明显减少(P<0.05或P<0.01);但3组间肠系膜淋巴结和脾脏淋巴节中细胞亚群及肠绒毛组织中T淋巴细胞亚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模型组比较,UTI组小肠的收缩振幅和频率明显升高,小肠黏膜血流量显著增多,脱颗粒肥大细胞数量显著减少,肠道内肥大细胞蛋白酶Ⅱ(RMCPⅡ)浓度、肠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血清和小肠组织中一氧化氮(NO)及小肠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mRNA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结论 UTI对小肠免疫屏障没有影响,但可减少脓毒症大鼠细菌移位的发生,提高生存率,保护小肠物理屏障,改善小肠运动和黏膜微循环;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降低血液和小肠组织中NO水平,减少小肠组织中MPO活性和iNOS mRNA表达,抑制小肠黏膜肥大细胞的活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宁肠汤对束缚应激法诱导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模型大鼠小肠运动功能及大鼠结肠黏膜炎性细胞因子IL-10的影响,探讨宁肠汤在IBS发病机制中可能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将60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得舒特组、宁肠汤低、中、高剂量组,采用williams改良方法建立束缚应激+适度夹尾刺激致大鼠腹泻模型,观察宁肠汤对大鼠小肠运动功能的影响;通过免疫组化法,对各组大鼠横结肠黏膜进行IL-10表达定量。结果:模型对照组大鼠小肠墨汁推进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而各治疗组较模型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正常对照组IL-10表达量最低,模型对照组大鼠横结肠黏膜IL-10表达量最高,高浓度宁肠汤剂量组相对低浓度宁肠汤剂量组IL-10表达量较低(P0.05)。结论:宁肠汤对束缚应激大鼠亢进的小肠蠕动有抑制作用,高浓度宁肠汤剂量影响IL-10表达量的作用要优于低浓度宁肠汤组(P0.05),IL-10的表达量或可以作为衡量IBS药物治疗有效性的生物学标志。  相似文献   

4.
背景:胰高血糖素样肽2是新近发现的肠上皮生长因子,具有肠道特异性的促生长作用.目的:实验拟进一步验证胰高血糖素样肽2对小肠原位移植大鼠小肠结构和功能恢复的促进作用.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5-08/2006-09在大连医科大学生理教研室完成.材料:将75只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3组.小肠移植组30只(供、受体各15只),胰高血糖素样肽2组30只(供、受体各15只),假手术组15只.方法:小肠移植组及胰高血糖素样肽2组大鼠采用改良的kort法行2步法原位小肠移植;假手术组仅行开关腹手术.胰高血糖素样肽2组小肠移植后给予胰高血糖素样肽2以250μg/(kg·d)分2次皮下注射,间隔12 h,连续给3 d.主要观察指标:术后2周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并行肠黏膜组织病理学检查:分别于术后2,4,8周检测移植小肠功能酶(Na ,K -ATP酶、双糖酶)活性.结果:①术后2周胰高血糖素样肽2组肠黏膜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均高于小肠移植组,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水平高于小肠移植组.②小肠移植组肠黏膜功能酶活性在术后2周下降明显,术后4周双糖酶活性恢复正常,术后8周Na ,K -ATP酶活性也接近正常.胰高血糖素样肽2组术后2周时双糖酶活性恢复正常,术后4周时Na ,K -ATP酶活性恢复正常.结论:外源性胰高血糖素样肽2能促进原位移植小肠结构和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早期应用生态免疫肠内营养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炎症反应和肠屏障损害的影响.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传统肠内营养组(EN组)和生态免疫型组(EIN组),每组20只.采用5%牛磺胆酸钠逆行注射法建立重症急性胰腺炎模型.于第12、24、48、72小时处死大鼠留取标本,检测血清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观察小肠组织病理学改变及运用免疫组化法和RT-PCR方法检测小肠组织中MIF的表达、Toll样受体4(TLR4)mRNA的相对含量.结果:(1) 建模12 h,EN组和EIN组MIF水平较C组明显升高(P < 0.01);建模72 h,3组的指标呈不同程度下降趋势,其中EIN组明显低于EN组 (P < 0.05).(2) C组大鼠小肠组织MIF表达弱,EIN组和EN组阳性细胞数增加,EIN组较EN组阳性表达率低(P < 0.05).病理学观察显示72 h EIN组病变程度较EN组轻.(3)大鼠给予肠内营养干预后72 h,EIN组TLR4 mRNA的相对含量较EN组显著降低(P < 0.01).结论:生态免疫型肠内营养能缓解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炎症反应,减轻肠道屏障损害,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6.
