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肺保护策略与重症支气管哮喘的机械通气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金平 《中国医药导报》2007,4(9X):158-159
“肺保护策略”的目的是为了避免机械通气所致肺损伤.主要适用于已有的急性肺损伤(如ARDS)或潜在呼吸机所致肺损伤高度危险强口重症哮喘,大泡性肺疾病等)的病人。其实施方法包括容许性高碳酸血症通气(PHCV)和加用低水平呼气末正压(PEEP)。我院自2006年1月~2007年5月对11例重症支气管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采用“肺保护策略”进行机械通气治疗.均抢救成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高志刚  刘群 《医学综述》2004,10(10):618-620
保护性肺通气,或称肺保护性通气(Lung protective ventilation LPV),是近几年来在针对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 ury 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和其他原因导致的呼吸衰竭的治疗中产生的机械通气新策略。顾名思义是指在进行机械通气支持的同时,保护肺组织免受机械通气性肺损伤。保护性肺通气策略的应用,使上述疾病的治疗效果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3.
机械通气自应用以来一直被认为是引起肺损伤的主要因素之一.随着全麻机械通气总量的不断增多,呼吸机相关肺损伤(ventilator-induced lung injury,VILI)发生率也不断增加.个体化肺保护通气策略可以降低V IL I发生率,改善患者术后肺功能.如何在围术期减少呼吸机相关并发症,实现个体化肺保护通气策...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氦一氧机械通气对动物急性肺损伤(ALI)组织形态的影响.方法 应用大鼠脓毒症性急性肺损伤模型,分别用空-氧混合气和氦-氧混合气(Heliox)进行机械通气,观察肺组织形态的差别.结果 氦-氧机械通气对动物急性肺损伤模型的肺组织形态学变化未能产生影响.结论 氦-氧机械通气不能改善动物急性肺损伤的组织形态,对动物急性肺损伤没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潮气量与肺复张策略(RM)联合治疗重症肺炎肺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整群选择2013年3月—2014年6月该院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救治的重症肺炎肺损伤患儿7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采取小潮气量机械通气联合肺复张策略治疗,对照组单纯进行机械通气治疗,观察比较两组通气前后的血流动力学、血气分析指标变化,并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机械通气后,观察组氧合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63%明显低于对照组15.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潮气量与肺复张策略联合治疗重症肺炎肺损伤疗效确切,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采用肺复张策略(Lung recruitment maneuver,LRM)联合小潮气量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探索在ALI新生儿中建立合理的机械通气模式的方法.方法:前瞻性观察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eonatal intensive ...  相似文献   

7.
呼吸机所致肺损伤与肺保护性通气策略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詹庆元  王辰 《中华医学杂志》2001,81(10):635-637
急性肺损伤 (ALI)病变的不均一性和具有正常通气功能肺泡的明显减少 ,使其在应用机械通气时容易发生呼吸机所致肺损伤 (ventilator inducedlunginjury ,VILI)。对VILI的深入认识和研究是对ALI病例实施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的基础。目前的研究证明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的采用将有助于改善ALI患者的预后。一、呼吸机所致肺损伤的种类1.肺气压伤 :包括由于气道压过高导致的张力性气胸、纵隔气肿等 (统称为肺泡外气体 )。气压伤的发生机制为 :肺泡和周围血管间隙的压力梯度增大 ,导致肺泡破裂 ,形成肺间…  相似文献   

8.
低潮气量机械通气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蔚琳  张学刚  黄中华  何并文 《医学综述》2006,12(22):1382-1383
传统机械通气习惯选用大潮气量和低频率,有时配合低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研究表明,这种通气方式存在许多弊端:增加了炎性因子的释放或急性肺损伤。近年低潮气量机械通气作为一种肺保护策略,被用于急性肺损伤(ALI)及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治疗;而且,一些数据表明,低潮气量通气对非ALI/ARDS也同样有益。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无创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症肺炎、心源性肺水肿、重症哮喘不同病因所致急性呼吸衰竭的治疗效果,评估无创机械通气在急性呼吸衰竭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呼吸衰竭患者60例,其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组15例,重症肺炎组15例,心源性肺水肿组15例,重症哮喘组15例,观察4组的治疗效果.结果:4组患者治疗后PaO2改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临床症状缓解,其中慢性阻寒性肺疾病组、心源性肺水肿组、重症哮喘组气管捅管率及病死率均明显低于重症肺炎组.结论:无创机械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症肺炎、心源性肺水肿、重症哮喘所致急性呼吸衰竭的早期,治疗效果肯定,但最终预后因呼吸衰竭病理不同,重症肺炎组患者气管插管率及死亡率均明显高于其他三组.  相似文献   

10.
ARDS机械通气治疗策略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重症监护室最常见的致死性并发症,机械通气仍是ARDS最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在治疗ARDS的过程中,临床上存在着很多种机械通气模式。随着近年对ARDS病理生理的认识加深,机械通气致相关性肺损伤的了解,提出了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现就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前,机械通气是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关键治疗措施。近10年来,对ARDS病理改变和呼吸力学的研究有了很大进展,尤其对机械通气所致肺损伤(VILI)的认识不断深入,使ARDS通气目标和策略发生重大改变。多数学者主张实施肺保护策略,并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实行[1] :①弃用传统的超生理大潮气量( 10~15ml/kg) ,应用小潮气量( 5~8ml/kg) ,严格限制跨肺压,推荐平台压<35cmH2 O ( 1cmH2 O =0 0 98kPa)———允许性高碳酸血症(PHC) ;②加用适当的呼气末正压(PEEP) ,以保持肺泡的开放。我们在潮气量(VT)的设置和最佳呼气末正压…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在新生儿机械通气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自2011年3月~2012年9月在普宁市妇幼保健院接受治疗的急性呼吸衰竭早产儿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采取肺保护性通气策略进行机械通气治疗,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相关临床监测指标的变化情况和采取机械通气发生肺损伤的情况以及使用呼吸机的时间等。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儿潮气量与呼吸道峰压显著(8.6±0.6、12.5±2.3)优于对照组(10.6±0.6、17.5±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49.88±6.32)显著优于对照组(40.12±5.32)(P<0.01),且观察组患儿肺损伤情况和呼吸机使用时间(1、3.8±1.3)明显优于对照组(6、5.8±2.6)(P<0.05)。结论对具有急性呼吸衰竭的早产儿采取机械通气治疗,应结合肺保护通气策略进行,这样有助于提高临床通气效果,并提高患儿预后效率。  相似文献   

