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他克莫司治疗移植肾慢性排斥反应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他克莫司(FK506)替代环孢素A(CsA)治疗移植肾慢性排斥反应的效果。方法:用FK506替代CsA治疗10例移植肾慢性排斥反应,FK506起始剂量为0.1-0.15mg.kg^-1d^-1,以后根据血中FK506的浓度加以调整,维持浓度在5-10ug/L,结果:6例治疗前血肌酐低于400umol/L的患者经肜FK506治疗后血肌酐水平较治疗前下降,高血压及肾功能不全症状明显改善,随访1年,病情稳定;但4例血肌酐超过400umol/L者治疗无效,结论:对于移植肾慢性排斥反应的早期,用FK506替代CsA治疗具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回顾性总结他克莫司(FK506)在胰、肾同期联合移植(SPK)中的应用经验。方法37例SPK受者,术后早期采用抗淋巴细胞球蛋白(最初3例)或抗白细胞介素2受体单克隆抗体(34例)诱导治疗,采用FK506、霉酚酸酯(MMF)和皮质激素维持治疗。FK506于术后第3~4天开始口服,起始剂量为0.05~0.08mg·kg^-1·d^-1,3~5d后根据血药浓度调整用量,血FK506的浓度谷值,术后1个月内维持在10~12μg/L,2~3个月为6~10μg/L,3个月后为4~8μg/L。结果37例术后均停用胰岛素,仅1例(2.7%,1/37)术后6个月死于急性心肌梗死,受者、移植胰和移植肾1年存活率均为97%。空腹血糖恢复正常的时间为(13.4±8.9)d。28例1型糖尿病患者术后空腹血糖恢复正常的时间为(9.7±3.2)d,9例2型糖尿病患者术后空腹血糖恢复正常的时间显著延长,为(23.0±11.7)d。1年内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为13.5%(5/37),其中4例为单纯移植肾排斥反应,1例同时累及移植胰腺和肾脏;2例经激素冲击治疗后逆转,1例经激素和抗淋巴细胞球蛋白治疗逆转,另2例经激素冲击治疗后,血肌酐一度下降,但2~3个月后因再次发生排斥反应,血肌酐逐渐上升,恢复血液透析,但移植胰功能良好,其后行再次肾移植。结论以FK506为基础的免疫抑制能安全、有效地预防SPK后的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3.
他克莫司延缓移植肾功能衰竭进程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 观察他克莫司 (FK5 0 6 )延缓慢性移植肾功能衰竭进程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肾移植术后肾功能异常 ,并经病理证实为慢性排斥反应者 ,将原先以环孢素A (CsA)为基础的免疫抑制方案切换成FK5 0 6为主的免疫抑制方案 ,FK5 0 6起始剂量为 0 .15mg·kg-1·d-1。结果  10例肾移植受者在换用FK5 0 6治疗后 ,血胆固醇水平和血压明显降低 ,用于控制高血压的药物明显减少 ,血肌酐水平明显降低 ,肾小球滤过率得到明显改善。结论 FK5 0 6对延缓移植肾慢性排斥引起的肾功能衰竭的进程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他克莫司(FK506)替代环孢素A(CsA)治疗肾移植后难治性急性排斥反应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10例肾移植患者术后使用CsA,发生急性排斥反应后给予皮质激素冲击和单克隆抗体或抗胸腺细胞球蛋白,治疗无效后,停用CsA,开始给予FK506,服药1周后,根据血中FK506的浓度调整其用量,维持血中FK506的浓度为9-12ug/L。结果:10例患者中有9例急性排斥得到逆转,肾功能恢复正常,1例无效,随访50-350d,9例肾功能恢复者保持持续稳定,结论:FK506替代CsA治疗肾移植术后难治性急性排斥反应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他克莫司抗同种肾移植排斥反应的临床研究(附136例报道)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他克莫司(FK506)在同种肾移植术后抗排斥反应的效果及毒副作用。方法 136例肾移植患者在术后24h开始服用FK506,起始量0.15mg.kg^-1,d^-1,同时口服霉酚酸酯(MMF)1.0g/d、泼尼松(Pred)30mg/d。观察FK506的治疗效果、理想的治疗窗及毒副反应。结果 肾移植术后136例应用FK506的患者中,肾功能2~7d恢复正常为96例,8~15d恢复正常为23  相似文献   

6.