大鼠小肠移植排斥反应期移植肠RANTES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背景:同种异体移植排斥反应是影响移植物功能和存活的最大障碍,小肠移植排斥反应的诊断与治疗尤为困难.目的:探讨移植肠RANTES的表达在小肠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中的意义,以及他克莫司对它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3-09/2005-03在解放军第四五一医院普通外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附属西京医院胃肠外科实验室、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基础部电子显微镜中心为大专院校的实验室完成.材料:选用健康成年雄性SD和Wistar大鼠各72只.以SD大鼠为供者,Wistar大鼠为受者,施行异位小肠移植.方法:实施大鼠异位小肠移植,按照不同品系的组合将移植大鼠分为4组(n=18):非手术对照组,Wistar大鼠作为正常对照,不实施小肠移植;同基因移植组,将Wistar大鼠的小肠移植给同品系的Wistar大鼠;异基因移植未治疗组,将SD大鼠的小肠移植给Wistar大鼠,移植后不给予免疫抑制剂治疗;异基因移植他克莫司治疗组,将SD大鼠的小肠移植给Wistar大鼠,移植后0~7 d肌肉注射他克莫司,1 mg/(kg·d).移植后3,5,7 d每组各处死6只大鼠,切墩移植肠标本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并采用免疫荧光染色和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技术对移植肠RANTES的表达进行连续定量测定.主要观察指标:①各组大鼠移植肠的组织病理学改变.②不同时间点移植物内RANTES阳性细胞的表达变化.③他克莫司对异基因移植大鼠移植肠RANTES表达的抑制作用.结果:72只受体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异基因移植末治疗组大鼠后3,5,7 d移植肠符合轻、中、重度急性排斥反应的病理学诊断标准;他克莫司治疗组大鼠和同基因移植对照组大鼠在观察期内未发现明显排斥反应征象.异基因移植未治疗组大鼠的移植肠RANTES表达在术后均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1),其动态变化与急性排斥反应的进程呈正相关;他克莫司治疗组大鼠移植肠RANTES的表达明显低于未治疗组(P<0.01).结论:RANTES阳性细胞在小肠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动态检测移植肠RANTES的表达变化,可能成为小肠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有效的诊断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郑志刚  贺文成 《实用医学杂志》2012,28(24):4058-4061
目的:通过观察重组人肠三叶因子(rhITF)对冷束缚应激大鼠的一般情况、血清表皮生长因子(EGF)、二胺氧化酶(DAO)、内毒素浓度的影响,探讨rhITF对应激致大鼠肠功能障碍的防治作用.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成A组(正常对照)、B组(模型对照)、C组(模型+生理盐水皮下注射)、D组(模型+rhITF皮下注射).治疗7d后取大鼠肠组织,观察肠组织病理变化;检测血清EGF、DAO、内毒素浓度.结果:应激大鼠经rhITF皮下注射治疗后,食量、体重显著增加,肠组织学评分、血清DAO、内毒素浓度显著下降,血清EGF浓度显著升高.结论:rhITF对应激致大鼠肠道结构及屏障功能完整性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异基因骨髓注射在大鼠小肠移植中的免疫耐受作用。方法:实验于2006-09/2007-03在平凉市第二人民医院及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完成。①将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Wistar)、同基因移植组(FK344/N)、异基因移植组(Wistar)、骨髓胸腺内注射组(Wistar),空白对照组18只,其余每组18只受体大鼠,供体为18只FK344/N大鼠。除空白对照组外,各组选用供受体大鼠进行全小肠异位移植,骨髓胸腺内注射组在行异基因小肠移植前7d取供体骨髓细胞行受体胸腺内注入,同基因移植组、异基因移植组大鼠不注射异基因骨髓细胞,只进行全小肠移植。②每组大鼠分别于术后3,5,7d观察排斥反应,于各时间点每次处死6只,检测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表达,并取出移植肠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后观察组织学变化。结果:纳入受体大鼠54只及空白对照组大鼠18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排斥反应:异基因移植组大鼠异位全小肠移植术后3,5,7d可出现典型的轻、中、重度排斥反应,而同基因组和骨髓胸腺内注射组中未出现排斥反应。