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抗体检测情况:抗—HLA检出13例(26%),但其中4例在输血小板前即可检出,1例在输注期及输后均检出抗体,7例在输注后检出,最后1例在输后30天方检出抗体。其他37例在各个时期均未检出抗体。13例中,淋巴细胞毒性试验(标准LCT)检出者12例,血小板是液间接荧光免疫试验(PSIIFT)可检出11例,另2例因同时存在抗血小板自身抗体故不能肯定该法是否阳性,单克隆抗体固定血小板抗原试验(MAIPA)用于检测IgG抗—HLA,但在存在该抗体的7例中仅4例为阳性。抗球蛋白增强LCT对此13例均为阳性。13例抗体中,属IgG者6例,IgM者6例,兼有者1例。存在非补体依赖性抗—HLA的2例仅PSIIFT及抗球蛋白增强LCT可检出,其血小板输注后恢复不良。血小板特异性同种抗体仅检出2例,同时未检出抗—HLA。1例为MAIPA阳性,其相应抗原存在于血小板GpⅠa/Ⅱa复合物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常见的出血性疾病。其病因尚未完全明瞭,目前认为主要与体液免疫有密切关系,患者血清中存在着抗血小板抗体,它是一种IgG,当这种抗体覆被于血小板表面时,血小板即易被脾或肝破坏而致存活时间缩短,导致血小板减少。此外,细胞免疫异常亦可能与发病有关。根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本中心送检的免疫性血小板输注无效血液病患者进行血小板抗体特异性检测与分析。方法采用固相凝集法对多次输注血小板并发生血小板输注无效(PTR)的血液病患者进行血小板抗体筛检,对其中血小板抗体阳性患者采用PAKPLUS试剂盒进行血小板抗体鉴定。结果共筛选出血小板抗体阳性标本115例,其中抗-HLA-Ⅰ类69例(60.00%),抗-HPA 3例(2.61%),抗-HLA-Ⅰ类和抗-HPA 43例(37.39%);46例抗-HPA阳性标本中,单一血小板膜糖蛋白抗体22例(47.83%),其中抗GPⅡb/Ⅲa 6例(13.04%),抗GPⅠa/Ⅱa 10例(21.74%),抗GPⅣ6例(13.04%),多个血小板膜糖蛋白抗体24例(52.17%)。结论抗-HLA-Ⅰ和抗-HPA是导致血液病患者免疫性PTR的主要因素,血小板抗体检测可为临床血小板输注策略提供依据,提高血小板输注效果。  相似文献   

4.
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一、概述 (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发病机制 ITP又称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ATP),是儿童期常见的出血性疾病;血小板减少是该病出血的主要原因。1975年Dixon应用补体溶解抑制试验首次检出了结合在血小板上的抗血小板抗体(PAIgG),并发现血小板抗体的靶抗原是血小板膜糖蛋白Ⅰb或Ⅱb/Ⅲa,并且PAIgG的效价与病情  相似文献   

5.
