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比较明胶海绵颗粒与海藻酸钠微球经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的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不可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接受经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的7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所用栓塞剂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n=39)采用海藻酸钠微球+碘化油,对照组(n=36)采用明胶海绵颗粒+碘化油。比较两组术后常见并发症发生率、术后肝功能变化值及1、2、3年累积生存率。结果两组术后常见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谷丙转氨酶变化值对照组高于实验组,但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治疗前后变化值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1、2、3年累积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海藻酸钠微球经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安全、有效,有望作为明胶海绵颗粒的替代品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海藻酸钠微球与碘化油化疗栓塞治疗转移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收集分析研究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的在我院通过两种不同介入模式治疗的转移性肝癌患者43例,随机分为两组:海藻酸钠微球栓塞组及碘化油栓塞组。分别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及介入术后4周左右肿瘤大小的改变情况以及栓塞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生存率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4周复查CT或MRI显示,海藻酸钠微球组总有效率(CR+PR)为50%,获益率(CR+PR+NC)为90%;碘化油组患者总有效率(CR+PR)为39.1%,获益率(CR+PR+NC)为82.6%;通过术后影像表现,两组患者肿瘤的大小有变化的有19人,其中KMG组10例(50%),对照组9例(39.1%)。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结束后,海藻酸钠微球组患者术后9个月及12个月生存期分别为100%和95%,对照组为100%和91.3%,两组累积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海藻酸钠微球组介入术后复查AFP及肿瘤大小的测定,以及治疗后患者生存率均优于单纯碘化油栓塞剂的治疗效果,海藻酸钠微球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是安全、有效的一种介入治疗手段,所以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以及重要的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载药微球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DEB-TACE)利用微球在靶病灶内释放化学治疗(简称化疗)药物,使靶肿瘤内药物浓度更高,而全身化疗药物浓度及不良反应降低;且微球可较完全栓塞肿瘤毛细血管网,闭塞肿瘤邻近血管,致癌细胞缺血、缺氧而坏死。本文对DEB-TACE治疗肝细胞癌(HCC)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经肝动脉导管注射无水乙醇碘化油乳剂治疗肝癌动静脉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评价经肝动脉导管血管内注射无水乙醇碘化油乳剂栓塞治疗肝癌动静脉瘘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对22例肝癌动静脉瘘血管分别行超选择性插管注射无水乙醇碘化油乳剂,造影观察动静脉瘘闭塞情况及肿瘤的栓塞情况。结果22例肝癌动静脉瘘经肝动脉导管血管内注射无水乙醇碘化油乳剂2~15 ml,对分流量大的动静脉瘘配合明胶海绵栓塞。造影显示瘘口全部闭塞,未见明显不良反应,肿瘤栓塞密实。结论经肝动脉导管注射无水乙醇碘化油乳剂治疗肝癌动静脉瘘,疗效可靠,不影响对肿瘤的栓塞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海藻酸钠(KMG)微球支气管动脉内栓塞治疗急性大咯血的临床意义。方法28例临床表现为急性大咯血患者,先行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插管造影,再做超选择支气管动脉插管,注入海藻酸钠微球栓塞末梢支气管动脉,再用明胶海绵颗粒栓塞近端支气管动脉。结果所有28例患者均获显著疗效。其中即刻止血23例(82.1%),1~3d内咯血停止5例(17.9%),有效率100%。随访1年,复发3例(10.7%)。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海藻酸钠微球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急性大咯血安全、有效,不易复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破裂大出血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接受TACE的原发性肝癌破裂大出血患者,对其TACE后出血改善情况、中远期生存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21例患者止血成功率为100%,术后平均动脉压由术前的(72.74±18.20)mmHg上升至(92.40±17.89)mmHg,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1)。术后3、6、12、24个月生存率分别为85.71%(18/21)、71.43%(15/21)、61.90%(13/21)、19.05%(4/21)。结论 TACE是治疗原发性肝癌破裂大出血的首选有效方法,患者预后受肝硬化程度、肝功能分级、肿瘤范围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载药微球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DEB-TACE)与常规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HCC)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中晚期HCC,其中41例接受DEB-TACE治疗(DEB-TACE组)、45例接受常规TACE治疗(TACE组);对比2组疗效、不良反应及预后。