②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水平:术后3d,同基因移植组、骨髓胸腺内注射组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表达水平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而第5,7天与空白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异基因移植组受体大鼠各时间点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表达均高于同基因移植组(P<0.01)。结论:移植术前7d异基因供体骨髓在受体胸腺内注射能显著减少小肠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的检测可能作为小肠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早期诊断敏感的免疫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外源性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肠黏膜上皮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基因bax,bcl-2,caspase-3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72只雄性Wistar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SO组)、重症急性胰腺炎组(SAP组)、IGF-Ⅰ治疗组(IGF-Ⅰ组)共三组.通过胰胆管逆行注射5%牛磺胆酸钠制作大鼠SAP模型,SO组用同样方法经胰胆管逆行注射生理盐水;IGF-Ⅰ组分别于术后30 min和术后3 h经后肢内侧皮下注射ICF-Ⅰ.各组动物分别于术后6,12,24 h处死8只,检测血浆淀粉酶,TUNEL法检测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凋亡,观察小肠组织病理学变化并进行病理评分,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小肠黏膜上皮细胞中bax,bcl-2和caspase-3mRNA的表达.数据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分析,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IGF-Ⅰ治疗组与SAP组各时相点相比,血浆淀粉酶和小肠病理评分均低于各相应时相点,于12 h和24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凋亡指数IGF-Ⅰ组与SAP组各相应时相点相比均显著降低[6 h:(13.88±1.73)vs.(19.00±2.78);12 h:(10.13±1.55)vs.(17.63±1.60);24 h:(9.50±1.07)vs.(17.25±2.76)],P<0.05;电镜示小肠组织病理变化较SAP组明显改善.bax mRNA表达在SAP组各时点较SO组相应时相点明显增高[6 h:(1.35±0.18)vs.(0.85±0.12);12 h:(1.21±0.21)vs.(0.86±0.24);24 h:(1.14±0.24)vs.(0.95±0.22)],6 h即达高峰,而在IGF-Ⅰ组的表达与SAP组相应时相点比较则明显减弱,在12 h和24 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于24 h即接近SO组;caspase-3 mRNA表达在SAP组各时相点较SO组相应时相点明显增高[6 h:(0.78±0.01)vs.(0.55±0.04);12 h:(0.79±0.04)vs.(0.57±0.05);24 h:(0.81±0.06)vs.(0.55±0.01)(P<0.01)],而在IGF-Ⅰ组的表达与SAP组相应时相点比较则明显减弱,在12 h和24 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cl-2 mRNA的表达在SO组和SAP组均较弱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IGF-Ⅰ组各时相点的表达则明显增强[6 h:(0.65±0.07)vs.(0.54±0.04)vs.(0.57±0.06);12 h:(0.69±0.04)vs.(0.56±0.05)vs.(0.53±0.05);24 h:(0.72±0.05)vs.(0.54±0.07)vs.(0.58±0.08),P<0.05].结论 外源性IGF-Ⅰ通过拮抗SAP大鼠小肠黏膜上皮细胞的凋亡从而可以减轻SAP大鼠肠黏膜损害,其机制可能与其上调bcl-2 mRNA表达及下调bax,caspase-3 mRNA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
背景:小肠对缺血缺氧极为敏感,其发生缺血-再灌注时可出现严重的组织损伤,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可通过多种途径参与受损组织的修复.目的:观察同种异体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在肠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肠道的定植情况和治疗效果.