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无偿献血者开展献血前ALT初筛,验证开展ALT快速筛查的效果,探讨降低ALT不合格血液报废对策。方法对比分析郴州市2012—2013年开展献血前ALT初筛与2010~2011年未开展献血前ALT初筛的血液检测情况。结果不管初筛还是实验室检测,AJ月阳性都是导致血液报废的主要原因。2012~2013年实验室检测血液样本肿阳性率为1.01%较2010—2011年度的4.90%显著下降(P〈0.05)。结论在无偿献血者献血前开展ALT初筛检测可以降低血液报废率,节约大量采血成本。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ALT初筛后献血ALT不合格率较高的原因。方法随机抽取ALT未筛查组(对照组)及筛查组献血者各10647人次与12129人次,分别统计ALT、HBsAg、抗HCV、抗HIV、抗TP 不合格情况,对筛查组ALT不合格标本进行外观检查并用干式生化进行复查,观察街头筛查与实验室检测结果的一致性。结果筛查组比对照组ALT、抗HCV阳性率及总不合格率下降明显,而HBsAg、抗TP阳性率下降不明显;筛查组ALT不合格标本以乳糜血等异常情况占多数;街头干式生化筛查ALT有一定的漏检。结论献血前筛查还需增加乳糜血筛查,同时,加强街头筛查质量控制,才能进一步提高血液合格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采血前筛查献血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对血液报废的影响,探讨其降低血液报废的意义。方法统计2009年及2010—2012年所有采血样本277724份ALT及HbsAg、抗HCV、HIV、梅毒的ELISA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开展采血前筛查ALT对血液阳性不合格率的影响。结果血液各种检测结果的阳性报废率:2009年分别与2010、2011、2012年相比不仅ALT阳性报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ELISA检测项目(HBsAg、抗-HCV、抗-HIV、梅毒)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采血前筛查ALT不仅能显著降低ALT不合格造成的血液报废,而且能降低血液其他检测项目阳性的报废率,对血液安全和提高采供血效率、保护血源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检测不同献血人群的血清学指标 ,并对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 :采用赖氏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进行血清ALT、HBsAg、Anti HCV、Anti HIV和TP检测。结果 :ALT升高者在AB型献血人群中占 2 .2 % ,明显高于其它血型中ALT升高者 (P <0 .0 0 1) ;而ALT、HBsAg和Anti HCV阳性率在男性献血人群分别占 1.72 %、2 .13%和1.5 2 % ,与女性献血人群比较差异存在显著性 (P <0 .0 1) ;有偿献血人群Anti HCV阳性率为 1.37%显著高于无偿献血人群 (P <0 .0 0 1)。结论 :不同献血人群均程度不同存在着肝炎标志物感染和携带状态 ;有偿献血人群Anti HCV感染率较高 ,为高危人群。提示无偿献血和严格献血人群检测是保证输血安全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石家庄市近5年献血人群输血传染疾病标志物检测结果,为制定预防输血传播疾病、减少血液浪费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82012年石家庄市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检测项目丙氨酸转氨酶(ALT)、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梅毒螺旋体(TP)抗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82012年石家庄市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检测项目丙氨酸转氨酶(ALT)、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梅毒螺旋体(TP)抗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82012年共检测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300 114份,不合格3901份,总不合格率为1.30%。各项目不合格率分别为ALT 0.35%、TP抗体0.30%、HBsAg 0.27%、HCV抗体0.25%和HIV抗体0.09%,其中ALT、HBsAg、TP抗体等指标阳性率逐年上升,HCV抗体阳性率逐年下降,而HIV抗体阳性率则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呈稳定态势。ALT、TP抗体和HBsAg不合格是血液报废的主要原因。结论加强无偿献血知识宣传、严格按照输血操作规程体检和检验以及引进先进的检测方法和试剂是保证输血安全、减少血液浪费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无偿献血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检测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邬旭群 《广东医学》2002,23(8):840-841
