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利用能谱CT低剂量对比剂肺动脉成像诊断肺动脉栓塞及肺梗死的价值。方法对我院2014年1~4月间怀疑肺动脉栓塞的30例患者,行能谱CT低剂量对比剂肺动脉成像,可获得常规CT肺血管造影图像、单能量图像及碘基物质图像,观察肺动脉内有无栓子,记录栓子数、栓子部位以及栓塞程度,分析碘基物质图的影像学表现,记录肺内灌注减低区的位置及数目。结果明确诊断肺动脉栓塞的患者12例,共检出36处肺动脉及其分支栓子,左、右肺动脉主干8处,肺叶动脉16处,肺段动脉12处,共测得肺内灌注减低区16处。结论能谱CT低剂量对比剂肺动脉成像不但能够降低对比剂用量,最大限度减少对比剂的不良反应的发生,而且利用最佳单能量图和碘基物质图及定量测量等工具,能够更准确、安全的诊断肺动脉栓塞及肺梗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低剂量对比剂联合生理盐水在标准体重患者宝石CT 肺动脉血管成像中的可行性。方法:40例标准体重(体重指数18.5~24.0!/")患者行CT肺动脉血管成像(CTPA),采用随机数字表达法根据对比剂使用剂量将患者分成两组:低剂量组,15 mL对比剂+50 mL混合液(10%对比剂+90%生理盐水);对照组,50 mL对比剂+30 mL生理盐水。由两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师分别独立对图像质量进行分析。结果:两名医师对两组肺动脉评分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双肺下叶后基底段肺动脉的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腔静脉的伪影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肺动脉主干与左心房、双肺下叶后基底段肺动脉与静脉CT 值的差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准体重患者宝石CT肺动脉血管成像采用低剂量对比剂联合生理盐水可获得良好的图像,可以满足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3.
等渗低浓度对比剂冠状动脉CT低剂量成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双源CT冠状动脉CT成像中应用等渗低浓度对比剂与迭代重建时,与常规浓度及滤波反投影(FBP)成像时的碘摄入量、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方法 连续收集50例(A组)拟行冠状动脉CT检查者行常规浓度对比剂及FBP重建,再连续收集50例(B组)使用迭代重建及等渗低浓度对比剂进行冠状动脉CT检查,2组均采用前瞻性心电门控序列扫描模式.由2名有经验的医师对2组图像质量进行双盲法评分,利用Kappa检验比较观察者间评分的一致性;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2组患者的有效辐射剂量、平均CT值、图像噪声、信噪比(SNR)、对比信噪比(CNR)、图像质量评分等,并对2组患者的总碘量以及碘注入率进行比较.结果 100例受检者均成功完成检查.2组患者一般资料及扫描参数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B组冠状动脉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分别为(4.4±0.7)、(4.3±0.8)分,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24,P>0.05).2名医师评分的一致性较高(Kappa值为0.887,P<0.01).所有患者图像CT值均高于300 HU,A、B组图像平均CT值分别为(386.1±51.5)、(384.1±77.1)HU,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57,P>0.05).2组间SNR、CN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B组的有效辐射剂量为(1.09±0.19) mSv,较A组[(2.85±0.59) mSv]降低约61.8%,2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260,P<0.01).A组总碘量以及碘注入率分别为21.0 g、17.5g/s,B组分别为16.2 g、13.5 g/s,B组较A组总碘量以及碘注入率均下降了22.9%.结论 使用迭代重建和等渗低浓度对比剂进行低剂量冠状动脉CT检查时,可以大幅度降低辐射剂量和碘摄入量,可达到原高浓度、高电压而无迭代重建时的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4.