结果 DEB-TACE组客观缓解率(ORR)63.41%(26/41)、疾病控制率(DCR)70.73%(29/41),TACE组ORR 40.00%(18/45)、DCR 48.89%(22/45);DEB-TACE组ORR(χ~2=4.707,P=0.030)及DCR(χ~2=4.241,P=0.039)均高于TACE组。术后1周2组血清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及总胆红素(TBIL)水平均较术前升高(P均0.001),术后1个月与术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DEB-TACE组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8个月[95%CI(7,9)],TACE组为6个月[95%CI(5,7)],2组累积无进展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460,P=0.001)]。DEB-TACE组中位总生存期(OS)为19个月[95%CI(15,23)],TACE组为17个月[95%CI(10,24)],2组累积总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810,P=0.051)。结论 DEB-TACE治疗中晚期HCC效果好于TACE,二者安全性相当。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TURBT)术前以载药栓塞微球(DEB)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效果。方法将40例肌层浸润性膀胱癌(T2~3期)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观察组于DEB-TACE后行TURBT,对照组仅行TURBT;对比2组TURBT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导尿管置留时间。术后随访24个月,记录术后6个月、24个月患者无复发生存率及总生存率,统计无复发生存时间。结果 2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及术后未见严重不良反应。观察组TURBT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导尿管置留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均0.05);其术后6个月、24个月无复发生存率及总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中位无复发生存时间21.5个月,对照组12.5个月(P=0.058)。结论术前行DEB-TACE可减少TURBT术中出血量,抑制肌层浸润型膀胱癌复发,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联合载药微球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对中晚期肝癌的疗效。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7-03—2018-01间收治的90例中晚期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每组45例。2组患者均接受奥沙利铂经肝动脉灌注化疗。研究组使用三氧化二砷与载药微球混悬液栓塞肿瘤供血动脉,对照组使用表柔比星与载药微球混悬液栓塞肿瘤供血动脉。比较2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的肝肾功能、AFP、疾病缓解率(CR+PR)、疾病控制率(CR+PR+SD)。结果 2组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的肝肾功能指标及术前的AFP水平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AF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1个月CR+PR和CR+PR+SD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氧化二砷联合载药微球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是治疗中晚期肝癌效果较好的方案。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和探讨平阳霉素碘化油混合乳剂(PLE)动脉栓塞在肝血管瘤介入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运用超液态碘化油 明胶海绵颗粒和PLE,对我院42例肝血管瘤患者进行动脉栓塞治疗,其中24例运用PLE进行栓塞治疗,运用PLE时其中6例患者追加明胶海绵颗粒进行栓塞,术后2~6个月观察碘油沉积、肿瘤大小变化及并发症的发生。结果所有病例术前肝动脉造影显示“枝上挂果”“早出晚归”的异常血管湖样改变,栓塞后肿瘤内碘油沉积良好;术后1例出现严重并发症,4例栓塞后无明显效果,其他患者肿瘤均缩小,20例患者肿瘤缩小>50%。结论平阳霉素碘化油混合乳剂动脉栓塞治疗肝血管瘤是一种疗效肯定,安全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氟尿苷碘化油乳剂在巨大肝细胞癌(hHCC)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hHCC患者32例,经导管向肿瘤血管内注入氟尿苷碘化油乳剂,后续加用明胶海绵颗粒封闭肿瘤供血动脉。术后1个月行肝脏CT或MR检查,观察肿瘤大小变化;比较术前及术后1个月血清AFP的变化。结果32例患者手术全部获得成功,共接受TACE治疗98次,每例患者最多治疗6次,最少1次,平均3.1次。碘化油平均用量16 ml。术后1个月复查CT或MR示,有效28例(87.50%),稳定3例(9.38%),进展1例(3.12%)。血清AFP值由术前(1235.26±76.18)μg/L下降至术后(429.31±21.67)μg/L(P〈0.05)。结论氟尿苷碘化油乳剂TACE治疗hHCC效果明确,患者无严重不良反应,比较安全,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回顾性分析介入治疗中采用不同的药物组合对不同类型肝癌治疗效果和对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1407例5种类型(小肝癌、结节型、块状型、多发性型肝癌和肝癌术后复发)肝癌患者,患者Child-Pugh分级为A和B级,采用6种药物组合和3种碘化油剂量进行介入治疗。