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蛛网膜下腔出血自1718年尸检报道2例,至今已有近300年历史,但有关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合并脑室出血(IVH)的研究甚少。IVH是颅内动脉瘤破裂导致SAH的常见并发症之一。SAH合并IVH,增加了SAH的致残率与病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齐墩果酸(OA)通过抑制酪氨酸蛋白激酶(JAK)/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因子(STAT)通路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早期脑损伤大鼠模型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prague-Dawley级大鼠60只随机分为4组(n=15),即假手术组(sham)、SAH模型组(SAH)、模型+OA组(SAH+OA)以及模型+AG490组(SAH+AG490)。建模1 h后SAH+OA组腹腔注射OA(20 mg/kg),SAH+AG490组在建模前0. 5 h腹腔注射AG490(5μmol)。观察建模情况,比较各组大鼠神经功能情况、脑组织含水量、血脑屏障、血清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脑组织JAK-STAT通路和HMGB1蛋白水平。结果 SAH组脑组织无实质损伤,但出现显著血块,并出现明显的水肿。SAH组的脑组织含水量和伊文思蓝含量均显著高于sham组(P 0. 01),而SAH+OA组和SAH+AG490组的脑组织含水量和伊文思蓝含量显著低于SAH组(P 0. 01)。建模后大鼠炎性因子水平显著提高,SAH+OA组和SAH+AG490组的IL-6和TNF-α水平显著低于SAH组(P 0. 01)。建模后JAK/STAT和HMGB1蛋白显著上调(P 0. 01),SAH+OA组和SAH+AG490组p-JAK、p-STAT和HMGB1蛋白水平显著低于SAH组(P 0. 01)。结论 OA可能通过抑制JAK/STAT通路下调HMGB1发挥SAH后早期脑损伤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陆士奇  冀勇 《中国急救医学》2004,24(10):768-768
目的比较脑脊液持续引流与置换疗法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DCVS)的疗效。方法随机抽取脑脊液持续引流与置换疗法治疗SAH后DCVS的病人各30例,观察两者治疗SAH后DCVS的有效率。结果脑脊液持续引流较脑脊液置换疗法更有效缓解SAH后DCVS。结论脑脊液持续引流可有效降低SAH后DCVS发生率,是治疗SAH后DCVS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水平与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及颅内动脉瘤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非动脉瘤性SAH患者(SAH组)52例,动脉瘤非SAH患者(动脉瘤组)81例,动脉瘤性SAH患者(aSAH组)75例,良性位置性眩晕患者124例(对照组)。对所有患者血清CysC水平及相关临床资料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动脉瘤组及aSAH组血清Cys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和SAH组(P0.05);CysC水平与尿酸成正相关。结论:颅内动脉瘤患者血清CysC水平较低,血清CysC可能与脑动脉瘤的发生有关,与SAH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早期脑水肿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二次注血的方法制作SAH白兔模型。应用干湿法检测脑组织水肿,Western-blot法检测水通道蛋白4(AQP4)和缺氧诱导因子蛋白(HIF-1alpha)表达水平。结果:SAH组和治疗组的行为学评分和脑组织水含量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5),同时治疗组以上各指标均低于SAH组(P<0.05)。SAH组和治疗组AQP4和HIF-1alpha蛋白表达均高于假手术组(P<0.05),且治疗组低于SAH组(P<0.05)。HIF-1alpha抑制剂雌二醇降低了SAH白兔HIF-1alpha和AQP4蛋白的表达水平。结论:瑞舒伐他汀能显著改善兔SAH后脑水肿,其机制可能是通过瑞舒伐他汀抑制HIF-1alpha进而抑制AQP4表达。  相似文献   

