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左心耳功能与血栓形成关系的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左心耳功能在左房血栓形成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双平面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测慢性风湿性房颤患者左心耳功能多项指标及有无血栓。分析比较血栓组与无血栓组的左心耳功能特征。结果:血栓组的LAA-EF、LAA-PEV、LASEC与无血栓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LAA-EF功能减弱及血流速度减慢是RAF患者左房血栓形成的重要危险因素,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有助于左房血栓的早期诊断及预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左心耳功能在左房血栓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双平面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测慢性风湿性房颤患者左心耳功能多项指标及有无血栓 ,分析比较血栓组与无血栓组的左心耳功能特征。结果 :血栓组的LAA -EF、LAA—PEV、LASEC与无血栓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 :LAA—EF功能减弱及血流速度减慢是RAF患者左房血栓形成的重要危险因素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有助于左房血栓的早期诊断及预测  相似文献   

3.
《天津医药》2000,28(3):145
持续房颤与双侧心房增大有关。左房增大是有效地转复为窦性心律之后复发房颤的有力预兆,并且可以明显增加慢性房颤患者发生血栓栓塞的危险性。由于房颤患者的血栓最常位于左心耳,因此左心耳在临床上有特殊的意义。左心耳的血栓与血栓栓塞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4.
华法林药物应用中问题与预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部分血管的狭窄性疾病与血液的高凝状态有关。血液凝集形成血栓后,固定在局部导致该处的血管堵塞或狭窄,脱落则造成远处血管栓塞,共同结果是血栓后面的血管血流减少甚至消失,轻者组织缺血(如心绞痛),重者发生坏死(如心肌梗死、脑中风)。华法林的作用就是改变血液的高凝状态,防止血栓形成。长期口服华法林以预防中风、心肌梗死、静脉血栓等栓塞性疾病。主要用于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房颤、肺血栓栓塞症、心肌梗死溶栓、中风高危患者。  相似文献   

5.
探讨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左心耳的形态结构,左心耳的功能改变与左心耳血栓形成的关系及临床意义。采用经食管三维超声心动图检测114例房颤组患者及54例对照组的左心耳开口面积(LAA-O)、左心耳长径(LAA-L)、左心房容积(LA-V)、左心耳容积(LAA-V)、左心耳血流速度(LAA-v)及左心耳射血分数(LAA-EF)。进一步将房颤组分为无自发显影组(NSEC组)、自发显影组(SEC组)及血栓组(TH组)3个亚组。并将各指标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同时观察房颤各亚组之间指标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房颤患者的左心耳开口面积、左心耳长径、左心房容积、左心耳容积均高于非房颤患者。房颤患者的左心耳血流速度、左心耳射血分数低于非房颤患者。房颤组组内各观察指标有以下变化:TH组左心耳容积、左心耳开口面积及左心房容积大于NSEC组(P<0.05);3组间左心耳长径、左心耳射血分数有显著性差异(P<0.05);TH组及SEC组左心耳血流速度明显小于NSEC组(P<0.05)。房颤患者左心耳内血栓形成与左心耳的结构以及功能改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慢性心衰 (CHF)与血栓形成或血栓栓塞的危险性增加有关[1] 。在CHF患者中 ,此类事件的发生率可显著上升 ,并与临床预后有密切关系。Loh等[2 ]报道心衰患者中风危险性与LVEF之间存在逆相关 ,即当LVEF每降低 5 %时 ,其中风危险性上升1 8%,而且在心衰患者随访 4 2个月期间内 ,观察到患者中风危险性增加 ,因此心衰并发血栓事件具有重要临床意义。1 机制研究慢性心衰血栓事件的发病机制可从以下几方面论述 :(1 )血流异常 :CHF时心肌收缩力减弱、心室扩大引起血液淤滞 ,同时心钠素升高可使血液浓缩 ,导致血栓形成和继发血栓栓塞。国内梁…  相似文献   