周星  张常青  黄刚  王平  张文文 《放射学实践》2016,(11):1041-1046
目的:探讨光子双源CT Flash模式联合低浓度对比剂在肺动脉成像中的临床应用.方法:200例临床怀疑肺动脉栓塞的患者随机分为A、B、C、D四组,各组50例,对比剂注射方案:A组,40mL对比剂+40mL生理盐水,流率4.0 mL/s;B组,40 mL对比剂+40 mL生理盐水,流率4.0 mL/s;C组,40 mL对比剂+40 mL生理盐水,流率4.5 mL/s;D组,40 mL对比剂+40 mL生理盐水,流率5.0 mL/s.A组对比剂采用欧乃派克(350 mg I/mL),B、C、D对比剂采用威视派克(270 mg I/mL).分析比较各组图像质量、客观评价指标及辐射剂量、碘总量.结果:患者的一般资料及CTDlvol、DLP、E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其他三组相比,摄入的碘总量每位患者减少了3200mg.四组间主观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优良评分病例数最多(40例).4级肺动脉显示率B组98.4%,其他三组为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D两组5、6级肺动脉显示率高于B、C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A组各支血管CT值、SNR、CNR高于B、C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右肺上叶动脉、下叶动脉噪声有差异(P<0.05).A、D两组各支血管CT值均大于250 HU,B组共有37支血管CT值<250 HU,C组病例共有10支血管CT值<250 HU(P<0.05).结论:光子双源CT Flash模式联合低浓度对比剂(270 mg I/mL),注射流率5.0 mL/s的扫描方案在肺动脉血管成像中可获得满意的图像质量,同时降低患者的碘对比剂用量.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评估等渗低浓度对比剂在肺动脉CT血管成像(CTPA)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临床疑似肺动脉栓塞行CTPA检查的患者60例,随机等分为低浓度组和对照组。低浓度组和对照组对比剂分别为碘克沙醇40mL(270mg I/mL)或碘普胺40mL(370mg I/mL)。对两组的图像质量评分、平均CT值、噪声值、图像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和剂量长度乘积(DLP)进行正态分布检验,符合正态分布则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则使用秩和检验,应用χ2检验比较两组间上腔静脉硬化伪影显示率和肺动脉栓塞诊断阳性率差异。结果:低浓度组和对照组受试者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及BM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图像质量评分、腔静脉评分、肺动脉主干及左、右干平均CT值、噪声、SNR及CN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浓度组上腔静脉CT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浓度组的辐射剂量CTDIvol和DLP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等渗低浓度对比剂CTPA图像质量满足诊断要求,减少了患者碘负荷。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能谱单能量(60 keV)结合低剂量对比剂方案在门静脉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50例行腹部CT增强的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各25例),均采用非离子型对比剂优维显370(370 mg I/mL).A组行宝石能谱成像(GSI)扫描(60 keV),对比剂用量为0.9 mL/kg;B组行常规CT增强扫描(120 kVp),对比剂用量1.3 mL/kg.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A、B两组的门静脉CT值、噪声、肝内、外门静脉对比噪声比(CNR)、主观质量评分、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及有效辐射量(ED)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组的门静脉主干、左支及右支的CT值均高于B组(P均<0.05);A组的门静脉主干、左支及右支的噪声均低于B组(P均<0.05);A组的肝内门静脉CNR高于B组(P=0.03<0.05);A、B组肝外门静脉CNR无统计学差异(P=0.90>0.05).A组的主观评分(4.49±0.64)稍高于B组(4.35±0.65),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1).A、B组的CTDIvol及ED均无统计学差异(P=0.12,P=0.58),A组的对比剂碘摄入量[(23.06±3.18)g]较B组[(30.49±4.99) g]约较少25% (P<0.001).结论:在辐射量相当的条件下,单能量GSI结合低剂量对比剂在门静脉成像中优于常规CT增强扫描,且对比剂碘摄入量减少约25%.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腹部能谱CT血管成像低浓度对比剂扫描方案的可行性和应用价值.