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期集束化护理在食管癌术后并发重症吸入性肺炎患者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将44例食管癌术后并发重症吸入性肺炎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实验组18例和对照组2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早期集束化护理,观察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呼吸机使用时间及ICU入住时间。结果: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呼吸机使用时间及ICU入住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集束化护理能有效提高食管癌术后重症吸入性肺炎患者的治愈率,减少并发症发生,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ICU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集束化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07年9月住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第一医院急诊ICU的机械通气患者共354例,进行集束化治疗.所有患者采取头高位、加强口咽部护理、声门下密闭式吸痰、严格洗手、定期更换呼吸机管道等集束化治疗措施.观察其体温、痰量和性状、血象、胸部X线片及下呼吸道细菌学检查;取本院急诊科2004年1月至2005年12月机械通气患者398例作为对照.采用t检验和X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集束化治疗后,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有显著下降(16.6%vs.24.6%P<0.01),住ICU时间较对照组也明显缩短[(10.75 ±5.86)d vs.(14.26±9.40)d,P<0.05].结论 集束化治疗能有效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吸入性肺炎肺炎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死亡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食管癌术后吸入性肺炎并发ARDS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其预后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对死亡相关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本组病死率为39.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氧合指数150 mm Hg、多脏器功能衰竭综合征、高龄(70岁)、手术方式(三切口)是食管癌术后吸入性肺炎合并ARDS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早期集束化治疗、积极改善动脉氧分压、阻止MODS的发生是改善食管癌术后吸入性肺炎合并ARDS患者预后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集束化护理干预对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口腔护理效果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重症监护病房诊治的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集束化护理干预,观察两组口腔护理效果、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气管插管时间及ICU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插管后1 d、3 d、7 d每次口腔护理后的口腔清洁评分及咽拭子培养菌落计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气管插管时间及ICU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干预的应用,可有效提高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口腔护理效果,减少口腔细菌定植,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临床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5.
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集束化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肺结核并呼吸衰竭(呼衰)重症患者集束化治疗的效果.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入住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患肺结核合并呼衰需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的56例行集束化治疗的患者为观察组,给予有创机械通气,1 h内经验性使用抗菌药物,早期目标性血流动力学支持治疗,纠正脑功能障碍,有效的抗结核治疗,早期建立肠内营养,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等一系列重症治疗护理措施,6 h及12 h逐项完成;以42例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既往住院采用传统针对性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生命体征、血常规、呼吸、肝肾等器官功能变化,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预计病死率和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评分)的改善情况、VAP的发生率、治愈好转率、病死率、有创机械通气时间、住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时间.结果 治疗前除观察组血小板计数(PLT)较对照组偏高外,体温、白细胞计数(WBC)、血糖、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转氨酶(ALT)、白蛋白(Alb)、胆固醇水平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72 h两组心率(HR)、呼吸频率(RR)、APACHEⅡ评分、预计病死率均较治疗前降低,动脉血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均较治疗前升高;对照组治疗前后pH值、PLT、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SOFA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pH值较治疗前升高,PLT、PaCO2及SOFA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5).观察组PaCO2、氧合指数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aCO2(mmHg,1 mmHg=0.133 kPa):43.32±9.10比56.10±9.39,氧合指数(mmHg):330.60±100.98比245.65±83.20,均P<0.05〕.集束化治疗后,观察组VAP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下降〔16.07%(9/56)比33.33%(14/42),P<0.05〕,治愈好转率提高〔78.57%(44/56)比59.52%(25/42),P<0.05〕,病死率下降〔10.71%(6/56)比28.57%(12/42),P<0.05〕;观察组有创机械通气时间(d:9.15±3.59比16.96±13.44)及ICU住院时间(d:13.3±4.24比23.00±15.03)均较对照组缩短,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集束化治疗能有效减少肺结核合并呼衰患者VAP的发生率、提高治愈好转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早期气管插管对重症结核性脑膜炎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Glasgow评分3~8分的80例重症结核性脑膜炎患者,根据入ICU后气管插管时间不同分为早期气管插管组和常规气管插管组,比较两组的氧合指数、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按照GOS评分判定患者6个月的生存质量。结果早期气管插管组氧合指数维持相对较高水平(P<0.01),机械通气时间明显缩短(P<0.05),常规气管插管组病死率和致残率均增加(P<0.05)。