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非小细胞肺癌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8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资料,随访并分析手术、化疗、放疗、血小板计数、γ-谷氨酰转肽酶水平、血红蛋白水平以及白细胞计数等对肺癌预后的影响,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生存期的差异,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预后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是否手术、γ-谷氨酰转肽酶水平、血红蛋白水平及白细胞计数影响患者的生存期(x<'2>=22.081、16.584、5.956和5.921,P均<0.05).COX回归分析提示手术治疗、γ-谷氨酰转肽酶水平及血红蛋白水平是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RR=0.381、1.883和2.010,95%C1为0.251~0.581、1.173~3.022和1.285~3.144).结论:是否手术治疗、γ-谷氨酰转肽酶水平、血红蛋白水平及白细胞计数是影响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放射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影响放射治疗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因素。方法 对接受根治性放射治疗的104例经病理确诊的I-Ⅲb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采用单因素分析和COX多因素模型分析方法评价影响其预后的影响。结果 全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55.8%,20.2%,8.7%。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显示临床分期早,病理类型为鳞癌,以及放疗结束时的即期疗效为CR或PR的患者预后较好。结论 临床分期、病理类型和放疗结束时的即期疗效为放射治疗NSCLC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3.
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相关因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桂芝  段玉忠  陈正堂 《重庆医学》2006,35(18):1701-1704
肺癌是目前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长最快、对人类健康和生命威胁最大的恶性肿瘤。本病预后差,长期生存率较低,是我国的第一大癌症.已成为我国癌症防治的重中之重。本文从TNM分期、临床资料、治疗方式以及分子生物学标志等方面简述非小细胞肺癌(NSCLC)预后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骨转移的预后相关因素和生存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3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78例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估计1年和2年生存率,单因素分析采用Log-rank时序分析筛选预后的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一步确认独立影响因素。结果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0.5个月,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1年和2年生存率分别为48.7%和15.4%。单因素分析显示ECOG评分、病理类型、骨以外的其他部位转移、化疗及分子靶向治疗与预后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ECOG评分、病理类型、骨以外的其他部位转移、化疗及分子靶向治疗为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体能状况好、腺癌、单纯骨转移、接受化疗及分子靶向治疗的非小细胞骨转移患者预后更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1月至2014年11月广东同江医院肿瘤科收治的60例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胸腔镜组和开胸手术组,各3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及术后各项指标。结果胸腔镜组术后WBC、COR和CRP明显优于开胸组(P<0.05)。胸腔镜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开胸组,切口长度短于开胸组,手术时间长于开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淋巴结清扫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腔镜组术后疼痛程度和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开胸组(P<0.05),两组术后引流管放置时间和总引流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腔镜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开胸组(P<0.05)。结论Ⅳ期非小细胞肺癌采用胸腔镜手术治疗,效果显著,术后应激反应较轻,恢复快,痛苦小,可作为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IIIB-T4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预后相关因素进行探讨,比较干性IIIB期与湿性IIIB期患者生存相关因素及在预后方面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未手术的IIIB-T4期NSCLC患者共141例。结果单因素分析表明患者的功能状态评分(ECOGPS)、淋巴结转移情况、治疗前血红蛋白、胸腔积液或(及)心包积液、白蛋白,化疗周期数与NSCLC患者生存期有关。干性IIIB期即未合并胸腔积液或(及)心包积液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15.10个月,1年生存率为17%,湿性IIIB期即合并胸腔积液或/及心包积液组患者为8.27个月,1年生存率为11%(=0.013)。多因素分析显示ECOG PS评分、胸腔积液或/及心包积液、白蛋白,化疗周期数及对患者的生存有统计学意义(均〈0.05)。结论湿性IIIB期即合并胸腔积液/心包积液是NSCLC患者差的预后表现。ECOG PS评分、白蛋白,化疗周期数是影响ⅢB-T4期NSCLC预后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施治配合放化疗治疗Ⅳ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9例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按患者是否接受中药治疗分为单纯放化疗组和中药联合放化疗组,2组病例均根据患者情况给予放化疗治疗,中药联合放化疗组病例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医辨证治疗。结果:2组病例治疗后近期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2组病例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病例治疗后体重变化情况及身体状况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辨证施治配合放化疗对于改善患者疾病相关症状有显著疗效,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对48例单纯手术治疗的Ⅰ期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回顾性分析,探讨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全组术后生存6个月至10年不等,平均生存期28.6个月,5年存活率60.4%。表明Ⅰ期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单纯手术疗效不满意,应针对性选择其中部分病例辅助治疗以提高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9.