方法 前瞻性连续收集因临床怀疑腹部病变需行全腹动态增强CT扫描的332例患者,根据患者首诊时间分为低浓度对比剂组(A组,含碘270 mg/ml)和高浓度对比剂组(B组,含碘350 mg/ml)2组,再根据体质量指数(BMI)分别分为3个亚组,BMI≤22 kg/m2为A1组或B1组,22 kg/m2<BMI≤25 kg/m2为A2组或B2组,BMI>25 kg/m2为A3组或B3组.均采用能谱CT设备扫描.A1组采用管电压80 kVp,50%自适应统计迭代(ASIR)重组;A2组采用管电压100 kVp,50%ASIR重组;A3组采用能谱成像模式,管电压为80、140 kVp瞬时切换;B组均采用管电压120 kVp,滤波反投影(FBP)重组.各组均注射对比剂100 ml,对右肾动脉图像质量进行评分,并测量计算图像对比噪声比(CNR)、图像灵敏度(FOM),记录各组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比较两组总碘量.A、B两组的3个亚组间(A1和B1、A2和B2、A3和B3)右肾动脉图像质量评分的比较采用秩和检验,CNR、FOM、CTDIvol的比较均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4例图像质量不佳不能用于分析,328例患者最终纳入研究,A组169例,其中A1组78例、A2组30例、A3组61例;B组159例,其中B1组63例、B2组35例、B3组61例.A1、A2和A3组右肾动脉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4.59±0.52)、(4.16±0.65)和(4.13±0.69)分,B1、B2和B3组分别为(3.70±0.69)、(3.91±0.70)和(4.18±0.66)分,A1组评分高于B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7.04,P<0.01);A2与B2、A3与B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1、A2和A3组CNR分别为18.35±3.66、14.12±2.78和20.10±6.96,B1、B2和B3组CNR分别为12.02±3.01、11.82±2.77和13.32±2.8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5.79、3.33和6.11,P均<0.01).A1、A2和A3组FOM分别为68.28±33.78、30.41±10.87和26.78±17.76,B1、B2和B3组FOM分别为18.08±9.05、14.21±7.12和11.72±7.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7.91、7.20和5.14,P均<0.01).A1、A2和A3组CTDIvol分别为(5.48±1.33)、(6.87±1.39)和(16.87±0.00)mGy,B1、B2和B3组分别为(9.12±2.87)、(11.02±3.28)和(18.47±5.84) mGy,A1、A2和A3组CTDIvol分别较B1、B2和B3组降低39.91% (3.64/9.12)、37.66%(4.15/11.02)和8.66%(1.60/18.47).A组每例患者检查总碘量为27 000 mg,B组为35 000 mg,A组较B组每例患者总碘量降低22.86%(8 000/35 000).结论 应用低浓度对比剂行能谱CT腹部CTA检查时,可根据患者BMI采用相应的扫描方案,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不同对比剂用量和注射流速情况下CT肺动脉成像(CTPA)的影像质量,探讨256层螺旋CT肺动脉成像中对比剂应用的优化方案。方法 60例临床上怀疑肺动脉栓塞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和B组,对比剂用量和注射流速分别为:A组35ml对比剂+30ml生理盐水,注射流速5ml/s;B组25ml对比剂+30ml生理盐水,注射流速4.5ml/s。比较分析两组的肺动脉节段、上腔静脉、升主动脉的CT值以及肺动脉节段的影像质量。结果两组各肺动脉节段CT值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上腔静脉和升主动脉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肺动脉影像质量均可满足诊断要求。结论应用256层螺旋CT进行肺动脉成像时,较低的对比剂用量和相对较低的注射流速条件下,肺动脉显示良好,降低对比剂肾病的发生率,可以满足临床诊断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评估二代双源CT大螺距扫描方式在低剂量和低对比剂个体化肺动脉成像中的可行性。方法:按扫描方式和对比剂剂量不同将90例患者分成 A、B、C三组。A组30例,采用传统肺动脉成像检查方案,对比剂用量70mL,管电压100kV,螺距1.2;B组和C组采用低对比剂剂量30mL,大螺距2.1,根据预检测层面左心室衰减噪声值≥15HU和<15HU分为B组和C组,管电压分别为100kV、80kV。分析比较三组的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结果:三组患者年龄、性别均无明显差异;C组体重低于A、B两组(P<0.01)。三组扫描时间、扫描长度、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有效剂量(E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组图像治疗均满足诊断要求。A组双侧肺动脉强化CT值最高,B组最低。A组上腔静脉内对比剂线束硬化伪影比例高于B组和C组(P<0.05)。两位医师对所有病例图像的评分有良好的一致性(Kappa=0.719,U=8.02,P>0.05)。结论:采用二代双源CT大螺距肺动脉扫描并根据左心室平扫衰减噪声值来调整管电压的个体化肺动脉成像能够明显降低患者的辐射剂量以及对比剂用量,可以作为临床肺动脉栓塞患者的首选筛查和随访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