他克莫司治疗肾移植术后耐激素性排斥反应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用他克莫司(FK506)替换环孢素A(CsA)治疗肾移植术后耐激素性排斥反应的效果.方法26例肾移植患者应用CsA后出现排斥反应,经用甲泼尼龙(MP)0.5g/d×3d冲击治疗效果不佳,改用FK506治疗,FK506的浓度维持在8~12μg/L左右,临床症状减轻,免疫及生化指标逐渐好转,为治疗有效.治疗无效者主要改用单克隆抗CD3抗体(OKT3)治疗.结果本组26例耐激素性排斥经改用FK506后,23例分别在8~15d逆转,肾功能恢复正常,治愈率88.46%(23/26).3例治疗效果不佳,使用血浆置换治疗和OKT35mg/d×5d后排斥逆转.26例肾功能全部恢复正常,但有3例出现高血糖.结论FK506治疗耐激素性排斥反应效果好,副作用小.治疗时应掌握诊断标准,注意监测血糖及生化指标.对于PRA高于30%的患者行血浆置换治疗,加用OKT3冲击治疗,可取得满意的效果.经上述治疗效果不佳者应及早切除移植肾,以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由环孢素A(CsA)转换为他克莫司(Tac)为主的免疫抑制方案对慢性移植肾肾病(CAN)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接受同种肾移植后发生CAN的患者153例,患者肾移植后均采用CsA、吗替麦考酚酯(MMF)及泼尼松(Pred)的免疫抑制方案.根据是否以Tac替换CsA将患者分为两组.(1)CsA组:45例,进入研究后患者维持原免疫抑制方案.(2)Tac组:108例,进入研究后将CsA转换为Tac,停用CsA后立即开始服用Tac,MMF和Pred的用法同CsA组.对所有患者随访12个月,观察人/移植肾存活率、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移植肾功能、24 h尿蛋白定量、移植肾穿刺病理学活检及免疫抑制剂的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 随访12个月时,CsA组和Tac组患者存活率均为100%,移植肾存活率分别为86.6%和93.5%(P<0.05);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4%(2/45)和3.7%(4/108)(P>0.05),6例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的患者均经甲泼尼龙冲击治疗3 d后逆转.Tac组患者移植肾功能明显改善,并且出现重度蛋白尿、重度肾间质纤维化和肾小管萎缩的患者比例较CsA组显著减少(P<0.05).Tac组有13.8%(15例)的患者出现轻度血糖增高,发生率显著高于CsA组的4.4%(2例)(P<0.05);Tac组有22.2%(24例)的患者发生高血压,发生率显著低于CsA组的55.6%(25例)(P<0.05);17例因使用CsA而出现牙龈增生和多毛症者,经转换治疗后,症状均明显好转.结论 由CsA转换为Tac为主的免疫抑制方案能够显著改善CAN患者的移植肾功能,延缓CAN的发展,转换过程中未发生严重Tac不良反应并且改善了使用CsA时出现的不良反应.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conversion from cyclosporine A (CsA) to tacrolimus (Tac) on chronic allograft nephropathy (CAN). Methods 153 CAN patients undergoing kidney transplantation received CsA, mycophenolate mofetil (MMF) and prednisone (CsA-MMF-Pred) regimen after kidney transplantation, and divided into 2 groups according to whether CsA were maintained in the immunosuppressive regimen: CsA + MMF + Pred group (CsA group, n = 45); Tac + MMF + Pred group (Tac group, n = 108). The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with patient/kidney survival rate, acute rejection incidence, renal function, 24-h proteinuria and adverse events of immunosuppressive drugs for 12 months. Results Compared with CsA group, the transplanted kidney survival rat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ac group (93. 5 % vs 86.6 %, P<0. 05). Acute rejection (AR) was diagnosed in 4. 4 % (2/45) of recipients in CsA group and 3. 7 % (4/108) in Tac group (P>0. 05) respectively. Acute rejection (2 cases in CsA group and 4 in Tac group) was reversed by 500 mg of methylprednisolone for consecutive 3 days, and the patients in Tac group showed a significantly lower degree of interstitial fibrosis and tubular atrophy (IF/TA) (P<0. 05).Renal allograft functions and 24-h proteinuria during a follow-up period of 12 months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in Tac group (P < 0. 05). Incidence of mild hyperglycemia in Tac Group (13.8 %, 15/108)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in CsA group (4.4 %, 2/45), and that of hypertension in Tac group (22. 