曹桂侠  周冬梅  姬海宁 《当代医学》2021,27(35):153-155
目的 探究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90例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中位生存时间(MST)为标准分为存活组(n=23)和死亡组(n=67),均随访2年.统计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单因素分析,并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90例患者中,随访2年后存活患者23例,MST为11.19个月,经治疗后存活患者MST为18.77个月.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存活组脑转移时间为异时性、RPA分级为Ⅰ级、EGFR基因突变为阳性、治疗方法为WBRT+靶向治疗+化疗的患者占比均高于死亡组(P<0.05);将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作为自变量,纳入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RPAⅠ级、WBRT+靶向治疗+化疗、EGFR基因突变为阳性、脑转移时间为异时性均为影响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预后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 RPAⅠ级、WBRT+靶向治疗+化疗、EGFR基因突变为阳性、脑转移时间为异时性均为影响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预后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0.
综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86例疗效及影响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小细胞肺癌早期无特征性症状 ,故确诊时多为晚期 ,失去了手术治疗的机会。故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令人失望。 1995年 1月至 1998年 12月本科综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 86例 ,获得较满意的疗效。现将治疗结果及影响预后因素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非小细胞肺癌共 86例 ,男 74例、女 12例。年龄 2 3~ 72岁 ,平均年龄 52 .3岁。全部病例在治疗前后均作全面检查、胸部X线摄片 ,部分有CT、ECT扫描、B超、心电图、肝肾功能、血常规等检查。所有病例均经病理学或细胞学证实。全组病例随访三年 ,随访率 94 %。1.2 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手术切除ⅢA期-N2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6年3月至2007年1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124例ⅢA期-N2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各种可能影响其生存率的因素,使用Kaplan-Meier方法分析生存率,应用Log-rank方法对各单因素与预后的关系进行检验,使用Cox模型对多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患者在术后的1年、3年、5年的生存率分别是65.7%、48.2%、17.3%,单因素分析中,肿瘤的切除情况、N2淋巴结发生转移的个数、淋巴结发生转移的组数、术后的化疗情况都对生存率有影响.多因素分析显示,N2淋巴结发生转移的个数、术后的化疗情况是预后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ⅢA期-N2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术后生存率比较低,对预后生存率影响最大的是N2淋巴结发生转移的个数以及化疗情况.  相似文献   

12.
非小细胞肺癌的预后因素及多变量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寻找非小细胞肺癌(NSCLC)独立的预后因素,识别手术后复发和死亡的高危险性病人,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随访NSCLC病人85例。采用组织学观察、免疫组织化学及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方法和DNA图象分析技术,采用Cox回归模型,多变量分析了临床、病理及主要生物学等13项因素。结果本组病例中位随访时间为47个月;3年、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66%和61%。Cox回归显示,早期复发和死亡的单变量预后因素(P<0.05)为:淋巴结状况、pTNM分期、瘤栓形成、微血管数目、Ki-67抗原标记率、DNA相对含量以及p53基因突变;其中微血管数目和pTNM分期(均P<0.01)为NSCLC独立的预后因素,并由此建立了NSCLC的复发和死亡预测模型,得出了预后指数(PI)。结论PI可能是临床评价病人预后、识别NSCLC手术后复发的高危险性病人很有实用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相关因素,为非小细胞肺癌的预后判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具有明确组织学类型和临床分期的306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查阅病历并随访,从患者个体信息、患病情况、治疗方法等3个方面收集信息。[结果] 随访的306例患者中失访32人,随访率89.54%。患者总中位生存期为16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6%、16%、9%。多因素分析显示CEA水平、症状出现与就诊时间差、PS功能状态评分(PS评分)为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卡氏功能状态(KPS)评分、手术为预后的保护性因素。[结论] 癌胚抗原(CEA)水平、症状出现与就诊时间差、KPS评分、PS评分、手术可作为判断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Ⅰ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行大剂量分割放疗的疗效及失败原因。方法11例Ⅰ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CT模拟机定位,采用三维放射治疗计划系统制订治疗计划行大剂量低分割放疗。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2%,45%和18%。原病灶复发率为27%(3例),肺内转移及远处转移率为55%(6例)。结论大剂量分割放射治疗Ⅰ期非小细胞肺癌显示了一定的生存优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对老年晚期肺癌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6年6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内科接受一线化疗的年龄≥170岁的晚期肺癌(Ⅲb或Ⅳ期)患者共99例,总结其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并随访其生存情况.