葛东泉  耿海 《放射学实践》2015,(10):1001-1004
【摘要】CT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临床带来极有益的诊断信息,但CT检查及对比剂的过度使用也使辐射风险加大,对比剂肾病及其它并发症日趋增多。如何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的降低辐射剂量、减少对比剂应用,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本文就降低CT扫描辐射剂量的技术及低浓度对比剂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低浓度对比剂Flash双源CT大螺距冠状动脉成像联合应用低kV和迭代重建算法对血管强化程度、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对120例体重指数(BMI)<25 kg/m2、心率≤65次/分且稳定的患者进行前瞻性心电触发大螺距双源CT冠状动脉扫描,检查者随机分成低浓度对比剂组(A组,60例)和高浓度对比剂组(B组,60例).A组对比剂使用碘克沙醇(浓度为270mg I/mL),管电压为80 kV,图像重建采用迭代重建算法(SAFIRE);B组对比剂使用碘普罗胺(浓度为370mg I/mL),管电压为100 kV,图像重建采用滤波反投影算法(FBP).两组图像均测量左右冠状动脉开口处、升主动脉根部及心底层面的胸主动脉CT值,并比较两组图像的噪声、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主观图像质量评分和有效辐射剂量.结果:碘克沙醇270组各解剖部位平均强化CT值均明显高于碘普罗胺370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碘克沙醇270组图像噪声、SNR、CNR较碘普罗胺370组略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主观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1.62±0.69)和(1.51±0.65),差异克统计学意义(P>0.05).碘克沙醇270组有效辐射剂量较碘普罗胺370组明显降低[分别为(0.25±0.05) mSv和(0.55±0.11) mSv,P<0.001],低浓度组辐射剂量较高浓度组降低了54.5%.结论:当联合应用低kV和迭代重建算法时,即使使用低浓度对比剂(270 mg I/mL)进行Flash双源CT大螺距冠状动脉成像,依然可以提高血管的对比强化效果且不降低图像质量,还能大幅度降低有效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低k V、低浓度对比剂结合使用迭代重建CT冠状动脉成像(CTCA)的影像质量和辐射剂量。方法符合纳入标准的CTCA受检者共90例,男52例,女38例;年龄30~85岁,平均年龄(56.72±14.51)岁。将其随机分为A、B、C共3组,每组各30例。分别给予不同碘浓度的对比剂:A组270 mg I/m L、B组350 mg I/m L、C组370 mg I/m L。A组管电压100 k V,B、C组管电压120 k V,3组管电流为200~250 m As。采用4分法主观评价影像质量;测量左、右冠状动脉开口、升主动脉根部的CT值,计算影像的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来客观评价影像质量。同时记录受检者的CT剂量指数、剂量长度乘积(DLP)、对比剂注射的容量和浓度,分别计算受检者辐射剂量和碘用量。3组受检者年龄、DLP、有效剂量(ED)、信号强度、噪声、SNR和CNR的差异采用方差分析进行比较,组间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性别、影像质量的主观评分采用χ~2检验。结果 3组受检者的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BM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受检者冠状动脉段显示质量达诊断需求者有1 210段(98.94%)。3组之间在冠状动脉各段显示质量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56,P=0.325)。3组中左、右冠状动脉及升主动脉根部的CT值、SNR、CN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DLP、ED和碘总量均低于B、C组(P0.05),相对于B组分别降低了约27.58%、27.58%、21.27%,相对于C组分别降低了约28.21%、28.21%、24.83%。结论低k V、低浓度对比剂结合迭代重建进行CTCA成像,能获得与常规CTCA一致的影像质量,同时明显地降低受检者的辐射剂量和注射的碘总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估低剂量、等渗低浓度对比剂CT肺动脉血管成像(CTPA)技术的图像质量,以及在诊断肺动脉栓塞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纳入临床怀疑肺动脉栓塞要求行CTPA检查且BMI<28kg/m2的门诊或住院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等分为试验组(采用低剂量、等渗低浓度对比剂)和对照组(采用常规剂量和高渗对比剂)各40例.试验组扫描参数:80 kV,自动mA,对比剂为碘克沙醇(含碘270 mg/ml)20 ml,图像重建采用60%滤波反投影重建(FBP)+ 40%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ASIR);对照组扫描参数:120 kV,自动mA,对比剂为碘普胺(含碘370 mg/ml)40 ml,100%FBP.