血小板输注无效与抗HLA抗体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抗HLA抗体与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关系.方法 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抗HLA抗体,并通过检测输注血小板前后的血小板数量计算出血小板增加校正值(CCI)来分析抗HLA抗体与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关系.结果 25名患者中抗HLA抗体阳性16例,占64%;血小板输注无效16例中,抗HLA抗体阳性15例,阴性1例.抗HLA抗体阳性患者血小板输注无效率显著高于抗HLA抗体阴性患者.结论多次输血患者体内易产生抗血小板抗体,导致血小板榆注无效,其中抗HLA抗体是引起血小板输注无效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小板输注无效(PTR)患者血小板特异性糖蛋白抗体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56名临床上确诊为PTR患者的血小板特异性糖蛋白抗体、应用PCR方法检测其血小板特异性抗原(HPA)1-6,15基因分型。结果 56名PTR患者检出血小板特异性糖蛋白抗体,8例表达阳性(占14.3%),包括血小板特异性糖蛋白GPⅡb/Ⅲa阳性7例,GPⅠa/Ⅱa阳性1例、GPⅠb/Ⅰx阳性1例、GPⅣ阳性1例。结合8例患者的抗体检测反应格局和HPA抗原基因型结果分析抗体的特异性为:4例存在抗-HPA3b、3例存在抗-HPA3a、1例存在抗-HPA5b。结论反复输血的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应选择HPA抗原相匹配的血小板供者,以改善血小板输注效果。  相似文献   

7.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自身免疫病,患者体内存在抗血小板自身抗体,这种抗血小板自身抗体可与血小板上的相关抗原结合成为血小板相关免疫蛋白(PAIgG),也可游离于血清中。本研究中测定了ITP患者治疗前后PAIgG和血小板计数,并进行统计处理,分析了它们之间的关系。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广州地区多次输注血小板患者血清中的HNA抗体,进而评估白细胞抗体阳性受血者对TRALI诱发的风险。方法运用HNA抗体的Luminex筛选试剂盒及HNA-SSP试剂盒,对2016年1—12月期间在广州血液中心多次申请血小板的84名患者的血清进行HNA抗体检测,并对抗体阳性的标本进行抗原分型,分析其抗体存在情况。结果经与HNA抗原的基因分型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后,在该84名多次申请血小板输注的患者中共发现HNA抗体阳性患者7人,占8.3%(7/84)。其中有2例抗-HNA1a阳性(2.3%),1例抗-HNA1b阳性(1.2%),1例抗-HNA3a阳性(1.2%)、3例抗-HNA3b阳性(3.6%)、1例抗-HNA5b阳性(1.2%)。结论对于多次输注血小板的患者而言,患者其血清中存在的HNA抗体同样可以诱导免疫性TRALI的发生,因此对多次输注血小板的患者进行HNA抗体的检查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CITP)是由于患者体内存在自身的抗血小板抗体与血小板相关抗原结合而引起的一种综合征,已经证实一些CITP患者的自身抗体是抗GPⅡb/Ⅲa复合体和GPⅠb,为了确定其中抗GPⅡb/Ⅲa复合体的自身抗体所识别的抗原位点,作者用四种识别GPⅡb/Ⅲa复合体上不同抗原位点的抗GPⅡb/Ⅲa单克隆抗体,通过放射免疫测定法,观察了这四种单克隆抗体对9例CITP患者自身抗体与血小板抗原结合的封闭能力,从而确定这些CITP患者自身抗体所识别的抗原位点。结果表明这些单克隆抗体对自身抗体与血小板抗原结合有着程度不同的封闭作用,从无作用到完全封闭,提示,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血小板抗体检测与患者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关系。方法用固相红细胞吸附试验(sPRA)对348名反复多次输注血小板的患者,进行了血小板抗-HLA和抗-HPA的检测,分析抗体产生规律,并观察抗体阳性患者的血小板输注效果。结果 348名反复输血小板患者检测出血小板抗体阳性率63.79%,其中抗-HLA阳性107例,阳性率30.75%;抗-HPA 24例,阳性率6.89%;其中抗-HLA合并抗-HPA 91例,阳性率26.15%。抗体阳性率与血小板输注次数成正比(P<0.05),且与输注效果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小板输注次数越多,血小板抗体的产生几率越大;血小板抗体的产生直接影响血小板输注效果。  相似文献   

11.