2 %, 24/108)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in CsA group (55.6 %,25/45). CsA-related side effects (such as hirsutism and gingival hypertrophy) in 17 patients were greatly improved after conversion from CsA to Tac treatment. Conclusion The conversion from CsA to Tac on the patients with CAN can improve renal allograft function, retard the progression of renal allograft dysfunction,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CsA-related side effects and not generate serious adverse effects of Tac.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国产他克莫司防治肾移植排斥反应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 采用多中心、开放性的比较研究.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后患者80例.均为首次接受肾移植受者,分2组:①研究组:58例,接受国产他克莫司胶囊(福美欣)抗排斥反应治疗.男23例,女35例.年龄(39.1±9.6)岁.②对照组:22例,接受进口他克莫司胶囊(普乐可复)抗排斥反应治疗.男12例,女10例.年龄(41.3±8.5)岁.使用他克莫司(进口或国产)加吗替麦考酚酯加泼尼松三联用药方案,其中进口或国产他克莫司的用药剂量均为0.10~015 mg·kg-1·d-1,最初60 d血药谷浓度维持8~12ng/ml,之后维持5~10 ng/ml,12 h给药1次,直至观察终点(术后3个月).体质量≥70 kg受者吗替麦考酚酯剂量1.5~2.0 g/d,50~69 kg受者1.5 g/d,≤49 kg受者1.0 g/d,分2次121服.泼尼松起始剂量亦按照各中心的常规方案.2组间不同时相点的药物使用剂量以及血药谷浓度值的比较行方差分析;2组急性排斥反应及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行秩和检验. 结果 2组供者年龄、性别、供肾冷热缺血时间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2例和对照组3例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研究组和对照组包括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和轻度肝功能异常等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36.2%(21/58)和36.36%(8/22),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移植物和受者存活率均为100%.研究组术后8、12周时药物使用剂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4.83±2.05)和(5.64±1.47)mg、(4.57±1.91)和(5.44±61.43)mg,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各时相点血药谷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国产他克莫司胶囊防治同种异体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报告Campath 1H诱导和单用低剂量他克莫司维持的免疫抑制方案在2例小肠移植应用的经验.方法 小肠移植术中给予Campath 1H 30 mg及甲泼尼龙2 g.移植肠血管开放后给予他克莫司,术后早期从静脉途径给药,逐渐过渡至通过移植肠给予他克莫司.术后前3个月他克莫司血药浓度维持在10~15μg/L,术后第4个月开始,他克莫司血药浓度减低至5μg/L左右.结果 2例患者生存期均已超过1年,其中1例患者于术后第13个月时行移植肠末端造口关闭、还纳手术.2例患者各发生一次病理学检查证实的不确定(IND级)至轻度(1级)排斥反应,给予小剂量甲泼尼龙治疗后排斥反应消失;1例患者于术后8个月发生一次轻至中度排斥,给予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后病理证实排斥反应消失.Campath 1H应用后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计数明显下降,其后缓慢回升.无明显感染及移植物抗宿主反应(GVHD)征象发生.移植肠功能良好,分别于术后第21天和第14天摆脱静脉营养,依赖口服饮食维持营养状态.结论 小肠移植中应用Campath 1H诱导,单用低剂量他克莫司、无激素维持方案,能有效地控制排斥反应,不增加感染发生的机会,未发生GVHD.患者移植肠功能良好,能尽早摆脱静脉营养.  相似文献   

10.
肾移植急性排斥后环孢素切换成他克莫司对移植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发生后环孢素(CsA)切换成他克莫司(FK506)抗排斥治疗对移植肾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中心肾移植患者发生病理证实的急性排斥86例,经过抗排斥治疗后有23例由CsA治疗切换成FK506为基础的免疫抑制治疗(FK506组),63例继续应用CsA为基础的免疫抑制治疗(CsA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冷和热缺血时间、淋巴毒、术前群体反应性抗体(PRA)水平、人类白细胞抗原(HLA)错配、血脂、血清肌酐、血尿酸、再次排斥的发生率和移植肾存活等情况。 结果 抗排斥治疗后1年内再次病理证实的排斥率,FK506组显著低于CsA组[1/23(4.35%)比16/63(25.40%),P = 0.033]。FK506组急性排斥发生后5年内的移植肾存活率为100%,高于CsA组的81.4%。FK506组急性排斥发生后24个月及36个月血尿酸分别为(265.5±147.9) μmol/L和(245.8±88.9) μmol/L,均显著低于CsA组的(428.5±119.3) μmol/L和(441.2±125.3) μmol/L(P < 0.01)。 结论 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发生后由CsA治疗切换成FK506治疗可降低再次排斥的发生率,而降低血尿酸水平有利移植肾的存活。  相似文献   

11.
