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比较不同方法治疗急性小脑梗塞后小脑共济失调的疗效。方法:将我院确诊的急性小脑梗塞后小脑共济失调患者80例随机分为以下四组,每组20例。 A组:常规药物治疗组(补充B族维生素、胞二磷胆碱、抗血小板药物和对症支持治疗);B组:常规药物治疗组+功能性电刺激;C组:常规药物治疗组+作业疗法;D组:常规药物治疗组+功能性电刺激+作业疗法。结果:B组、C组和D组的疗效明显高于A组(P〈0.05);D组的疗效最为明显,高于其他三组(P〈0.05)。结论:单独或联合使用功能性电刺激和/或作业疗法治疗急性小脑梗塞后小脑共济失调的疗效明显高于常规药物组,而联合使用功能性电刺激和作业疗法的治疗效果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神经肌肉穴位电刺激疗法联合Kinect体感交互运动对2型糖尿病患者体重指数和握力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浙江医院康复科2019年1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52例,随机分为A组51例、B组49例与C组52例。三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A组采用神经肌肉穴位电刺激疗法联合Kinect体感交互运动,B组单用Kinect体感交互运动;C组单用神经肌肉穴位电刺激疗法;比较治疗前后三组患者体重指数和握力改善情况。结果 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三组患者体重指数呈改善趋势,尤其是A组。治疗不同时间点三组BMI和握力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神经肌肉穴位电刺激疗法联合Kinect体感交互运动有助于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体重指数和握力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综合康复训练联合经皮神经电刺激疗法对脑卒中偏瘫后患者肩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脑卒中偏瘫后肩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行综合康复训练,治疗组联合经皮神经电刺激疗法.2组患者均在治疗前和治疗2个疗程后,分别采用目测类比评分法(VAS)和FMA对肩部疼痛程度以及上肢运动功能进行评定.结果 2组治疗后疼痛缓解程度以及上肢功能改善情况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且FMA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综合康复训练联合经皮神经电刺激疗法可以明显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肩部疼痛及上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盆底康复综合疗法治疗中老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广东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接受治疗的中老年SUI患者135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对照A组45例采用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疗法治疗;对照B组45例在对照A组基础上联合盆底肌肉锻炼;观察组45例在对照B组的基础上联合盆底康复器治疗,比较3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尿动力学指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56%高于对照A组的71.11%和对照B组的84.45%(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各项尿动力学指标均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在盆底肌肉锻炼、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盆底康复综合疗法治疗SUI的效果较好,能够增强患者的盆底肌肉力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电刺激骶神经结合视觉反馈治疗脊髓损伤(SCI)后神经源性膀胱的效果并比较是否优于常规康复疗法。方法:将3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8例)、对照组(16例)。治疗组采用电刺激骶神经结合视觉反馈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康复方法。结果:治疗组痊愈7例(38.89%),显效5例(27.78%),有效4例(22.22%),无效2例(11.11%),总有效率为88.89%,对照组痊愈4例(25.00%),显效5例(31.25%),有效2例(12.50%),无效5例(31.25%),总有效率为68.7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电刺激骶神经结合视觉反馈治疗SCI后神经源性膀胱疗效优于常规康复疗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穴位神经电刺激联合康妇消炎栓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2013年贵港市中医医院妇科收治的195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A组、对照B组与观察组,各65例。对照A组单纯采用直肠内置康妇消炎栓治疗;对照B组单纯采用穴位神经电刺激治疗;观察组采用穴位神经电刺激联合直肠内置康妇消炎栓治疗。观察3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对照A组与对照B组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A组、对照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穴位神经电刺激联合康妇消炎栓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显著,无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加巴喷丁联合经皮神经电刺激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方法 4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n=20)给予口服加巴喷丁治疗;B组(n=20)服用与A组相同剂量加巴喷丁,同时在其患处给予每日1次经皮神经电刺激治疗,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以及治疗后3d,5d,7d,14d,28d的疼痛程度变化,以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定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且B组VAS评分明显低于A组(P<0.05).结论 加巴喷丁联合经皮神经电刺激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采用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联合柠檬酸冰棒行咽部冰刺激训练治疗的疗效。方法 选取2009年10月至2017年12月该院神经内科及康复医学科收治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研究组采用自制柠檬酸冰棒咽部刺激训练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对照组采用大棉签蘸取冰水进行咽部冰刺激训练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吞咽功能评分和临床疗效。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96%(48/50)]高于对照组[90%(45/5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2、4周后洼田饮水试验分级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2、4周后洼田饮水试验分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采用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联合柠檬酸冰棒行咽部冰刺激训练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9.
