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前列腺癌是一种雄激素依赖性恶性肿瘤,雄激素去除是晚期前列腺癌的一线治疗方法,虽然初期疗效肯定,但经过18~20个月,疾病即进展为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astration—resistantprostatecancer,CRPC),中位生存期只有1~2年。  相似文献   

2.
吴明珑  杜杏利 《护理研究》2013,27(21):2257-2258
前列腺癌在欧美国家是男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我国近年来由于人口老龄化的进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前列腺的发病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前列腺癌发病呈隐蔽性,大约60%病人确诊时已出现邻近器官浸润、骨转移等,属于晚期前列腺癌。前列腺癌是雄激素依赖的肿瘤。以全面阻断雄激素作用为基础的内分泌治疗是晚期前列腺癌治疗的主要手段[1]。睾丸产生男性机体大约90%雄激素(10%由肾上腺产生)。去势是指  相似文献   

3.
生物标记物早期诊断前列腺癌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方友强  高新 《新医学》2005,36(5):309-310,F003
1引言 前列腺癌是欧美国家男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病死率仅次于肺癌.我国作为世界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近年来随着人均寿命延长,生活西化特别是高热量饮食及缺乏运动,前列腺癌发病率日趋上升[1].早期前列腺癌适宜外科根治术[2],且内分泌治疗效果良好,但大多数前列腺癌诊断时已是进展期或晚期,最终转变为雄激素非依赖型前列腺癌,而目前雄激素非依赖型前列腺癌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这使得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显得特别重要[3].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联合雄激素阻断治疗前列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1月-2005年8月29例前列腺癌病例,其中3例为入院前8~36个月就确诊为前列腺癌并已作了睾九切除术的患者,3例以前列腺增生为诊断收入院,余23例前列腺癌为诊断入院。所有病人均因排尿不畅而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并同时用子术或药物去势及雄激素阻断治疗。结果随访2~33个月,3例睾丸切除后复发的病人,加用药物雄激素阻断治疗,病情不能控制,其中2例分别于术后4个月及9个月因肿瘤扩散死亡;1例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仍缓慢上升。18例加手术去势者中,16例PSA均保持在正常范围,2例PSA已回升超过正常范围。8例药物去势(雄激素全阻断间歇治疗)者,PSA仍控制在允许范围内,病情稳定。26例排尿均通畅,1例排尿困难带膀胱造瘘管。结论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加雄激素阻断治疗适用于各期前列腺癌,联用间歇性药物雄激素全阻断有更好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熊果酸对前列腺癌细胞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熊果酸对前列腺癌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 MTT法检测熊果酸对体外培养的人前列腺癌细胞LNCaP和DUl45生长的影响.结果 熊果酸对不同浓度雄激素下的LNCaP细胞均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生长抑制,熊果酸作用后,LNCaP细胞生长的最适雄激素浓度上升了10倍.DU145细胞对雄激素阻断剂氟他胺缺乏反应,熊果酸对DU145细胞具有浓度和时间依赖性抑制效应,熊果酸作用同时再应用氟他胺比单纯熊果酸的作用更明显,对细胞抑制率明显上升.结论 熊果酸能改善前列腺癌细胞对雄激素的反应性,使LNCaP细胞对雄激素的依赖性加强,并诱发了DUl45细胞对雄激素的反应性,延缓或者阻止了雄激素非依赖性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锌对人前列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浓度锌溶液干预人前列腺癌细胞株体外培养,测定细胞生长曲线,检测细胞生长抑制情况、细胞存活率、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情况。结果:锌对雄激素非依赖型(DU-145和PC-3)及雄激素依赖型(LNCaP)前列腺癌细胞均有抑制增殖和促进凋亡作用,对激素依赖型抑制更明显,3种细胞的IC50分别为780ng/ml、810ng/ml、100ng/ml。1000ng/ml锌对3种细胞生长均达最大抑制作用。随着锌浓度增高,3种细胞凋亡率均上升。结论:锌可以明显抑制雄激素非依赖型以及雄激素依赖型前列腺癌细胞的增殖,可能与锌诱导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7.
张晓利  姚燕  齐贞 《全科护理》2016,(7):699-700
正前列腺癌是男性泌尿生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美国男性癌症每年新发病例中占29%,居所有恶性肿瘤第一位,男性恶性肿瘤致死原因中占相关死亡总数的9%,位居第二[1-2];我国前列腺癌发病率低于欧美国家,但近年来呈现上升趋势[3]。局限性前列腺癌病人5年生存率接近100%,出现远处转移时5年生存率则降至31%[4]。前列腺癌是雄激素依赖肿瘤,以全面阻断雄激素作用为基础的内分泌治疗是晚  相似文献   

