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随着癌症病人生存期的延长,肿瘤的脊柱转移日益严重。若不治疗可引起疼痛、脊柱不稳、神经功能障碍,严重影响病人的生存能力和生活质量。脊柱转移瘤确诊后,可通过分级评分系统评估患者的生存期,以选择最恰当的治疗方案。脊柱转移瘤传统的治疗方式多为姑息性治疗。外科技术的突飞猛进提供了神经减压和节段固定等有价值的治疗。近年来,各种微创技术的发展明显地降低了脊柱转移瘤手术的并发症。立体定向放疗的同步发展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2.
转移瘤性硬膜外脊髓压迫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移瘤性硬膜外脊髓压迫症(MESCC)是指各种硬膜外转移性肿瘤所引起的脊髓或马尾神经压迫性损害症候群。通常起病急、发展快,短期内(甚至数小时)即可造成严重脊髓损害,是对肿瘤患者危害性最大的并发症之一。随着肿瘤诊断技术和治疗方法的进展,肿瘤患者生存期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分离手术在脊柱转移瘤硬膜外脊髓压迫症治疗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自2014-04—2018-11采用后路环形减压、病椎骨水泥强化、长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的分离手术治疗的21例脊柱转移瘤硬膜外脊髓压迫症,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生存、并发症、神经功能改善情况,比较术前及术后3 d疼痛VAS评分。结果 21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160~370 min,平均223.3 min;术中出血量200~2 000 mL,平均557.1 mL。随访期间13例患者去世,生存时间1~21个月,中位生存时间15个月。未出现内固定松动、断裂等相关并发症。术后1例出现术区血肿压迫脊髓,1例于术后3 d出现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而昏迷;2例出现切口感染,1例上胸段转移瘤术后出现切口积液,1例于术后6个月出现更高节段的硬膜外脊髓压迫症状而放弃进一步治疗。术后3 d疼痛VAS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例神经功能Frankel A级患者无明显变化;3例B级中1例恢复到C级,2例无变化;10例C级中8例恢复到D级,1例恢复到E级,1例无明显变化;7例D级中5例恢复到E级,2例无明显变化。结论 分离手术治疗脊柱转移瘤硬膜外脊髓压迫症安全有效,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改善神经功能等级,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4.
王景东  刘耀升  刘蜀彬 《中国骨伤》2011,24(11):943-947
目的:探讨转移瘤硬膜外脊髓压迫症(metastaticepiduralspinalcordcompression,MESCC)运动功能障碍与影像学及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自2006年7月至2008年12月对连续收治的26例MESCC患者43个主要病变椎体进行MRI及CT扫描评估,并进行运动功能障碍评分。结果:26例MESCC患者中,12例发生内脏转移,其中10例发生运动功能障碍;14例无内脏转移,其中4例发生运动功能障碍(P=O.0079)。主要病变椎体连续组中,16椎发生运动功能障碍;主要病变椎体非连续组中,9椎发生运动功能障碍(P=0.1034)。主要病变椎体累及椎板组中,11椎发生运动功能障碍;主要病变椎体未累及椎板组中,14椎发生运动功能障碍(降0.0205)。主要病变椎体后壁向后突出组中,12椎发生运动功能障碍;主要病变椎体后壁无向后突出组中,13椎发生运动功能障碍(P=0.0334)。侵犯椎管内硬膜外组织组中,11椎发生运动功能障碍;未侵犯椎管内硬膜外组织组中,14椎发生运动功能障碍(P=O.0036)。转移瘤患者年龄、性别、术前接受正规化疗、转移灶部位腰背部疼痛程度、原发肿瘤已行根治手术、原发肿瘤治疗效果、脊柱外骨转移灶数目、主要受累脊椎数目、主要病变椎体节段、连续病变椎体节段、累及椎体、椎体前柱骨折、椎体后壁骨折、累及椎弓根等因素对MESCC运动功能障碍影响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发生内脏转移、主要病变椎体累及椎板、椎体后壁向后突出、转移瘤侵犯椎管内硬膜外组织的MESCC较易发生运动功能障碍,转移瘤连续病椎的发生率于颈椎和上胸椎组最高。  相似文献   