肾移植术后应用他克莫司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他克莫司(FK506)作为免疫抑制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将首次接受同种异体肾移植的35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一组给予他克莫司,硫唑嘌呤(或霉酚酸酯)和泼尼松(FK506组),另一组给予环孢素A、硫唑嘌呤(或霉酚酸酯)及泼尼松(CsA组),观察2个组的免疫抑制效果及药物的副作用。结果 CsA组和FK506组的人/肾1年存活率分别为100.0%/93/3%和95.0%/95.0%;两组肝和  相似文献   

12.
尸体肾移植术后应用他克莫司的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肾移植患者应用他克莫司(FK506)进行免疫抑制治疗的效果和副作用。方法:对肾移植术后应用FK506的6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肾移植术后应用FK506,霉酚酸酯(MMF)及泼尼松的24例患者,术后未发生急性排斥反应;先用环孢素A,后因肝功能异常,急性排斥反应及慢性排斥反应而改用FK506的40例患者,大部分排斥缓解,肝功能改善;FK506的主要副作用有血糖升高(10.9%)和肾毒性(4.7%),结论:FK506是一种强效的免疫抑制剂,其用量的个体差异很大。  相似文献   

13.
肝炎病毒携带者肾移植术后他克莫司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肝炎病毒携带者肾移植术后应用他克莫司(FK506)的临床意义。方法:将59例肾移植受者(年龄<55岁)分为两组,即肝炎病毒 携带者组(21例)和非肝炎病毒携带者组(38例)。观察肝炎病毒携带者和非肝炎病毒携带者肾移植术后应用FK506初始剂量的血药浓度,以及术后3个月,半年维持剂量的变化,并观察肝功能和急、慢性排斥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在相似的初始剂量下,肝炎病毒携带者组FK506血药浓度明显高于非携带者组,而且术后3个月及半年FK506维持剂量又明显低于非携带者组;术后3个月两组各有2例肝功能异常;随着观察时间的延长,有15例非肝炎病毒携带者因血药浓度偏低和维持剂量一直偏高,难以承担昂贵药费或发生急、慢性排斥反应,先后改用环孢素A。结论:肝炎病毒携带者肾移植术后免疫抑制剂应首选FK506,既减轻和避免药物副作用,药费也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4.
两种包含他克莫司的免疫抑制方案在肾移植中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适合中国人的他克莫司 (FK50 6)剂量。方法 对 8例使用高剂量FK50 6(0 .2mg·kg- 1 ·d- 1 )方案肾移植受者 (A组 )及 34例使用低剂量FK50 6(0 .1mg·kg- 1 ·d- 1 )受者 (B组 )术后早期血肌酐、排斥反应发生率及免疫抑制剂的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 A、B两组术后 2个月血肌酐水平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A组半年内未见急性排斥反应发生 ;B组有 1例因血中FK50 6的浓度偏低而发生急性排斥反应 ,2例肾组织活检提示肾小管炎 ;两个组在随访期内均未见严重感染发生 ;药物的不良反应B组较少、较轻。结论 应用低剂量FK50 6组成的免疫抑制方案 ,在降低药物毒副作用的同时 ,并不影响其疗效  相似文献   

15.
