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essiminated intiavascular coagulation,DIC)是指微血栓广泛地沉着于小血管中,它可以发生在许多疾病的病理过程中,而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  相似文献   

2.
3.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诊断指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的诊断应包括临床和实验室资料(C级,水平Ⅳ)。国际血栓与止血委员会(ISTH)的DIC评分系统提供了客观的DIC诊断与治疗标准,该评分系统与临床和预后有关(C级,水平Ⅳ)。  相似文献   

4.
弥散性管内凝血(DIC)是产科严重并发症,起病急,发展迅速,严重威胁孕产妇的生命.现对我院1998年1月至2003年5月共收治的产科DIC 3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DIC的预防、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儿童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诱因、实验室检查、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991~2005年共15年来住院诊断本病患儿6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在积极治疗原发病、肝素抗凝等综合治疗下,除9例放弃治疗外,53例坚持治疗,治愈37例(69.8%),死亡16例(30.2%)。结论: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做到早期诊断,以肝素抗凝为主的综合治疗,有助于提高DIC治愈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诊ICU患者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临床诊疗对策。方法:对我院急诊ICU收治的39例DIC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急诊ICU患者发生DIC原发病多样、危重,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并发率高,临床表现复杂多样;DIC确诊常为中晚期;病死率高。结论:重视原发病,密切观察早期DIC诊断指标常规检测,早发现、早治疗,有效终止病因是的键所在。同时危重病患者综合治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多是由产科并发症或某些妊娠合并症所引起,发病急骤,临床凶险,治疗棘手,母婴死亡率高。早期诊断,及时把握时机,正确治疗是抢救DIC成功的关键。现对32例DIC抢救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9.
恶性肿瘤并发DIC,学者们认为与恶性肿瘤患者处于一种高凝状态有关,是指由组织直接放入血或者在血管内形成有活性的凝血因子.超过血液抑制或网状内皮系统清除的能力,而易形成血栓的一种状态.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10.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急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isseminatedintravascularco agulation ,DIC)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种中间病理过程。血液先处于高凝状态 ,多部位的血管 ,特别是微血管内发生纤维蛋白沉积和血小板聚集 ,随着凝血过程的发展 ,凝血因子和血小板被大量消耗 ,同时继发纤维蛋白溶解亢进 (简称纤溶 ) ,而发生多部位出血。本病分急性及慢性两类。急性的病势凶险 ,死亡率高 ;慢性的症状常隐匿 ,临床可不易发现。1 早期识别DIC的早期识别很重要 ,要做到这一点需要熟悉可能发生DIC的各种疾病 ,以便保持警惕性。国内DIC的常见病因如下 :①感染 :约占 30 % ,…  相似文献   