结果分别比较5种类型肝癌中6种药物组合的疗效,发现6组间疗效无差别(P<0.05);肿瘤内碘化油充填程度对效率的影像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不同类型肝癌介入治疗中,采用不同药物组合以及不同剂量碘化油在疗效和治疗前后肝功能变化方面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的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2006年1月至2015年12月接受原发性肝癌切除术的513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343例术后接受TACE治疗作为研究组,170例术后未接受TACE治疗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术后TACE的治疗效果,并随访观察两组患者化疗前后肝功能情况。 结果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随访12~36个月,复发率为33.82%(116/343);对照组随访12~32个月,复发率为43.53%(74/17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596,P=0.032);研究组的无瘤生存率高于对照组(66.76% vs 47.65%,χ2=17.371,P<0.01),无瘤生存时间长于对照组[(20.27±5.49)个月vs(13.34±5.06)个月,t=13.806,P<0.001]。同组相比,研究组治疗后的肝功能指标AST、ALT、TBIL和ALB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对照组治疗后仅较治疗前ALB降低(均P<0.05)。组间相比,治疗后研究组AST、TBIL和ALB三项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754,P<0.001;t=2.252,P=0.025;t=13.345,P<0.001)。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6.94%,对照组未见类似并发症。 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切除术后行TACE治疗,能有效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情况,但会进一步加重对患者肝功能的损伤,增加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4.
肝细胞癌动脉化疗栓塞后的影像学疗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入治疗尤其是动脉化疗栓塞是治疗不可切除肝癌的一种有效治疗方式,其治疗效果常常通过临床资料判定,现在通过影像学检查可以准确判定。本文就X线平片、数字减影、CT、超声、磁共振成像等影像学技术判断动脉化疗栓塞后疗效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平阳霉素碘化油乳剂治疗肝血管瘤的效果及肝功能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肝血管瘤患者共59个病灶[直径平均(4.4±3.1)cm],检测平阳霉素碘化油乳剂栓塞前及栓塞后3、6、9、12、18天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AT)、总胆红素(TB)、直接(DB)及间接胆红素(IDB)的变化,以及术后1、6、12个月病灶缩小情况。结果术后3天AAT升高最明显,以后逐渐下降,术后18天所有患者AAT均降至正常范围。术后3天AAT〉100 U/L者中存在靶向外栓塞(灶周血管分支碘化油沉积、邻近肝实质碘化油沉积)者多于无靶向外栓塞者(P〈0.05)。胆红素栓塞前后变化不明显。术后6个月所有瘤灶均缩小或消失,最大径平均减小(2.4±1.6)cm。结论平阳霉素碘化油乳剂栓塞肝血管瘤是安全、有效的方法,术后肝功能下降与靶向外栓塞有关,一般在2周左右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平板探测器C臂CT在TACE治疗肝脏恶性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8例肝脏恶性肿瘤患者在常规DSA基础上接受C臂CT检查,观察C臂CT是否能提供更多影像信息及其对介入治疗方案的影响;对C臂CT图像进行伪影分级评分并对其中28例患者C臂CT图像与近期MSCT图像比较,评价其图像质量;分析观察者间一致性。结果与常规DSA比较,C臂CT为26例(26/38,68.42%)提供了更多的影像信息,9例(9/38,23.68%)最初通过常规DSA制定的介入治疗方案因而改变;C臂CT图像质量评分为2.68,稍差于MSCT。所有患者C臂CT图像均有不同程度伪影。在C臂CT图像质量、伪影等级评分、C臂CT是否提供额外影像信息及对介入治疗方案的影响方面,观察者之间有良好的一致性(Kendall's W系数分别为0.78、0.84、0.73及0.67)。结论平板探测器C臂CT可在常规DSA基础上提供更多的影像信息,有助于提高肝脏恶性肿瘤TACE的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肝脏恶性肿瘤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并发肝内胆管损伤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诊治方法.方法 收集2007年9月至2009年3月因肝脏恶性肿瘤行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1302例的临床资料,术前影像学检查均无明显胆道异常,观察术后肝内胆管影像学征象及临床表现.结果 6例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随访1至3个月出现肝内胆管损伤,其中2例出现黄疸、高热等胆道梗阻、感染症状,采用经皮经肝胆道穿刺引流术后症状缓解;其余4例仅有影像学改变,无明显临床症状.结论 肝内胆管损伤是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少见的并发症,诊断依赖于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经皮经肝胆道穿刺引流术是有症状的肝内胆管损伤的有效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兔VX2肝癌肝动脉碘化油栓塞术后残癌组织内新生血管生成的变化。方法将36只荷VX2肝癌实验兔随机分为实验组(n=24)、假手术组(n=6)及对照组(n=6)。于接种后第2周行肝动脉、门静脉造影检查,实验组以碘化油栓塞肿瘤供血动脉,假手术组经肝动脉灌注生理盐水2 ml,对照组于造影后处死。实验组、假手术组动物于第3周再接受造影检查并被处死。结果36只实验兔中35只为富血供肿瘤,主要由肝左动脉供血。在肿瘤周边癌组织内3组实验兔VEGF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2.04±19.91)%、(43.38±19.65)%、(43.18±14.01)%,MVD计数分别为39.26±6.80、28.69±5.43、28.71±5.68,实验组与假手术组、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表达阳性率与MVD计数之间呈明显正相关(r=0.46,P=0.01)。结论TACE术后残癌组织的缺氧状态致VEGF表达及MVD计数较栓塞前明显增高,故加强肿瘤抗血管生成治疗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