结论早期气管插管可以改善组织氧供,减少低氧血症,避免或减少吸入性肺炎发生,缩短机械通气及ICU住院时间,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有利于重症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集束化护理方案对预防ICU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12月ICU收治的机械通气时间>48h、经口气管插管的患者8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和实验组44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集束化护理方案。比较2组患者VAP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和在ICU住院时间。结果 实验组VAP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13.119,P<0.001),机械通气时间为(5.2±1.9)d短于对照组的(9.5±1.9)d(t=14.420,P<0.001),在ICU住院时间为(7.1±1.4)d短于对照组的(12.1±1.9)d(t=6.821,P=0.021)。结论 集束化护理方案对预防ICU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效果明显,可有效降低患者VAP发生率,缩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及在ICU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宋凯飞  黄丽玉 《全科护理》2021,19(17):2370-2372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联合盲插鼻肠管法在脑卒中合并吞咽障碍病人肠内营养支持中的应用.方法:2018年1月—2019年12月选取重症脑卒中合并吞咽障碍病人12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3例.两组病人住院期间行集束化护理干预,对照组实施鼻胃管肠内喂养,观察组行盲插鼻肠管法实施鼻肠管肠内喂养,比较两组病人干预前后营养指标、喂养不耐受情况、并发症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干预后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总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腹泻、胃潴留、消化道出血、吸入性肺炎、误吸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病人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病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arthel)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干预联合盲插鼻肠管法可提高重症脑卒中病人肠内营养支持耐受性,改善病人营养状况,降低病人并发症发生率,有利于病人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集束化干预对颅脑损伤行气管切开患者术后并发症和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12月本院收治的40例颅脑损伤患者为对照组,选取2018年1月—12月收治的40例颅脑损伤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采取气管切开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气管切开术后并发症、焦虑情绪和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0%,低于对照组的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焦虑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颅脑损伤行气管切开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可降低气管切开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的焦虑情绪,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准则决策分析法构建的集束干预策略对预防胃癌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本院肿瘤外科行胃癌手术治疗的24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本院肿瘤外科行胃癌手术治疗的患者242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集束干预策略。比较两组肺部感染发生率和术后平均住院天数。结果观察组242例发生肺部感染26例,发生率为10.7%;术后平均住院天数为(9.8182±1.2085)d。对照组240例发生肺部感染50例,发生率为20.8%;术后平均住院天数为(13.5750±1.4901)d。两组肺部感染发生率比较,x2=9.2358,P=0.0024;两组术后平均住院天数t’检验,P0.05。结论实施集束干预策略能降低胃癌术后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降低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并发吸入性肺炎的护理方法.方法 将本院2011年1 ~11月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13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实验组实施规范的护理干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两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并发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住院费用和住院时间.结果 实验组并发吸入性肺炎发生率5.80%低于对照组的24.64%,(x2=9.4921,P<0.05);人均住院费用实验组( 15235.6±943.1)元低于对照组(18653.3±926.8)元,(t=21.470 3,P<0.01);平均住院时间实验组(20.5±5.6)d少于对照组(32.4±7.0)d.(=11.026 9,P <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早期规范的护理干预可降低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并发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节省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程序化脱机前后实施集束化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7年1月至12月间收治的49例意识清醒的ICU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为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选取我院于2018年1月至12月间收治的49例意识清醒的ICU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为研究组,予以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脱机失败、再次插管、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焦虑自评量表(SAS)以及护理满意度等。结果:研究组脱机失败、再次插管、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和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SDS、SAS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ICU经口气管插管患者机械通气期间及程序化脱机前后实施集束化护理可降低脱机失败、再次插管、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和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改善患者不良心态,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集束化功能锻炼管理预防ICU获得性肌无力病人脱机后再插管的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12月入住我科重症监护病房(ICU)ICU获得性肌无力(ICU-AW)病人45例为对照组,采取常规胸部物理治疗和四肢被动、主动功能锻炼;选择2014年1月—12月入住我科ICU的ICU-AW病人47例为试验组,采取集束化胸部物理治疗及肢体功能锻炼管理。观察并记录两组病人脱机拔管后24h、48h、72h、168h气管插管率。[结果]通过集束化胸部物理治疗及肢体功能锻炼管理后,试验组病人168h气管插管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集束化胸部物理治疗及肢体功能锻炼管理能有效降低ICU-AW病人脱机拔管后再次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的发生率,从而加速了病人康复。  相似文献   

14.