应用GE公司Discovery CT750 HD 64层螺旋CT进行扫描.用5分法目测评价图像质量,并测量肺动脉干及左、有肺动脉和各叶动脉CT值,计算其平均CT值.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2组间图像质量评分、平均CT值、噪声值、图像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和剂量长度乘积(DLP)差异,应用x2检验比较2组间上腔静脉硬化伪影显示率和肺动脉栓塞诊断阳性率差异.结果 CTPA共发现肺动脉栓塞33例(试验组14例,对照组19例),试验组显示肺动脉栓塞的阳性率(35.0%)与对照组(4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289,P>0.05).2组均可以显示4~6级肺动脉分支,试验组和对照组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3.9±0.6)、(4.0±0.7)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32,P>0.05).试验组出现上腔静脉周围条纹伪影的例数(28例)低于对照组(3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362,P<0.0l).试验组CT值和噪声分别为(426.8±84.8)、(14.9±1.5)HU,高于对照组[分别为(359.4±75.3)、(7.4±1.4) H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758、22.848,p值均<0.01).但是试验组SNR(28.8±6.3)和CNR(24.5±6.1)低于对照组(SNR、CNR分别为50.4±14.7、42.9±1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8.522、7.669,P值均<0.01).试验组所接受辐射剂量CTDIvol[(3.3 ±0.3) mGy]和DLP[(101.4±11.9) mGy· cm]均低于对照组[CTDIvol、DLP分别为(9.6±0.6)mGy、(328.5±37.3)mGy· 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6.393、36.675,P值均<0.01).结论 低剂量、等渗低浓度对比剂CTPA技术可显示4~6级肺动脉分支,减少碘对比剂用量和射线暴露,且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阳性率与常规CTPA技术一致,可满足临床诊断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自然呼吸状态下小剂量对比剂CT肺动脉成像(CTPA)的可行性及诊断肺动脉栓塞的价值.方法:64例临床怀疑肺动脉栓塞的患者行CTPA检查,按随机表分为A、B两组:A组(n=32),自然呼吸状态下扫描,管电压100kV,螺距3.2,对比剂为碘海醇(350 mg I/mL)25 mL;B组(n=32),常规扫描模式,管电压120 kV,螺距2.2,对比剂为碘帕醇(370 mg I/mL).测量各级肺动脉CT值、标准差(SD)、上腔静脉CT值;计算肺动脉主干及双下肺动脉基底支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记录对比剂用量、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有效辐射剂量(ED),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肺动脉各级分支CT值及两下肺动脉基底支SD值、SN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肺动脉主干、左右肺动脉SD值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肺动脉主干SNR、CNR及左右下肺动脉基底支CN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上腔静脉CT值[(469.93±196.22) HU]、对比剂用量(25.00mL)明显低于B组[(870.72±426.87)HU、(49.47±7.56)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CTDIvol、DLP、ED较B组明显减低[(2.81±3.86) vs (5.65±1.14),P=0.000;(86.25±0.40) vs (163.63±39.00),P=0.000;(1.21±0.18)mSv vs (2.29±0.55)mSv,P=0.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共检出肺动脉栓塞24例(A组11例,B组13例),两组间阳性显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上腔静脉线束硬化伪影显示率(A组9例,B组19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然呼吸状态下小对比剂用量CTPA检查图像质量可满足诊断要求,可减少上腔静脉线束硬化伪影,降低对比剂用量及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CTA“双低”扫描模式(低电压联合低浓度对比剂)在头颈部血管成像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临床怀疑头颈部血管病变、于本单位行CTA检查的70例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35例。