目的 探讨在开展特异性丙肝抗体检测后,再进行ALT检测的意义。方法 对ALT单项异常献血者在2年内再次献血时ALT值和抗-HCV的结果进行调查。结果 ALT单项异常已成为无偿献血检测不合格和血液报废的主要原因;ATL正常献血者与单项ALT异常者再次献血时的丙肝抗体的检出率差异无显著性(P>0.10);单项ALT异常者再次献血时ALT合格率,40U/L组高于其他各组(P<0.050,其余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单项ALT异常与HCV感染无明显相关性,应鼓励单项ALT异常无偿献血者再次献血。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桂林市近5年来无偿献血者传染性疾病指标的筛查情况,为制定预防传染病输血传播、减少血液资源浪费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桂林市2006~2010年273 929例无偿献血者血液样本的ALT、HBsAg、抗-HCV、抗-HIVS及SYP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ALT、HBsAg、抗-HCV、抗-HIVS及SYP总阳性率增高,由2.60%升高至3.37%。其中ALT异常率从0.31%上升为2.22%,为血液报废的主要原因;HBsAg阳性率从1.6%下降至0.43%;抗-HCV、抗-HIV及SYP的阳性率尽管变化不大,但维持在一定的阳性率范围,是血液报废的原因之一。结论 加强献血者传染性疾病相关指标检测,是在保证临床用血安全情况下提高血液资源利用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丁永波 《新疆医学》2011,41(3):35-36
目的:为降低献血者献血后因血清ALT单项活性增高而淘汰造成所采集血液报废。方法:对2007—2008年578名ALT检测不合格的自愿无偿献血者在结果反馈时通过追踪、询问、记录、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578名献血者分别因饮酒、服用药物、脂肪肝、高脂血症、过度疲劳、抗HCV阳性、HBsAg阳性及其他不明原因增高而造成ALT检测不合格。结论:为确保血液质量在采血前对献血者仔细询问健康信息和在筛查过程中注意影响检测结果的因素可有效降低献血者淘汰率和血液报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献血前取消对非首次献血者的乙肝表面抗原(HBsAg)和梅毒抗体(TP)的筛查的效果探讨。方法:对天津市血液中心2016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期间站内单采血小板的献血者进行血液筛查,对首次献血者、重复献血者和固定献血者的HBsAg/TP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首次献血者经过献血前的血液筛查,献血后样品的HBsAg/TP不合格率为0.54%(45/8375),重复献血者经献血前的血液筛查,献血后样品的HBsAg/TP不合格率为0.072%(11/15325),固定献血者经献血前的血液筛查,献血后样品的HBsAg/TP不合格率为0.078%(7/8940)。非首次献血者总阳性率较首次献血者低。结论:对非首次献血者献血前筛查是可取消HBsAg和TP这两项检测。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献血人群中的输血传播病毒(TTV)感染状况,探讨TTV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HBsAg及抗HCV指标的相关性。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对不同献血人群血清标本进行TTV-DNA检测,并对所有标本进行了ALT、HBsAg、抗-HCV、抗-HIV、梅毒及抗-HAV、抗-HEV、抗-HGV筛查。结果:献血者中的TTV-DNA阳性率为7.6%(43/564),其中有偿献血者和无偿献血者中的TTV-DNA阳性率分别为9.4%、5.9%;单-ALT异常无偿献血者的TTV-DNA阳性率明显高于ALT正常无偿献血者(10.6%、4.2%,P<0.05),HBsAg及抗HCV阳性献血者中的TTV-DNA阳性率分别为11.1%、8.3%。结论:本文结果显示广州地区献血者中存在TTV感染,而且在有偿献血者中感染率相对较高。TTV可以单独感染也可与HBV、HCV重叠感染并与ALT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王启明 《中国现代医生》2007,45(7X):I0002-I0002
目的探讨血液报废情况和主要原因。方法对仙桃市2004~2006年无偿献血血液报废情况进行回顾性统计和分析。结果三年来无偿献血15879人次,血液报废率为2.88%,报废原因按报废率顺序排列依次为:ALT增高〉HBsAg阳性血〉脂肪血〉抗-HCV阳性血〉TP阳性血〉破损血〉过期血〉其他。结论做好献血前宣传教育及咨询工作,对献血者进行血液传染指标筛查,根据临床用血需要采集和储备血液,加强质量管理和规范操作等多种综合措施,可有效降低血液的报废率,提高血液质量,确保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血液直接关系到病人的生命安危,通过改进和选择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的试剂和方法。严格控制血液检测,提高血液质量,确保输血安全。方法根据国家颁布的《献血法》,做血液的几项指标检测,剔除不合格血液。降低输血风险。结果献血前检测HBsAg(金标快速法),由过去的阳性率15.0%下降到0.61%;ALT献血前用快速法筛查,由2000年的阳性率1.95%下降到2004年的0.55%;梅毒因引用了灵敏度较高的TP法,检出率由0.19%提高到0.82%。因二次以上献血者增加,抗-HCV和抗-HIV的检出率由0.54%\0.27%下降到0.28%\0.16%。结论通过血液检测可杜绝大多数经血传播疾病的机会,保障用血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在街头无偿献血者进行献血前ALT初筛的应用,减少由ALT升高引起的血液报废,节约有效的血液资源。方法:对街头368名献血者献血前进行干化学法ALT检测,并与速率法进行比对与分析。结果:通过对街头368名随机献血者进行检测,两种方法无显著性差异(x2=0.68,P〉0.05),使用干式化学法初筛后,ALT血液报废明显低于未采用干式法前(x2=158.079,P〈0.001);该方法显示出良好的准确性、重复性及稳定性。结论:干化学法快速、简便、易操作适合于血站街头无偿献血者ALT初筛工作,明显降低血液的报废率,保证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14.