方法:Wistar雌性大鼠分为3组,假手术组剖开腹腔后即予以缝合;其余大鼠建立肠缺血-再灌注模型,对照组肠道缺血-再灌注后仅输入生理盐水;治疗组鼠尾静脉注射Wistar雄性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后分别于12,24 h,3,7,14,28 d分批取空肠组织,制作冰冻切片在荧光显微镜观察供体细胞在受体肠道的分布,空肠组织匀浆后行RT-PCR检测雄性大鼠的性别决定基因,并检测肠组中丙二醛和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结果与结论:冰冻切片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未见供体细胞在受体肠绒毛表面定植.雌性大鼠肠组织中性别决定基因的RT-PCR检测结果为:3 d阳性率为50%,7 d阳性率66.6%,14 d阳性率33.3%,28 d阳性率为16.6%.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组第12,24小时,3,7天的空肠组织中的丙二醛水平低于对照组、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高于对照组.结果提示,同种异体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在受体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肠道内定植,并可加速肠道损伤的恢复,其发挥疗效并非直接分化,而是主要是通旁分泌的形式促进机体内源性修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亚急性心肌梗死缺血再灌注与心肌细胞存活关系。方法:16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完全闭塞45min,并再灌注(或无再灌注)7~10d,以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luoro-de-oxyglucose,18F-FDG)为放射自显影示踪剂,三氯四氮唑(triphenyltetra-zoliumchloride,TTC)及HE染色检测梗死灶组织结构改变,透射电镜下观察显影浓聚区内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结果:无再灌注组,18F-FDG自显影浓聚面与TTC百分比分别为(24.2±1.9)%和(26.5±2.5)%,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2.07,P=0.06),而再灌注组两者之间百分比值分别为(20.5±2.4)%和(31.2±2.3)%,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9.1,P=0.000);电镜下观察到损害严重的心肌细胞仍然摄取18F-FDG。结论:与TTC染色相对照,18F-FDG可反映梗死灶周围心肌细胞存活性,但对病变心肌存活能力的估计过高,尤其表现在再灌注组。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睾丸辐射损伤的影响,为临床上治疗放射性睾丸损伤奠定理论基础.方法:选取1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模型组和治疗组大鼠均接受直线加速器产生的高能电子线行一次性全身照射;对照组不接受照射.治疗组大鼠接受辐射24 h后尾静脉输注MSCs 3 × 106 /只;模型组和对照组大鼠尾静脉输注生理盐水1 mL;共3周.当模型组处于濒死状态时处死所有大鼠,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睾酮水平、血清和睾丸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 (HE染色法)制作大鼠的睾丸病理切片,观察辐射对睾丸形态学的影响.结果:模型组大鼠精神萎靡,反应迟钝,活动少,嗜睡,毛发变黄;治疗组大鼠较模型组反应灵敏.治疗组大鼠血清SOD明显高于模型组,而MDA水平低于模型组;治疗组大鼠血清睾酮含量明显高于模型组,但较正常组低.病理结果显示对照组生精小管横切面见精原细胞及不同发育阶段的精母细胞、精子细胞、精子,组成多种形态的完整生精上皮图像;模型组生精上皮变薄,生精层数减少,各级生精细胞明显减少,部分曲细精管内仅剩支持细胞和少量精原细胞,精子细胞及精子消失,显示辐射对大鼠睾丸组织损伤明显;治疗组外形较规则,各级生精细胞有序排列,初级精母细胞、精子细胞数量增多,精子发生良好,形态结构接近于对照组.结论:MSCs对睾丸的辐射损伤具有明显的修复作用,能够改善睾丸的生殖功能.  相似文献   

13.
谢宁  谢静 《医学临床研究》2008,25(2):219-221
[目的]观察米贝拉地尔(Mibefradit)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后肠组织损伤的影响.[方法]复制SD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实验分为3组(n=10):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Mibefradil干预组(M组).比较各组大鼠肠黏膜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变化;用Chiu氏评分法观察肠黏膜的损伤情况.[结果]与S、M组相比:I/R组MDA含量明显增高(P<0.01和P<0.05),SOD及CAT活性明显降低(P<0.01和P< 0.05);与S组相比,I/R组和M组小肠损伤评分明显升高(P<0.01和P<0.05);但M组小肠损伤评分明显好于I/R组(P<0.05).[结论]米贝拉地尔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后的肠道有保护作用,该保护作用可能与减少活性氧物质及改善肠道微循环有关.  相似文献   

14.