尸肾移植后应用他克莫司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肾移植后应用他克莫司(FK506)的方法、剂量、疗效及副作用。方法 30例尸肾移植患者术后应用他克莫司,临床观察3个月,监测血中他克莫司的浓度和副作用。结果 30例患者术后肾功能恢复均正常,在应用他克莫司的观察期内无排斥反应发生;血中他克莫司的浓度,3例为5~7μg/L,25例为8~15μg/L,2例为32~38μg/L;他克莫司的副作用主要为骨髓抑制和血糖升高。结论 他克莫司是一种强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以他克莫司为基础的免疫抑制治疗方案在心脏移植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2016年12月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25例终末期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行同种异体心脏移植术,免疫抑制方案为巴利昔单抗诱导,他克莫司、吗替麦考酚酯联合糖皮质激素的三联免疫抑制方案。术后监测他克莫司谷值浓度、术后重症感染发生率及排斥反应发生率等,随访患者的心功能情况。结果共纳入25例心脏移植手术,男性24例,女性1例;平均年龄48.7岁;其中缺血性心肌病4例,扩张性心肌病19例,瓣膜病2例;心功能分级均为Ⅳ级。手术顺利,术后均安返监护室,1例患者术后1个月出现真菌感染;1例术后出现双侧膈神经麻痹;3例术后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术后早期无急性排斥反应发生,1个月以内病死率为4%,3个月内存活率为88%,1年存活率为84%,末次随访平均他克莫司用量为(2.89±0.85)mg/d。随访至39个月时,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明显排斥反应。结论采用以他克莫司为基础的免疫抑制剂方案可有效预防心脏移植术后排斥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肾移植受者应用他克莫司治疗窗浓度的探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寻求适合国人肾移植受者他克莫司 (FK5 0 6 )理想治疗窗浓度范围。方法 应用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测定 5 8例肾移植患者口服FK5 0 6后 12h的血药谷浓度 ,并观察排斥反应的发生及药物的肾毒性。结果 FK5 0 6的血药浓度 ,术后 1个月为 (13.0± 2 .1) μg/L ,2~ 3个月为 (9.4±1.6 ) μg/L ,3个月以后为 (6 .5± 1.3) μg/L ,比较各时期全血FK5 0 6谷浓度 ,差异均有极显著性 (P <0 .0 1) ;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 3例次 ,肾毒性 4例次。结论 FK5 0 6具有良好的免疫抑制效果 ,其治疗窗浓度范围 ,术后第 1个月为 11~ 15 μg/L ,第 2~ 3个月为 8~ 11μg/L ;第 3个月后为 5~ 8μg/L ,此浓度范围既能达到满意的免疫抑制效果 ,又能减少FK5 0 6的肾毒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他克莫司 (FK5 0 6 )和来氟米特联合应用对大鼠心脏移植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 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对照组、FK5 0 6组、来氟米特组以及FK5 0 6与来氟米特合用组 ,观察移植心存活时间 ,于术后 7d切取部分移植心做病理检查 ,并测定各组受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肝、肾功能。结果 不用免疫抑制剂的对照组移植心存活时间为 ( 7.14± 1.0 7)d ,单用FK5 0 6的组为( 11.14± 1.73)d ,单用来氟米特的组为 ( 11.2 9± 1.80 )d ,两药合用组为 ( 14 .0 0± 2 .4 9)d ,合用组的病理切片提示排斥反应明显轻于两药单用组。术后 7d ,合用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中 ,CD4 +细胞明显低于两药单用组 (P <0 .0 5 ) ,而CD8+细胞各组间的差异无显著性 ;各组间肝、肾功能的差异也无显著性。结论 FK5 0 6和来氟米特联合应用对大鼠心脏移植的免疫抑制作用优于相同剂量的单一用药  相似文献   

19.
肾移植患者应用他克莫司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肾移植术后应用他克莫司 (FK5 0 6 )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 将肾移植术后的 70例患者按使用不同的基础免疫抑制剂分为两组 :FK5 0 6组 30例 ,环孢素A(CsA)组 40例。FK5 0 6按 0 .1~ 0 .2mg·kg-1·d-1、CsA按 6~ 8mg·kg-1·d-1给药 ,并动态连续检测全血FK5 0 6和CsA谷值浓度并观察临床治疗效果 ,两组进行比较。结果 FK5 0 6组达稳态浓度时间短于CsA组 ,分别为 4和 10d ,糖尿病发生率 ( 2 0 % )高于CsA组 ( 7.5 % ) ;肝毒性 ( 3 .3 % )、排斥反应 ( 6 .6 % )发生率低于CsA组 ( 17.5 %、2 5 % )。结论 FK5 0 6是一种强效的免疫抑制剂。但在使用过程中 ,需定期检测血浓度以指导用药剂量。  相似文献   

20.
他克莫司对肾移植后糖代谢的影响及其控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目的:制定他克莫司(PK506)治疗窗浓度,并控制肾移植后糖尿病(PTDM)的发生和发展。方法:对肾移植术后用PK506为基础的免疫抑制剂治疗的20例受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20例患者随访1年,4例发展为糖尿病,发生率为20%,患者发病前4-8周都经受较高FK506浓度(20-28μg/L)作用,经降低泼尼松(Pred)用量、结合胰岛素替代治疗效果不佳,后经调整FK506浓度为:第1个月5-15μg/L,第2个月起5-10μg/L。2例血糖完全恢复正常,另2例因急性并发症转换为环孢素A(CsA)治疗。治疗期间无1例出现急性排斥和血肌酐升高。结论FK506具有强效免疫抑制作用,可防止急性排斥发生,在使用FK506期间,一旦发生PTDM,可通过减少Pred用量降低FK506浓度,同时使用胰岛素控制其发生、发展。如出现急性并发症,可将FK506转换为Cs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