6.
蛛网膜下腔出血 (subarachnoidhemorrhage,SAH)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脑血管突然破裂 ,血液流至蛛网膜下腔的统称[1] 。治疗SAH以往的方法多是间隔腰穿放脑脊液 (cerebrospinalfluid,CSF)或脑室外引流术。 1 999年 8月~ 2 0 0 1年 1 0月 ,我科对75例SAH患者采用持续腰池引流 (continuedlum barcerebrospinalfluiddrainage,CLCFD)的方法治疗 ,取得满意疗效 ,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本组男 45例 ,女 3 0例 ,年龄 1 5~ 68岁 ,平均年龄 ( 4 6.2± 6.2 )岁 ;自发性SAH 2 2例 ,外伤性SAH1 5例 ,开颅术后SAH 3 …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浆内皮素(ET)在蛛网膜下腔出血(SAU)中的变化及其作用。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了30例SAH患者及26例健康自愿者ET含量。结果(1)SAH患者血浆ET含量为19.75±10.08pg/mL,正常对照组血浆ET含量为9.69±3.91pg/mL,SAH组ET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2)蛛网膜下腔出血量越大,血浆中ET含量越高,脑血管痉挛(CVS)的发病率也高。(3)SAH后血浆中ET水平的变化趋势,有可能作为推测疾病发展及予后判定的一个指标。结论ET在SAH疾病的进展,特别是CVS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沈秀芳 《临床荟萃》1998,13(7):307-308
急性脑血管病(ACVD)是日前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而颅内血管的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称蛛网膜下腔出血(SAH)。SAH有损伤性和非损伤性之分。前者是指颅脑外伤引起,后者又称自发性SAH。SAH是神经内科急症之一。病死率高、发病率占所有中风的8%~10%。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我院自1988年10月~1996年10月共收治88例SAH患者。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是一种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的脑血管疾病,尽管近年来对SAH的治疗方法有很大的改进,但是其死亡率和致残率却没有明显的改善[1].近年来研究发现早期脑损伤(early brain injury,EBI)可能是导致SAH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2].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信号通路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早期脑损伤及海马区神经细胞自噬中的作用。方法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48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SAH组、SAH+二甲基亚砜(DMSO)组和SAH+U0126组,每组各12只。采用血管内穿刺法制作SAH模型。造模前30 min,SAH+U0126组经尾静脉注射U0126 0.05 mg/kg,Sham组和SAH组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SAH+DMSO组注射等体积DMSO,24 h后处死。干湿重法测量脑组织水含量,HE染色观察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形态结构,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海马区磷酸化ERK(p-ERK)及Beclin-1和LC3-Ⅱ表达水平。结果与Sham组比较,SAH组脑组织含水量增加(P0.05),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数量明显减少(P0.05),p-ERK及Beclin-1和LC3-Ⅱ的表达升高(P0.05)。与SAH组相比较,SAH+U0126组脑组织含水量升高(P0.05),海马CA1区神经元数量减少(P0.05),p-ERK及Beclin-1、LC3-Ⅱ的表达降低(P0.05);SAH+DMSO组各项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ERK信号通路的激活可能通过对自噬的调控减轻SAH后的早期脑损伤。  相似文献   