5.
脊柱是转移瘤最常见的部位,脊柱转移瘤好发部位是腰椎,依次为胸椎与颈椎。但是,胸椎易发生脊髓损伤症状。手术治疗的目的是:解除神经压迫;通过稳定脊柱防止神经受损;减轻局部疼痛。当需行神经减压时,前路手术最直接,因为,椎体是转移瘤最常见的部位。单用椎板切除对改善神经功能是无效的,但是,联合应用内固定器械时,后路手术具有操作容易、创伤小和可矫正脊柱畸形的优点。如果行椎体全切前路骨性支撑时,应采用前后路联合术式。  相似文献   

6.
脊柱转移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目的:脊柱转移瘤可引起顽固性疼痛及脊髓压迫,其外科治疗仍存在许多争议,探讨脊柱转移瘤外科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自1998年7月-2001年7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肿瘤科手术治疗脊柱转移瘤患者62例,包括颈椎转移6例,胸椎转移37例,腰椎转移19例。无明显神经系统受累者19例;出现神经系统受损者43例,其中完全瘫痪者19例,不完全瘫痪者24例。病变累及一个脊柱节段者43例,二个脊柱节段者14例,三具脊柱节段者5例。结果:62例患者中,58例(94%)术后疼痛得到缓解。43例有神经功能损害的患者中,33例术后麻痹症状改善。25例术前膀胱及直肠功能受损的患者中,术后12例膀胱及直肠功能明显改善。术前Frankel A、B级的患者,5例术后恢复到E级或D级,9例改善为C或D级。结论:从肢体功能减退到完全瘫痪所经历的时间是最重要的预后因素,在48h内完全瘫痪为预后不良的重要因素;膀胱和直肠功能的完全丧失也提示预后不良。甲状腺癌和乳腺癌的脊柱转移一般预后较好,肺癌和肝癌的脊柱转移通常存活期较短。  相似文献   