肖桑  唐莉  吴彩云 《当代护士》2016,(11):53-54
目的观察急性重症胆管炎(AOSC)患者采用集束化管理后对患者结局的影响,为集束化管理在急性重症胆管炎患者中的推广运用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来我院肝胆科的64例急性重症胆管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两组,每组32例,其中的32名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管理,另外32名患者为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使用集束化管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住院天数、治疗费用、并发症的发生率、术后生活质量,并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住院天数、治疗费用、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管理运用于急性重症胆管炎患者能有效缩短患者住院天数,降低患者医疗费用,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和国家医疗资源的浪费,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患者疾病结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模式在重症呼吸机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166例重症呼吸机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83例,集束化护理)和对照组(83例,常规护理)。比较两组的病原菌检出率、血气指标、生存质量、健康状况及各项临床指标。结果观察组的病原菌检出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PaO2、pH、SF-36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aCO2及APACHEⅡ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呼吸机治疗时间、ICU住院时间及总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VAP发生率、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集束化护理模式能有效预防重症呼吸机治疗患者发生VAP,促进患者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早期进行肠内营养支持的作用。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3年12月我科接受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908例,将2008年1月~2010年12月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428例作为对照组。2011年1月~2013年12月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480例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手术前及手术后第8天血清总蛋白(TP)、血红蛋白(HGB)水平及两组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的差异。结果两组术后第8天TP、HGB水平、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是术后营养支持的有效途径。它具有成本较低、操作简单、安全等优点,可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对食管癌围术期患者术后康复进程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84例行开胸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抽签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集束化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康复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术后胃肠减压引流量少于对照组( P<0.05);肛门排气时间、拔除引流管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9.52%)低于对照组(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躯体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情绪功能及总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能有效降低食管癌患者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无创正压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呼吸衰竭患者有创机械通气撤机后的应用时机及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36例COPD患者,随机选取18例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并作为实验组,以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 压力支持通气(PSV) 呼气末正压(PEEP)方式行机械通气,待肺部感染控制窗出现,拔除气管插管,改为经面罩BIPAP无创通气,逐渐脱机.余18例做为对照组,行常规有创通气,最后以PSV方式至撤机.现察两组病例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例数、病死率、机械通气天数、总住院天数、动脉血气分析.结果 实验组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21.1±1.8)天vs(27.1±1.4)天(P<0.05);机械通气时间为(11.4±0.8)天vs(14.8±2.4)天(P<0.05);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为0 vs 5例(P<0.01);死亡例数为1例vs 4倒.实验组撤机前后血气分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撤机后pH降低、PaCO2升高(P<0.05).结论 对COPD并发呼吸衰竭患者采用早期有创机械通气,序贯应用无创正压通气可以显著降低VAP发生率,提高撤机成功率,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早期吞咽管理对降低基底节出血术后吸入性肺炎的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2016年12月的60例基底节出血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使用GUSS筛查法进行早期吞咽评估并给予有效的吞咽管理。比较2组患者治疗的吞咽功能以及吸入性肺炎发生情况。结果进行早期吞咽管理后患者吞咽功能障碍改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尽早利用GUSS吞咽评估方法评估,并给予吞咽管理,能有效降低基底节出血术后的吸入性肺炎的风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吸入性肺炎和非吸入性肺炎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效果及预后差异,指导临床治疗。方法收集2013年10月至2015年8月于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收治的老年肺炎病例185例,其中男102例,女83例,年龄65~96岁。其中吸入性肺炎94例,非吸入性肺炎91例,回顾分析两组的临床特点、治疗效果及预后转归。结果吸入性肺炎组平均年龄(80.8±6.7)岁,明显大于非吸入性肺炎组;吸入性肺炎组合并脑血管疾病及神经系统疾病更多见,病情严重程度更重,平均住院时间(25.4±8.2)d,较非吸入性肺炎组长9.3 d。两组患者临床表现、外周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肺部CT影像学表现差异不明显(P>0.05)。吸入性肺炎组患者细菌培养显示病原菌以混合感染比率更高(54.3%vs.30.8%,P<0.05),其中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率明显高于非吸入性肺炎组(P=0.004);初始经验治疗吸入性肺炎组抗生素以联合使用更常见,后续调整抗生素比率、复发率和死亡率均较非吸入性肺炎组高,临床疗效和预后吸入性肺炎组较非吸入性肺炎组差。结论两组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影像学表现差异不明显,但两组平均年龄、基础健康状况、病原学特点和治疗预后等方面有明显差异。应加强老年吸入性肺炎的早期诊断,积极防治,降低死亡率,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