8.
目的:前列腺增生症和前列腺癌病因未完全阐明,观察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和雄激素受体在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变病理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两种受体在前列腺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4-09/11在沈阳医学院病理教研室完成。选择中国医科大学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前列腺增生症标本45块,前列腺癌标本30块及正常前列腺组织标本中12块。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标本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和雄激素受体表达情况(表达强度为0~,>为强阳性,阳性表达强度高,为细胞分化率强)。结果:①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组织(91%,87%,50%)。②前列腺癌中雄激素受体的表达率明显高于增生和正常组织(90%,71%,58%),而增生组织中雄激素受体强阳性率又明显高于正常组织(51%,8%)。③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与雄激素受体表达在正常组织中呈负相关(r=-0.706,P<0.05),增生组织中两者表达无相关(r=0.132,P>0.05),而癌变组织中两者表达呈正相关(r=0.578,P<0.01)。结论:在病理状态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与雄激素受体之间的关系没有减弱,而是进一步增加,并且其各自的强阳性率也均显著提高,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这种超敏状态,在基质-上皮的相互作用中介导雄激素的生物学效应。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与雄激素受体之间这种相互作用的失衡对前列腺增生症和前列腺癌的发生起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全雄激素阻断(双侧睾丸切除+抗雄激素药物)与全雄激素阻断结合125Ⅰ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中晚期前列腺癌的临床疗效,探讨治疗中晚期前列腺癌的有效方法。方法:中晚期前列腺癌患者40例,其中12例应用全雄激素阻断治疗(A组),28例应用全雄激素阻断结合125Ⅰ放射性粒子植入近距离放射治疗(B组)。比较治疗前后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的变化及术后3年生存率。结果:术后1个月2组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均快速下降,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B组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3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雄激素阻断治疗及全雄激素阻断结合125Ⅰ放射微粒植入近距离放射治疗,均是治疗中晚期前列腺癌的有效方法,而后者疗效更加肯定。  相似文献   

10.
针对进展期前列腺癌的治疗问题,运用循证医学的方法 全面检索相关的临床治疗证据并进行质量评价.结果 显示,各种雄激素阻断方法疗效相似,但早期进行雄激素全阻断的疗效更好;对激素不敏感性前列腺癌,采用米托蒽醌、强的松、多西他赛及苏拉明等化疗药物有一定疗效;锶-89内照射的镇痛效果较传统的外照射好,而双磷酸盐无效;抗雄激素撤退可使部分患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下降,但临床疗效有待进一步评价.  相似文献   

11.
用抗雄激素药物来治疗转移性前列腺癌,绝大多数患者都进展为侵袭性更强的激素抵抗性前列腺癌(HRPC),HRPC的患者通常雄激素受体(AR)基因表达增加。现已证实第一代AR拮抗剂如康士德治疗的前列腺癌患者表达更高的AR。作者介绍了两种化合物RD162和MDV3100,它们在AR表达增加的情况下仍然保持抗雄激素活性。其结合AR的亲和力比临床上常用的抗雄激素药物康士德更强,  相似文献   

12.
前列腺癌患者经过雄激素剥夺疗法(ADT)治疗,前列腺癌细胞适应低雄激素环境后,病情将不可避免地进展为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RPC)。近年来研究发现单独或联合二甲双胍(MF)治疗有可能延缓中老年前列腺癌的发展。本文就MF对前列腺癌作用的研究进展予以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3.
前列腺癌从激素依赖性转变为激素非依赖性表明存在致命性的进展。尽管对雄激素受体(AR)在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细胞中的作用知道很少,但AR在前列腺癌细胞由激素依赖性转变为激素非依赖性的过程中起关键作用。通过AR依赖性基因表达谱和顺反子,作者找到了激素依赖性和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细胞中AR依赖性靶基因。与雄激素依赖性前列腺癌细胞发现的结果相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全雄激素阻断(双侧睾丸切除+抗雄激素药物)与全雄激素阻断结合^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中晚期前列腺癌的临床疗效,探讨治疗中晚期前列腺癌的有效方法。方法:中晚期前列腺癌患者40例,其中12例应用全雄激素阻断治疗(A组),28例应用全雄激素阻断结合^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近距离放射治疗(B组)。比较治疗前后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的变化及术后3年生存率。结果:术后1个月2组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均快速下降,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B组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3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雄激素阻断治疗及全雄激素阻断结合^125I放射微粒植入近距离放射治疗,均是治疗中晚期前列腺癌的有效方法,而后者疗效更加肯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分析单纯去势及完全雄激素阻断治疗晚期前列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我院收治的88例前列腺癌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以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44例研究对象采用单纯去势治疗,观察组44例研究对象则采用完全雄激素阻断治疗,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生存状况。结果两组研究对象经不同方式治疗后其总体平均疾病特异性生存时间(DSS)及疾病无进展生存时间(PF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于有或无转移晚期前列腺癌患者经单纯去势及完全雄激素阻断治疗后其DSS及PF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行完全雄性激素阻断治疗的有转移晚期前列腺癌患者,行比卡鲁胺与氟他胺治疗患者,其PF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晚期前列腺癌患者单纯去势及完全雄激素阻断治疗均可取得良好的效果;但对于无转移的前列腺癌患者应以单纯去势治疗为主,而对于有转移的前列腺癌患者则应以完全雄激素阻断治疗为主。  相似文献   