7.
静脉血流淤滞及血液高凝状态的原因都是静脉血栓栓塞的危险因素,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机体兼具上述三种危险因素而成为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之一,为最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0%~80%。静脉血栓一旦形成,轻者造成肢体肿胀功能障碍,重者可发生肺动脉栓塞,甚至危及生命,是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我们在护理工作中能够针对这一问题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有效地减少了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前虽然已经知道非风湿性房颤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并且大多数有房颤的脑卒中病例是由于左房血栓栓塞所引起的,但是,房颤与脑卒中关系的本质尚不完全清楚。 RM Heppel等进行一项病例对照研究,观察非风湿性房颤病人(109例)通过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发现有左房血栓者19例(18%);其中16例有特发性超声对比。结果:与无血栓者相比,有血栓者的左心耳高峰流速(peak left atrial appendage velocity)降  相似文献   

9.
李永吉  张翔 《云南医药》1998,19(6):404-405
目的 评价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检测左房血栓的价值。方法 对63例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患者进行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和TEE检查。结果 TEE检出率为25.4%,TTE检出率为9.5%,二者差异显著,左房血栓形成与二尖瓣瓣口面积、左心耳面积、有无房颤和左房自发性显影及二尖瓣返流程度密切相关。结论 本研究表明TEE对诊断左房血栓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正>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持续性房颤可以引起心脏等器官结构和功能的异常,导致左心耳内部血流改变以及自发声学显影(SEC)的发生。SEC是非正常血流状态所导致的声学显影,是血栓形成前血流改变的声学表现,而这些改变与左心耳血栓形成密切相关[1]。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2008年05月—2012年06月来门诊及住院的持续性房颤患者140例,男96例,女44例;年龄  相似文献   

11.
心房颤动可引起血栓栓塞,甚至脑卒中.大多数房颤患者血栓主要形成于左心耳.左心耳封堵术(LAAO)通过对左心耳进行介入封堵,以替代长期口服抗凝药预防血栓栓塞,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已在众多临床研究中得到证实.LAAO后抗栓治疗对患者的康复及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至关重要.目前LAAO后抗栓治疗策略主要有抗凝+抗血小板联合治疗、双联...  相似文献   

