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颅磁刺激技术治疗偏侧忽略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6,他引:3  
偏侧忽略(unilateral neglect),又称单侧注意不能、单侧空间忽略以及单侧空间失认。偏侧忽略是脑损伤如脑卒中和脑外伤后出现的最常见的行为认知障碍之一。患的各种初级感觉可能完好无损,但却不能对大脑损伤灶对侧身体或空间呈现的刺激(视觉、躯体感觉、听觉以及运动觉刺激)做出反应。在右侧脑卒中的患急性期中单侧忽略的发病率高达82%.  相似文献   

2.
<正> 由Adams 和Hurwitz 提出的“偏侧忽视征”是中风病人恢复的“障碍”之一.此征主要发生于右脑顶叶皮质损害之后,病人难以康复.通常可用“画人试验”或Albert 氏删线试验查出此征,通过临床观察也能确认.已经证明在疾病感缺失,纯感觉性中风,实体觉缺失症中,皮层体感诱发电位缺失.然而,伴有偏侧忽视征的病人,其康复结果与体感诱发电位的关系以前尚未有研究报告.记录12例临床诊断为中风后忽视征病人的体感诱发电位.年龄自58~84岁,男6人,女6人,病后15~290日.刺激患侧和健侧腕部正中神经,频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作业疗法对脑卒中后偏侧感觉障碍及手功能的作用。方法 50例脑卒中后存在偏侧感觉障碍的患者分为作业组(n=25)和对照组(n=25),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作业组通过针对性的作业疗法进行感觉训练。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上肢感觉评分以及手功能实用性评定进行评价。结果 2个月后,两组感觉评分和手实用能力均有改善,作业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作业疗法能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偏侧感觉障碍,还能提高手的实用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点穴对脑卒中后偏侧感觉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5年3~12月,脑卒中后偏侧感觉功能障碍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运动疗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传统点穴治疗。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分别采用Fugl-Meyer感觉评定量表(FMA-S)、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M)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分别评定偏侧感觉障碍、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后,两组FMA-S、FMA-M评分和MBI均明显高于治疗前(t6.430,P0.01),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t2.100,P0.05)。结论在常规运动疗法的基础上辅以点穴治疗能进一步改善脑卒中后偏侧感觉障碍,提高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5.
惠品晶  王美德 《护士进修杂志》2010,25(7):F0004-F0004
大脑中动脉狭窄 点评:大脑中动脉起始于颈内动脉分叉处。大脑中动脉第一段(M1段)闭塞,几乎都会引起神经功能障碍。此处闭塞绝大多数由栓子引起。由于此种闭塞位于Willis环远端,故其侧枝循环只能是大脑前、后动脉在脑表面吻合的血流。当这种侧枝血流不能建立时,M1段闭塞可导致包括偏瘫、偏身感觉缺失、同向性偏盲和对侧凝视麻痹在内的严重神经功能缺失。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1例右侧丘脑出血后合并Pusher综合征及偏侧空间忽略患者的临床疗效.万法 收集右侧丘脑出血后合并Pusher综合征及偏侧空间忽略患者1例.采用康复治疗技术(如视觉反馈训练、重心转移训练、下肢机器人训练等)纠正患者Pusher综合征,采用常规行为学治疗、作业治疗、阅读训练及传统中医方法对患者偏侧空间忽略进行干预.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临床表现及行为特点.结果 患者经治疗后其运动功能明显提高,各体位下均无明显向患侧倾斜的表现,在他人监视下可独立步行.出院3个月后复诊发现,患者可独立步行,左手精细运动功能较差,Pusher综合征完全纠正,偏侧空间忽略症状也得到明显缓解.结论 右侧丘脑出血可发生Pusher综合征及偏侧空间忽略,早期康复治疗可纠正Pusher综合征,缓解偏侧空间忽略症状,促进患者运动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7.
急性脑血管病以失语、肢体瘫痪及感觉障碍为主要常见症状,以偏侧舞蹈症为主要症状者较少见.现对我院2000-01~2008-12收治的以偏侧舞蹈症为主要症状的急性脑血管病38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药洗敷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偏侧感觉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50例脑卒中后偏侧肢体感觉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均给予常规药物及康复训练。治疗组增加中药洗敷治疗。在治疗前及治疗后2个月采用Fugl-Meyer量表(FMA)评价患者患侧感觉及运动功能、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价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结果治疗2个月后,2组FMA量表感觉功能和运动功能评分、MBI评分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治疗组评分改善较对照组更加显著(P0.01)。结论常规药物及康复训练基础上给予中药洗敷,能促进脑卒中患者偏侧肢体的感觉功能恢复,改善患者肢体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9.