A组:100kV,对比剂为碘克沙醇270mgI/ml,B组:120kV,对比剂为碘海醇350mgI/ml;所有患者对比剂用量均为0.9ml/kg体重,注射流率5ml/s,使用智能跟踪触发扫描。由两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师采用三级评分法对所有CTA图像进行图像质量评估,并对照比较两组的碘摄入量、对比噪声比(CNR)以及有效辐射剂量(ED)。结果54例患者被确诊颈动脉粥样硬化(A组29例,B组25例),所有患者的颈动脉及其分支均可清晰显示,两组患者颈动脉强化程度及对比噪声比无统计学差异;A组患者的辐射剂量及碘摄入量低于B组(1.18±0.08)mSv vs(1.58±0.14)mSv,P<0.05;(15.87±4.10)gI vs(19.35±5.14)gI,(P<0.05)。结论使用100kV和碘克沙醇270mgI/ml进行头颈部动脉CTA可获得与120kV、高浓度碘对比剂同样的图像质量,并能较大幅度降低碘摄入量及辐射剂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能谱CT双低剂量在下肢动脉CTA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吕仁锋  刘婷婷  李超  陶芳   《放射学实践》2014,(4):378-381
目的:探讨使用低管电压和低浓度对比剂对下肢动脉CTA检查的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行下肢动脉CTA的连续8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40例。A组:管电压100kVp,对比剂使用威视派克(270mgI/mL);B组:管电压120kVp,对比剂为欧乃派克(350mgI/mL)。图像重建使用自适应统计迭代算法(ASiR)。两组其它扫描参数相同。测量和计算图像最佳对比噪声比(CNR),噪声值(SD)和多处下肢动脉CT值的均值,计算每例患者的辐射剂量(ED)及平均碘摄入量(mgI/kg),由两位放射医师采用4分法评估图像质量,对2组间的上述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组图像的CNR(15.23±2.10)高于B组(13.42±1.93),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t=4.02,P%0.001)。A组的图像噪声和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9.45±1.04)HU和(3.64±0.49)分,B组为(9.38±0.97)HU和(3.52±0.48)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下肢动脉平均CT值为(446.5±30.3)HU,高于B组的(375.1±24.6)HU,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t=11.57,P〈0.001)。A组辐射剂量[(13.25±2.08)mSv]明显低于B组[(22.43±3.67)mSv],降低约40%(t=13.2,P〈0.001)。A组人均碘摄入量为(290.42±10.04)mgI/kg),显著低于B组的(363.34±12.34)mgI/kg(t=63.46,P〈0.001)。结论:能谱CT下肢动脉CTA使用低管电压及低浓度对比剂可以提供更好的图像对比噪声比,在保证诊断图像质量的同时明显地降低了辐射剂量,同时减少了患者的对比剂碘的摄入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低碘浓度对比剂联合低管电压在CT肺动脉血管成像(CTP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60例临床怀疑肺动脉栓塞而行CTPA检查的患者纳入前瞻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20例),A组:管电压120 kV,对比剂碘含量350 mgI/ml,滤波反投影(FBP)算法重建;B组:管电压100 kV,对比剂碘含量280 mgI/ml,三维自适应迭代剂量降低重建(AIDR3D)标准水平重建;C组:管电压80 kV,对比剂碘含量245 mgI/ml,AID3D高水平重建。记录各组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测量各组图像的肺动脉强化CT值和背景噪声;计算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并对图像质量主观评分。比较3组间的CTDIvol、SNR、CNR和主观评分。结果 肺动脉主干及各叶肺动脉平均CT值A组明显低于C组(F=2.65,P<0.05),但B组与A、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背景噪声A组明显高于B、C组(F=16.38,P<0.001),但B、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SNR和CNR均明显低于B、C两组(F=17.17、19.13,P<0.001),但B、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CTDIvol及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非过度肥胖患者,在CTPA成像中,注射稀释低碘浓度对比剂,并联合低管电压扫描和迭代重建算法,可以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控制辐射剂量水平,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临床试验注册 北京协和医院,PUMCH-PULMONARY DISEASES 2011BA11B1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