12.
杨思共  张恒 《安徽医药》2017,21(3):430-434
心房颤动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造成血流动力学紊乱后易在左心耳处形成血栓,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目前心房颤动的主要治疗策略是消除心房颤动和预防脑卒中,经皮左心耳封堵术是在传统药物、电复律、射频消融、口服抗凝药之外近年来发展的通过微创导管术封堵左心耳以达到预防心房颤动病人血栓栓塞的新技术,帮助有抗凝治疗禁忌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病人安全有效地预防脑卒中的发生.该研究就经皮左心耳封堵术在心房颤动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血浆脑钠素(BNP)水平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Af)患者血栓形成的关系及抗凝治疗后其水平的变化。方法以36例持续性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血栓组(14例)和无血栓组(22例),通过食道超声观察血栓形成情况并测定左心耳血流速度,检测房颤患者血浆脑钠素水平及抗凝治疗后的变化,通过多元回归分析评价脑钠素水平与血栓形成的关系。结果血栓组左心耳血流速度明显低于无血栓组(11.8±6.2versus32.1±17.5cm/s,P<0.05),而脑钠素水平明显高于无血栓组(124.6±53.8versus86.4±45.0ng/L,P<0.05)。血栓组经抗凝治疗后脑钠素水平明显下降(124.6±53.8versus90.3±39.5ng/L,P<0.05),左心耳血流速度上升(11.8±6.6versus28.8±14.1cm/s,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BNP水平是房颤患者血栓形成的预测因子。BNP水平与LAA血流速度呈负相关(r=-0.38,P<0.05)。结论血浆BNP水平可作为非瓣膜性房颤血栓形成的预测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与血栓形成的相关性,为尽早干预治疗血栓栓塞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70例ET患者病历资料,并随访1~4年,记录血栓形成事件情况,并从年龄、外周血常规、血管危险因素、JAK2 V617F基因突变、既往血栓史等方面分析ET患者与血栓形成的相关性.结果 ①本组51例发生JAK2 V617F基因突变(72.86%).随访1~4年,发生血栓栓塞40例(57.14%).其中突变阳性患者共34例发生血栓栓塞,突变阴性患者中仅6例发生血栓栓塞.突变阴性患者与突变阳性患者在血栓栓塞发生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54,P< 0.001).②logistic单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60岁、基因突变阳性、WBC>11×109/L、既往血栓史和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是导致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OR=4.395,95%CI=1.627 ~ 11.936; OR=6.812,95%CI=2.845~12.917; OR=4.563,95%CI=1.677~10.328;OR=4.372,95%CI=1.496~10.928;OR=3.527,95%CI=1.516 ~ 8.177).结论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容易出现血栓栓塞事件,大多数患者的JAK2 V617F基因会出现突变.高龄(年龄>60岁)、JAK2 V617F基因突变阳性、WBC>11×109/L、有血栓史和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更容易出现血栓栓塞事件.对于具有上述危险因素的患者,宜尽早干预治疗,以降低血栓形成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徐文苑  黄经纬  徐金汤 《江西医药》2006,41(11):880-881
目的探讨老年房颤患者引起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及预测指标。方法对2005年经CT或MRI确诊为缺血性脑卒中的38例住院房颤病人的临床资料,心脏超声检查、抗凝治疗、房颤复律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除1例风心外。37例均为非瓣膜性房颤病人。引起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年龄(≥70岁以上),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左房血栓及动脉栓塞史。结论对有危险因素的AF病人应积极地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16.
石进  李雅君  张维君 《中国医药》2007,2(9):528-530
目的研究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的临床特点和血栓栓塞及抗凝治疗的现状。方法选择我院1999年12月至2001年12月诊断为房颤的559例患者的住院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于2004年11-12月随访471例,随访率87.06%。结果血栓栓塞事件中,以缺血性脑卒中多见。在入选病例中,接受抗栓治疗者迭80.68%,华法林治疗INR多为1.5~2.0;阿司匹林剂量多为100mg/d。在非瓣膜性房颤的患者中,13.52%有发生血栓栓塞危险因素的患者出院时未给予任何抗栓治疗;在出院后的3—4年中,有19.36%的患者因为担心出现出血事件而自行停止抗凝治疗。结论提示目前房颤抗栓治疗应得到临床医师及患者的充分认识和重视.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华法林在心房颤动(房颤)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将心房颤动患者76例随机分为华法林组和阿司匹林组各38例,分别采用华法林和阿司匹林治疗,比较2组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结果华法林组患者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低于阿司匹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房颤患者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可以明显降低血栓、栓塞事件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应用经胸及经食道超声心动图 (TTE,TEE)技术评价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患者左心耳功能。方法 :测定 36例健康人和 40例二尖瓣狭窄患者左心耳最大容积、最小容积、左心耳容积变化率和充盈血流速度峰值、排空血流速度峰值 ,并将二尖瓣狭窄患者按左房内径和是否伴有心房纤颤分为 2组。结果 :随患者左房和左心耳渐扩大 ,其容积变化率下降 ,血流频谱形态改变及血流峰速降低。经 TEE虽然较 TTE检查图像清晰 ,但 TTE更方便、易行。结论 :应用 TTE及 TEE技术评价二尖瓣狭窄患者左心耳功能 ,可预测病情判断血栓形成的危险程度  相似文献   

19.
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与高危人群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血栓形成的部位有动脉、静脉和心腔内,血液高凝状态、血管内皮损伤和血流缓慢瘀滞是血栓形成的三大危险因素。具备上述三项中的一项和(或)二至三项的人群属于高危人群。血液的高凝状态可以是由于许多遗传性因素和获得性因素,使体内抗凝因子和凝血因子数量与功能失衡,造成血液高凝状态;机械因素和(或)生物化学因素都可以导致血管内皮损伤;各种疾患导致静脉和心腔内血流缓慢瘀滞。  相似文献   

20.
恶性肿瘤患者由于存在血液呈高凝状态、血管壁损伤、血流淤滞等病理情况,深静脉内易发生血栓形成.恶性肿瘤相关的血栓表现多样,主要为深静脉血栓、肺静脉血栓、门静脉血栓、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大部分恶性肿瘤的血栓表现为深静脉血栓,早期诊断和处理十分重要.近年来,诊断深静脉血栓的超声技术发展迅速,及早接受超声检查,有利于明确诊断,减轻严重血栓并发症对患者的伤害.本文就深静脉血栓超声学诊断的进展作一文献复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