11.
由于DIC可并发于许多不同的疾病,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所以治疗极为复杂。此外,对大致相同的各组DIC病人的各种治疗方法缺乏良好的对照研究,在近期内可能还会是这样,所以治疗方法仍会有争议。然而,很清楚,对同种原发疾病的一组病人进行仔细的临床和实验室观察,有助于阐明疾病的自然过程,确定治疗的效果和澄清某种治疗常规的利弊。所以,认真地积累临床经验,加以研究将有助于决定同种原发病所致和某些特定个别情况的DIC病人的合适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2.
药物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药物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2例分析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产科DIC的诊断及治疗措施,提高DIC的抢救成功率。方法:对我院1999-2003年间发生的产科DIC6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例DIC患者无1例死亡,全部治愈。结论:产科DIC早期诊断、及早治疗是关键,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救治措施,降低病死率。方法对阳江市人民医院8年间收治的21例产科DI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对21患者实施产科基础抢救的同时,使用肝素、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机械通气等治疗,19例效果良好,2例死亡。结论及早诊断,祛除病因,重要脏器功能的保护在产科DIC急救中有重要意义;肝素、CRRT、机械通气的早期应用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15.
出血是重型肝炎重要死亡原因。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导致出血是重型肝炎严重合并征之一。现将我们对8例重型肝炎合并DIC诊断治疗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情况:慢性重型肝炎6例,亚急性重型肝炎1例,急性重型肝炎1例。男性6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30.20±16.67岁。7例存在各种感染,其中自发性腹膜炎3例,肠道感染2例,肺部感染2例,2例合并感染性休克,1例存在低钠血症,血钠118mmol/L。 1.2 DIC诊断标准与结果:按照Colman标准:(1)血小板进行性减少或<50×10~9/L;(2)凝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AL)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忻41例AL合并DIC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白血病分型、临床症状、DIC发生的时间、实验室检查的相关结果及疗效等。结果AL尤其是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合并DIC 90%发生在白血病治疗前,肝素治疗AL合并DIC总有效率为75.6%,低分子肝素与小剂量普通肝素的疗效相同。结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合并DIC防治的重点是在初发期;出血尤其是颅内出血是AL合并DIC死亡的重要原因;积极治疗原发疾病,有效的抗凝治疗及补充凝血因子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12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IC)是分娩期严重并发症之一 ,病情急剧 ,发展迅速 ,严重者危及孕产妇的生命。我院自1996年 1月— 2 0 0 2年 7月共抢救 DIC患者 12例 ,现就其诊治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 :患者年龄 2 6~ 4 1岁 ,平均(31.0± 3.8)岁 ;初产妇 7例 ,经产妇5例 ;孕周 2 8周 1例 ,36周 1例 ,37周以上 10例 ;顺产 5例 ,产钳 2例 ,剖宫产5例 ;院外转入 3例 ,院内发生 9例 ;产前发生 6例 ,产后发生 6例。诱因 :急性羊水栓塞 1例 ,迟发性羊水栓塞 2例 ,中、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合并胎盘早剥 3例 ,外伤致胎盘早剥 1例 ,发生出血…  相似文献   

18.
产科急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科急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IC)多发生在产后 ,病情复杂而凶险 ,病死率高。但如能早期发现、及时有效的治疗 ,可以降低病死率。现将我院成功救治6例病例进行分析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1987年 8月— 2 0 0 3年 2月我院收治典型产科急性 DIC6例。年龄 2 4~ 32岁 ;初产妇 5例 ,经产妇 1例 ;孕周 35 4~ 4 1周。 DIC诊断根据文献〔1〕标准。1.2 发病诱因及临床表现 :双胎合并中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1例 ,先兆子疒间1例 ,中央性前置胎盘 2例 ,胎盘早剥1例 ,出血性休克 1例。 6例有产后大出血且血不凝伴休克。出血量 <2 0 …  相似文献   

19.
22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临床医师对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这一临床重症的认识,结合临床分析阐明推广先进DIC诊疗措施的必要性,以求改善预后,提高生存率。方法:DIC患者22例,分析其基础病变、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的特点和预后;基于白血病引发的DIC在病生方面有别于与其它病因所致的DIC(以纤溶亢进为主),故比较白血病组和其它病因组在出血情况、器官损害及预后等方面的区别;并就肝素治疗组和非肝素治疗组间存活率的差异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2例DIC的基础病变以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59.1%)和严重肝病(18.2%)多见。白血病组DIC的出血倾向较其它病因组略突出;器官损害则相对较轻,器官功能不全发生的机率及预后两组间无显著差异。肝素治疗组的存活率明显高于非肝素治疗组。22例DIC的病死率高达59.1%,确诊后平均生存期仅19.6d。结论:DIC是一种临床综合征,可由多种原发疾病引起。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所致的DIC因纤溶活跃表现较重的出血症状,而感染、肿瘤等所致的DIC则器官损害较多。去除原发病是DIC治疗的关键,早期小剂量肝素治疗有望提高DIC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20.
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病情凶险,进展迅速,直接威胁母婴生命,早期诊断是其治疗的关键。本研究旨在对我院7年来收治的19例产科DIC进行回顾分析,以探讨产科DIC的诊断及其相关问题。本研究中所有病例诊断均符合全国第六届血栓与止血会议制订的DIC诊断标准[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