7.
死于恶性肿瘤的患者30%~70%存在脊柱转移瘤,其中转移至胸椎者70%,腰椎20%,颈椎10%;伴有脊髓压迫的患者占10%~20%[1,2].以往对脊柱转移瘤倾向于保守治疗,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脊柱转移瘤患者生存期延长,其中少数患者甚至可能获得长期生存的机会.对脊柱转移瘤患者进行完善的诊断和恰当的治疗,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现就伴脊髓压迫脊柱转移瘤患者的术前评估与手术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13):1153-1158
[目的]研究术前动脉栓塞联合后路经椎弓根环形减压内固定术治疗肺癌脊柱转移瘤脊髓压迫症(MESCC)的疗效和预后。[方法]前瞻性纳入30例肺癌MESCC患者为试验组,先行肿瘤供血动脉栓塞,再行环形减压术。回顾性纳入单纯胸腰椎后路椎板切除椎管减压内固定术的肺癌MESCC 52例患者为对照组。两组术前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神经功能状况以及生存预后。[结果]试验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1 340.00±336.27) ml vs(2 475.60±340.80) ml,P0.05]。试验组手术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103.20±20.25) min vs(145.75±19.67) min,P0.05]。试验组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6.67%,对照组为15.38%。术后1周Frankel分级试验组优于对照组,试验组术后1周能行走率为86.67%,对照组为65.38%(P0.05)。试验组术后12个月生存率为30.00%,对照组为28.84%。[结论]选择性术前动脉栓塞联合后路经椎弓根环形减压术治疗肺癌MESCC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该方法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并能改善患者术后运动功能,降低脊柱肿瘤切除术中风险,增加彻底切除肿瘤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后路一期全脊椎切除术治疗单发转移瘤性硬膜外脊髓压迫症(MESCC)的疗效及患者生存质量。方法:利用改良一期后路全脊椎整块切除术对2008年12月~2011年6月间收治的9例单发MESCC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先导入线锯由前向后切割病椎上位椎间盘至椎间隙后1/3处,再用"L"形骨刀经两侧由后向前凿至与线锯切割水平处会合,进而完成整个椎间盘的截断,同法完成病椎下位椎间盘的离断。予椎弓根临时棒固定后旋转取出瘤椎。取相邻健康棘突制成骨粒填入钛网植骨,置入钛网后椎弓根钉棒内固定适度加压固定。统计手术并发症,应用VAS评价患者术前、术后疼痛情况,应用ASIA标准评价患者术前、术后运动功能评分,随访记录患者生存时间。结果:病椎均完整切除,手术时间7~10h,平均7.4h,术中出血1300~3200ml,平均2240ml。患者疼痛明显改善,VAS评分由术前8.1±1.2分下降至术后2周3.0±1.7分,改善率为62.8%(P<0.05);9例脊髓压迫症的患者中1例ASIA分级无变化,8例明显改善,ASIA运动功能评分由术前74.0±15.0分恢复至术后3个月时的91.9±12.9分。术后生存时间平均19.3±5.2个月(9~26个月)。结论:对于单发转移瘤性硬膜外脊髓压迫症的患者,全脊椎切除术可安全有效地进行脊髓环形减压,缓解疼痛,改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0.
脊柱是恶性肿瘤骨转移最常发生的部位,其中约10%的脊柱转移瘤患者会出现硬膜外脊髓压迫。姑息性放疗和单纯椎板切除减压术曾是转移性脊髓压迫的主要治疗方式,而前者对放疗不敏感肿瘤无效且疗效具有延后性,后者还常常损害脊柱稳定性。随着近年来手术技术和内固定器械的不断改进,脊柱转移瘤的治疗模式也发生了很大改变。减压手术经历了开放性手术减压、分离手术减压、微创手术减压和激光间质热消融减压等手术方案。但无论采取何种手术方案,都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精确评估,尽量减少手术风险,以确保后续放疗的顺利开展。本文就脊柱转移瘤减压手术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脊柱转移性肿瘤的手术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5年9月至2010年8月收治的36例接受手术治疗的脊柱转移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5例,女21例;年龄27~79岁,平均58岁。原发灶来源分别为乳腺癌、肺癌、前列腺癌、结肠癌、肝癌、食管癌、肾癌、膀胱癌,10例原发灶来源不明。肿瘤分布部位:颈椎5例,胸椎17例,腰椎13例,骶椎1例。根据Tokuhashi脊柱转移瘤的预后评分系统:0~8分9例,9~11分25例,12~15分2例。根据术前Tokuhashi评分,肿瘤侵犯的节段、范围和有无神经症状选择单纯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或肿瘤切除椎管减压内固定术;椎体功能重建采用钛网植入、人工椎体置换、骨水泥填塞等方法。手术前后对患者的疼痛、脊髓功能及体力状况进行评估并对患者术后3、6个月及1、2年的生存率进行观察。结果:随访2~60个月,平均10.8个月。患者术后疼痛较术前减轻或消失(P〈0.05)。14例脊髓损伤的患者术后Frankel分级评估:12例分别提高1~2级。术后体力状况ECOG分级评估:28例分别提高1~2级。患者术后3、6个月及1、2年生存率分别为97.2%、63.9%、38.9%和16.7%。骨水泥渗漏6例,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依据单发或多发转移、有无神经功能损害和脊柱失稳、全身状况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法治疗脊柱转移性肿瘤,可明显减轻患者疼痛,维持和改善神经功能,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12.
<正>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和交通运输业的不断发展,多节段非连续性脊柱骨折(MNSF)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主要由高空坠落、交通事故及重物砸击等暴力因素造成[1]。暴力直接造成的第一处骨折为原发伤,此处骨折往往严重,力继续向上下传导过程中,由于某种原因停留在另一椎体,造成相邻或间隔的继发脊柱骨折;原发损伤多为爆裂骨折并常伴有脱位,继发损伤部位常无神经损伤或损伤症状被原发损伤造成的神经  相似文献   