11.
蛛网膜下腔出血时血浆心钠素与低钠血症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研究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后血浆心钠素 (ANP)的水平变化及其与SAH后低钠发生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技术和离子选择性电极法检测 2 6例SAH患者不同病程的血浆ANP水平和血清钠水平。根据血清钠水平将 2 6例SAH患者分为SAH低钠组和SAH正常钠组 ,与健康对照组的血浆ANP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SAH低钠组发病后 0~ 3d ,7~ 9d ,14~ 16d的血浆ANP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 (P <0 0 1) ,且发病 7~ 9d ,14~ 16d的血浆ANP水平高于SAH正常钠组 (P <0 0 1) ;SAH低钠组血浆ANP水平与血清钠之间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血浆ANP参与SAH后低钠血症的发生 ;临床上对于SAH后血浆ANP水平显著高值的患者 ,需注意低钠的发生和加重可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隙出血(SAH)继发脑血管痉挛(CVS)的护理方法.[方法]对46例SAH继发CVS病人进行密切观察,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SAH的治愈率明显提高,并发症明显降低,46例病例中,治愈30例,治疗好转8例,死亡3例,其他5例.[结论]对SAH继发CVS病人进行预见性的密切观察,采取行之有效的护理措施,是预防SAH复发及再出血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陈力宇 《临床医学》2003,23(8):50-51
目的 :探讨速眠安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引起头痛的疗效。方法 :对 3 0例SAH患者引起的头痛应用速眠安治疗 ,根椐简单语言评价量表 (VRS)进行评估 ,并与 2 5例对照组SAH患者对照。结果 :治疗组SAH应用速眠安后头痛缓解有效率达73 % ,对照组SAH患者头痛缓解有效率为 40 % ,两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速眠安治疗SAH患者头痛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CT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CT分型、伴随改变和不典型表现的鉴别诊断。方法对123例SAH患者(外伤性81例,自发性42例)头颅CT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SAH分为单纯型和复合型,多累及2个脑池以上;自发性SAH多伴随脑室积血、脑积水和脑组织血肿,外伤性SAH颅内其他改变以硬膜下血肿、脑组织血肿和脑挫裂伤为主。结论认识SAH的CT表现和分型,有助于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5.
1 概 况1.1 定义 因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作为病因引起的脑血管痉挛 (CV) ,是因果关系为继发症。1.2 概念  CV是 SAH最常见的高危继发症之一 ,是 SAH患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CV的发病率 :SAH患者中大约有33%于发病 48~ 72小时内发生 CV,手术后的发病率为 41%~72 %。国外资料 SAH后脑血管造影显示有 CVS高达 5 0 %~70 %。 CV好发于载瘤动脉被血凝块包绕或严重 SAH患者。年龄越大 ,CV发生率越高。2 兼症模式       SAH—·—·—→CV3 发病机制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使 CV发生。 SAH后由于红细胞破坏使…  相似文献   

16.
炎症反应综合征对蛛网膜下腔出血预后判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系统性炎症反应综合症 (SIRS)对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 )预后判定的临床价值。方法 :评价SIRS与SAH其它预后指标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结果 :SIRS与SAH患者的死亡率、残疾率、空腹血糖异常率和正常压力性脑积水的发生率有密切相关性 ,与SAH的临床评分 (Hunt评分 )亦有相关性 ,P <0 0 5。结论 :SIRS可作为SAH患者预后判定指标 ,对预后判定有指导价值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迟发性脑动脉狭窄(血管痉挛,VS)常由颅内动脉瘤破裂后的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引起。VS 多发于SAH 后2—7天,在7—12天最严重。VS 造成的缺血性损害是SAH 致死和致残的主要原因。因此,VS 的早期诊断和治疗直接影响到SAH的预后。脑血管造影对VS 确诊率为50—70%。而头颅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隙出血(SAH)病人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20例SAH患者在病程不同时期的脑脊液中IL-6含量,同时检测同期20例患非神经系统疾病病人作为对照.结果SAH患者在病程不同时期的脑脊液IL-6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为P<0.001;SAH后第一日至第三日达峰值,第二周至第三周逐渐下降.SAH组6例脑血管痉挛患者的脑脊液IL-6含量明显高于同期无血管痉挛的SAH患者,P<0.01.结论SAH患者脑脊液中IL-6含量显著升高,SAH后脑血管痉挛患者IL-6水平明显高于无血管痉挛患者,动态观察SAH病人的IL-6水平有助于防治SAH后脑血管痉挛.  相似文献   

19.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迟发性脑缺血(DCI)是SAH的主要并发症,严重时可导致脑梗死[1-2].目前预防DCI主要手段是通过对抗脑大血管的血管痉挛来实现的,但最新的研究表明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CA)失调也是 SAH 后发生 DCI事件的重要组成部分.临床上监测 CA有多种方法,包括持续脑电图、CT灌注成像等方法,但...  相似文献   

20.
不典型蛛网膜下腔出血的CT表现与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1 对象和方法从 12 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患者中选出 32例不典型SAH,现将 CT征象及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CT平扫 SAH征象2 4例 ,占 75 % ;CT无 SAH表现而腰穿确诊 SAH8例 ,占 2 5 %。年龄最大 87岁 ,最小 32岁 ,平均 6 1岁。临床表现眩晕 17例(5 3% ) ,血压升高 15例 (4 6 .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