大量证据表明,成年人中风后大脑损伤的同侧上肢感觉运动控制也出现异常。一些感觉运动缺损因脑损伤侧的功能不同而异,需要精确时序性的快速运动在左半球损伤的患者中对同侧上肢的影响大,相反在右半球损伤的患者中对有空间运动需要的同侧上肢影响较大,左侧中风的成年人同侧上肢的分离协调动作是正常的,但是连续协调动作则异常。中风后同侧上肢的感觉不受影响或仅受轻微影响,损伤同侧的上肢有肌力缺陷,主要表现在右侧半球损伤患者。在要求一定时间完成的临床功能检查中,见损伤同侧操作不能按时完成,这种操作缺陷可以反映损伤同侧的运动控制缺陷,这种缺陷往往被对侧偏瘫和偏身感觉丧失掩盖,集中于特殊运动控制缺陷的干预措施有助于双上肢的功能改善。  相似文献   

10.
大量证据表明 ,成年人中风后大脑损伤的同侧上肢感觉运动控制也出现异常。一些感觉运动缺损因脑损伤侧的功能不同而异 ,需要精确时序性的快速运动在左半球损伤的患者中对同侧上肢的影响大 ,相反在右半球损伤的患者中对有空间运动需要的同侧上肢影响较大 ,左侧中风的成年人同侧上肢的分离协调动作是正常的 ,但是连续协调动作则异常。中风后同侧上肢的感觉不受影响或仅受轻微影响 ,损伤同侧上肢有肌力缺陷 ,主要表现在右侧半球损伤患者 ,在要求一定时间完成的床功能检查中 ,见损伤同侧操作不能按时完成 ,这种操作缺陷可以反映损伤同侧的运动控制缺陷 ,这种缺陷往往被对侧偏瘫和偏身感觉丧失掩盖 ,集中于特殊运动控制缺陷的干预措施有助于双上肢的功能改善。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药涂搽配合穴位点按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偏侧感觉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缺血性脑卒中偏侧感觉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4例,两组均予一般西药常规治疗和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中药涂搽配合穴位点按治疗,治疗4周。治疗前、后,两组分别进行感觉功能评测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分别采用Fugl-meyer评测法及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Fugl-meyer感觉评分及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且治疗组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涂搽配合穴位点按治疗能明显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偏侧感觉障碍,并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偏侧咀嚼对紧咬牙运动时大脑皮层激活的影响。方法选择2006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入院的左、右侧偏侧咀嚼患者20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时段设计方法,采集偏侧咀嚼患者单侧交替咀嚼运动时全脑血氧水平依赖对比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扫描数据,以SPM2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偏侧咀嚼患者在紧咬牙运动时,均显示了初级躯体运动感觉皮层(SI/MI)、岛叶、前额叶皮层、顶叶皮层和颞叶皮层的激活。在激活区cluster≥3个体素的参数条件下,组分析结果显示单侧咀嚼运动时,偏侧中央前回(M1)的激活均强于另一侧。结论偏侧咀嚼患者在紧咬牙运动时,均显示了初级躯体运动感觉皮层(SI/MI)、岛叶、前额叶皮层、顶叶皮层和颞叶皮层的激活。在激活区cluster≥3个体素的参数条件下,组分析结果显示单侧咀嚼运动时,偏侧中央前回(M1)的激活均强于另一侧。  相似文献   

13.
颅内病变一般引起病灶对侧偏身神经功能障碍,我院1988~1994年收治12例病灶同侧神经功能障碍的脑卒中患者,均经头颅CT确诊,现结合文献对其发病机理进行讨论。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7例,女5例;年龄45~83岁,平均58.5岁。脑梗死9例,脑出血3例。主要表现为病灶同侧肢体瘫痪10例(肌力0~IV级),中枢性面瘫9例,病灶同侧半身感觉减退8例,同侧深感觉障碍3例;其中同时存在偏瘫、偏身感觉障碍6例,单纯偏瘫4例,单纯感觉障碍2例;巴宾斯基征阳性7例。1.2CT检查均在发病后3天内行头颅CT检查,并在2周后复查。12例中,右基底节…  相似文献   

14.