背景:构建大鼠小肠移植模型是研究小肠移植排斥反应的重要基础,实验中对动物无法进行长期持续的静脉输液成为延误实验顺利开展的最大障碍.目的:将自制旋转持续静脉输液装置与大鼠异位小肠移植模型相结合,验证输液装置的可靠性和动物模型的稳定性.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区组,对照观察实验.于2008-03/06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消化病研究所全军医学重点实验室完成.材料:选用健康雄性近交系F344/NCrl BR大鼠48只为供体.LEW/Cd大鼠48只为受体,建立同种异体节段性异位小肠移植模型.方法:将移植后的大鼠以随机化完全区组设计分为3组(n=16):对照组、输液组和他克莫司治疗组.对照组大鼠仅行小肠移植,移植前后不做持续静脉输液.输液组大鼠给予持续输注肠外营养液.他克其司治疗组持续输注肠外营养液+静脉注射他克莫司0.5 mg/(kg·d).主要观察指标:移植后观察移植大鼠的一般状况和存活时间,并于移植后3,5,7 d分别取各组大鼠移植肠标本(n=3)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每组剩余的大鼠作存活时间观察,观察期限为5周.结果:对照组大鼠甲均存活时间为(5.4±1.7)d,手术成功率56.3%.采用旋转输液装置的输液组和他克莫司治疗组大鼠手术成功率为90.6%,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输液组大鼠平均存活(7.2±2.8)d,最终全部死于急性排斥反应.他克莫司治疗组剩余大鼠的输液时间>30 d,存活时间超过5周,与对照组和输液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输液组大鼠术后3,5.7 d移植肠组织病理学检查分别符合轻、中、重度排斥反应.他克莫司治疗组大鼠术后3,5,7 d朱见明显排斥反应征象.结论:旋转持续静脉输液装置制作简单,固定安全可靠,能成功地为研究大鼠连续输液30 d以上,与异位小肠移植模型联合应用,能建立稳定可靠的排斥反应模型.  相似文献   

15.
背景:排斥反应的发生是导致小肠移植失败的主要原因,趋化因子及其受体介导的细胞免疫在急性排斥反应中具有重要作用,以趋化因子受体为靶位的治疗方案,可能为临床小肠移植的免疫治疗提供借鉴.目的:观察趋化因子RANTES(Met-RANTES)对同种异体大鼠异位小肠移植术后移植物的存活时间和组织病理学改变的影响,以及与小剂量他克莫司的协同效应.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数字表法区组,对照观察实验,于2003-09/2005-03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胃肠外科实验室完成.材料:健康成年雄性大鼠180只,90只SD大鼠作为供体,90只Wistar大鼠作为受体,施行异位节段性小肠移植.方法:小肠移植后,大鼠随机分为3组,30只/组:对照组,只做异位小肠移植,不给予任何药物治疗,Met-RANTES治疗组:移植后0~7 d,腹腔注射Met-RANTES200 μg/d;Met-RANTES联合小剂量他克莫司治疗组:移植后0~7 d,腹腔注射Met-RANTES 200 μg/d+肌肉注射他克莫司0.5 mg/(kg·d).主要观察指标:观察移植大鼠的一般状况和存活时间,并于移植后第1,3,5,7天每组各处死6只大鼠,切取移植肠标本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和组间比较.结果:移植后的90只受体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对照组大鼠存活时间中位数为7.2 d(1.5),全部死于急性排斥反应及感染.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移植后第3,5,7天分别符合轻、中、重度排斥反应.Met-RANTES治疗组大鼠存活时间中位数为19.2 d(16.4),与对照组相比存活时间明显延长(P<0.01).Met-RANTES+小剂量他克莫司治疗组大鼠存活时间中位数为30.9 d(9.0),与前两组有显著差异(P<0.01).Met-RANTES治疗组和Met-RANTES+小剂量他克莫司治疗组大鼠组织病理学检查无明显排斥反应征象,可长期存活.结论:Met-RANTES能明显抑制小肠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有效保护移植肠功能,显著延长移植物的存活时间,并可增强小剂量他克莫司的免疫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白术对脑出血大鼠小肠粘膜形态学的影响。方法:56只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24只、治疗组24只及对照组8只,对照组不予任何处理,模型组和治疗组制备脑出血大鼠模型后分别采用灌胃法每天灌注生理盐水和白术液(0.2 g/mL)。检测并分析对照组及脑出血后第1、7、14天模型组、治疗组(每时间点各取8只)小肠粘膜的形态学参数。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脑出血后绒毛面积降低最快最明显,绒毛高度及粘膜厚度逐渐降低,肠腺密度和深度先降低后增高。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于脑出血后第1天小肠绒毛高度、粘膜厚度明显降低(P0.01),绒毛面积略降,肠腺密度及深度略增;第7天小肠绒毛高度、绒毛面积及粘膜厚度略降,肠腺密度及深度明显增大(P0.01);第14天小肠绒毛高度、绒毛面积及粘膜厚度明显增加(P0.01),肠腺密度及深度略降。结论:脑出血可以引起小肠粘膜萎缩;白术可改变脑出血大鼠的小肠粘膜形态,从而促进大鼠肠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7.