16.
前列腺癌预后的个体差异性显著,正确判断肿瘤的预后是进行有效治疗的前提。本文对Gleason评分、神经内分泌分化、雄激素受体、肿瘤基因/凋亡抑制基因蛋白以及遗传因素、种族因素、饮食习惯等与前列腺癌预后的关系进行探讨,为前列腺癌的个体化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前列腺癌是老年男性较常见的恶性肿瘤,随着男性平均寿命的延长,前列腺癌发病率呈明显增加的趋势。前列腺癌撤除雄激素的结果使病人产生比一般中老年男子雄激素部分缺乏综合征更加强烈的雄激素缺乏症状,比较明显的有潮热、骨质疏松症、骨折、性功能障碍、贫血、体重和脂类成分的改变、抑郁等,使前列腺癌病人生存期间的生活质量降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预后营养指数(prognostic nutritional index, PNI)对雄激素剥夺治疗前列腺癌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1月南通大学附属如皋医院收治的86例雄激素剥夺治疗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观察组;另选择86名体检健康受试者,纳入对照组。随访观察组3年,根据生存结局将其分为生存组与死亡组,比较两组PNI及NLR值。计算PNI及NLR值预测雄激素剥夺治疗前列腺癌患者的预后价值。结果 观察组PNI值低于对照组,NLR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组患者PNI值为(49.68±2.01),高于死亡组,NLR值为(2.45±0.33),低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805、11.133,P<0.05)。PNI及NLR对死亡诊断最佳截断值分别是37.54、4.26,AUC分别是0.634(95%CI:0.524~0.718)、0.687(95%CI:0.589~0.778),灵敏度分别是56.69%、46.68%,特异度分别是74.15%、94.58%。结论 PNI较常规NLR在预测雄激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全程系统护理干预对前列腺癌撤除雄激素治疗后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将80例接受去雄激素治疗的前列腺癌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全程护理组40例采用全程系统跟踪护理干预,常规护理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护理,比较两组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全程系统护理干预可减少前列腺癌去雄激素治疗后的不良事件,提高前列腺癌病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前列腺增生症和前列腺癌病因未完全阐明,观察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和雄激素受体在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变病理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两种受体在前列腺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4—09/11在沈阳医学院病理教研室完成。选择中国医科大学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前列腺增生症标本45块,前列腺癌标本30块及正常前列腺组织标本中12块。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标本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和雄激素受体表达情况(表达强度为0- ,&;gt;++为强阳性,阳性表达强度高,为细胞分化率强)。结果:①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组织(9l%,87%,50%)。②前列腺癌中雄激素受体的表达率明显高于增生和正常组织(90%,71%,58%),而增生组织中雄激素受体强阳性率又明显高于正常组织(51%,8%)。③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与雄激素受体表达在正常组织中呈负相关(r=-0.706,P&;lt;0.05).增生组织中两者表达无相关(r=0.132,P&;gt;0.05),而癌变组织中两者表达呈正相关(r=0.578.P&;lt;0.01)。结论:在病理状态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与雄激素受体之间的关系没有减弱,而是进一步增加,并且其各自的强阳性率也均显著提高,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这种超敏状态,在基质一上皮的相互作用中介导雄激素的生物学效应。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与雄激素受体之间这种相互作用的失衡对前列腺增生症和前列腺癌的发生起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