特发性(或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简称ITP)是较常见的出血性疾病。本病是由于血液中的抗血小板抗体(IgG)通过单核-吞噬细胞系统(主要是脾脏)导致血小板破坏而引起的综合征。现将近年来关于本病的若干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背景 输注血细胞成份的患者可能形成HLA抗体和血小板特异性同种异型抗体。研究设计和方法 收集252例输注血细胞成份的血液病和肿瘤患者的血清样本,研究血小板反应性抗体。血小板同种异型抗体的特异性用一组已定型的血小板来确定。结果 113例患者(252的44.8%)的血清检测血小板反应性抗体,108例患者(42.9%)的血清检测HLA抗体,20例患者(8%)的血清检测血小板特异性抗体。鉴定了以下血小板特异性抗体:抗-HPA-5b(n=10),抗-HPA-1b(n=4),抗-HPA-5a(n=2),抗-HPA-1a(n=1),抗-HPA-2b(n=1),抗-HPA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抗磷脂综合征患者抗膜突蛋白抗体表达情况,并探讨抗膜突蛋白抗体在抗磷脂抗体相关性血栓发生中可能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70例抗磷脂综合征患者(包括50例抗磷脂抗体相关性血栓患者和20例抗磷脂抗体相关性反复流产者)及100名正常对照者的血清抗膜突蛋白抗体及其他自身抗体的阳性率。制备鼠源性单克隆抗膜突蛋白抗体,加入正常人富血小板血浆中,检测其诱导血小板聚集的能力;同时加入单克隆抗体和膜突蛋白,检测血小板聚集抑制率。结果:在50例抗磷脂抗体相关性血栓患者和20例抗磷脂抗体相关性反复流产患者中,抗N端膜突蛋白抗体阳性率分别为76%和65%,显著高于其他自身抗体(抗C端膜突蛋白抗体、抗血小板抗体、抗心磷脂抗体、抗β2糖蛋白Ⅰ抗体)的阳性率。鼠源性单克隆抗N端膜突蛋白抗体有诱导血小板聚集的作用,而该作用可被N端膜突蛋白抑制,但不能被二磷酸腺苷激活途径抑制物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丝氨酸四肽所抑制。结论:大部分抗磷脂抗体综合征患者存在抗N端膜突蛋白抗体阳性,且该抗体的产生可能与抗磷脂综合征患者血栓形成的发病机制相关。抗膜突蛋白抗体在诊断和治疗抗磷脂综合征中的应用值得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常见输注血小板疾病的血小板抗体产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以2018年1月~2020年6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申请输注血小板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固相凝集法检测患者血小板抗体,分析常见输注血小板疾病的血小板抗体阳性率产生情况及血小板抗体阳性率较高的疾病类型。结果血小板抗体在常见输注血小板患者中的总体阳性率为15.0%(220/1 471),年龄段(21~40岁)血小板抗体阳性率(21.5%)(54/251)相对其他年龄组较高(P0.05),女性患者血小板抗体阳性率(18%)(128/712)高于男性患者(12.1%)(92/759)(P0.05),有输血史和妊娠史的患者血小板抗体阳性率也相对较高。在常见输注血小板的各个疾病里肿瘤,血液及造血器官疾病,消化系统等3类疾病的血小板抗体阳性率较高,分别为24.0%(57/294)、18.3%(47/215)、16.6%(30/181)。常见输注血小板疾病中血小板抗体阳性率差异较大,其中有输血史疾病组里,髓样白血病血小板抗体阳性率(48.7%)(19/39)高于其他组(P0.05);无输血史疾病组,肝衰竭,不可归类在他处者的血小板抗体阳性率(46.7%)(7/15)高于其他组(P0.05)。结论患者年龄段21~40岁和女性患者的血小板抗体阳性率较高。有输血史是产生血小板抗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旨在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中血小板特异性糖蛋白抗体和HLA抗体的表达。选择45例ITP患者,运用ELISA方法检测患者的血浆和血小板洗脱物血小板特异性糖蛋白抗体和HLA抗体。使用HPA分型试剂盒检测7个抗原系统HPA-1、2、3、4、5、6、15。结果表明,有45例患者检测到血清或者血小板洗脱物中存在血小板特异性糖蛋白抗体,其中以抗GPⅡb/Ⅲa/HIa和抗GpⅠb/Ⅸ最为常见;有11例患者同时表达HLA抗体和血小板特异性糖蛋白抗体。