SD大鼠不同肠缺血时间观察长期存活率模型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SD大鼠肠缺血合适缺血时间,筛选适合于观察肠缺血再灌注长期存活率的SD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模型。方法:采用肠系膜上动脉夹闭法建立小肠缺血再灌注模型,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A组为假手术组,B~E组分别为肠缺血60、75、90、120min组,每组12只。术后正常饲养,观察大鼠1~7d的存活率和存活状态。结果:缺血60min组存活率及动物状态与假手术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缺血75min组第1天存活50%,第3、7天均存活42%,动物毛发尚有光泽,反应灵敏,与假手术组 (100%)相比,存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90min组和缺血120min组第1、3、7天存活率明显低于假手术组 (P<0.01),动物毛发无光泽,低头、躬背,反应迟钝,活动减少。缺血75min组第3天存活率及缺血90min、缺血120min两组的存活率明显低于缺血60min组(P<0.05)。结论:随小肠缺血时间延长,再灌注大鼠术后存活率下降。肠缺血75min SD大鼠是肠缺血再灌注观察长期存活率的模型相对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氦氖激光穴位照射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大鼠体质量、学习和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3-12/2004-05在郑州大学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学实验室进行,①取7d龄Wistar大鼠5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2只)、模型组(12只)、激光非穴位照射组(16只)、激光穴位照射组(16只)4组。除假手术组外,其他3组大鼠结扎新生鼠左颈总动脉后,再吸入低浓度氧(体积分数为0.08的O2,体积分数为0.92的N2)制成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大鼠模型,氦氖激光照射治疗于模型制备后第2天开始,穴位及非穴位定位参照大鼠常用的针灸穴位。②模型制备前12h、后3,10,22d记录各组大鼠体质量。③大鼠于第2疗程结束后(每个疗程10d,疗程间隔2d)第2和3天做迷宫实验,用Y-型迷宫检测各组大鼠条件反射形成的次数代表其学习记忆能力。④迷宫实验后取脑进行微管关联蛋白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56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体质量:模型组大鼠增长速度明显低于其他各组,而激光穴位照射组虽稍低于假手术组但比模型组和激光非穴位照射组增长快。②激光穴位照射组大鼠的条件反射产生次数低于模型组和激光非穴位照射组(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③激光穴位照射组微管关联蛋白2阳性染色的表达明显高于模型组和激光非穴位照射组。结论:氦氖激光穴位照射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具有确切的保护作用,能够促进大鼠生长发育,提高其学习记忆能力,且具有明显的穴位特异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L-精氨酸(L-Arg)对严重腹腔感染时肠黏膜上皮损伤的影响.方法 将1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两组,每组9只.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制备严重腹腔感染动物模型.L-Arg组于CLP后腹腔注射盐酸L-Arg(300 mg/kg);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两组均于术后24 h采血测定血清一氧化氮(NO)及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水平;光镜下观察小肠黏膜组织病理学变化,并检测肠黏膜上皮损伤指数.结果 CLP后大鼠均出现小肠黏膜病理损害,L-Arg组小肠黏膜病理损害明显减轻,肠黏膜上皮损伤指数(3.4±0.6)与模型组(4.1±0.5)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L-Arg组血清NO水平[(76.1±26.2)μmol/L]虽低于模型组[(87.3±16.7)μmol/L],但差异无显著性;而L-Arg组iNOS水平[(30.6±7.4)U/L]显著低于模型组[(44.4±6.6)U/L],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L-Arg能降低严重腹腔感染大鼠血清iNOS水平,减轻严重腹腔感染时肠黏膜上皮的损伤.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四君子汤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方法:制备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实验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常乐康组和四君子汤组,分组给药7d,检测给药后大鼠肠道菌群的数量。结果:给药7d后,模型组与正常组相比较,模型组双歧杆菌及乳酸杆菌数量减少,肠杆菌及肠球菌数量上升,两者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模型组相比较,四君子汤组及常乐康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的数量上升,而肠杆菌及肠球菌数量下降,但四君子汤组较常乐康组作用更明显,且两者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四君子汤能有效调节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肠道菌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