王雅波  黄建荣  邓刚  胡军路 《浙江医学》2017,39(24):2298-2300
目的探讨无偿献血者输血传播病毒(TTV)抗体与我国献血者传染病筛检指标ALT、HBsAg、抗HCV、抗HIV、抗TP的关系。方法选取自愿无偿献血者36864例,每例抽取静脉血液样本5ml用于筛检。采用速率法检测样本ALT,采用ELISA法检测HBsAg、抗HCV、抗HIV、抗TP、TTVIgG。观察献血者传染病筛检指标检测结果,TTVIgG检测结果,各传染病筛检指标不合格献血者与合格献血者TTVIgG检测结果。结果36864例献血者血液样本中检出不合格样本962例,不合格率2.61%。不合格献血者TTVIgG阳性率明显高于合格献血者(21.83%vs4.30%,P<0.05)。ALT、HbsAg、抗HCV、抗HIV、ALT合并HBsAg、ALT合并抗HCV不合格献血者TTVIgG阳性率(分别为18.93%、28.22%、25.93%、16.42%、25.53%、27.78%)均明显高于合格献血者(均P<0.05)。结论对无偿献血者进行传染病指标筛检,能一定程度上筛除TTVIgG阳性的献血者,保证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了掌握再次或多次献血者HBsAg、梅毒感染状况。方法HBsAg、梅毒抗体初筛采用金标法;HBsAg复检采用ELISA法,梅毒复检分别采用TRUST法和ELISA法。结果2971名再次或多次献&#183;血者HBsAg、梅毒抗体初筛阳性率分别为0.10%和0.17%:与首次献血者比较,HBsAg阳性率差别有极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01),梅毒抗体阳性率差别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初筛合格再次或多次献血者中,HBsAg、梅毒抗体复检阳性率分别为0.03%和0.00%。结论在本地区有既往献血史资料信息,认真做好身份的识别和确认,献血间隔时间在2年之内的再次或多次献血者,再进行HBsAg、梅毒抗体初筛的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16.
阜新地区血液报废年统计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阜新地区无偿献血的血液报废情况统计分析,探讨报废原因及对策。方法汇总统计全年所有报废血液及成分,对不合格项逐一分析,确定权重因素。结果血清ALT、TP、HBsAg、抗-HCV,脂肪血是造成血液报废的主要原因。结论通过献血知识的宣传,献血前征询,初筛快速检验方法的应用以及提高实验室检测水平等,能够减少血液报废,节约宝贵的血源。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新的《婚姻登记条例》颁布实施以后自愿婚检人群中血液传染性指标的情况。方法:对5542例到我院自愿参加婚前医学检查人群的血液传染性指标如HBsAg、抗-HCV、梅毒、抗-HIV1/2进行检测。结果:自愿婚检人群HBsAg阳性率为8.4%,抗-HCV阳性率为0.34%,梅毒阳性率为0.43%,抗-HIV1/2阳性率为0.036%。结论:增强婚检保健意识,积极参加婚前检查,对提高人口素质、维护社会安定团结有积极意义。应同时使用TRUST法与TPPA法对梅毒螺旋体进行检测,减少漏诊、误诊,避免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18.
尹军 《中国乡村医生》2008,10(10):104-104
目的:分析丙型肝炎病毒RNA[HCV—RNA]与丙型肝炎抗体(抗-HCV)及转氨酶(ALT)之间的关系.方法:荧光定量PCR(FQ—PCR)、酶免化学发光法、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分别检测含量与ALT水平之间无明显相关性,但是HCV—RNA阳性率在ALT正常组与异常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05)。结论:在丙肝的诊断、治疗中,检测HCV—RNA含量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泰安市高校学生无偿献血者肝炎血清学指标,更好地开展无偿献血。方法ALT采用速率法测定,HBsAg、抗-HCV采用ELISA法,采用,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5876例献血者中,共检出ALT(+)、HBsAg(+)、抗-HCV(+)656人。学生与其他人群献血者ALT、HBsAg等阳性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抗-HCV阳性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性别间ALT、HBsAg等阳性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抗-HCV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泰安市高校学生无偿献血者ALT、HBsAg、抗-HCV等阳性率明显低于其他献血者,女性ALT、HBsAg等阳性率低于男性,男女间抗-HCV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献血者血液因乙肝表面抗原( HbsAg)、丙肝抗体(抗-HCV)、梅毒抗体(抗-TP)和艾滋抗体(抗-HIV)及谷丙转氨酶( ALT )5项指标检测不达标准的报废情况。方法:用双试剂对贵阳地区2013年度74025例献血者的血浆进行检测,ELISA方法检测HBsAg、抗-HCV、抗-TP和抗-HIV ,速率法检测ALT,分析所采集血液标本的报废情况。结果:血液检测总报废率5.80%,报废率从大到小依次为 ALT(3.48%)、TP (1.08%)、HBsAg(0.71)、抗-HIV(0.31%)及抗-HCV(0.22%)。结论:在献血前除做好ALT、乙肝表抗初筛外,建议增加抗-TP、抗-HCV和抗-HIV金标条初筛,以减少血液标本报废率及血液疾病的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