13.
正强直性脊柱炎(AS)是一种常见的累及中轴骨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固有的病理特征导致骨质疏松和脊柱生物力学性能下降,使脊柱逐渐硬化、出现后凸畸形,影响脊柱整体的平衡和灵活性,晚期脊柱多节段融合后像一个长臂杠杆,轻微外力即可  相似文献   

14.
良性转移性平滑肌瘤(BML)是一种罕见的转移性肿瘤,组织病理学特征为良性[1]:有丝分裂活性低,缺乏再生、坏死和有限的血管化[2]。  相似文献   

15.
正脊柱结核是最常见的肺外继发性结核病,约占骨关节结核的50%,如不及时诊治,极易导致脊髓、神经压迫而出现瘫痪。脊柱结核中胸椎结核(48.03%)和腰椎结核(42.36%)最为常见,其次为胸腰椎结核(29.58%),而颈椎结核(5.39%)和骶椎结核(4.22%)则相对少见~([1])。脊柱结核常引起脓肿形成、脊髓功能障碍、脊柱失稳以及后凸畸形等并发症。多数脊柱结核可通过非手术治疗获得痊愈,  相似文献   

16.
脊髓损伤的治疗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脊髓损伤分为原发性损伤和继发性损伤,治疗主要目的在于阻止或减少继发性损伤。传统治疗方法以手术解除脊髓压迫和(或)通过体内固定维持脊柱稳定性并配合药物、高压氧等非手术治疗来减轻脊髓继发性损伤,但对于神经保护和神经再生疗效欠佳,主要归因于损伤后脊髓中的环境不利于修复的发生和发展。近年来,细胞移植和转基因疗法治疗脊髓损伤,在动物实验中已取得了一定效果,并有初步临床尝试,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正脊柱结核是肺外结核的常见形式,临床表现为慢性背痛~([1])。由于耐多药结核菌株的增多,结核病的风险也在增加。骨与关节结核占结核病的1%~2%,脊柱结核占其50%~([2])。脊柱结核常会引起全身结核中毒症状,严重者可出现脊柱角状后凸畸形,四肢不全瘫等表现。积极的诊断和治疗将有助于缓解症  相似文献   

18.
脊柱转移是恶性肿瘤晚期常见并发症,约占骨转移瘤70%[1-4]。可造成椎体病理性骨折、脊柱畸形和脊髓、神经压迫,导致疼痛、神经功能障碍甚至瘫痪[5-6]。脊柱转移瘤(SM)的治疗目标是通过减轻疼痛、解除神经压迫和恢复神经功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7-9]。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抗肿瘤药物的应用,患者的生存率大幅提高;同时,立体放射外科手术、微创外科技术等新型治疗手段在SM姑息治疗过程中疗效显著。为弥补预后评分系统不能直接指导治疗的缺陷,多学科协作、多疗法模式的综合性治疗系统应运而生。综合性系统基于多学科协作,综合考虑了脊柱稳定性、肿瘤组织学、放射学、神经功能和全身系统治疗等因素,覆盖了诊断、预后评估、治疗及康复过程[9]。这些治疗决策系统各自具有侧重点,治疗方式的选择也有着不同标准。因此,一个合适、权威和完善的SM治疗决策系统对治疗方案的制订和医疗效益的提升有重要意义。笔者通过查阅SM治疗的相关文献,纳入基于肿瘤治疗原则和脊柱外科手术开发的SM治疗决策系统进行分析,包括NOMS、LMNOP、MONP及《荷兰脊柱转移瘤临床管理指南》,以期为SM的诊治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9.
将106Walker 256癌细胞经度注射到80只Wistar鼠T13椎体的前方, 5~ 10天后出现脊髓压迫损害。应用CT和MRI扫描对椎旁肿瘤进行了测量。电镜检查发现受压段脊髓毛细血管扩张,以后塌瘪,渗透性高,常有红细胞溢出。脊髓微血管造影发现,肿瘤压迫早期为静脉回流障碍,晚期主要是白质和灰质的缺血。脊髓水分测定,证实局部存在脊髓水肿。实验结果表明:脊髓内血循环障碍和轴索破坏是造成截瘫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