对病例37和40进行家系调查,发现这些病例所产生的血小板特异性糖蛋白抗体和HLA抗体与父母血小板抗原及HLA抗原不相合密切相关。结论:应用ELISA检测ITP病例的血浆和血小板洗脱物,并与病人的临床表现相结合,对提高ITP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儿科最常见的自身免疫出血性疾病,主要发病机制可能为在多种诱因作用下.体内针对自身血小板膜抗原产生了大量的抗血小板抗体,导致血小板破坏增多而引起出血.在血小板抗体产生过程中,CD40和CD40L相互作用提供的共刺激信号在活化淋巴细胞进而引起免疫反应的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唐瑾 《全科护理》2014,12(8):765-766
正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以多种致病性自身抗体和病变累及全身多系统器官为特征,临床表现为各个系统和脏器的功能损害[1]。抗磷脂抗体综合征(APS)是指由抗磷脂抗体(APL抗体)引起的一组临床征象的总称。APL抗体是一组能与多种含有磷脂结构的抗原物质发生免疫反应的抗体,主要有狼疮抗凝物(LA)、抗心磷脂抗体(ACL抗体)、抗磷脂酸抗体、抗磷脂酰丝氨酸抗体等。与APL抗体有关的临床表现主要为血栓形成、习惯性流产、血小板减少和神经精神症状等。是病人中常见的临床表现。我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影响骨科拟输血患者的血小板特异性抗体(抗-HPA)与组织相容性抗体(抗-HLA-Ⅰ)阳性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1 120名骨科择期手术拟输血患者,分别检测血小板抗体抗-HPA与抗-HLA-Ⅰ,按患者性别、有无输血史、有无妊娠史以及民族、病种等指标分组,评估这些指标对患者血小板抗体阳性的影响。结果本组骨科择期手术拟输血患者血小板抗体总阳性率8.93%(100/1 120),其中抗-HLA-Ⅰ占77%(77/100)、抗-HPA占14%(14/100)、抗-HLA-Ⅰ+抗-HPA占9%(9/100)。本组女性与男性患者的血小板抗体阳性率为13.10(68/519)vs 5.32(32/601)(P0.01);有无输血史患者的血小板抗体阳性率为15%(15/100)vs 8.33(85/1 020)(P0.05);有无妊娠史的女性患者血小板抗体阳性率为15.68%(53/338)vs 8.43%(15/178)(P0.05)。结论骨科拟输血患者中女性患者,尤其是有妊娠史者,以及有输血史患者的血小板抗体阳性率较高,可作为临床开展血小板检测的相关因子,确保安全输血。  相似文献   

19.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沈庆法200032上海中医药大学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常见的出血性疾病。多发生于儿童及青年,女性多于男性,分急性和慢性两种,而以后者为多见。由于血液中存在一种抗血小板抗体,致使血小板破坏过多而减少,引起紫癜...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抗血小板生成素(thrompoietin,TPO)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ematosus,SLE)血小板减少中的作用,初步探讨该抗体的致病机制及临床价值。方法应用间接ELISA法检测24例SLE伴有血小板减少、27例SLE曾有血小板减少已恢复正常、18例SLE无血小板减少患者及18例正常对照者血清中抗TPO抗体及TPO水平,并分析其与临床表现及SLEDAI评分之间的关系。结果血清抗TPO抗体在SLE总的阳性率为29.1%,抗TPO抗体在SLE血小板减少组、SLE曾有血小板减少现已恢复正常组、SLE血小板从未减少组中的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P=0.843);抗TPO抗体阳性组血清TPO水平低于抗TPO抗体阴性组(P=0.038),两组血小板计数,C3、C4、ESR、CRP水平,ANA、dsDNA、ANCA阳性率和SLE-DAI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抗TPO抗体可能与SLE血小板减少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