赵园园  王颖  马秋娥  王素利  齐建英 《河北医药》2010,32(21):3004-3005
目的观察穴位神经电刺激联合盆底肌锻炼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8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治疗组采用穴位神经电刺激联合盆底肌锻炼疗法,对照组采用口服妇乐冲剂疗法,治疗8周后2组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0.74%和70.37%,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神经电刺激联合盆底肌锻炼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不同康复手段对脑瘫儿童康复的疗效。方法(1)中西医综合治疗组(A组,20例);(2)高压氧治疗组(B组,20例),高压氧治疗+神经生理学疗法。(3)神经生理学疗法组(C组,20例),由治疗师上午执行30min神经生理学疗法(Bobath+Vojta法),其余时间在康复中心训练。(4)家庭康复组(D组,20例),每天在康复中心接受神经生理学疗法30min,其余时间指导家长在家中进行。疗程均为3个月。结果小脑电刺激或高压氧组结合神经生理学疗法效果较翅想。结谵小脑电刺激和高压氧可作为儿童脑瘫康复的辅助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和观察电刺激小脑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方法:32例脑梗死患者分为两组均接受常规药物综合性治疗,同时电刺激小脑,A组起病1~7d,平均3.4d,B组于7~10d,平均8.5d开始加用脑电仿生电刺激仪进行电刺激小脑顶核疗法,治疗15d后进行疗效评分。结果:接受电刺激者疗效两组间比较,A组疗效优于B组。结论:脑电仿生电刺激仪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有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 48例脑卒中所致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20例,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功能训练,治疗组同时进行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疗程20d。治疗前后进行吞咽功能评分,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吞咽功能较对照组有明显提高,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研究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治疗中应用经皮穴位神经电刺激对其运动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5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124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药物治疗与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经皮穴位神经电刺激治疗,对比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及运动功能康复情况。结果患者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与运动功能两项评分相比治疗前均明显增高,且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使用经皮穴位神经电刺激,能够显著促进患者运动功能康复,有效改善患者生活活动能力,具有理想的临床应用效果及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分析舌三针结合Vitalstim电刺激疗法在缺血性卒中后吞咽困难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2015年3月~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90例缺血性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A组、B组和C组,所有患者实施基础治疗,此外A组舌三针治疗;B组Vitalstim电刺激治疗,C组舌三针结合Vitalstim电刺激疗法,分析不同组患者对应的治疗效果。结果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C组明显高于A组、B组,在治疗后的标准吞咽功能评分方面,C组优于A组、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在上述指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性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采用舌三针结合Vitalstim电刺激疗法实施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吞咽能力,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龚丽萍  肖帆 《中国当代医药》2021,28(36):105-108
目的 探究生物反馈电刺激应用于产后盆底功能障碍(PFD)患者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1月井冈山大学附属医院产科收治的60例分娩后患PFD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和C 三组,每组各20例.A组患者采用健身操进行产后康复,B组患者采用生物反馈电刺激进行产后康复,C组患者采用健身操生物反馈电刺激进行产后康复.