13.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机械通气时采取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有利于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患者缩短机械通气时间,降低病死率,在临床中已广泛应用.但是对于非ALI/ARDS的患者是否也采取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意见并不一致.现综述近年来的研究情况,包括机械通气后氧合指标、细胞因子水平和肺组织结构等方面的变化.目前对于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是否有利于避免非ALI/ARDS患者肺损伤的发生,研究结果并不一致,尚无明确结论.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应用于新生儿机械通气的治疗效果,评价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观察组为42例采用肺保护通气策略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征的患儿,对照组为43例同期采用传统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征的患儿。对两组患儿的呼吸机参数、血气分析、并发症及住院时间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呼吸机参数VT、PIP、PEEP、MAP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后的并发症(VALI、IVH、PDA、肺出血)发生率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应用于新生儿机械通气治疗,能有效降低呼吸机相应性肺损伤的发生率,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是一种常见危重症,机械通气是最主要的呼吸支持手段,各种通气策略及监测手段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本文就机械通气治疗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现状综述如下。1肺保护性通气策略  相似文献   

16.
新生儿机械通气致肺损伤及其防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青梅  林娜 《右江医学》2005,33(2):195-196
随着机械通气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的广泛应用,其负面作用也越来越被人们重视,机械通气致肺损伤(ventilator induced lung injury, VILI)是近年提出的一个新概念[1,2],指应用呼吸机过程中由于机械通气和肺部原发性病变共同作用导致的肺组织损伤。现就其病因、发病机制和防护的研究概况作一简述。肺损伤的原因与机制  1.压力性损伤 正压通气时,气道压力过高,作用于肺泡和血管壁,气体借此进入间质组织,并沿支气管肺泡进入纵膈而产生气压伤,如气胸、纵膈气胸、皮下气肿、气腹、空气栓塞。压力性损伤在临床上虽然认识最早,但究竟…  相似文献   

17.
新生儿机械通气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嘉言  周晓光 《广东医学》2005,26(7):878-879
机械通气是抢救新生儿呼吸衰竭的重要手段。传统的机械通气策略是用高通气压来保证潮气量及每分钟通气量,以尽快维持PaCO2,PaO2及pH在正常范围。这样需要较大的潮气量及较高的气道压,因而易引起肺损伤,进而介导全身炎症反应,引起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近年来,在新生儿机械通气中采用了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如低容量通气和允许性高碳酸血症等,使新生儿呼吸衰竭的预后明显改善,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发生率也明显降低。1肺保护性通气策略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包括了:①应使更多肺泡维持在开放状态,避免呼气末肺泡萎缩,减少切变力,其实质是调节足够大…  相似文献   

18.
机械通气救治重症支气管哮喘2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重症支气管哮喘应用机械通气的治疗效果。方法我院于2007年1月至2011年1月对重症哮喘患者行机械通气28例。采用无创正压通气和(或)有创机械通气,并尽早撤机。结果 28例患者中15例患者为经口气管插管,应用BiPAP呼吸机13例,为面罩机械通气,平均上机4h后呼吸困难症状均不同程度减轻,发绀亦消退,神志转清,双肺哮鸣音减少。24h内症状明显得到缓解,高碳酸血症和低氧血症迅速改善,5~7d脱离呼吸机。27例患者抢救成功,1例患者因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机械通气时间为24~144h,平均(60±17)h。1例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1例发生气压伤。结论应用机械通气治疗重症哮喘,可提高抢救成功率高,是抢救重症哮喘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正>0引言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一种急性、弥漫性的炎症性肺损伤,为常见的危及人类健康的呼吸危重症之一,重症ARDS患者的重症监护病房(ICU)病死率在40%~50%~([1-3])。机械通气是救治ARDS患者的关键医疗措施,合理的机械通气治疗策略可以显著降低病死率,反之则会进一步加剧病情的恶化~([4])俯卧位通气通过体位改变增加ARDS肺组织背侧的通气,改善肺组织通气/血流比及分流和氧合~([5])。此外,俯卧位通气还会使肺内胸腔压梯度趋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观察糖皮质激素对机械通气大鼠肺组织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及一氧化氮(NO)表达的影响,探讨糖皮质激素对呼吸机所致肺损伤(ventilator induced lung injury,VILI)的干预作用。方法 24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机械通气组、地塞米松(DXM)干预组。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肺组织iNOS mRNA表达,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肺组织iNOS蛋白表达,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肺组织和血浆NO含量。结果机械通气组和DXM干预组大鼠肺组织iNOS 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以及血浆和肺组织NO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DXM干预组上述指标与机械通气组比较均明显降低(P<0.01)。结论糖皮质激素可通过抑制肺组织iNOS的表达,减少NO的生成,对机械通气大鼠肺组织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