单侧空间忽略(unilateral spatial neglect,USN)是指脑损伤后对来自病灶对侧空间的刺激不能报告、反应或定位,不能注意到来自对侧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刺激,这些表现并不是因为感觉或运动障碍所导致。患者对患侧空间的注意能力下降,就像有一半的空间不存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低频电刺激周围神经对脑梗死偏瘫伴偏身感觉障碍患者感觉功能、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61例急性脑梗死偏瘫伴偏身感觉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及康复治疗,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低频脉冲电刺激偏瘫侧肢体周围神经(对感觉障碍显著部位重点刺激).于治疗前及治疗14 d后分别采用简化Fugl-Meyer评分、Lindmark评分及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MBI)对2组患者肢体感觉、运动功能和ADL能力进行评定,结果 经14 d治疗后,发现2组患者肢体感觉、运动功能及ADL能力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均P<0.01或0.05),且治疗组患者上述指标的改善幅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在常规治疗脑卒中偏瘫伴偏身感觉障碍患者基础上,如辅以低频电刺激患者偏瘫侧肢体周嗣神经,可进一步改善患者肢体感觉、运动功能及ADL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低频电刺激周围神经对脑梗死偏瘫伴偏身感觉障碍患者感觉功能、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61例急性脑梗死偏瘫伴偏身感觉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及康复治疗,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低频脉冲电刺激偏瘫侧肢体周围神经(对感觉障碍显著部位重点刺激).于治疗前及治疗14 d后分别采用简化Fugl-Meyer评分、Lindmark评分及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MBI)对2组患者肢体感觉、运动功能和ADL能力进行评定,结果 经14 d治疗后,发现2组患者肢体感觉、运动功能及ADL能力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均P<0.01或0.05),且治疗组患者上述指标的改善幅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在常规治疗脑卒中偏瘫伴偏身感觉障碍患者基础上,如辅以低频电刺激患者偏瘫侧肢体周嗣神经,可进一步改善患者肢体感觉、运动功能及ADL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低频电刺激周围神经对脑梗死偏瘫伴偏身感觉障碍患者感觉功能、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61例急性脑梗死偏瘫伴偏身感觉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及康复治疗,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低频脉冲电刺激偏瘫侧肢体周围神经(对感觉障碍显著部位重点刺激).于治疗前及治疗14 d后分别采用简化Fugl-Meyer评分、Lindmark评分及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MBI)对2组患者肢体感觉、运动功能和ADL能力进行评定,结果 经14 d治疗后,发现2组患者肢体感觉、运动功能及ADL能力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均P<0.01或0.05),且治疗组患者上述指标的改善幅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在常规治疗脑卒中偏瘫伴偏身感觉障碍患者基础上,如辅以低频电刺激患者偏瘫侧肢体周嗣神经,可进一步改善患者肢体感觉、运动功能及ADL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低频电刺激周围神经对脑梗死偏瘫伴偏身感觉障碍患者感觉功能、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61例急性脑梗死偏瘫伴偏身感觉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及康复治疗,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低频脉冲电刺激偏瘫侧肢体周围神经(对感觉障碍显著部位重点刺激).于治疗前及治疗14 d后分别采用简化Fugl-Meyer评分、Lindmark评分及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MBI)对2组患者肢体感觉、运动功能和ADL能力进行评定,结果 经14 d治疗后,发现2组患者肢体感觉、运动功能及ADL能力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均P<0.01或0.05),且治疗组患者上述指标的改善幅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在常规治疗脑卒中偏瘫伴偏身感觉障碍患者基础上,如辅以低频电刺激患者偏瘫侧肢体周嗣神经,可进一步改善患者肢体感觉、运动功能及ADL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低频电刺激周围神经对脑梗死偏瘫伴偏身感觉障碍患者感觉功能、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61例急性脑梗死偏瘫伴偏身感觉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及康复治疗,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低频脉冲电刺激偏瘫侧肢体周围神经(对感觉障碍显著部位重点刺激).于治疗前及治疗14 d后分别采用简化Fugl-Meyer评分、Lindmark评分及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MBI)对2组患者肢体感觉、运动功能和ADL能力进行评定,结果 经14 d治疗后,发现2组患者肢体感觉、运动功能及ADL能力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均P<0.01或0.05),且治疗组患者上述指标的改善幅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在常规治疗脑卒中偏瘫伴偏身感觉障碍患者基础上,如辅以低频电刺激患者偏瘫侧肢体周嗣神经,可进一步改善患者肢体感觉、运动功能及ADL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低频电刺激周围神经对脑梗死偏瘫伴偏身感觉障碍患者感觉功能、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61例急性脑梗死偏瘫伴偏身感觉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及康复治疗,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低频脉冲电刺激偏瘫侧肢体周围神经(对感觉障碍显著部位重点刺激).于治疗前及治疗14 d后分别采用简化Fugl-Meyer评分、Lindmark评分及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MBI)对2组患者肢体感觉、运动功能和ADL能力进行评定,结果 经14 d治疗后,发现2组患者肢体感觉、运动功能及ADL能力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均P<0.01或0.05),且治疗组患者上述指标的改善幅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在常规治疗脑卒中偏瘫伴偏身感觉障碍患者基础上,如辅以低频电刺激患者偏瘫侧肢体周嗣神经,可进一步改善患者肢体感觉、运动功能及ADL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