比较训练前后患者Ⅰ和Ⅱ类纤维肌力和肌收缩持续时间、阴道动态压力、夜尿次数以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 训练后,C组患者Ⅰ、Ⅱ类纤维肌力Ⅳ、V级的例数多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A组与B组Ⅰ、Ⅱ类纤维肌力Ⅳ、V级的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C组Ⅰ、Ⅱ类纤维收缩持续时间长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B组Ⅰ、Ⅱ类纤维收缩持续时间长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C组阴道压力大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B组阴道压力大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C组的夜尿次数、PFIQ-7少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B组的夜尿次数、PFIQ-7指标少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生物反馈电刺激与健身操训练均对盆底功能恢复具促进作用,但相较于单一疗法,两种方法联合使用对改善盆底肌Ⅰ、Ⅱ类纤维肌力、收缩强度和盆底压力有明显优势,可有效促进盆底功能恢复,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抑郁状态的影响作用。方法:根据入院顺序将黑龙江省牡丹江医学院康复科2011年4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95例脑卒中后合并抑郁的患者分为研究组(48例)和对照组(4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疗法,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比较治疗8周后两组的脑梗死和脑出血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抑郁症状等指标的改善差异。结果:治疗前研究组和对照组的脑梗死、脑出血患者的NIHSS评分、ADL评分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8周后,研究组脑梗死、脑出血的NIHSS评分减分率为52.57±12.38、50.51±14.28,AD评分提高率为分别为67.38±15.8、68.96±13.6,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研究组和对照组的脑梗死和脑出血患者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功能独立测定量表(FIM)评分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8周后,研究组的脑梗死和脑出血患者的HAMD评分减分率分别为44.97±11.48、44.94±12.62,FIM评分提高率分别为70.93±17.86、68.42±19.26,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结合常规康复疗法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抑郁状态较单用常规康复疗法对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抑郁状态有更加显著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综合治疗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疗效。方法将脑卒中后偏瘫患者16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取常规治疗和训练,治疗组加用针炙、理疗、经皮神经电刺激疗法、手法康复等综合疗法治疗。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差异显著。结论综合治疗是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程桐花  朱贞祥 《安徽医药》2011,15(10):1302-1303
目的探讨内镜下高频电凝联合药物抗幽门螺杆菌(HP)治疗疣状胃炎(VG)的疗效。方法经胃镜诊断疣状胃炎86例患者,随机将其分为A(52例)、B(34例)两组。A组在胃镜下对所有疣状病变进行高频电凝疗法,术后予HP药物根除治疗。B组只予HP药物根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程结束后4周时HP根除率和疣状病变治疗效果,24周时疣状病变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在疗程结束后4周HP根治率无明显差异,4周和24周疣状病变治效果有显著差异。结论内镜下高频电凝联合药物抗HP疗法较单药物抗HP疗法治疗疣状胃炎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采用神经肌肉电刺激肌筋膜扳机点配合常规康复治疗CS后并发SH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CS后并发SHS病人分为联合组与基础组各39例,基础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联合组在基础组的治疗上增加神经肌肉电刺激肌筋膜扳机点疗法。结果:从SF-MPQ评分、FMA评分、MBI评分、临床疗效等几方面比较,联合组均优于基础组(P0.05)。结论:采用神经肌肉电刺激肌筋膜扳机点配合常规康复治疗CS后并发SHS的临床应用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电针刺激对缺血性卒中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3月龄,体重80~120g雄性SD大鼠85只,按双肾双夹法的方法复制高血压大鼠模型,成功建模后对大鼠进行分组包括梗死灶周围电刺激组(A组)、肢体电刺激组(B组)、对照组(C组)和假手术组(D组),针对不同分组进行不同的卒中模型制作和电针治疗并对上述不同分组大鼠进行在不同时期神经功能评并定采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神经功能评分上,D组无运动功能缺损,评分均为7分。A,B,C3组电刺激治疗后评分逐渐增高,4周后评分接近6分。A组神经功能改善最明显且改善最快,B组次之,二者的神经功能在第1周、第2周时有显著性差异;两周以后A、B两组的神经功能改善程度无显著性差异。在电刺激后2至4周内C组神经功能评分虽然较刺激前有改善,但较A组、B组均差(P<0.05)。结论电刺激促进脑缺血后大鼠的肢体功能康复,神经症状学评分有明显改善,梗死灶周围头皮的电刺激治疗较肢体电刺激治疗改善程度好。脑梗死后早期进行电刺激治疗尤其是梗死灶周围头皮的电刺激治疗具有一定的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