结果:99例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位生存期:10.0月[95%置信区间:(6.7,13.3)月],1年生存率:41.2%,对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治疗模式等共15个可能预后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显示:临床分期、体重下降、PS评分、肝转移、乳酸脱氢酶(LDH)、血红蛋白水平(Hgb)、伴随疾病与预后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PS评分>1、LDH升高、血红蛋白<110g/L、肝转移是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不良预后因素.结论:PS评分、LDH、血红蛋白水平和肝转移可能是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分析Ⅳ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长期生存患者的临床特征,探讨影响IV期NSCLC患者长期生存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4月安徽省胸科医院治疗的30例生存期>3年,且首诊为IV期NSCLC的患者为观察组,选择同期32例生存期<1年的NSCLC患者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年龄、性别、病理类型、体力状态(PS)评分]、吸烟情况、基础疾病、初诊时分期、转移部位、转移器官数目及治疗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年龄<65岁、PS评分<2分、化疗>4周期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酶抑制剂(EGFR-TKIs)治疗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基础疾病比例及吸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性别、病理类型、初诊时分期、转移部位、转移器官数目以及放疗等因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S评分<2分、不吸烟、年龄<65岁、无基础疾病、EGFR-TKIs治疗和化疗>4周期对IV期NSCLC患者的长期生存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比较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不同生存期的患者一般特征,分析影响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长期生存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浙江省肿瘤医院2005~2010年初诊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251例患者.对生存期<6个月与生存期>2年的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吸烟、病理分型、治疗方法、TN分期、转移部位数、PS评分、是否脑转移、并发症等方面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应用Kaplan-Meier法及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比较.COX多因素分析对全组251例患者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251例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10.48个月,1年生存率、2年生存率、5年生存率分别为17.53%、10.4%、2.79%.共44例(17.53%)患者生存期超过2年,其中超过5年的患者为7例(2.79%),74例(29.48%)患者生存期短于6个月.生存期<6个月与>2年的患者在性别、病理、治疗方法、N分期、转移部位数、PS评分、脑转移方面差异具有显著性.COX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为NO或N1 (P=0.000),PS评分为0~1(P=0.000),多学科治疗(P=0.01),单发肺内或骨转移(P=0.00),非吸烟(P=0.019)是患者长期生存的有利因素.结论 淋巴结转移为N0或N1、PS评分为0~1、单一肺内或骨转移、接受多种治疗方法、女性、腺癌可能作为预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长期生存的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病变直径在2cm内的Ia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预后是否比病变直径超过2cm的预后好。方法:回顾了32例术前诊断为T1 N0M0的病例。以肿瘤直径2cm为准分为两组。参照各种因素,比较了两组的预后和探讨了Ia期NSCLC的预后因素。结果:两组间的生存率没有明显差异。对Ia期NSCLCr的生存期有统计意义的因素是血清CEA和淋巴结转移情况。CEA异常的病例病理学上都诊断为Ⅱ期或Ⅱ期以上。结论:以2cm为标准,根据肿瘤直径大小对Ia期NSCLC进一步分类临床意义不大,而术前血清CEA是最重要的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多发性临床病理学危险因素和c-MET 过表达对Ⅰ B 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切 除术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18 例Ⅰ B 期NSCLC 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 法分析其生存率,Cox 模型分析预后及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 年龄>64 岁、吸烟史、低分化、胸膜受累、 脉管受侵、c-MET 阳性为Ⅰ B期NSCLC 患者预后生存的影响因子(P <0.05)。脉管受侵与胸膜受累、脉管 受侵与c-MET 阳性共存为Ⅰ B 期NSCLC 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特异性生存率(CSS)的独立影响因 素(P <0.05)。脉管受侵与低分化、低分化与c-MET 共存为Ⅰ B 期NSCLC 患者PFS、总生存率(OS)的 独立影响因素(P <0.05)。c-MET 阳性为局部复发的危险因素(P <0.05),而脉管受侵为远处转移的危险因 素(P <0.05)。结论 脉管受侵和c-MET 阳性表达为Ⅰ B 期NSCLC 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具有多种 临床病理学因素的患者的生存率低于单一因素的患者,建议有≥ 2 种临床病理学因素的患者接受术后辅助 化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